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常因革礼》:历史转折中的礼制用乐,北宋礼制的重要史料

《太常因革礼》:历史转折中的礼制用乐,北宋礼制的重要史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2/4 9:31:38

《太常因革礼》作为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礼制变革,另一方面其文本内容又加入了除传统礼书中“五礼”之外新的篇目,是记录北宋时期礼制的经典文本。

一、北宋时期的礼制用乐的背景

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印刷业、纺织业、造船业等方面造诣远远高于其他王朝。尽管如此,宋朝的统治仍然存在着“内忧外患”。宋朝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中建国,虽一统南北,但是在长期分裂割据战争的影响下前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思想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即使在建国后其疆土依然不断受到金、辽、女真、蒙古等外域民族的攻伐。同时,北宋时期严重的“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国内社会发生了多次农民起义和兵变事件。自宋太祖开国以来提倡以文治国。但大量的冗官与作风腐败也为北宋时期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在这样的“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下,统治者则希望“通过礼乐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来确认权利正当性”。这时,一批拥护王权统治的儒学之士开展了遍及文学、音乐、宗教等领域的崇儒思潮。在政治活动中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他们在思想方面主张“复兴儒学”,并且冲破汉唐以来的束缚,将佛学、道教思想进行融合,提出了以“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在文化方面提出了文学复古的思潮。在音乐文化方面提倡,恢复古制,完善礼典制度。

在提倡尊卑的古代中国“礼乐“贯彻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礼作为强制执行的外力手段,通过日常行为的遵守礼制达到尊卑有序的状态,而乐作为调和人心的手段从思想上心理上约束人民。

宋代对宫廷礼制用乐的重视贯穿始终。统治者认为治国之道中利用乐来调和民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目的。因此,音乐作为一种维护政治的手段受到了宋代统治者高度的重视。只乐律这一项,宋时期就进行了六次改革。

宋太宗精通音律,创制了五弦阮与九弦琴,九弦琴的九根弦分别代表“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而五弦的五弦则代表“金、木、水、火、土”。宋仁宗自己制作乐曲与乐章,创编乐书《景祐乐髓新经》。

不仅如此,宋朝的统治者高举着“复古”、“正雅”的旗帜,将宫廷仪礼音乐运用与各个政治场合中,将仪礼音乐与政治活动紧密的捆绑在一起,利用用乐场合的不同来突显地位的尊卑。利用仪礼音乐的宏大规模来烘托皇家威仪。在仪礼活动中更是运用仪礼音乐的不同用乐节点来配合典礼的顺利完成。

二、《太常因革礼》的编纂

宋代统治者对宫廷仪礼用乐十分重视。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宝年间命令御史中丞刘温叟等人依据唐代旧典《大唐开元礼》为蓝本编纂了宋代第一部完备的礼典《开宝通礼》。

《开宝通礼》全书二百卷,后宋真宗,天禧年间又令陈宽主持修纂礼书,由于陈宽还管理礼院的新旧敕文与诏令,分身乏术,故没有编成。天圣初年,王皞将之前的记录的文字编订成书取名《礼阁新编》编修工作于天圣年间编写止于天禧五年,其书二百卷记载了至乾兴年间以前的礼典。

在此基础上,贾昌朝于景祐四年编订《太常新礼》而在庆历三年由于多遗略不能兼收博彩以示后世而不得不暂停使用。其后的皇祐年间,文彦博编纂了《太享明堂记》。嘉祐年间欧阳修纂集散佚,受皇帝之命专门设置专局来编订礼书,礼书编成后英宗赐名《太常因革礼》。记录北宋时期的官修礼书大多都已散佚,唯有《太常因革礼》还留存至今。

《太常因革礼》是宋仁宗时期,欧阳修主持编写的一部礼书。其修纂原因在《太常因革礼序》提及,欧阳修向仁宗阐述了历朝历代礼典的编修情况并提到“文物远观三代而观书於太常者”,只有《开宝通礼》得意完整的保存,其余“颠倒脱落无所考证”。

宋太祖命大臣按照唐代礼书为蓝本纂写《开宝通礼》后已经三朝有余,长久不以当朝的礼法编纂新书怕会使得后人在执行礼法时无可参照而感到困惑,礼乐不能更完整的传承。

欧阳修在任职太常寺时第一次奏请重新编修礼典。在欧阳修上奏后,获得了皇帝的允许。但是,关于礼书的编修工作却不是很顺利,原因是礼院的资料庞杂繁多,整理工作艰辛,而北宋朝廷还没有常设机构用来专门整理礼部文字。

