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费尽心机才统一天下,却因错杀1人,导致秦朝只存活了14年

秦始皇费尽心机才统一天下,却因错杀1人,导致秦朝只存活了14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3/12/19 5:54:08

秦始皇(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古时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核心人物就是秦始皇“嬴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飞跃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嬴政年幼时同母亲赵姬躲避战乱,流离失所,还被当人质在他国委屈多年,赵姬悉心保护下才得已长大

赢政历经千辛万苦回到秦国,被爷爷看中他的惊人天赋,骑马、射箭和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成年后的嬴政顺理成章继承王位,起初并没有实权,他掌握实权后一心想做轰动一时的大事,而他也真正做到。

当时的形势是有六个大国,小国不计其数,可以说一整个的分崩离析。秦始皇先联系自己的“邻居”,用两个国家力量打败赵国,接着逐一吞并楚国、韩国,最后统一六国。他无论经济、军事还是政治,都进行统一,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推动奴隶到封建社会的进步。

再有成就的君王也难免做错事,秦始皇修筑长城,让很多百姓都死于其中。他制定很多让人闻风丧胆的刑法,比如车裂,五马分尸等,但最大的过错就是错杀大名鼎鼎的韩非子

▲韩非子。(图/翻摄百科词条)

韩非子是荀子门下的一名学者,是韩国贵族人,按理说韩非子家境优裕,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韩非子心怀大志,不满于此。

当时的韩国应该是六国当中实力最弱,国力最小的国家,因为地理因素,地势平坦,阻挡外国侵犯时并没有什么优势。韩国四周有秦国、赵国等大国,处境特别尴尬

四面遭夹击的韩国也挣扎过,最典型的就是申不害,也就是申子变法。虽然变法效果显著,提高韩国综合国力,但对于另外几个实力强大国家来说,这一点变法无济于事。

韩非子身处于韩国最低谷时期,秦国大举进攻韩国,歼灭韩国几万车马,并拿下韩国五十座城池。韩国经过这场战役,国内士气低迷,朝廷混乱不堪,内部矛盾加深。

年少韩非子看着自己的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百姓诚惶诚恐,而韩王空有一副皮囊,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作为。韩非子痛心疾首,决定出行楚国,深入学习帝王之术。

▲秦始皇(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荀子是楚国著名的儒学家和法学家,学问深渊,很多有识之士都不远万里的投入到他的门下学习,各国许多名学者都是荀子的学生,荀子也不吝传授帝王之术。韩非子不只学习到荀子的帝王之术,自己也对于儒学和法学有独到见解,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韩非子很快就学业有成,回到韩国。本以为自己学得帝王之术,韩国会重用他,帮助韩国摆脱六国最弱的境遇,成功在六国之中博得一席之地。岂知,韩王没重用他就算了,甚至有点看不起他,称他为一介书生。

韩非子一腔热血,满腹经纶没有用武之地,一气之下就把远大抱负转变为文字,一连出好几本书。韩非子人气也随之水涨船高,可说对法学思想有重要的贡献。虽然韩非子在韩国处处碰壁,没人稀罕,但对于不远处的秦国,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此时,秦国正处于法家理论的鼎盛时期,可以说秦国由上到下都特别认可法学,也就是后来的“依法治国”。韩非子的思想特别先进,处在低迷期的韩国根本配不上他的思想,而发展较好的秦国正需要这样的法学去治理

秦王早听说韩非子的才华,重视人才的嬴政怎么能放过才华横溢的韩非子。他利用韩国命韩非子出使秦国游说时,盛情款待韩非子,诚挚邀请他归到秦国,保证给他最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机会。

但是,韩非子身为韩国人,自认就要为自己的国家出谋划策。韩国虽然实力没有秦国强,但毕竟是生养自己的国家,于是严词拒绝秦王的邀请。秦王惜才到极致,正因为韩非子对其拒绝而郁郁寡欢。

李斯(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在秦国为官的李斯献计秦王说,韩非子此等有才之人,回韩国必定会成为秦国的敌人,与秦国作对。他主张让秦王假装囚禁韩非子,这样就能让韩非子归顺于秦国。秦王心不在焉,并没有听清李斯说什么就点头答应。

李斯其实是韩非子的学生,但他觉得自己比老师厉害,也因为为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怕他真来秦国会抢自己的风头。李斯假借囚禁,实则把韩非子杀害,秦王知道后也无济于事。

李斯和韩非子虽然都是法学家,但李斯处事风格特别死板和保守,韩非子则是比较柔和。正因为李斯保守,处事循规蹈矩,不会变通,才有苛刻的刑法。百姓忧心忡忡,被逼无奈随后纷纷造反,而后出现秦二世的暴虐。

