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原还是一直备受北方草原部落的骚扰,直到清朝才解决这个问题。是大清给他们彻底打服了吗?其实不然。
早在战国时期,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部落就已经很活跃了。秦国、赵国和燕国在逐鹿中原的同时,还得抽出大量精力,派出精锐的军队,防御匈奴的侵扰,同时也给匈奴造成了重创。最后秦统一六国后,依然派兵一直镇守中原边境防御北方草原部落。
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将又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打得匈奴是连连败退,溃不成军,霍去病也因此成名,封冠军侯,封狼居胥。汉武帝带领大汉反击匈奴,不仅洗刷了近百年来的民族耻辱,还让华夏民族挺直了脊梁,坚定了民族自信心。因此很多人称汉武帝为千古一帝。
到公元42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深入大漠三千里,大破北方部落柔然,俘虏部众三十余万,从此使强大的柔然走向衰落,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虽然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王朝,但这也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原政权对草原部落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公元640年和657年,唐朝击败了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消除了边境的威胁,对控制西域,保障丝绸之路起了积极作用,也使得其他国家看到唐朝实力后纷纷归附。
之后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和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对蒙古部落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打击,极大的壮立了明朝的威严,稳固了边疆,加强了对北方沿线的管理,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为促进明初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所以中原王朝的实力总体来说还是强于于北方草原部落的,只要是中原王朝下定决心征讨北方部落,基本上北方部落是没有好果子吃的,那为什么就打不完,或者彻底征服不了呢?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北方草原部落他们机动性强,战略纵深太长,很难彻底消灭他们。他们一往草原深处跑,中原部队很难追,他们倒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但是中原部队就比不了,后勤跟不上就很难生存下去。而且他们发动战争的代价也比中原小得多,他们出兵20万能打的就是20万,全民皆兵,中原的话出兵20万可能后勤至少都是5万。所以消灭不完的话他们是很快又能壮大起来的。
第二,中原部队就算打下来草原一片土地,也没法长期进行驻守,因为北方草原无法耕种,你派大部队长期驻守的话吃是一个问题,你可能会想像游牧民族一样打猎吃肉不就行了吗?但根本行不通,像他们一样,马羊吃完一片草,就要换地,如果部队分开生存,又容易被敌人偷袭。不然就只有靠内地进行后勤补给,那样运输成本太大,也行不通。所以根本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行政机构。
第三,北方天气原因的恶劣让游牧民族生存艰难的时候,南下侵略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南下即暖和又能掠夺中原的物质。所以中原王朝如果管理北方,必须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保证草原部落百姓的生存,做不到或者稍微有些怠慢,日积月累肯定会发生叛乱。
那为什么到了清朝,只花了几十年就彻底征服了北方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呢?有四点原因
第一,清朝之前北方部落一直和中原王朝打打停停,仇恨积累,纠缠不清,但满清在入关之前,蒙古就和明朝打了两百年,实力有所消耗,为了寻找入关机会,和确保侧方、后方安全,确保之后对人口众多汉人的统治,他们就已经开始对蒙古采取拉拢、和亲政策,使得双方在最初就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第二,中原王朝始终视北方部落为异族,国力强盛就出兵打击,国力贫弱的时候就防守为主,但清朝则不同,因为一直以来双方保持的良好关系,满清对蒙古基本采取拉拢和巩固为主。由于民族政策不同,满清也没有像中原一样视蒙古为异族,双方一直处于上下级关系。满清统一中原后,皇帝也被蒙古部落称为“天可汗”,双方关系就逐步演变成君臣关系。
第三,上千年来,北方部落一直不停更替,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等,而且部落非常散乱。由于北方部落生存能力很强,中原王朝打废一个,另一个又崛起,所以中原很难彻底征服。但到了清朝时期,北方部落已经被蒙古族统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政权,除了少部分不甘心,大部分已经承认了清朝政权。
第四,明末清初的时期,北方部落的上方沙俄势力也同时崛起,打乱了北方部落的格局,导致北方部落不能像以前一张随心所欲地往北方发展,当沙俄向下扩张的时候,由于后路被断,蒙古只能选择归顺相对友好的满清。
结语,清朝的建立让农耕名族和游牧民族最终融合,在近代海洋威胁来临之前,彻底解决了所有的内陆威胁,为后来应对海外的威胁奠定了基础,也开启了现代世界的国家斗争。
#极氪X来了#极氪新车,极氪X,运动车身,科技前沿的设计,紧凑型suv,3秒俱乐部小钢炮你值得拥有,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