这一时期的北宋朝廷惯例是‘凡事重置局’。换言之,必须要为编纂新的礼书设置专门的机构,任命专人对编修工作负责,否则此事很难完成。针对此问题,宋嘉祐年间,欧阳修上书建议编修礼书之时向先帝推荐苏洵、姚辟等主持编修工作。

当时修建礼书没有常设机构,于是朝廷将苏洵的职衔转到霸州文安县,按县主薄领工资。与陈州的县令姚辟一同修纂此书。姚辟、苏洵二人大约用时四年从嘉祐六年七月一直到治平二年九月完成了对《太常因革礼》的编订。

在《太常因革礼序》中还提及到除苏洵姚辟二人外还有同判太常寺到李柬之、吕公著、宋敏求、周梦阳,礼院的吕夏卿、李育,陈绎等七人共同参与修纂。

《太常因革礼》中记录了从北宋建隆年间至嘉祐年间的礼制变化,记录内容“巨细必载”“网络殆尽”。它以宋朝第一本礼书《开宝通礼》为蓝本,秉承原则是“以通礼为主,而记其变”。其书中主要记录北宋建隆年至嘉祐年间的礼制故事,礼法运用等。

不仅如此,《太常因革礼》除了继承传统礼书的“五礼”内容外外还加入了“废礼”“新礼”“庙仪”三卷新的内容。

在编纂宗旨方面,《太常因革礼》的主持编纂者欧阳修在编纂礼典的态度在他主持编纂《新唐书·礼乐志》序文中有提及,虽唐时期的《开元礼》《贞观礼》记录详备但只是通过强大的权利对百姓的行为进行制约,但缺乏礼乐在教化方面的功能,导致唐时期礼乐典制虽然详尽却无法端正人心。

《太常因革礼》将编纂重心放在突出礼制的变革性和历史传承性,而降低其礼典之书本来的政治功用,这时它与其他礼典对比最大的不同之处。

总体来说,欧阳修主持编纂此书是为了编纂礼法故事,记录内容以实录为主,以此达到将宋时期的礼典故事“网络殆尽”令后世有史可查的目的。

三、《太常因革礼》的体例与传承

《太常因革礼》全书有百卷八门一百八十五目,文本为先记录《开宝通礼》的礼法文字,再叙述相较《开宝通礼》中的礼法中变礼部分;如果《太常因革礼》中所记录部分在《开宝通礼》中没有提及就归到“新礼”这一卷中;如果《开宝通礼》中所记录的礼典在“现下”已经不在实施了就归在“废礼”这一卷中。

《太常因革礼》在体例方面不同于传统礼书,主要记录内容不是传统“五礼”的典仪章程而是突出「因革」的概念,更多的是在继承《开宝通礼》的基础上强调现行礼制内容中有所改变的部分。

欧阳修在《因革礼序》中将《开宝通礼》称作“一代之法”由此可见作为北宋第一部官修礼书在欧阳修心中是典章之准绳,所以其上奏皇帝重修礼典时也言明目的:欧阳修修纂《太常因革礼》的目的并不是代替《开宝通礼》成为令后世遵行的礼法典籍,而是弥补《开宝通礼》中记录不详备的地方,从修纂史料的角度出发整理礼典故事资料,以供礼官校考。

正是由于《因革礼》的修书目的与前朝礼典不同造就了开创性的体例形式为后世礼典的编纂体例提供了新的参考。

《太常因革礼》的内容详备,涵盖史料较广。南宋孝宗时期,李壁为此书作的跋中提到,他认为此书在对比之前礼典书籍方面不但求同存异,还在史料保存方面卓越的贡献,有利于礼部资料的整理保存与流传

原来,《太常因革礼序》编纂之一的苏洵认为,自己编纂的是“史书之类”书中记载内容不应该有选择的摘录,而应该“遇事而记”不论善恶局势以记,把对史实善恶的评析交给后人。只有这样才是编纂史书的人应该做到的责任。如果作为史书的编纂者对历史事实进行美化,只去记载好的东西,那是史官自己的失职呀。

结语

总体可知,《太常因革礼》是以史料记载为题,以《开宝通礼》作为比对范本,目的是记录礼典变化。《太常因革礼》的记录内容详备,在其记录过程中突出史料的真实性,为后世真实的了解当时的礼制典仪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同时,由于《太常因革礼》中“主记其变”的文本特殊性也为后世挖掘北宋时期的礼制因革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蓝玉被剥皮实草,他觊觎朱家天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蓝玉剥皮后的下场,蓝玉守洪都,蓝玉武力值历史排名

    蓝玉武者蓝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年蓝玉效命于蓝玉春帐下。因个性鲜明,临敌勇敢,小范围阻击战屡屡获胜,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和举荐,从而由管军镇抚升任大都督府佥事,由此蓝玉成功地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傅友德伐蜀,攻克绵州(副帅);五年,随徐达北征,率先出雁门关,

