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的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晋楚两国百年争霸,为何因此人休战

春秋时的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晋楚两国百年争霸,为何因此人休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56 更新时间:2023/12/8 18:45:37

[var1]

因为大家这是都已经打得筋疲力竭,再也打不下去了,所以接下来,各国都很给面子,纷纷来宋国前来参加会盟。在这场会盟上,最终形成了晋楚两国平分霸权,除齐秦两国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要向晋楚两国纳贡的局面。

这场会议之后,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再无战事。此后整整四十年之前,除了东南的吴越两国开始频繁征战之外,中原核心诸国渐趋和平。直到四十年之后,随着吴国彻底崛起,晋国这才撕破了和平协议,再次联手吴国,重创楚国。不过,能够在纷乱的春秋时代,维持整整四十年的和平时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var1]

作为这次和平会谈的发起人,宋国官员向戎,自然可以凭借这项功绩,被永久载入史册。但如果回顾这场弭兵会盟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会发现:重要的其实根本不是向戌这个人,或者说不管是谁,随便换一个人发起倡议,一样能够起到这个作用。真正能够达成和平协议的关键因素在于,当时所有中原诸侯国,都已经彻底打累了,再也不想打了。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说明一下,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的争霸历史。

春秋初期,随着周室彻底衰落,各大诸侯国纷纷开始崛起。在春秋初期的时候,秦、晋、齐、楚等国,以新兴大国的身份崛起,彻底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再加上几个老牌强国,比如宋国以及郑国鲁国之流,共同组成了第一梯队。

[var1]

相对第一梯队来说,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都算是比较弱的。因为错过了这个最初崛起的机会,所以接下来的整个春秋时代,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不断被其他大国兼并。至于周王室,不好意思,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落到连一个郑国都打不过的地步了。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没谁会再去管周王室的命令了。

第一梯队崛起之后,接下来首先脱颖而出的,是东方的齐国。齐国在齐桓公在位期间,首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并且靠着这杆大旗,顺利扩张,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国。相对当时的齐国来说,其他几个一流诸侯国,其实都要弱上一些。

[var1]

见到齐国靠着称霸的方法,顺利壮大之后,接下来所有一流诸侯国,都打算延续齐桓公开辟的这条路,成为下一个霸主。在齐桓公活着的时候,大家或许还无法动摇齐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等到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围绕着王位开始陷入内战,各国的机会就来了。

齐国失去霸主之位以后,接下来,各大强国纷纷开始竞争第一霸主国的宝座。当时参与这场竞争的,主要是宋、楚、晋、秦这四个国家。第一个回合,宋国对楚国,晋国对秦国。

宋国和楚国的对战当中,宋国虽然是老牌诸侯国,但在这个新时代已经落伍了,不管是打仗的方式,还是整体实力,都要落后于这个新的时代。所以,双方交手之后,几乎没过几个回合,宋国就败了,楚国完胜。

[var1]

至于秦国和晋国这边,则要相对复杂。在春秋初期的时候,秦晋两国其实一直关系不错,再加上之前没有接壤,甚至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但是随着秦国占领整个关中,晋国占据整个山西,晋国彻底堵死了秦国的东出道路,这时的秦晋两国,就注定不能再善了。

最开始的时候,秦国打算以和亲的方式,从晋国这边换取东出的通道,这也是‘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但后来,几次联姻之后,秦国发现,晋国虽然接受和亲,但是根本不给通道。这期间,秦国也想过动武,但结果却根本吃不下晋国。

所以,在这之后,秦国打算以和亲的方式,干预晋国内政,扶持新君上位,借此来打开通道。后来秦国扶持了一个晋国的流亡公子,回国继承了国君宝座,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公。

[var1]

但让秦国没想到的是,晋文公登基之后,依然不买账,根本不管之前承诺了什么。不过,晋文公也算聪明,并没有和秦国翻脸,而是忽悠秦国,让秦国去帮晋国打楚国。这样一来,秦国就能够从楚国那边,得到东出的道路,晋国也能压制楚国,两全其美。

在晋文公的忽悠下,接下来,秦国就开始试着进攻楚国,晋国也同时出兵。在秦晋两国的夹击之下,楚国自然不是对手,只能节节败退。就这样,晋国顺利称霸,晋文公也成了第二位春秋霸主。

但打着打着,秦国人就不愿意了。

[var1]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当中,秦国虽然出力很多,也确实得到了一些地盘,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东出的道路。非但出不去,反倒是彻底被晋国给堵死了。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想着武力通关,趁着晋文公去世这段时间,强行靠军队从晋国的边境打过去,打出一个新局面。

但结果,晋国这边新即位的国君,也不是软柿子。人家直接下令,对秦军进行伏击,结果大败秦军。此后,秦国又试着进攻了几次,都是败多胜少。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只能放弃东出,转而向西发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几乎都被彻底堵死在关中地区,再也没能东出。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代秦国的戏份,看起来并不算多的原因。另外,晋国除了堵死了秦国的东出道路之外,还对秦国进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封锁。这直接导致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在中原诸国眼里,已经成了西方的蛮夷。

