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到底怎么亡的?二里头考古发现把考古专家都整蒙圈了

夏朝到底怎么亡的?二里头考古发现把考古专家都整蒙圈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4 更新时间:2024/1/31 1:53:16

但关于商灭夏的鸣条之战,却只见文献记载而未有实质性的考古发现。但即使是文献记载,关于夏朝晚期的历史也是相互抵牾、错漏,鸣条究竟在哪里,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

商朝中晚期的历史梳理,得益于殷墟小屯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甲骨卜辞的出土,也正是甲骨文对商朝历代先的记述和《史记》记载的商王世系基本吻合,让一众学者们坚信:既然《史记·殷本纪》中所记载的商代世系得到了证实,那么《史记·夏本纪》也应当是可信的。

但是,夏朝的考古却比商朝的考古艰难的多。

1959年,著名史学家徐旭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发现了一种介于中原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和二里岗文化(商朝)的考古学文化,根据发现的1号宫殿基址,徐旭生和夏鼐两位考古界泰斗都认为“二里头可能为商灭夏后第一个帝王成汤的都城西亳”。

但1977年以后,随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事情出现了反转。由于郑州商城的二里岗文化从年代上早于殷墟(商朝中晚期)文化,而晚于二里头文化,且二里岗文化被认定为商朝早期文化,那么比商朝早期还要早的考古学文化,自然就是夏朝的遗存。另一位考古学泰斗人物邹衡即在此基础上提出“二里头遗址为夏都”。

此后的数十年里,“二里头夏都说”成为了主流之说。

然而到了2005年,事情再次出现惊天大逆转。测年专家通过高精度的碳十四检测发现,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20年。

而众所周知,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商王世系推算的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二里头精确测年数据的得出,虽然无法完全否定二里头不是夏朝遗址,但却印证了二里头文化在时间跨度上兼跨夏商。

2019年,随着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落成,看似“二里头夏都说”已经盖棺定论,但仍有不少考古专家不建议把“二里头”和“夏都”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曾任二里头考古队长的许宏教授。

事实上,“二里头夏都遗址”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个矛盾的结合体。

“二里头”是考古学称呼,是考古工作者根据小地名命名考古遗存原则的起名惯例,以其发现地二里头村来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由于至今没有发现类似于殷墟甲骨文那样的自证文字,所以,人们无法弄清创造这个遗存的究竟是哪个群体。唯一能够通过考古学印证的是,二里头文化结束了新时期时代各个地理单元文化传统(比如陶器)互异的状况,出现了跨地域传播整合的迹象,而且还有了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这也就意味着,二里头时代的确已经建立了广域王权,进入了考古学上所谓的“青铜时代”。

那么既然二里头的考古发现已经证实了此时进入了国家文明阶段,为什么不能说它是夏朝呢?

这就涉及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夏都”问题。“夏都”即夏朝都城,这是个历史学(或者文献学)叫法,正因为文献里记载了夏朝,所以建有大型宫殿遗址的二里头文化核心区域自然就是夏朝的都城。

但既然明确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并且从绝对年代上讲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灭亡前的中晚期都城所在地,那么它的正式称谓应该是“夏都斟鄩遗址”(《史记》:“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又居之”)才对。

或者干脆只从考古学角度命名,也应该像“殷墟遗址”一样叫“夏墟遗址”。

之所以二里头的考古发现会让一众考古专家出现一会说它是商都、一会又说它是夏都这种蒙圈情况,其实根源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没有自证文字。

加上二里头四期文化和二里岗下层一期文化在时间上存在重叠,所以,即便二里头文化早于二里岗商文化,但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早于二里岗商文化的就一定是夏文化。

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二里岗商文化还没有早到涵盖整个商朝前期,假设二里岗最早只到了商朝中前期,那么早于它的二里头文化归属也同样有可能是先商或者商汤外丙时期的文化。

当然,还有更让人蒙圈的发现。

二里头文化共被划分为四期。宫殿建筑和宫廷礼制发端于二期(前1680—前1610年),也就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二里头具备了广域完全都城的特征。

但奇怪的是,从二里头二期到三期(前1610—前1560年)、四期(前1560—前1520年)时,二里头遗址宫殿规模依然在扩大,还出现了多重院落。从二期到四期,二里头聚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贵族群体和服务于贵族的手工业作坊依然存在,四期时制作的青铜器愈发精良。

要知道,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时,近在咫尺的偃师商城已经崛起。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晚期都城的话,那么考古发现中的夏都没有任何王朝衰亡迹象,没有出现像陶寺、殷墟那样的毁墓弃城的暴力破坏,反而越发兴盛,发展连续,甚至到晚期时还在大兴土木。

不仅如此,二里头文化四期发掘出土的曲内戈和长身战斧,经材质成分和刃部顿挫分析,得出属于非实战用的仪仗用具结论。

种种发现,与文献记载中的商汤灭夏伐韦、顾,战鸣条,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的军事夺权完全不同。二里头不仅没有遭到军事破坏,甚至没有做任何防卫准备。

难道二里头原本就是商人城邑,故而才没有发现王朝更迭的蛛丝马迹?

虽然单纯从考古学角度讲,无法百分之百确定早于二里岗文化的二里头文化一定是夏文化,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里头创造的广域王权和二里岗创造的广域王权略微有些不同。

二里岗文化早段分布范围比较小,没有达到二里头文化兴盛时期的传播范围,很难想象在没有遭遇大的变故情况下,同一个王朝的中期会比早期发展更像是“从头再来”。

所以,即便没有十足的证据,我依然相信,二里头遗址应当是夏朝遗迹,所缺的,只是一份自证材料罢了。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解释另一个谜团,既然二里头是夏朝遗迹,那么为什么其内部没有发现任何王朝兴替的迹象呢?

