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每当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来进行占卜,以祈问鬼神,而事后便将所问之事皆契刻于甲骨上,便形成了甲骨文。而在商亡之后,占卜在周代便逐渐的绝迹了,其文字也逐渐不为人所知。
对于甲骨文,郭沫若在1937年时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表现出非常的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在1899年甲骨文发现之后,作为中国的最古老文字的价值,甲骨文立即受到一些专家学者们的注意。然而,因为当时是清末民初民不聊生,因此大量的甲骨文残片便流失到海外,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惜。
最早在中国购买甲骨文的,是日本人。他在天津《日日新闻》报担任主笔,名叫西村博,而其次就是三井源右卫门了。他们在罗振宇派人到安阳搜集甲骨之前,就已经派遣专人去安阳收购了。他们先后在中国搜劫了多达3万片以上的甲骨。除此之外,其他的日本人在中国也陆续的收购到很多。其实,收购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绝大多数都是靠强盗般的抢夺而来的。
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就跟这位罗振玉有关。这是中国甲骨文之痛:日本在投降之前,竟然还准备运走我国1219片甲骨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罗振宇是中国近代的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敦煌学家以及古文字学家等,他对于中国的科学、文化以及学术都颇有贡献,他参与了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以及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还开展了汉晋木简的考究,同时倡导了古明器研究。作为一个对于古文化相当入迷的人,他也收藏了数量庞大的甲骨文。
在1945年,日本正式地向中国宣布了投降以后,曾经日本人在中国开班的“远东榨油厂”,就被中国的解放军所接收了。
因此,当时的很多厂里的主要人员,都已经收到消息偷偷的就跑走了,但是却还留有一个哑巴工程师没有逃走,他独自的留在了厂里。对此,人们姐很疑惑了,当时这个厂里的其他日本人,都早就已经撤离了,为什么就这个日本哑巴偏偏要留在这里呢?人们怀疑他有什么想法。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就发现这个哑巴貌似总是在厂里的一个大铁箱的附近来回的徘徊,并且这个大铁箱是被完全的焊死了的,看起来非常的有问题,因此人们也就开始关注这个奇怪的哑巴日本人,以及他守着的箱子。
而后,当这个箱子被人们撬开以后,在场的人们都看傻眼了,在这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箱子里,竟然一共藏了84个小盒子,其中有布盒,也有楠木盒,而人们发现,这些盒子里面装的,竟然全是我国的国宝——甲骨文。而人们对这批甲骨文,为何流落到这厂子里都很奇怪。这些日本人都是从哪里得到这么多的甲骨文呢?
原来,当罗振玉死了以后,日本将罗振玉的很多的文物都抢走了,并且其中带不走的便进行了破坏,而那些被带走的,就包括了这些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全部的落到了日本人手里,要不是这次被发现了,那么这1219片甲骨文就会全被偷运到日本去了。
而这个箱子里的秘密被发现以后,那个哑巴工程师也偷偷的跑回了日本。人们也急忙的将这批国宝,转移到山东的一所博物馆中了。
如今,那些流失到海外的甲骨残片,珍藏在12个国家的博物馆里。有数据统计,大约流失有26700片。还有一些甲骨文,则是以各种方式,流失到法国、苏联、比利时以及瑞典等国,并且甲骨文数量也很多,成为了这些国家博物馆的珍品。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礼记·表记》、《殷契粹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