  • 陈靖:“糊名”“誉录”完善科举,宋太宗称之循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科考龙虎榜,宋朝宰相科举考试文章,科举制发展史表格

    一、割据藩镇,谓之忠贤建隆四年(963),任清源军节度副使的陈洪进软禁了上司张汉思,南唐后主李煜便顺势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陈洪进自此割据泉、漳二州,成为自安史之乱两百年来割据一方的最后几个军阀之一。在泉州别驾陈仁璧的建议下,陈洪进一边仍向南唐后主李煜表示依附,另一边则是向宋太祖

  • 慈禧生命的最后一天:早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穿上了寿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作为能够和女帝武则天一拼的女强人,她深刻体会到了权利的快乐,然而却没能和武则天一样留下光辉的历史。她本人也确实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就如在她生命最后一天,上午竟然还在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就自己穿上了寿衣。光绪帝和慈禧是外甥和姨母的关系,并且两个人还是一前一后逝去的。光绪帝在前(1908年11月14日

  • 清朝时,几个四川农民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用什么凿墙,清朝四川巴中图片,清朝四川状元名单

    近来以来,由于中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导致在科技创新领域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后头。科技的落后使中国在抵抗入侵的进程中,显得尤为艰难。这一点戳中了我们的痛处,也让无数国人对清政府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客观上来看,我国科技清朝期间也并不是毫无建树,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科技成果。这项成果毫不夸

  • 陈圆圆色艺双绝,嫁给吴三桂后并未受宠,最终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圆圆多大嫁给吴三桂的,吴三桂陈圆圆配乐,吴三桂兵败胡逸之救陈圆圆

    陈圆圆,作为明清交际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并不友好。有人说她和西周的褒姒,西汉的赵飞燕,南陈的萧美娘一样,是个因美色导致国破家亡的坏女人。也有人说她只是个女人,在封建社会怎么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为陈圆圆说好话的人也不少。史书上记载陈圆圆一生一共跟过四个男人,而她的最终归宿就是为了她“

  • 影视解析:《雍正王朝》康熙传位之前有哪些细节说明胤禛是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王朝经典片段康熙之死,胤禛传位给谁,胤禛和雍正什么关系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的篇章是最精彩的,为了营造康熙最终传位给胤禛的本剧第一个高潮,主创人员为此做了太多的铺垫,最终康熙在传位之夜历经了重重波折后,才把大位传给了四阿哥胤禛。那么一个问题来了,康熙在正式传位之前,有没有迹象说明康熙已经有意想让胤禛做接班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其实电视剧中并没有很明

  • 《康熙王朝》有没有被高估?康熙要为容妃撰写本纪,凸显细节硬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如何评价容妃,康熙容妃去世,康熙容妃的结局

    《康熙王朝》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历史启蒙大剧,想必有不少人就是以该剧为切入点,深入地认识到了康熙大帝的魅力,进而喜欢上了历史。然则,在不少网友看来,《康熙王朝》是一部被高估的电视剧。此话怎讲?凡事要讲究一个前有车后有辙,研究历史更需要发扬钻牛角尖的精神。图|《康熙王朝》剧照笔者每一年基本上都要看一遍《康

  • 《雍正王朝》连载04:从雍正让年秋月“卸甲”就能看出他没爱过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王朝十大隐藏细节,雍正王朝为什么给年秋月抬旗,雍正王朝城府分析

    回顾吧~年妃在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中戏份极少,大多时候只是一个“人肉背景”。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胤禛生母德妃寿辰,年氏伺候胤禛起床洗漱,说话间提醒了胤禛是他生母生日,胤禛忘了,但不好意思说自己忘了,只说:“寿礼送进去了没有?夜来我还着实惦记着,娘娘最爱惠绣,早就叫你哥哥采办,至今也没个音讯,

  • 红楼梦:不被收买却效忠赵姨娘的她为何能成为王夫人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红楼之林家姨娘偷生娃,贾宝玉行孝薛姨娘,红楼梦赵姨娘的下场

    饶是赵姨娘如此让人感觉不堪,但还是有人主动向她靠拢的,今天就想说没有被赵姨娘收买却还效忠赵姨娘的一个女子,她就是彩云。对彩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贾环故意拿烛台烫贾宝玉,还差点伤到眼睛那回。贾环放学回家,王夫人就吩咐他去抄写《金刚经咒》,贾环得到命令,就假模假样的去写。他在王夫人屋里做足了少爷的款,一会

  • 中国皇帝顺序大全,16朝225位,收藏这张表就够了!(唐朝-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最全皇帝顺序,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大全,历代皇帝顺序表排名

    简介: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后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