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三国时期乱世群雄之中,有许多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不少不忠不孝之鼠辈,但占据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恶之人,唯有此人,而后世却将其美化成为了三国英雄,这是为何?
不忠不孝
占据这四项罪名的人,就是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
马超少年时期便骁勇善战,其父马腾与西北军头领韩遂,最初都是在董卓最为权倾朝野的鼎盛时期,投靠董卓,而马腾与韩遂也各自被封为将军,成为了董卓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作为奸臣的董卓,名义上是顺从于皇帝命令,实际上早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行事乖张,四处作乱,权倾朝野。
马腾一族,本该是听从于汉朝皇帝的指示,压制董卓的势力,铲除奸邪之臣,但却成为了董卓的走狗,此乃不忠于国家的行为。
但在董卓逝世后,董卓原本的部下纷纷开始起内讧,最终是以马腾与韩遂联军,获得了这场纷争的胜利,可好景不长,两人便因意见不合、利益冲突,开始反目成仇。
在这场马韩战争中,马超差点死在了韩遂部下阎行手下,大大加深了马韩之间的仇恨。
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曹操看中了马家的才智与背后的势力,便游说马家加入其阵营。
唯独只有马超一人,在曹操的多次召其入朝为官后,都仍然坚持镇守凉州边关。
虽二人意见不合,但都归属于朝廷麾下,各守其职,相安无事。但在曹操准备攻打汉中张鲁时,刚好需要经过马超镇守的凉州,但远在凉州的马超,却误认为曹操此番行动是来攻打他的。
于是伙同数位将士一起反曹,并且还拉拢了之前的仇敌韩遂,韩遂不计前嫌与马超联合共同抗击曹操。
但马超却忘记了此前马韩之战时,韩遂将马腾妻子,也就是马超母亲亲手杀死。
在这样的血海深仇之下,当曹操举兵攻打时,马超为了拉拢韩遂,声称自己愿与亲父马腾断绝关系,认韩遂为义父,如此认敌做父的做法,实乃不孝之举。
而马超在反叛曹操后,曹操一怒之下,就将其父兄都以谋反之罪处以死刑,马超根本没有顾及到血亲骨肉之情,只顾自身的利益安全着想。
不仁不义
马超带领士兵反叛后,与曹操的军队进行斗争,本来占据优势的马超,在西凉易守难攻之处,完全可以将曹操牵制在此处。
却没想到被曹操的军队击败,马超无奈之下投靠了曹操最开始要攻打的汉中张鲁。
张鲁无意与曹操斗争,只想着维护好其利益,而马超却一直想着借刀杀人,借张鲁之手将曹操铲除。
马超开始实施他的计划,将张鲁与其部下离间,煽动他们的怒火,来对抗张鲁,准备将张鲁拉下首领之位。
马超将曾经救下自己的“救命恩人”张鲁,陷入困境中,这种做法正如农夫与蛇,此乃不仁的行为。
待到张鲁知晓马超的狼子野心后,立刻对其展开追杀,逃亡中的马超于是便选择投奔了正在进攻蜀地的刘备。
此时的马超已经是恶名远扬,遭人痛斥,但依然被刘备收入其麾下。
刘备欣赏其将才的本领,同时在丞相诸葛亮等军师的参谋下,将马超的权力架空,试图让马超成为一个只会带兵打仗的工具人。
马超自然深知刘备有所防备,虽然经过几次教训,但马超仍然不改本性。
一直跟随马超行军作战的彭羕,被刘备调去了边疆穷苦之地。彭羕心中苦闷,便将此事向马超诉说,话中甚至还抱怨了刘备的决策。
作为至交,应该替人保守秘密,是为义气。但马超作为彭羕的好友,转头就将彭羕抱怨刘备之事,讲给刘备听,导致彭羕被刘备一怒之下斩杀,对于像马超这样的告密行为,实乃不义之举。
品德兼优,德才兼备,才能在那三国乱世之中受人尊敬与爱戴。
虽然马超被世人尊称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一直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而马超的结局也是十分凄惨,年轻时期颠沛流离,最终好友尽无,临终前只有将自己的殊荣,给予其弟马岱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