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毕竟没有太大的功劳也不能服众。所以魏延,杨仪和法正就没有这个资格进武侯祠。
武侯祠入选的塑像,历史上屡有变化。这个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忠”的不同认识,每个朝代对于忠义都有不同的认识,就像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一样的道理。有些人认为法正就是一个忠义之士。并不能因为他离开了刘璋就认为他不忠是背叛。
刘备、孔明、关羽及张飞各有专殿;另外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武侯祠也有很多的,比如汉中武侯祠,有些也有法正,魏延他们,毕竟朝代不同,大家对于他们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再加上武侯祠入选的塑像,历史上屡有变化。这个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忠”的不同认识,可能有些朝代的统治者认为魏延法正他们和自己心目中忠义形象代表不一样,就不会让他们进入武侯祠。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并不是进不了武侯祠他们就不够优秀。清代在重武侯祠塑像时,入选对象无论职务高低、贡献大小,都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忠
。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法正最开始是在
刘璋麾下的,最后才投奔了刘备,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忠不义。不符合武侯祠对忠义的定义,所以他才没有进入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