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宗究竟是怎么参与政变的?

唐代宗究竟是怎么参与政变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20 8:23:41

唐代宗究竟是怎么参与政变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关于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各种传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过程大致为:宝应元年四月,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入宫,意图谋害;李辅国、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门迎候,将张皇后的阴谋告知了代宗,并将代宗强行转移至飞龙厩保护了起来,之后率军诛杀了张皇后等人。

两《唐书》与《资治通鉴》都明确记载,代宗在入宫前对政变毫不知情,而且也没有参与之后诛杀张皇后的政变。唐代宗是否真如史书所描述的那么单纯、无辜,甚至在程元振告知其张皇后的阴谋后还说出“必无是事,主上(指唐肃宗)疾亟召我,我岂可畏死而不赴乎”的话语?史书的记载实际上不乏疑点,但一直无法得到澄清。

但幸运的是,20世纪以来新出土的墓志提供了许多新的线索,为我们揭开历史真相创造了条件。本文尝试利用新出土的墓志,结合传世史料的相关记载,探讨唐代宗在宝应元年政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从墓志入手

新出土的《陈守礼墓志》对于揭开宝应元年政变的真相至关重要。前辈学者对于《陈守礼墓志》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与细致,但遗憾的是,通过《陈守礼墓志》对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进行讨论的研究较少。

《陈守礼墓志》记载:“洎代宗董戎,命我先君(即陈守礼)亲入衙幕,寔近臣也。夙夜未懈,诏加左卫凤翔郡岐山府折冲都尉,赐紫金鱼袋,赏劳也。及元帅(即代宗)之复两京也,转游击将军,守左威卫翊府中郎将。旋拜右清道率府率,又迁左骁卫将军。代宗之即正也,凌霄门册立,制以宝应功臣为名,遂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由此可见,至德元载代宗任天下兵马元帅时,陈守礼就成为代宗的侍卫,之后陈守礼随代宗东征西讨,不断获得升迁。陈守礼被称作代宗的“藩邸旧臣”,始终受到代宗的宠信,毫无疑问是代宗的亲信。那么其参与宝应元年的政变时是由代宗率领还是由李辅国、程元振所统领?墓志记载陈守礼“年廿三为代宗中涓吏,年廿五为左巡贼盗捉搦使,年廿七为右龙武军将军知军事”。

墓志又载陈守礼扈从代宗幸陕州时,“行在拜右龙武军将军知军事”,此事发生在广德元年十月至十二月之间。因此宝应元年政变发生时,陈守礼为“代宗中涓吏”或“左巡贼盗捉搦使”。若陈守礼当时为“代宗中涓吏”,其所统领的当是代宗的亲兵。若其当时为“左巡贼盗捉搦使”,所统领的为南衙兵,并不归李辅国管制与统辖。陈守礼既非李辅国或程元振的部将,也非两人党羽,陈守礼参与政变时不可能是由李辅国、程元振所统领。

陈守礼“为右龙武军将军知军事”在广德元年末,因此陈守礼“为左巡贼盗捉搦使”约在上元二年末至宝应元年初。所以宝应元年政变发生时,陈守礼可能任左巡贼盗捉搦使。值得一提的是,代宗即位后,陈守礼升任左金吾卫大将军,陈守礼是否是此时才出任左巡贼盗捉搦使?唐代的左右街使由左右金吾将军担任,左右巡使由御史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不会担任左巡使。

二、社会背景

陈守礼担任左巡使应当不是在升任左金吾卫大将军之时。肃宗时长安盗贼横行,陈守礼以武将身份担任左巡使似乎是当时的临时措施。李辅国曾因长安盗贼横行而请求令其麾下的羽林军负责巡街,被肃宗拒绝。肃宗不久后提拔代宗的亲信陈守礼担任左巡使,应当也是为了制衡李辅国。除陈守礼外,扈从代宗入宫参与政变的还有禁军大将李光进。据颜真卿所撰《李光弼神道碑》记载,李光弼之弟李光进曾“凌霄翼圣,既有戴天之功”。

这里的“凌霄”指凌霄门;“圣”指皇帝,即代宗。宝应元年四月政变发生时,代宗由凌霄门进入大明宫。代宗的即位赦书也明确称:“诸色文武官应在凌霄门内谒见者,并飞龙射生等,并宜以宝应功臣为名”。李光进“有戴天之功”即是指其拥立代宗即位称帝的功劳。李光进同样参与了宝应元年的政变,其是否为李辅国的部下,参与政变时是否是由李辅国所统领呢?