[var1]

随着秦国无法东出,齐国内耗严重,接下来,就是属于晋楚两国的争霸历史了。

作为春秋时期最强的两个大国,晋楚双方都拥有一堆小弟。不过,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晋国基本上都能压制楚国。在这期间,楚国除了楚庄王在位期间,扳回一局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处于下风。尤其是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曾经一度陷入内战状态。如此一来,楚庄王好不容易收服的那些小弟,自然就再次倒向了晋国。

与此同时,在晋楚两国的大战当中,其他诸侯国也都无法幸免于难。整个中原地区,除了齐国和秦国,因为国力比较强,能够暂时置身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必须选择一方站队,否则就很容易会被当成墙头草,被晋楚双方同时围攻。

[var1]

就这样,晋楚两个超级大国,打了五十多年之后,双方第一次打不动了。经过五十多年的混战之后,中原诸国被兼并了一大堆,剩下十多个虽然能够勉强存在,也是国力消耗严重。而当时晋国内部,因为内部卿大夫世家掌权的原因,也出现了内乱。楚国这边,则是因为被晋国连年袭扰,苦不堪言,双方都急需暂时休战。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次弭兵会盟开始了。

当时中原诸国当中,宋国虽然也在逐渐衰落,但毕竟是老牌强国。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经常还能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所以接下来,宋国的执政华元,就发出号召,请求两国派代表前来议和。

[var1]

所谓执政,可以理解成是后世的丞相。当时在中原诸国这边,就叫做执政,楚国则是叫令尹。而华元执政官发话之后,因为此时的晋楚两国,都需要一个台阶下,想要暂时休战,所以都来参加了这次会盟,并且最后达成了和约。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弭兵会盟。

但是,第一次弭兵会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此时的晋楚两国,只是需要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并不是想要真正休战。所以,四年之后,当双方都缓过气来时,晋国就再次出手了。接下来,晋国直接在战场上压制了楚国。甚至就连楚国的国王,都在战场上被射瞎了眼睛。

[var1]

此后,晋国又扶持楚国东边的吴国,希望吴国能够帮晋国牵制楚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春秋后期吴国开始逐渐崛起,成了新的大国。

如此,双方又打了几十年之后,再加上之前的五十多年,此时晋楚两国已经连续打了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上百年的混战当中,晋国两国彻底耗尽了国力,中原诸国更是苦不堪言。而且,晋国内部,士大夫家族开始崛起,晋国开始逐渐无力对外扩张。楚国那边,因为吴国的崛起,需要花大力气应付吴国,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晋国。

所以,仗打到这个时候,晋楚两国终于想要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和平协议的事情了。不过,相比上一次来说,这次双方都是真心的。

[var1]

随着晋楚两国都有了松口的意思,其他诸侯国自然也都乐疯了。连年混战,中原诸国早就不胜其烦,早就想议和了。如今晋楚两国主动表现出这个意思,大家自然乐于促成此事。所以,这个时候,之前举行过一次和平谈判的宋国,就再次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作为这次和平谈判的发起者。

不过,当年发起第一次弭兵会盟的宋国执政华元,此时已经去世了。此时的宋国执政,已经换上了一个叫向戌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向戌再次发起号召,邀请各国前来举行会盟。

因为此时的中原诸国,包括晋国和楚国,都迫切想要议和。所以最后,不光晋国和楚国来参与了和谈,就连齐国和秦国,以及其他小国,也纷纷前来参与了会盟。经过一场剑拔弩张的和谈之后,最终,大家约定,共尊晋楚两国为霸主国,晋楚双方平分霸权。除了秦国和齐国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要向晋楚两国朝贡。

[var1]

而这场和谈之后,因为晋国需要解决内部士大夫家族的问题,而楚国则是需要应付吴国。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原地区再无战事,这也是整个春秋时代,中原地区最和平的一段时光。

直到四十年之后,因为吴国的连年袭扰,导致楚国衰落到一定程度,这时晋国才再次撕毁和约,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围攻楚国。如果不是秦国当时支援楚国,恐怕楚国这一次就要被灭国了。

纵观弭兵会盟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向戌之所以能够成功发起这场会盟,而且会盟之后,双方几十年不开战,根本就不是向戌的功劳。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时大家都打累了,所以才会借坡下驴,给宋国一个面子。

[var1]

否则的话,以当时宋国的国力,如果单纯想要凭一个执政官的面子,来调停两大超级强国的战争,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了。

至于向戌本人,除了在弭兵会盟这件事上,有所记载之外,基本上也没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在整个春秋历史上,这个人除了发起了这次和谈会议的时候,还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之外,其他时候,只能算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

更多文章

  • 隋朝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开创盛世,全靠这个男人后期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有哪些建树,隋朝一统天下完整视频,说隋朝是最强王朝的依据是什么

    公元五八一年,隋朝建立,八年之后,隋文帝的儿子杨广率百万大军灭亡了南方的陈国,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南北朝大乱斗,开创了"开皇盛世",更是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千百年来,人们不禁感叹隋文帝的雄才大略,可是却忽视了那个为重新统一而奠定基础的那个男人,隋朝之所以能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也是全靠这个男人的后期

