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帝王光环掩盖的军事才能-战神天子李世民

被帝王光环掩盖的军事才能-战神天子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2/8 17:47:36

出身关陇集国的李氏一族最終得了天下,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秦王李世民。历史上,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异常出彩,但却一直被掩盖于千古一帝的光环之下。今天我们便拋开李世民的帝王身份,谈谈其军事才能。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世民劝说其父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参与到反隋运动之中,而李世民本人更是长期坚守在战争的第一线。

在晋阳起兵以后,李渊率李世民及三万兵马沿汾河东岸南下直取京师长安。在行军途中,军中谣传刘武周起义军将联合突厥袭击太原。李渊一时恍神,急于回援大原,但李世民却苦劝:“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李世民深知,若匆忙回援太原,必将动摇军心,被刘武周与突厥等乘虚而入,不如及早攻取京师。

此时年岁不过十九的李世民,已经展现了相当出众的战略眼光,李渊在其劝说下才坚定了攻取长安的念头。当年九月渡河以后,李世民一路攻占泾阳、云阳、武功、周至等地,汇聚李氏宗亲在关中的诸路兵马。十月,李氏诸路大军共计20万集聚长安城外,其中有13万是李世民带来的。

唐王朝建立以后,朝中依然在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方针。其中司农卿韦云起以及秦王李世民提出了应以先固关中为根本,再图东进争天下。此时窥视关中的薛举势力成为李世民的第一个目标。薛举出身河东薛氏,乃是自汉代以来最为强盛的世族之一,位列关西六姓之一。薛举凭借薛氏一族数百年来积淀的势力、名望与财富,自立为 “西秦霸王”,占据陇西地区。

早在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占据长安时,薛举就曾率军“号三十万”进犯,遭李世民击退。次年七月,双方再度交锋,但此时李世民却身患疟疾,主持军务的刘文静、殷开山二人能力有限,导致唐军兵败。战败后不久,病愈的李世民再度率军出征。这一次李世民坚壁清野与敌对峙,待其粮草殆尽时设伏诱敌,数千精锐一涌而出,斩首数千,降者数万,陇右的威胁就此解除。

次年,河西归附,唐王朝则将目光投向了占据代北地区的刘武周,而刘武周也在打着关中的主意。隋末时刘武周起兵占据代北,依附突厥。

唐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决定以宋金刚为将,攻打唐治的大原一带,遣兵2万与突厥合力攻打榆次、石州、平遥、介州等地,包围大原。唐廷先后三次派遣张达、姜宝谊、裴寂率军讨伐刘武周,均被击败。城中的齐王李元吉放弃抵抗,趁着黑夜从城中奔出,逃回长安,太原也就此沦陷,河东沦陷,关中震骇。

其时,唐高祖却下谕放弃河东的龙兴之地,说:“賊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其实,李渊之所以不愿与刘武周军进行正面对抗,将河东地区拱手相让,并非真的是因为懦弱。就在这个时期,李渊、李世民父子之间已经出现了嫌隙,双方再无此前的默契,李渊更加防备的其实是李世民。

在唐朝建立以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战功赫赫、功绩卓然的次子李世民又当如何安置,其幕中的追随者又如何安置?刘文静本是太原功臣之一,参与过许多重要事件,对于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作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却遭到了李渊、李建成的打压而得不到重用。刘文静一方面不平于自身遭遇,另一方面也为李世民感到不忿,最终引来了李渊的杀意。就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期间,李世民在陇右前线平定薛举尚未回京,李渊却下令处死刘文静。

李渊深知处死刘文静可能引发李世民的不满,因此一方面对李世民进行试探,另一方面则不出兵太原以防备李世民。此时李世民却上表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这份表奏的重点落于两处,一方面强调太原的战略地位,但更为重要的是李世民仅仅要了“精兵三万”,而刘武周大军号称三十万,实际也有十万以上的兵力。

