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之前,在外做官多年,政绩显著,对国计民生很是了解。神宗皇帝即位后,很想摆脱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问题,特地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鼓励神宗皇帝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神宗皇帝很是认同王安石的思想主张,要求他尽心辅佐他,共同完成富国强兵的任务。随即,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第二年拜相,主持变法。在全国推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依次实施,到新法被保守派废止,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在这十五年里,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变法结果很显著,经济方面:神宗皇帝时期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国库充裕,积蓄可供朝廷使用二十年。军事方面:通过“强兵之法”改善了国家积弱局面,扭转了西北边境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期间就有著名的“熙河开边”,收复了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是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王安石也因功封爵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
因保守派的反对及改革派的不团结,王安石先后三次被罢相。神宗皇帝去世后,宋哲宗登基,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保守派得势,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导致改革成果没有很好的延续下去。
王安石也在新法被废后没多久,就在钟山郁郁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后改革派当政后,获谥“文”,配享神宗庙庭。宋徽宗继位后,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靖康元年又被追夺王爵,毁去配享的画像,降王安石从祀于庙廷。
王安石本想与皇帝一起同心协力,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这是北宋难得一见的君臣同心变法图强的时机。然而,被保守势力打击报复,导致变法中断,连皇帝也带着深深的遗憾的去世了。
宋高宗赵构为帮父兄开脱历史罪责,把“国事失图”由蔡京上溯到王安石。诏命重修《神宗实录》否定王安石变法为基调,这一做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王安石成为了北宋亡国的元凶,经过宋国史到元朝人修《宋史》也是直接采用,成为中国皇权时代官方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