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监寇连材向慈禧上奏折被斩,梁启超称他为“烈宦”,还专门为他写传记

太监寇连材向慈禧上奏折被斩,梁启超称他为“烈宦”,还专门为他写传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77 更新时间:2024/2/4 15:52:55

这位太监叫寇连材,1868年出生于北京昌平。他幼时上过几年私塾,15岁结婚,育有2子1女。23岁那年,寇父得罪大地主,吃了官司,家里的土地被讹去,几近倾家荡产。寇父因此重病卧床,不久就撒手人寰。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活一家6口,他入宫当了太监。

后来,慈禧见他长相俊朗,又能说会算,便安排他当近身侍候。他为人老实,做事心细,几年下来,深得慈禧器重。

1894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公车上书”,提倡维新变法。这时,慈禧太后把寇连材安插到光绪身边,名为侍候,实则监视。他要监视光绪的思想动态,并随时密报慈禧。

事实上,寇连材在入宫前,就已经接触过维新思想。当时北京城里流传着洋务派和维新派人士写的书报,出于好奇,他总爱通过城里打工的亲戚借阅书报。看得多了,也有了自己的见解。

当时光绪虽已亲政,但权力在慈禧手中。面对民不聊生的惨状,光绪用尽自己有限的能力,推崇维新变法,希望能救民于水火,但慈禧设置重重阻挠。

寇连材看到光绪励精图治、忧国忧民,再对比慈禧生活奢靡,贪图享乐,他不仅同情光绪的处境,还支持光绪维新变法,救国救民的想法。因此,他并没有把光绪的思想动态上报慈禧,反而把慈禧的想法告知了光绪。

有一次,寇连材斗胆光绪说出了自己对维新变法的见解,光绪对他另眼相看。此后,对他越发信任。寇连材更是不顾生命,利用太监身份的优势,为光绪和朝臣传递消息。

但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慈禧见他没有在光绪那得到有利的消息,就让回到自己身边伺候。此时,在光绪身边经历了维新思想的洗礼,寇连材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太监了。

1896年农历二月初十那天,寇连材一早跪在慈禧床前,哭着说:“老佛爷,您不为江山社稷着想,也要为自己着想,不能只图眼前享乐啊。”慈禧见他年幼,并且初犯,便训斥了几句,将他赶了房门。

但寇连材并没有放弃,他向内务府请假5天,回到老家与亲人诀别,还把一本记录他宫中生活的小册子交给了他的大哥。

住在家中的几日,他写了一份《告太后书》,并念给了他大哥听:“请太后不要干政,归权皇帝。请太后切勿干涉变法。”

大哥一听吓坏了,不等他说完,直接把纸丢进火炉子里烧了,并劝他:“你不要命了,我不求你荣华富贵,只求你保住自己小命。”

2月15日,他回到宫里,把自己身上仅剩的一点财产留给了身旁的太监,学着朝臣上奏的样子,向慈禧呈上了自己重写的《告太后书》。

慈禧见了大怒,立即命人把他抓了,问:“是谁指使你的?”寇连材毫不畏惧:“无人指使,全是奴才一人所为。”

慈禧又说:“你可知,内监言国事者斩?”寇连材当然是知道的,说:“国法家规早就被你破坏了。”慈禧一把拂去了桌上的茶水,当即命令内务府把寇连材关押,两日内出斩。

2月17日,他被关在囚车里,一路押到了菜市口。临行时,他面色平静,理了理衣服,朝皇宫方向拜了九拜,又朝家乡父老的方向拜了三拜,自语道:“如此千足足以。”

说完,英勇就义,那一年,他28岁。光绪听到他的噩耗,悲痛不已,好几天茶饭不思。北京城仁人志士,莫不为之动容。

后来,他的亲戚将他葬在老家,梁超称其为“烈宦”,还为其写传记。还有人专门为他建立了寇公祠,每年农历2月17都举办祭奠仪式。

明面上看,寇连材至死,是慈禧处死一个犯事的太监,实际上是旧思想对新思想的强压。然而,历史的车轮会减速,但不可能停止,适应潮流的新思想不可能被扼杀。

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不缺仁人志士,或许名垂青史,或许默默无闻,不惧强权、不畏生死,为家国平安,满腔热血,值得后人敬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最长寿妃子,活了近一个世纪,被雍正宠幸后生下最出名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耿氏生于康熙二十八年,从小就健美多姿,聪慧过人,早在康熙四十二年入侍世宗龙邸为格格。耿氏进入雍正府邸后,很得雍正的宠爱,没过多久,她就为胤禛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弘昼。后来,雍正登基。耿氏初被封为裕嫔,后又被封为裕妃。雍正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他没有声色犬马之好,其高位后宫总共只有八位,这在清代皇帝中都是