这并非李世民托大,而是为了对唐廷表示忠诚,以示其不可能对朝廷形成威胁,此后才有李渊“悉发关中兵以益之,又幸长春宫亲送太宗”,因为李渊其实也不舍得放弃河东之地。

刘文静死于皇帝、大子与秦王的斗争之中,这显然触及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经。此时年仅二十一岁、羽翼尚未丰满的李世民选择了隐忍,在暗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他的军事指挥既不乏沉稳,也不失锐气。出兵之后,李世民并未赶往前线,而是选择坚壁清野与敌军对峙。直至当年年末,先头的唐军遭遇大败,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等五位将领被俘,李世民才乘敌军不备进行突袭,取得胜利。在其后与刘武周帐下征将宋金刚的作战中,李世民也同样选择了 “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的策略。

面对李渊的多疑和心腹的惨死,已经取得多次军事胜利的李世民依然能够戒骄戒躁,可见在这一时期,其心性已经相当成熟。

至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宋金刚已深入半年余,补给线太长,在李世民坚壁清野的策略下又难以就地进行补给,不得已只能撤退。此时李世民对其进行追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主力,“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在宋金刚战败以后,刘武周也匆忙逃往突厥,李世民随即收复被其占领的山西地区。

但唐廷的威胁尚未解除,在刘武周攻唐期间,如王世充、窫建德等周边的势力也一拥而上,蚕食了李唐在关东、河南地区的领土。七月,在李世民刚刚收复山西以后,李渊再度派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

由于洛阳城防坚固,李世民此次采取了孤立战术,一方面以优势兵力围困洛阳;另一方面,在半年的时间中对洛阳周边的州县进行压制,断其补给与后援,孤立洛阳并迫其进行正面会战。

至次年,唐军围城八月有余,洛阳“城中乏食…民食草根木叶皆尽”,王世充局势危矣。但就在此时,占据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的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因担心王世充沦陷后唐军将挥师东进,出兵欲解洛阳之围。窦建德的兵力并不及唐军,但唐军分兵围困洛阳时,便是他出手的最佳时机。

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窦建德率兵 “号三十万” 出发援救洛阳。这一支实际有十余万人的战斗部队,沿途突破守备孱弱的关隘,一路西上开往河南方向。

但李世民决定迅速率兵出发抢占虎牢关,扼其咽喉。此时若窦建德强攻则会损失惨重,若其踟蹰不前则王世充军心动摇。李世民的决定是正确的,窦建德的大军因虎牢之险无法西进。

此时唐军却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麻烦:由于此处远离关中,粮草补给难以跟进,如果继续僵持下去可能会面临粮尽之危。但李世民无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指挥官之一,他反以粮尽作为诱饵,将窦建德主力引出,与其进行会战,并成功击破其大军,将窦建德俘获。而窦建德之败也成为压垮王世充的最后一根稻草,王世充不得不向李世民投降。截至此时,两股最大的割据势力都已被李世民所剿灭。

在李唐的统一战争中,除了荆州萧铣是向李孝恭、李靖的部队投降外,其余的几支大规模割据势力,包括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都是被李世民所剿灭的。正如李世民所言:“联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定天下。”

从18岁参与战斗指挥以来,李世民几乎没有遭遇到军事上的失败,并旦其指挥艺术也在短时间之内迅升华。他不仅有着出色的战略水平,而且在战术指挥上也相当出色。尤其是在刘文静身死之后,他的指挥风格变得更加沉稳,经常采取防守姿态以逸待劳,却又不失年轻人的锐气。如在洛阳围攻战中,他敢于兵分两路,凭借虎牢关同时向王世充与窦建德发动进攻,这一点是需要承担很大的作战风险的。

李世民善于使用骑兵进行奔袭作战与迂回作战,但也同样擅长坚壁清野的长期对峙,再以逸待劳,抓住时机采取攻势。无论是窦建德还是宋金刚,这些比李世民年长的将领都没有李世民的那一份耐心以及抓住机会的决断力。