各国百姓还没有适应被秦国统一,逆反心理强,加上秦二世暴力治国,导致秦国灭亡。如果韩非子没有被杀害,说不定秦国能持续辉煌,延续百年。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汉朝末年,夜空中突现大如半个竹席的亮星,现已扩展到宽达85光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85年,东汉灵帝中平二年,这一年的农历二月,京师洛阳发生大火灾,南宫被烧毁,于是增加亩税十钱助修宫室,百姓不堪重压,黄巾军等揭竿而起,加上当时瘟疫多发,社会动荡,征战连年,民不聊生,这一年也常被认为是汉朝末年的乱世之始。这一年的农历十月癸亥(阳历12月7日)晚,人们在夜空中角宿(东方苍龙七宿的

  • 齐桓公援助燕国,北伐山戎时被困沙漠,他是靠什么脱离险情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历史的时针拔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的影响力渐渐式微,特别是周桓王被郑武公、郑庄公一顿折腾之后,周王朝的天子地位更是颜面扫地。 然而,齐桓公却在管仲的建议下,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从而一改秦、晋、楚等列强雄踞一方、各自为政的军阀作风,号召各方诸侯奉周天子为尊,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北方戎狄等

  • 请诸葛亮出山解决太阳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原标题:请诸葛亮出山解决太阳危机!

  • 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英雄之一,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和开国皇帝,他的事迹被广泛地传颂着。而刘备的得力干将诸葛亮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囊之一,被誉为“千古奇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组合之一。在历史上,刘备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使得两人的合作开始了。但是,刘备之所以不

  • 齐国向刘邦投降后,韩信不准备灭齐,结果受此人挑唆继续灭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为何不让韩信打匈奴,刘邦韩信是什么电视剧,刘邦评价张良韩信萧何的三句话

    [var1] 郦食其到齐国之后,向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游说,要他们归顺汉朝。田横认为此事可行,就解除了齐国在历下对汉军的防备。这表示齐国已经归顺汉朝了。当然,韩信也认为战事结束了,毕竟齐国已经投降了。结果有个人挑唆了韩信,韩信听完之后继续灭齐。这个人就是蒯通。 蒯通当时是韩信的谋士,这个人对韩信的影响

  • 为筹军饷,曹操和刘备的做法:一个真小人,一个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是靠什么筹集军饷的,刘备与曹操,新三国刘备为什么像伪君子

    而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为了筹集军饷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枭雄曹操,他为了筹军饷居然想到了盗墓。我们盗墓类的小说带火了一个词语,“摸金校尉”,而“摸金校尉”这个职业,它首出自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也就是魏国丞相曹操之口。曹操为了能够养活他的百万大军,设了一个职位叫做“摸金校尉”。三国演义中说曹

  • 魏国短短46年,竟有五位皇帝,他们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国皇帝一览表,魏国有几位皇帝列表,魏国三代皇帝哪个厉害

    [var1] 第一、曹魏帝一代曹叡老爸魏世祖曹丕 魏高帝大太监曹腾的养子叫曹嵩,曹嵩有两个儿子,小的叫曹疾(又名德),大的叫曹操。曹操学习齐桓公奉天子以征诸侯,一统北方,直插雍凉,先后封为魏国公,魏国王。公元220年,曹操薨了,他家的老二曹丕和汉献帝愉快地做了工作交接。您也许会问老大呢?老大曹昂被老

  • 由藩王入继大统且毫无根基的汉文帝是如何玩转整个朝堂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封地最小的藩王,汉文帝怎么掌握实权的,藩王是什么意思

    吃尽了外戚实力强大苦楚们的大臣们在诛灭诸吕之后最终选择了刘恒前来京城继承皇位,但当使者将这个消息传到代地之时,隐忍、谨慎的刘恒一开始并不相信,他怕这是一场阴谋,因此与自己的大臣们进行了一番商议,可惜商议结果意见还是不同意,一方认为小心为上,谨慎行事,托病不往,另一方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可以前往

  • 东吴最危险的职业:不是大都督,担任者难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一、孙登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也即孙登是东吴第一位太子。在此基础上,孙权多次劝谏孙权,对朝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孙权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还居建业。

  • 魏国在三国中,兵源最杂的国家,为何叛变的确实最少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魏国的优势和劣势,姜维为什么会叛变魏国,三国中的魏国为什么瞬间被灭

    [var1] 我们可以看看魏国几个叛变的例子。蜀汉后期最为著名的将领夏侯霸,在蜀汉非常得到姜维的器重。其实,他投降蜀汉的时候,是一个人来的。并没有带他所属的部队。如果这个不太有说服力,我们看看在淮南叛变的毋丘俭。毋丘俭叛变的前提是司马氏的篡权,这个在道义上很能站得住脚。可是结果,毋丘俭叛变的时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