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志钧说瓷|从西周陶器“盔形器”了解“盐”来源的传说

刘志钧说瓷|从西周陶器“盔形器”了解“盐”来源的传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4/1/25 13:28:43

西周时期 盔形器 口径18.5厘米,厚2厘米—2.5厘米,高25.5厘米,山东东营广饶南河崖遗址。

盔形器 (煮盐器)泥质褐陶,折沿,外尖圆唇,侈口,鼓腹,圜底。颈部素面,颈部以下饰绳索纹。

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被历代朝奉为“国之大宝”。山东北部沿海现存大量商周时期制盐遗址,其中晚商至西周的盐业遗址群有五六个,遗址数量数百个。位于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广北农场一分场三队南河崖遗址就是一处西周时期的盐业遗址群,发现了一批重要的煮盐遗迹和大量陶制盔形器。

陶器编为小件和典型标本的共计500 余件,其他大小残片无以计数。其中少数为完整器 (近30件),多数为上半部、下半部或底部残段,断口大都较整齐。内壁多遗有较为坚硬的白色沉淀物薄层,部分外表底部经火烤呈红色或红褐色。该陶器的制法、形制、纹饰和大小基本一致。制法先以泥条盘筑,然后用手将内外抹平,再对口部慢轮修整,最后在外表施右旋绕身的绳索纹 (可知为口朝下制成)。形制多为折沿、侈口、鼓腹、圜底,少数为侈口略卷沿、斜腹、尖底。多为深腹罐形,极少为浅腹盆形。口部以下均饰粗绳索纹,部分沿下另有粗绳纹。整体形态较规整,但粗拙厚重。因器壁较厚,唇部往往有内外两层。

盔形器是一种煮盐器具——煎卤罐,其内壁的白色沉淀物应是煮盐时所遗留。这些煮盐的盔形器少见完整者,绝大多残碎,应与煮盐成功后砸器取盐有关。

俗话说得好,“宁可食无肉,不能食无盐”,盐是百味之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炒菜若是没有盐辅助,将寡淡无味。从古至今,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有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地位。那么这么重要的资源“盐”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又有着怎么的传说呢?

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音:试)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在中国古代流传着“白鹿饮泉”“羝(音:低)羊舐土”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都说明了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动物行为而发现了盐的存在,并掌握盐的提炼和使用,从而改变了盐的摄取方式。

根据献记载的“煮海为盐”的时代,是在神农时代。《说文解字》载:“咸也。从卤,监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风盐之属,皆从盐。”清代郝懿行《证俗文》:“盐,咸也。古者夙沙氏初作,煮海盐。”夙沙氏(中国古代“夙”与“宿”字通用,因此夙沙又被称作宿沙)为人?先秦时期成书《世本》云:“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之臣。”他“始以海水煮制,煎以成盐,其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盐之作,自从始”。《鲁连子》也说“宿沙瞿子善煮盐”。根据这些文字记载,“海水煮盐”的传说都指了一个叫“夙沙”的人。

相传在神农时期,在山东渤海莱州湾南岸一带地区住着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首领名叫夙沙,他十分的聪明能干。他善于撒网捕鱼,捕获的禽兽鱼鳖比谁都多。有一天,正值中午,夙沙和往常一样打了半陶罐海水正放到火上煮,准备煮鱼吃。这时突然有一头野猪从他面前飞奔而过,夙沙氏见状拔腿就追。等他扛着野猪回来的时候,发现罐里的水已经快熬干了,罐底部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了一点尝尝,味道又咸又鲜,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夙沙用烤熟的猪肉沾着它吃了起来,感觉味道比平时更加鲜美。从此,夙沙带领部落的人们用海水熬制盐,再用盐换取大批珍贵的兽皮、肥壮的猪羊,让部落人们在渔猎劳作中有力气,生活越来越富裕。夙沙因此也被认为是煮海成盐的鼻祖,《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由夙沙部落制盐的传说可以推想,中国沿海的先民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这一发现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4700年前我国山东至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文:刘志钧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博物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后,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为什么还能建立宋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三个人分别是箕子、比干、微子启。箕子劝谏无果后,就“佯狂为奴”,就是装成疯子,给别人当奴隶。商朝灭亡后,他远走他乡,到东北建立了箕子朝鲜。比干犯颜直谏,最终被纣王剖心而死。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微子启则是这“三仁”里面,活得最好的一个。微子启在《史记》中写作微子开,是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他是纣王的同