  • 与人相处是生存之道,曾国藩认为有一个原则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为官之初,曾国藩与人相处的本事并不强,人际关系并不好。这可能来自于文人的高傲,也来自于曾国藩对理学的追求。他当时以唐鉴为师,以倭仁为友,这两位都是名动京城的理学大师。曾国藩以严格的操守要求自己,哪怕动一邪念都记在日记中,并痛斥自己猪狗不如。但是,在曾国藩为父守孝而夺情起复后,通过自己的反省,

  • 雍正王朝:为什么老十四从头到尾都与一奶同胞的雍正皇帝不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怎么处理十四弟,雍正推十四爷完整版,老十四和雍正

    原因在于清朝宗室的抚养制度,一般来说,婴儿一出生,就会被奶妈抱走,而不会由亲生母亲抚养。所以,皇帝更多的对生母是一种尊敬,对奶妈才是一种亲昵。亲兄弟就更不用说了。可能会被不同的奶妈抚养,如果两个人小时候不在一起玩耍,很难建立很深的兄弟感情。所以,雍正和他的亲兄弟十四阿哥从小就不在一起。所以二人关系一

  • 雍正临死前连下两道密诏,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康熙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最后雍正虽然赢了,但从他赢的那一天起,关于他篡位的说法就开始流传于各种民间传说、和野史之中,300年来,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无人知晓。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最终胜利者,雍正在位期间的政绩是相当出色的。据记载雍正在位的12年零8个月里,几乎每天都会工作到深夜,每天睡眠4个小时左右。一年当中,只有在他

  • 雍正为什么要除掉“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为什么处理隆科多,雍正的舅舅是隆科多么,雍正早年对隆科多表现

    要是说到雍正,就不得不说说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和年羹尧君臣二人曾说过,要行天下君臣之楷模,然而最后年羹尧也是负了皇恩,最终以悲剧收场,领了盒饭。除了年羹尧之外,隆科多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也曾说过,定不负皇恩浩荡,可是最终也是没有逃过悲惨的命运。那么雍正为什么要除掉“舅舅”隆科多呢?其实,隆科多和年羹

  • 雍正王朝: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居然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么刻薄的一个君王,在派老九去西北大营找年羹尧的时候,肯定是有他的小九九的。第一:对年羹尧的监视。要注意在清朝时期,从西北到北京消息传递至少需要十天。要是转运物资至少要以旬月计算。年羹尧统领大军征伐西北,称得上是彻彻底底的西北王。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当初;年羹尧为还是四阿哥的雍正做过血洗江夏镇的事

  • 雍正大力反贪此人却极尽奢侈,一道菜的做法激怒雍正,赐其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皇帝治贪三个手段,雍正反贪表情包,雍正为何把玉檀蒸死

    虽说雍正在位时间相比较短只有13年,但是所谓乾隆盛世也是靠雍正王朝打下来的基础才得以发展壮大到处游玩,因此雍正的作用相当的突出。雍正帝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角色,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清除他上位前的竞争对手,而就算是辅佐他的两位大臣因日后的滥用职权也不得幸免的被处决或下放了。年羹尧成败的速度不得不让我们感

  • 雍正王朝:雍正面对逼宫时取得最后胜利,是弘昼起到了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胤禩开始谋划“八王议政”准备逼宫的时候,才开始在关键时刻使用弘时这颗棋子。通过弘时,胤禩尧完成两件重要布局。一个是以拥立弘时的名义,让隆科多倒向自己,在关键时刻令京城内的防务听命于自己;另一个,是希望通过弘时,绕过十三爷胤祥,借整顿旗务的名义,让关外的旗主王爷接手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防务。隆科

  • 雍正后宫有一个神秘女子,深受宠爱,却至死未获得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是平均每天批阅奏折最多的皇帝。在任期间汉人地位开始提高了,功过相抵还是功大于过。雍正可能属于比较严谨的人,其实并不喜欢近女色,后宫女人并不是很多,20多个。历史上的雍正对于年羹饶的妹妹年妃很宠爱,不过最近小编在查历史资料之时突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雍正的后宫嫔妃的

  • 雍正王朝:越看越发现很多厉害的角色,这里面谁最老谋深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里谁最老谋深,雍正老谋深算电视剧,雍正王朝心机最深的五个人

    《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几乎没有白给的,强人林立,牛人辈出。说到老谋深算,有4个人属于第一集团,一是康熙,二是邬思道,三是张廷玉,四是佟国维。康熙是皇帝,上帝视角,有先天优势。邬思道是个BUG般的存在,虚构得离谱了。张廷玉是个牛人,大清朝唯一一个进太庙的汉臣,牛皮不是吹的。我想说却是佟国维,这是全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