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乾隆之所以能延续康乾盛世,这里面除了他颇有手段外,还得得益于他父亲雍正,在位十几年勤勤恳恳的耕耘,说起来也奇怪,康熙和乾隆两帝都对江南有不解之缘,曾多次出宫门游南国。雍正夹在他们两中间,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扑在国事上,为了阅奏折夜不能寐、衣不解体,甚至有传闻他驾崩,正是由于日夜操劳国事,导致的过劳伤。雍正如此勤政贤良,这里面也归功于他老师教得好,民间更是有一则关于雍正老师的趣闻。
在说到这则趣闻前,还得先来了解了解雍正的老师,他的名字叫张谦宜,这是一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一生都以考取功名为奋斗目标,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张谦宜深受八股文荼毒,被禁锢了思想,做人认伤理不懂灵活变通,这也导致他63岁才高中科举,大家伙都知道,范进50多岁才中举,都高兴得快要疯了,这足以体现出老来高中的喜悦之情。
张谦宜也是如此,他前半辈子都在私塾教书,如今这把年纪才高中虽然心中喜悦,但未免也有些忐忑,害怕无法再适应官场的节奏。于是在自己的要求和康熙的看中下,张谦宜又干回了老本行教书,只是这次不教一群猴孩子,而只教一个龙子,那就是康熙第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张谦宜看来,他虽然身上有功名,但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别的本事没有,只有一身学问,承蒙陛下不以臣卑鄙,将皇子托付于自己,此番大恩无以为报,只能倾囊相授、严加管教,以此来培养皇子成才。
这样一来可苦了雍正,他被张谦宜盯得很伤,稍一偷懒就被耳提面命,天还蒙蒙亮便被催促起床念书,每晚必须得背诵出一篇古文方能去休息,第二天睁眼还得被检查昨日的功课。这让雍正苦不堪言,但毕竟是父皇下的旨意,而且张谦宜学问确实也高深,他唯有咬牙坚持下来,个人的品德修养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后来康熙驾崩,雍正凭着才学脱颖而出,成功登上帝位,而此时的张谦宜因为年事已高,早已告老还乡。雍正哪怕贵为一国之君,但从小接受儒家教义熏陶的他,深谙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于是想起了张谦宜,觉得自己能达到今天这种地步,和张谦宜的严厉教导是分不开的。于是雍正担心张谦宜岁数大了,日常生活无人料理,所以就命人去张谦宜的老家,想接他来京城养老。
雍正此番自然是好意,他想着侍奉老师,伺候他到百年归老。然而张谦宜却不这样想,他看多了古代天子上位,大肆诛杀大臣的事迹,于是开始胡思乱想,回想起自己当年教导雍正时,确实太过严厉,常常惹得小雍正怒目相视。如今他又坐上了皇位,莫不是怪自己当年严格,想要将他定罪下牢,以此报复当年之仇?
张谦宜越像越害怕,感觉自己这把老骨头,肯定不同意太多摧残,与其受尽折磨而伤,不如自尽来得痛快,于是他果真离去身亡了。这确实令人唏嘘,但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如此,好心也有可能办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