  •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8:再谈石峁古城(二次重建)是夏启首封之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第八章再谈石峁古城(二次重建)是夏启首封之城作者|黄饮冰内容提示一、石峁城是黄帝城的观点没有说服力二、石峁古城具夏属性,非夷狄所造三、石峁古城的建造者是夏鲧,堕毁者是大禹,重建者是夏启四、这里再介绍两种观点:石峁古城二次重建的证据,有虞氏和有扈氏是夏鲧的附庸中心词 石峁古城 夏鲧 大禹 夏启正文:一

  • 明朝分封制是如何变革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分封制 燕王朱棣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靠着宗藩之力起义成功的皇帝,他的政治才能毋庸置疑,但起义成皇帝的这段道路却没有那么顺畅。我们知道,明朝建立后不多年,靖康之变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了不小的动荡。它也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明朝分封制和宗藩力量,而朱棣在中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明朝最开始的分封制度是这样的:

  • 先睹为快!众多欧洲皇家珍宝来了,金沙遗址博物馆跨年大展将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接下来的数日内,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紧锣密鼓地完成开箱、点交、布展、灯光及多媒体调试等工作。只为在12月1日展览开幕当天,为观众呈现展品最为璀璨精致的一面。“珍•藏——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布展现场据悉,吉尔伯特夫妇以收藏金银器、鼻烟盒及微型马赛克等工艺精湛的艺术品而闻名。他们的

  • 指尖上的国宝57丨西周应国应伯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簋(guǐ]),是我国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皿,在商周时期也作为重要的祭祀礼器之一。出土于平顶山应国墓地的西周应国应伯簋,属礼器,口径22厘米,底径19厘米,高15.5厘米,重3.21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圆形侈口,方唇,鼓腹下垂,兽首鋬形耳,下附垂珥,圜底下凸

  • 好书推荐|《甲骨文学校》系列重磅出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系列”新书《大秦兵马俑》!这套几乎每年都押中语文中考题的儿童小说这次会带大家到哪里呢?一次好玩有趣、脑洞大开的大秦穿越之旅!这次悠悠、田田和小布丁穿越到了秦朝,在这里,他们不仅亲身看见了兵马俑的制作过程,还参加了皇家举办的“喜剧大赛”。凭借与小猴子的双簧表演,他们赢得了冠军,获得面见秦始皇的

  • 12、武丁中兴:殷商王朝的最后一次翻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盘庚之后的小辛和小乙是两个打酱油的主,在位期间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加之统治无方,这让有所起色的商王朝又开始走向衰落。虽然老爸不行,但是儿子却十分了得。小乙对商朝后期中兴最大贡献可能就是生了一个厉害的儿子——武丁。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从小,他就被老爸安排到了基层进行挂职锻炼。由于长期与百姓接触,让他了

  • 书单丨甲骨文近期出版新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追寻千禧年中世纪的革命千禧年主义者和神秘无政府主义者(修订增补版)[英]诺曼·科恩(Norman Cohn) 著冯璇 译2022年11月出版/98.00元内容简介伯特兰·罗素、以赛亚·伯林等人盛赞的史学名著简体中文版首度出版!讲述欧洲中世纪农民运动与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上乘之作,揭开各种千禧年主义信

  • 追踪夏朝.夏代考古的文献解析9: 帝启都河东(安邑),别居黄台(新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第九章 帝启都河东(安邑),别居黄台(新砦)作者|黄饮冰内容提示一、夏启登帝位是改变祖制的结果二、帝启立都安邑三、夏县东下冯遗址,就是帝启之都安邑四、帝启别居黄台,在新密新砦古城遗址,即黄台之丘五、夏代早期无东夷六、补充说明:夏代疆域,宗主与共主,都与居,氏国中心词 安邑 新砦 宗主 共主 都居 氏

  • 旧事文摘:古代女神“女娲、嫘祖、嫦娥、妇好”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女娲 女娲,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是由她和伏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最广为流传是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有一大神女娲在空旷的大地上四处游荡,觉得十分寂寞,一天她来到黄河岸边,心中一动,便用河边的黄土掺黄河之水,按照自己的形邈来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