事实上,夏商的鸣条之战,鸣条究竟在哪,虽然还有争议,有记载说在山西夏县,也有说在河南封丘,但唯独没有说在偃师二里头的。

这恰恰说明,夏商的大决战,并未发生在二里头。而《清华简·尹至》中关于商汤伐夏之战曾提到“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偃师商城距二里头仅数公里,郑州商城则在二里头东,二里头并不符合商汤对夏军主力的进攻路线,表明偃师二里头一带的确没有发生大的军事战斗。

如果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和夏军主力皆不在二里头的话,那么商汤也就没有必要武力进攻二里头都邑,“和平演变”更容易减少夏遗民和贵族阶层的抵抗。

所以,夏朝的灭亡,是夏桀带领的主力脱离了都城后被商汤歼灭的。

至于夏桀为何离开二里头而赴鸣条与商汤交战,或许是出于大都无邑(三代之前都城皆不修外城)的军事考量,需要依靠一处险要据守(如鸣条),或许是由于内部贵族的反叛(如纣王就遭遇了殷商贵族的反叛)被迫出走。

至于决定夏朝命运的鸣条究竟在哪里,我们留待下期文章再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夏桀,又名癸、履癸,姓姒,夏后氏,是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以表示他的残暴。夏桀本身不仅英俊潇洒,而且智力超群、能力卓越、才干超群、孔武有力。据说他可以赤手空拳搏杀熊、犀牛和老虎。这样的猛人,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会被人奉若神明。如果他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百姓谋取幸福,他也应该能成为造福天下普济苍生

  • “郁郁乎文哉”!来良渚博物院赏西周“玉之美”与 “礼之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玉文化源远流长,玉石之作既工且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思想百川归流,美美与共,共同构成了九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日前,由山西省文物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承办的“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

  • 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启,首次发布高清图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图说:展览作品。图源:网络这170余件(组)文物重点是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玉器,辅以青铜器和金器,其用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独特、纹饰流畅,精彩绝伦,充分体现出周“监于二代”“文质彬彬”的时代风貌。策展团队以全壁龛、低照度、点光源等手段,排除各项干扰因素,只为突显器物本身。同时展览中并无强制流线设计,观

  • 姜太公第二,孙武子之前的冷门大兵法家,武庙十哲——司马穰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穰苴,这个名字就很不熟悉,很多人都读不对。穰,rang,二声,指黍麦等植物的茎秆;苴,ju,一声,是鞋底的草垫的意思。这个名字一听就是个地位不高的人。然而,他确实出身不高,但在历史上,特别是军事史上地位很高。司马穰苴,其实应该叫田穰苴,司马是他的官职。他是春秋末期齐国人,齐景公时期的大将。他的家

  • 对话|徐天进:用晋国玉器“讲述”西周礼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晋侯墓地的主要发掘者之一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昨天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晋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是中国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中组合完整、器类丰富的玉器是这项考古成果中最重要、也是最引人瞩目的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晋国玉器的展示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呈现西周

  • 史上所有王朝国祚最长的周朝,国祚长达791年,凭什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那问题就来了,周朝凭什么能稳坐老大的位置?这都要归功于掌权者的明察秋毫,首先他们把宗法制度看得很重,国家的权力都分散在自己家亲戚的手中,当然最大那部分还是在主家的手中,就相当于把周朝比作了一个大家族,血脉最纯正的就是长房一脉身居高位,剩下的二房、三房等旁系分支就是朝中大臣,手握一定的权力,但都以长

  • 史上最坚强的国号,时间跨度超1700年,比先秦时期的周朝还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魏国政权,春秋魏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死后,儿子周成王封姬姓魏氏于今山西芮城县北,首任国君名字不详。魏的本意是“大”,国如其名,后继的魏国大部分非常强大。公元前661年,春秋魏国被晋国晋献公所灭。第二个魏国政权,战国魏国。晋献公灭魏后,把魏地赐给毕万,毕万因此改氏为魏。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

  • 商纣王有妲己,周幽王有褒姒,上古两代王朝衰败都要有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还有周幽王和褒姒,为了得到褒姒一笑,周幽王直接来个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公元前782年继位,公元前770年开启春秋时代,从这时候周王朝的势力已经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难道两代王朝的衰败都要有个美女吗?其实不然。美女在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会有,但昏君和明君却不一定,正是因为昏君贪恋美色,暴政敛财,所以才会加

  • 史书有多能造假?纣王是明君!潘金莲是良家妇女,陈世美是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被史书造假的历史说到历史上著名的包括,那商纣王一定是榜上有名,不仅宠爱狐妖妲己,而且残害忠良,但凡是忠义之士,都被纣王所杀害,就连自己的儿子纣王都不放过,在商纣王这里,十恶不赦就是他的代名词,那么历史上的纣王,真的是如此残暴的一个人吗。当然不是了,和史书中不一样的是,商纣王不仅不昏庸,而且还是一

  • 商朝第十九任王-商世祖盘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它‬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大约‬公元前‬1600年‬灭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当年‬夏朝‬最后‬一位‬王‬夏‬桀‬,荒淫无道‬,国事‬荒废‬,民‬不‬聊‬生‬,天下‬诸侯‬都‬众叛亲离‬于‬他‬,所以‬失去‬民心‬夏王‬桀‬,一‬战‬败亡‬其‬国‬,而‬因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