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这件文物现藏于上海市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许多人去上博也是为目睹其真容。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仔细观察为兽面衔两蟠龙,蟠龙的上半身从兽面的头顶伸出,后半身被兽面的双角钩住并向两边延伸。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盛酒器。
[var1]
这种器物在青铜器发展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说其起出土就富含戏剧性了,事情得从1982年7月17日说起。在位于战国时期齐国故城南约5公里的商王村,村民齐中华带着5名砖窑厂工人和自己的儿子正在挖土用来烧砖。在遇到石子层后,齐中华用镢头生气地砸了一下。
[var1]
可没想到这一镢头下去,奇迹出现了。因为发出了打到金属的声音,齐中华一群人吧泥石挖开,发现了一件形状像牛的铜器,铜器通体灰绿色,非常沉重。还发现这个牛形的东西身上镶嵌了很多金丝银丝。但他们被没有意识到这是文物,但他们知道“废铜烂铁”值钱便带回了家。
[var1]
这件重大20多斤的“铜牛”被齐中华发现后就成为了村民们议论的话题,这消息越走越远,传到了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朱钦禄的耳朵里。经过齐中华的同意,朱钦禄将铜器带回文物所,临走前把自己的水杯赠与齐中华作为奖励。正巧的是,朱钦禄回去时刚好遇省博物馆人员。
[var1]
专家罗勋章看到铜牛后,立刻说出了这件文物的名字———牺尊。而齐中华等人发现的这件文物被确认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后来,齐中华再次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当时临淄文管所主任赵洪祥亲自给他们颁发了纪念证书。齐中华表示“国家的东西就是国家的,我再穷也不能动用国家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