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去阅读史书,会发现很多不知名人物的一生,可谓精彩万分,不单单是那些大人物,小人物更是有不凡的传奇。
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卑鄙的小人物,自身没有太大的本事,却一直杀害自己的恩人,这可以说是罪大恶极,而且还是三番两次,此人道德底线完全是无耻二字。
但是谁又能想到后世却是被世人供奉,成为百姓严重的“宗教领袖”,一切世事难料。
此人就是笮(zé)融,笮融作为东汉末年豪强,生性残暴无比,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人,但是本人却信佛教,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佛教建筑在中国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他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早些年时,徐州牧陶谦对笮融十分相信,就让其成为了邳国宰相,还命其掌管广陵郡。
本来最初笮融负责将此地一带的粮食运往徐州治郯县,但是他却贪婪成性,中饱私囊,私自扣押物品,供自己所用,可谓狼子野心。
由于他本人信佛,这点确实为中国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在城中耗财修建浮屠寺、九镜塔等庙宇,并宣扬佛教信徒可以免除徭役赋税,使得当地百姓蜂拥而入,都想成为佛教弟子,最高时达到五千余户。
并且每次在佛教诞辰,都会举办大型的佛会,这一点从长远来看似乎有利于后世关于佛教的发展。
东汉初平四年,曹操攻入徐州,笮融未做任何抵抗便率军逃跑,投靠广陵太守赵昱,赵昱见他初来乍到,以礼相对,还允许他的军队驻扎于此,经常款待笮融。
但是没想到两者重演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在一日宴会中,笮融命下属将其杀害,随后大肆掠夺城内财物。
洗劫以后,笮融就率部南下,又去投奔驻守秣陵(今江苏南京)的彭城相薛礼,两人以前是同僚,又是好友。
对此,薛礼同样热情款待他,但是又怎知道他是一个阴险小人呢。
同样,薛礼一样惨遭杀害,同样也是被洗劫一空,财物被抢走,很多部下也是被编入军中。
但是他的背叛与杀戮并没有因此停止。
之后,笮融又率军准备投靠刘繇,刘繇正和袁术争夺地盘,十分欢迎他前来,毕竟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于是便派遣他去前线,协助郡守皓抵抗敌军。
但是刘繇的谋士已经看出笮融乃是小人,便劝诫主公要小心提防。原文说道:“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
朱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
然而刘繇过于自信,狂妄自大,结果自己部下被出卖,最终部下被敌军杀害,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己的部下死于非命。
这也是刘繇自己盲目相信他人的结果。
刘繇大怒率部亲征,发誓要为自己的部下报仇。
但是笮融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危险将至,刘繇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仓皇之下逃入深山老林。但是当地的百姓却深受其害,于是便和山越部落联手将其诛灭,取下首级送给刘繇,小人也算落得了悲惨的下场。
这位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也落下了帷幕。这都是他自己的祸事,“自作孽,不可活”。
虽然笮融生性残暴,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可能读者们也会痛恨这样一位小人,但是他却也有不同的历史功绩。
他信佛传佛,命人大量修建寺庙、佛陀,鼓励众人信佛,朗读佛经,在三国史上,宣传了佛教文化,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生前遭人唾弃的卑鄙小人,死后受到了佛教弟子的供奉与追捧,纷纷向其学习对于佛教的执著,生平的污点也是渐渐被遗忘。
笮融在下邳所建的建筑,具有“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结构特点,为我国唐代以前的佛教建筑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深远,如此卑鄙的人物被认为“佛教杰出人物”,令人感叹。
其实对于笮融来讲,也许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是被社会和道德所摒弃,但是后世却又肯定了他对佛教的贡献,认为不能单方面否决他。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也许他有些错误,但是也有自己的闪光点,这里还是希望各位读者做一个知恩图报的接班人,遵守道德,做好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