自公元617年至624年李唐的统一战争中,李氏集团的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大多与李世民直接相关。《旧唐书 •宗室传》中称:“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这并非史书文饰,李世民在建立唐朝一事上武勋卓然,也难怪这一位武将天子拥有着如此众多的追随者与拥护者,连后世的杜甫也不免赞道:“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英雄人物徐霞客,走遍天下河山,真正的古代驴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霞客的十大奇闻异事,明朝最强驴友徐霞客,明朝最厉害驴友

    文/古史新说徐霞客(1587年2月5日-1641年2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 五代十国混乱半个世纪,赵匡胤“一条杆棒打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简历,赵匡胤评书刘兰芳播讲,陈建斌赵匡胤免费全集

    后梁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随后的50多年里,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合称五代;此外还有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等10个政权,合称十国;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仍,兵荒马乱成了常态,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后周显德七年(960年),

  • 包拯向宋仁宗,诉说了这桩奇案的来龙去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不仅是两宋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十九任帝王中性情最为宽厚的一位。史载:噩耗既出,“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于大内之前。”洛阳的百姓自发为他烧纸钱,飞扬的纸灰遮天蔽日,更夸张的是就连千里之外四川剑阁一带的山村里,都有妇女带着纸糊的孝帽

  •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没有办法再回到鼎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藩镇割据,安禄山的势力不断膨胀,这才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当时安禄山和他手下的十多万精锐一路南下,河北,中原等地都落入到叛军的手里,最终唐朝二京也先后被他们攻占,由此可见这次的战争的规模非常庞大。在平定叛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没有削弱,反而是进一步的加强。伴随着时间的发展,藩镇割据已经在

  • 包拯来头可不小刑部侍郎的公子典型的官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包拯的历任官职,刑部侍郎掌管兵马吗,包拯到刑部完整版

    戏剧、评书等文艺作品曾把宋朝的清官包拯演绎成包青天,说他是从小没了爹娘,是兄嫂养大的苦孩子。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出身于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亲包令仪曾在宋太宗时代任职刑部侍郎。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

  • 武则天居然养男宠!原因有三个,你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那个时代后宫颐养一些人是帝王的标配,即使武则天是一个女性的同样也有着这样的需求。可以说在古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思想潮流是一直伴随着人们的,而武则天身为一个女性帝王也自然继承了这种思想,更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一种体现。第二点原因就是想让有个人来好好的陪伴自己。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

  • 包拯出一上联:点灯登阁各攻书,书生给出下联却让自己送进大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文|文史星空要是细数历朝历代的著名清官,那自然有明朝时期的海瑞,而海瑞在当时的民间有这么一个称呼,叫做“海青天”,其大名虽然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要是说道宋朝这个清官,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他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县令——包拯包青天。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知啊!包拯的故事在如今可以说是广为流传

  • 李隆基称帝后,为何立马除掉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作是你也忍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她的手下中有一个女子同样出类拔萃,就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十分的聪慧,奉命草拟诏令,被誉为“巾帼宰相”。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在李隆基掌权后,却被处死,这是为何?一、武则天之孙李隆基李隆基出生于洛阳,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多事之秋。武则天虽然已经花甲之年,但是仍不肯放弃权势。她将身为唐中宗的李显废除,将李隆基

  • 清平乐:宋仁宗的伤,恰到好处地成全了,四个女人所有的情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曹皇后满足了。宋仁宗伤在了曹皇后的怀里,展开的是年轻的时候为其做的画。无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间烧掉了那副画,最终落幕的赵祯,还是要曹皇后陪着他。哪怕只有一副心中的画。画中的女人是不会和她吵架,与她对着干的。赵祯的这个举动,全了曹丹姝一生的痴情,这一刻的她,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哪怕在张茂则的提醒下,

  • 撒马尔罕壁画中的武则天与唐高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壁画特点,武则天是唐高宗老婆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关系

    ‍尽管早在1965年,就有考古人员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城遗址发现带有唐朝元素的壁画,但这除了引起国际粟特学界的一些专家关注外,国内鲜有学者涉猎,直到近年才陆续有研究成果发布。这座在撒马尔罕古城的建筑遗存之所以被学界称为“大使厅”,是因为该厅壁画展示了盛唐时前往粟特的各国大使和当地的宫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