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家都知道,一国的钞票上一般印有一国的领导人,比如我国就是毛主席了。但你知道我国谁是第一个登上钞票的吗?那可不是毛主席哦,而是清末摄政亲王——载沣。
那是还在清朝的时候,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一直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苟延残喘。而慈禧去世后却留下懿旨,让只有三岁的溥仪继承大统。溥仪还那么小,自然不懂什么政事。与其说他是亡国之君,不如说替他摄政的亲王载沣是最后一任帝王。
关于载沣的故事其实还挺多的,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他有气节的事迹。
比如在载沣18岁的时候,慈禧派他去德国,给人家道歉。但是来到德国时,那里的人欺他是中国人,说要他用最高的礼仪道歉,也就是下跪。要知道,当时载沣可是只身一人前往,但他丝毫不惊慌,仍然保留自己的气节,跪天跪地跪父母,就是不跪外国人。这样的民族气节,这样的视死如归,在当时苟延残喘的社会中击起一层浪。对于这样留有气节的人,人民都忍不住为他拍手称赞。
载沣回国后,在外的声望就变得不一样了,因此还受到了慈禧的大力嘉奖和今后的关注,策立溥仪上位时还专门要他辅助。但他这个人气节是有,能力也不差,但是面临重大改革实在还是缺少点魄力。这一点上,他的弟弟载涛评价就很中肯。他说他的哥哥当一个和平年代的王爵那绝对是一代贤王,但要他担任起历史变革时期的任务,他就有点力不从心。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载沣摄政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于当时内忧确实有作用,可是外患方面就丝毫没作用了。比如他废了袁世凯,让自己的亲属和亲信们掌管三军的军权,这无疑是历代帝皇常用手段,将不听话的人扫地出门。可他却没有了后续,他没有将党羽铲除干净,没有加强军队训练,没有稳定军心,从整个国家上看并没有任何变化。
载沣执政三年后,他下台了,但他并没有那么伤心。因为其实他也是知道清王朝已经不堪重负,没有再挽回的余地了,革命才是国家的出路。
所以他与孙中山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暗中支持他的各项革命。不过表面上他就安安分分地待在自己的王府之中,面对许多人请他重新执政他都闻丝不动。想必在这个时候他所做之事才是真正有益于百姓的吧,此时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