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平均寿命不到30岁?清朝排倒数第一?别再被谣言骗了

中国古代平均寿命不到30岁?清朝排倒数第一?别再被谣言骗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54 更新时间:2024/2/9 11:27:43

据说在古代封建朝的统治期间,古人的平均寿数很短,连30岁都不到,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谣言!

幼儿夭亡,拉低整体

古时社会,难道大家都那么短命嘛?都无法迈过30岁这道关卡?其实也不是的。

因为在计算平均寿命的时候,古人会将婴孩的夭折率一同计算在内,这样一来就整体拉低了平均寿命。

就拿清朝乾隆皇帝的皇子公主来举例吧,据史料记载,这位帝王膝下共有17个皇子,可其中7个还未长大成人就夭亡了。

先不提这些皇子有可能是后妃害死的,单从这个早夭数据来看,皇子们的夭折率都那么高,更别提民间百姓了。

要知道,皇家可是享有天下所有资源的。可这些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都无法健康长大,足见古代社会新生儿的死亡率有多高。

古代的孩子早夭其实是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家中贫苦,没有足够的营养;还有的可能是患上了难以治疗的恶疾;又或许是因为天灾出现荒年;其实在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下,一场普通的风寒就可能要了孩子的命。

所以,将这些早夭数据一同统计在内的话,古人的平均寿命自然就被拉低了很多,出现了平均活不过30岁的假象。

除此之外,古时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年龄的档案,要想精准地去判定平均年龄也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对于古人寿命的判断,大多是从是从古籍史料或是墓葬中的墓志铭中搜集。但史料记载的只是大致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

天灾人祸,伤亡惨重

相较于现代人而言,古人的寿命的确是比较低,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无法熬过天灾人祸!

先来说说这天灾吧,明朝史书有载,这个存在了276年的王朝经历过156次地震,其中要数明朝嘉靖年间的那场关中大地震最为恐怖。大半个明朝疆土都没能幸免,就连边陲的广东都受到了震的影响。

并且大大小小的余震一直持续了5年之久。根据史书的记载,地震是在夜晚出现的,数十万的明朝臣民都死在了睡梦中。

而人死后,尸体就会腐烂,大量的尸体堆叠在一起就会产生瘟疫。因此这场地震过后,明朝又经历了一场大疫。除此之外,地震还导致了黄河倒灌逆流,于是就进入了粮食欠收的荒年。

天灾降临,夺走了无数人的性命,这样一来平均寿命就更低了。另外除了天灾,还有人祸。

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之后,许多野心家们同样也想坐上这天下至尊的帝王宝座,于是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爆发,一个接一个的王朝更迭。

战争肯定会造成伤亡,一场战乱就会将这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寿命降到很低。因而,在这天灾人祸的面前,古人就变得难以活过30岁了。

根据研究调查,夏商时期的平均寿命为18,秦周为20,唐朝为27,为30,清则是33。由此可见,这平均寿命是递增的,从这个数据显示,清朝显然是最长寿的王朝。

此外,民间还有着一个传言,称这满清王朝的平均寿命是整个封建王朝中的倒数第一,这究竟能不能信呢?

清人短命,实为谣言

大家也都知道,清朝是关外满人入关后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虽说清朝在建立之初,是发动了无数场战争才从明朝统治者手中夺过了这皇权。可细数华夏历史上那么多的王朝,哪一个不是历经战火,在满目疮痍之下重新建立的政权。

当然这种说法也是不准确的。

尽管清朝皇帝并非中原出身,但他们来到了中原之后确确实实实行的是仁政,否则也不可能在中原维持了296年的统治。

要知道,在清朝之前还有一个元朝,这是关外蒙古来到中原建立的政权。可蒙古统治者却丝毫不顾惜中原臣民,在后期不断收取名目繁杂的赋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在统治了98年后就被推翻了政权。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确实做得还不错。

另外,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政局,他们还减免了一些税收,不再强制征兵,这些政策都能让清朝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根据史料的记载,清初的人口基数大约是在1亿左右,后来清朝大量种植美洲引进的红薯和玉米,由于红薯成活率高,生长周期快,并且这种食物可作主食,饱腹感也很强,因此大多数百姓都能填饱肚子。到了康熙皇帝年间,人口已经上涨到了1.5亿人。

当然,有学者由于清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能、西方殖民者入侵以及大量鸦片的流入等原因,断言清朝是古代寿命倒数第一的王朝,这个说法显然也是不准确的。