《旧唐书·李光弼传》记载李光弼之弟李光进“与李辅国同掌禁兵,委以心膂”。《新唐书·李光进传》记载李光进“自至德后与李辅国并掌禁兵,委以心膂”。《旧唐书·宦官传》记载李辅国“干预国政,亦未全握兵权”。若李光进为李辅国麾下的部将,不应当称“与李辅国同掌禁兵”。这说明李光进并非李辅国的属下,其所统领的禁军也不归李辅国指挥。但史书中又记载李辅国“及还京师,专掌禁兵”。

有关李光进的记载是否有误呢?实际上两种记载描述的是不同时期的情况。李光进“至德中,授代州刺史”。接任李光进为代州刺史者当为辛云京。邺城之战时,“史思明屯相州,(辛)云京以锐兵四千袭滏阳,追破其众,至浪井。录多,授开府仪同三司,加代州都督、镇北兵马使”。

可见辛云京在乾元二年三月邺城之战后才接任代州刺史。邺城之战后不久,李光弼由河东节度使升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代州刺史为河东节度使所管辖,李光弼离任河东当是肃宗征调李光进入朝的契机。因此李辅国“专掌禁兵”实际只是特指至德二载九月至乾元二年七月这一时期,并非终肃宗一朝皆是如此。

晚唐诗人陆龟蒙《江湖散人歌》记载:“禁军近自肃宗置,抑遏辅国争雄雌”。陆龟蒙这里所说的“禁军”是指神策军,神策军代宗时期才成为禁军,陆龟蒙所说有误。但是肃宗时期的禁军并非完全由李辅国掌控当是史实。肃宗新设一批不归李辅国统辖的禁军,显然是为了制衡李辅国。“抑遏辅国争雄雌”,“抑遏”当是指压抑与遏制。既然“与李辅国同掌禁兵”的是李光进,则统率新设立的禁军并且“抑遏辅国争雄雌”的当是李光进。李光进统领的是哪支或哪些禁军史无明文,只能略作推测。陆龟蒙记载:“禁军近自肃宗置”,肃宗时期确实新设了多支杂号禁军,例如左右威远、英武、威武、长兴、宁国、骁骑等。威远军虽然在肃宗前就已设立,但经过战乱后必定已经离散殆尽。

三、调兵遣将

乾元二年四月肃宗下诏:“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须一切经台、府。”可见此时已无威远军,肃宗时期的威远军当为重新设立的禁军。黄楼考证设立这些杂号禁军主要是为了填补南衙卫军消亡后的空缺,这些杂号禁军并不驻守在皇宫或禁苑中,而是驻扎在长安城中,例如威远军就驻扎在长安城南部,与大明宫相去较远。乾元二年三月,“京师多盗,李辅国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以备巡逻”,由于宰相李揆的劝谏而作罢。

李揆虽然阻止了李辅国权力的扩张,但并未解决京师治安混乱的问题。驻扎在长安城中的威远军等禁军,当是此后不久设立的,用来维护京师治安。而李光进也是在乾元二年三月后不久被征入朝中,掌领禁兵。李光进所统帅的很可能威远或长兴、宁国等禁军。

长兴、宁国、骁骑等禁军在晚唐人看来,也可以被视为神策军的前身,因此陆龟蒙称“禁军(指神策军)近自肃宗置”。肃宗利用李光进制衡李辅国,说明李光进不可能是李辅国的党羽。李光进作为与李辅国并列的禁军高级统帅,既非李辅国的部将,也不是李辅国的党羽,他参与政变显然不是出于李辅国的指使。李光进参与政变既然不是出于李辅国的指使,那么最有可能是受代宗调动或指使。肃宗本人已经病危,其所有发布命令的渠道已被张皇后垄断,因此张皇后可以假借肃宗之命召代宗入宫。

四、皇后密谋

张皇后意图谋害代宗,其显然不可能调动禁军护卫代宗。史载:“(皇后张氏)因皇太子(指代宗)监国,谋诛(李)辅国”。这说明在政变发生前代宗已获得“太子监国”的权力,代宗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后,张皇后原本想联合代宗发动政变铲除李辅国。但张皇后本人并不掌握兵权,代宗拒绝合作后,其只能指挥二百余名宦官发动政变。张皇后之所以想借太子监国发动政变,很可能是由于代宗监国后获得了部分禁军的调动权。因此,有权力调动禁军或者可以依靠“大义名分”号召、鼓动禁军参与政变的只有代宗。