  • 两税法和募兵制,两场充满“进步意义”的改革,唐朝国运由盛转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由当朝宰相杨炎主导的税务改革拉开了序幕,日后被史家称之为“两税法”的新税法,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单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两税法”是一场充满“进步意义”的改革,它废除了以往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的做法,统一改为征收金钱,每年征收两次,从实际角度上,它极大地简化了税务工作,可

  • 李白一生并没有工作几年,没收入的他是怎么做到一直在游山玩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李白出身很好。当年李白出门游玩时,虽然说已经很出名了,但知道他的人并不是那么多。在那个时候,他救济他人就花费了近三十万。可以看出当时他就这么有钱,身世肯定要比普通百姓好出太多。据说,李白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的商人。尽管李白并没有遗传到做生意的基因,但却养成了爱花钱的毛病,所以才喜欢到处游山玩水。

  • 为屈原叫屈:你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屈原经典语录句子,屈原山鬼,屈原的天问全文

    屈原一生忧国忧民忧君主,其心可昭日月,但其下场让人窒息:一身才华欲报国,怎奈直接被软耳根的楚怀王“踢出群聊”——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年岁逐增的楚怀王以为那些把谗言说得特别好听的奸佞之人可以为其挡风遮雨,但他从来都没想过,所有的风雨都是那些佞臣带来的——听信谗言、执意入秦的楚怀王最终客死秦国,不听屈原言

  • 改变唐朝历史的小兵,不良帅张小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小敬崔器,唐朝不良帅简介,唐朝张小敬历史原型

    而晚年的唐玄宗已经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在数次撤换将领后。叛军已经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唐玄宗为保全,假借亲征名义出逃。逃至马嵬坡时,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密谋发动兵变,铲除奸相杨国忠和贵妃杨玉环。同时,杨国忠正好在马嵬坡驿站外,碰到了几个自吐蕃

  • 杨贵妃担忧玄宗 将士益愤求皇帝割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宫纪录片玄宗与杨贵妃片段,玄宗写给杨贵妃的诗,杨贵妃为什么被玄宗独宠

    “阿蛮,你在宫中多年,最知娘娘钟爱皇上,如今六军作乱,哗变之势一旦扩大,便会弑君造反。你想想,若皇上在此时见不到我,我们怎能安眠于地下?”谢阿蛮被杨贵妃的话打动了,在内侍的引导下,阿蛮为贵妃披了一件斗篷,从后门回到了驿舍,见到了唐玄宗。二人抱头大哭。“陛下,外面的情况内侍们都对我讲了,我愿以死换得皇

  • 牛进达拉开300年唐蕃战争序幕,出身瓦岗山,唐朝历史里记载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牛进达简介,唐蕃合战,吐蕃王朝最厉害的将军

    瓦岗山结拜的兄弟之中有一位尤俊达,人称铁面判官,使五股托天叉,是山东绿林瓢把子。撺掇老程劫了皇杠,算是瓦岗兄弟起义反隋的导火索。评书里的程咬金是处处都听尤俊达忽悠,真实历史正好相反,在他们这一伙子之中,老程才是那个当家做主的。尤俊达的原型就是唐朝大将牛进达,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史书就没给他单独立传,新

  • 第三看《芈月传》顿悟,连芈月都已经爱上了秦王嬴驷,他们更适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芈月与嬴驷离别,芈月传嬴驷怎么喜欢上芈月的,秦王嬴驷为何独宠芈月

    嬴驷死前,秦王问芈月在他心中的地位有没有一半。“不知道这十年来,寡妇有没有感受到月儿哪怕一瞬间的真心?”当时,芈月的回应是,国王待月儿如父如兄。这就是说,在他心中,秦王嬴驷就像他的父兄一样,庇护着他,保护着他,疼爱着他,给他安全感。秦对孔王只有亲情,没有爱情。他所有的爱都给了黄歇。听到这样的回答,嬴

  • 玄武门之变,为何李世民能取得最终胜利,李建成真的没有实力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的起因经过公元六一七年李渊在李世民以及众多将士的拥护下起兵反隋,在有着强大兵力和民心加持下反隋大军很快便占领长安城,在杀死隋炀帝后李渊正式称帝。太原起兵实则是李世民的谋略当时李渊也答应立国之后封李世民为太子,但是天下平定之后李渊却在这件事上犹豫了,将太子之位给了李建成,加上李元吉等人的联合

  • 隋朝二世而亡,却出现了八位皇帝,其中一位幸福地活到了唐高宗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秦朝灭亡时,向刘邦呈交传国玉玺的是“秦三世”子婴。但是,史学家们都说:秦朝二世而亡。道理很简单:只有秦始皇和胡亥两位皇帝掌握有实权。子婴?子婴算什么鸟?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儿子?还是孙子?到了现在,就连他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都搞不清楚。但是,子婴是的的确确称过帝的——不管他称帝时间如何短,从严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