这个时期,清朝在西方的炮火攻击下,国内的平均寿命是会有所下降,但是这也不足以让清朝变成封建王朝中寿命最短的王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清朝末年百姓给人的感觉最为愚昧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清朝末年白银1万两相当于多少钱,清朝末年西方扶持收买哪些代理人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最初他的八旗部队才几万人,所以清朝的统治者最初根本没有想过会一统中原,甚至在入关之初做好了随时被赶回老家的准备。不过没想到在中原居然成功建立了稳固的政权,不过毕竟自己的人少,为了统治的稳固总得采取点措施吧.八股文虽然八股文不是清朝自己想出来的招数,不过人家会改进啊,清朝

  • 皇太极为何将“后金”改为“大清”称皇帝?真是制诰之宝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皇太极紧急打电话给他的顾问范文程,与他商量对策:没有领袖,我们怎么能把察哈尔官民招到后津?事实上,皇太极这样想是有原因的:皇太极和范文程林丹汗的妻子,也就是额哲的生母苏泰太后,是皇太极叔叔叶赫部贝勒金太极的孙女,所以皇太极和苏泰太后还是有血缘关系的。范文程专门分析了察哈尔形势,用九个字给皇太极一个战

  • 镇江之战:鸦片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幕,1500清军血战1.2万英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镇江,鸦片战争虎门战役,鸦片战争清军白刃战

    当Hoomen香烟销售的消息传到伦敦时,英国议会以4票的微弱优势接受了主要交战派系的请求,并组织了一支4,000人(后来增至20,000人)的远征军横跨大陆大部分地区进攻。地区。大清帝国。当时,大英帝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军队在战斗力、组织能力、武器装备等方面领先清军一个时代。因此,在英军“兵器利器”

  • 乾隆出上联刁难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米勒尔的猫现在是“颜控”时代。很多人看人,往往更注重外表,而往往忽略了内在的才华。但是容貌是有保质期的,只有才华才能让生活不至于变得更糟。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曾因容貌让一位候选人为难,但最终乾隆帝的上海盟轻松通过了他,这让乾隆帝高兴不已,并赐予这位候选人“探花”的称号。变成“一只眼睛瞎了”考官

  • 嘉庆年间的李毓昌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李毓昌,嘉庆帝封赏李毓昌夫人,李毓昌事件

    嘉庆十三年,也就是1808年,李毓昌高中进士,随后就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抚署候缺。这意思就是说他还没有合适的岗位,等到有空缺了再填补。没多久,他就被两江总督铁保派赴山阳县查赈。这也是他走上官宦生涯的开始,但是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也是他的结束。当时山阳遭了灾,清廷发了赈银救济灾民。可是,山阳知县王伸

  • 清朝嫔妃脖子上戴的白布条,是用来干嘛的?专家: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细心的朋友发现,嫔妃的服装除了身上的龙褂与头饰之外,在脖颈上还有一个类似于围巾的白布条。而且不同嫔妃之间,这个布条也略有不同。那么,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白布条的大作用。这个白布条的名字叫作龙华,在后宫之中,下到宫女,上至皇后,龙华都是必不可

  • 民国悲情男子,一生三次婚姻却没一个女人真爱他,晚年患病遭家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在近代历史上,却有一个超级大暖男,在婚姻中屡屡受到伤害。但也正是因为这三段不幸的婚姻,让他成为了一个有名的男人。他一生娶过三位名女人,前两任妻子都是民国电影界的传奇影星,第三任虽然名气不大,却也是上海滩响当当的人物。这个暖男,就是程述尧。他自身条件也不差,出身富贵人家,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性格温

  • 康熙王朝:谁隐藏的最深,为何索尼凭一盘棋局,就断定此人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班布尔善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原名叫爱新觉罗班布尔善。班布尔善是皇亲国戚,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的父亲是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班布尔善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表面上很低调,对谁都是乐呵呵的,其实内心十分狠毒奸诈。康熙幼年继位,由四位辅政大臣辅佐,他们分别是索尼、苏克沙哈、遏必隆和鳌拜。虽

  • 大清秘史之——勤政节俭的皇帝一生写着哀世之主的悲呛与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秘史,大清皇帝排名顺序,大清全盛地图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也已经运转了170余年,前朝五位皇帝留下的这片盛世江山,经济繁荣,人口众多。虽说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后已经由盛而衰,但是祖宗留下的基业依旧闪耀着光辉。道光帝在位时,大清王朝疆域广阔,他统治着一个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大帝国,这时候,人口数量已到达了空前的

  • 公元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6岁的同治皇帝大婚,皇后是比他大两岁的户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同治大婚之后,慈禧与慈安即“撤帘归政”,两宫太后过上了悠游岁月的日子。慈禧喜欢看戏是出了名的,她爱看的戏剧种类较多,有不少是谈说风月、打情骂俏的低俗作品,也即是后人所说的“淫秽戏剧”。每当上演这种戏时,陪侍的阿鲁特氏便故意把脸转过去,不愿观看,就算慈禧让她看,她也不肯。这让当时38岁的慈禧非常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