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见代宗,但代宗直接率领大批禁军前往。这说明代宗已提前知晓张皇后意图谋害自己的阴谋。代宗是如何知晓张皇后的阴谋的?新出土的《李从易墓志》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李从易墓志》记载,李从易的外祖母为“肃宗皇帝长女和正公主”,“公主当代宗在谅暗之辰,内难仓卒,居中先觉,保护有功,俔天恩礼,时推第一。”“和正公主”即“和政公主”。

结语

正是因为在肃宗弥留之际,和政公主始终不离左右,才提前发觉了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代宗入宫而害之的阴谋。和政公主在“内难仓卒”之际,“居中先觉,保护有功”,可见最早向代宗传递消息的是和政公主。因此代宗才直接率领大批禁军前往大明宫。由此可见,代宗并非入宫后才被李辅国、程元振告知张皇后的阴谋,正史中的相关记载未必完全可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高炽当初六次监国 朱高炽手里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朱高炽监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高炽监国真无实权?六次监国,朱棣是怎么当父亲的?在中国历史上,“太子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对父子就是朱棣和朱高炽父子。其原因无外乎,其一:充分展现了皇帝与太子间的关系,朱高炽地位的尴尬和危险;其二:“太子监国”中“太子权力”到底

  • 王艮是如何创立泰州学派的?泰州学派有哪些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艮,明朝,历史解密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的创立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泰州学派是明朝时期一个颇具特色和庞杂的思想学派,是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产物。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为王艮,因他是山东泰州人,所以被称为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创立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

  • 张飞和马超都封侯,赵云怎么没有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和马超都封侯,赵云怎么没有封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赵云跟随刘备征战天下的时候,马超还没投奔到刘备的麾下,黄忠也没投奔到刘备麾下,魏延也没投奔到刘备手下,连诸葛亮也没影子,除了关羽和张飞,可以说,武将中,赵云跟随刘备的资历最久。然而,赵云在刘备时代,一直都没有封侯。当时,关羽早在

  • 隋朝灭亡后,真的有剩下的粮食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灭亡后,真的有剩下的粮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隋朝的隋文帝将南北朝统一之后建立了历史上的短命王朝,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单单拿科举制来说,它的地位就非常厉害了,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可是非常实施起来,到了唐朝时期才正式实施。科举制的发明让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可是隋朝却是一

  • 沐英是什么人?他和朱元璋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沐王府一直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云南开疆扩土,汉化少数民族,使得云南成为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沐王府存在之前,云南一直是大理段氏统治,他们有独立的文字和语言,文化,虽然一直表面臣服于中原王朝元朝,但是一发生动乱,就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联系,宣布独立。直到朱元璋的来临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开始大理段氏也臣服

  • 女娲和伏羲到底有没有孩子呢?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他感觉有些疲劳,于是在一座山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女娲和伏羲有孩子吗女娲和伏羲的孩子呢?在神话传说中女娲和伏羲是一对兄妹

  •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明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割据半壁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明,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灭亡后延续的南方割据政权有三个,西晋之后的东晋,北宋之后的南宋,明朝之后的南明。其中东晋和南宋享国超过百年,被视为中华正统所在,而南明只存在了18年,算上郑成功也才40多年,而且不被视为正统。那么,南明为什么不能像东晋、南宋一样割据半壁江山呢?从政治上讲,南明没有号召力。晋元帝司

  • 汉景帝当上皇帝后,卫绾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当上皇帝后,卫绾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太子刘启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就拉拢宫中大臣,卫绾就是其中一个。刘启在汉文帝诸侯诸多的儿子们中胜出,着实是有许多令人想不到的手腕。说起来,汉文帝在立太子在件事上,左右为难。汉文帝做代王时,由于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原因。他的王后和四个

  • 历史上最短暂王朝之一:曹国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国,周朝,历史解密

    曹叔振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将商朝打败了之后,就把曹国给了振泽,振泽就成为了曹国的第一位皇上。曹国的国君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平庸的人,在诸侯当中也没有什么地位,曹国也始终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在各大国之间的夹缝当中,勉强才能够生存。但是尽管如此,曹国仍然在战乱当中,扮演着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它也影响到

  •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可能是被无道的王朝迫害怕了吧,他对一直跟着自己的大臣也不是很信任,他十分多疑,害怕有人会骗了自己。想到自己也有驾崩的一天,自己的子孙也会接手大明朝的江山,为了帮助儿孙扫除障碍,朱元璋开始清除一些有功的大臣,害怕自己走后儿孙镇不住这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