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下旨抄了巡抚的家,当他拿到清单时,却发现自己面子丢大了

乾隆下旨抄了巡抚的家,当他拿到清单时,却发现自己面子丢大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25 更新时间:2024/1/19 12:43:14

不过,也不是所有被抄家的人都那么“家大业大”,有时候,抄家所得和“预期”相比相差太多,以至于下命令的人都怀疑自己“搞错了”。

乾隆年间,就曾经有一桩贪污案,虽然犯案之人受了流放处罚,但乾隆看完清单,却让人把抄家的东西都退还回去了。

俗话说,“金口玉言”、“君无戏言”,那乾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桩贪污案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清代“抄家”的“大气候”……

那些雷人的“抄家”数字

古代的抄家,似乎是大臣犯罪以后,杀头、流放、削职为民等惩罚之外的一个“标配”。

但究竟什么时候有了这个“操作”,却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

不过,最早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籍其家”的记载,其意大概就是“财产充公”。

如果把有记载的历代“抄家”做个比对,就会发现清代对“抄家”最是热衷,大大小小算起来,皇帝们下旨抄家,总共有三百多次。

这是因为抄家的财产虽然是充公,但实际上皇帝就是“公”,那么这样的处罚就真的算是“一举两得”,一个是官员犯罪被抄家的“惨剧”,能起到一个震慑和警示的效果,另一个则是实实在在的,皇帝的“腰包”也会因此鼓起来。

最著名的案子当然是“和珅案”,所有钱财、田产、珠宝等等,足足折合白银八到十一亿两,还因此留下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歌谣。

不过,在清代抄家也不能一概而论,基本上会有三种情况:

最“狠”的抄家就是“抄走”所有家产,包括家里直系亲属也不能幸免,而且全家老小孩都要“发配宁古塔”,这个“宁古塔”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是极其边远的地区,还有的女眷也会被卖做奴隶、妓女等等。

而有的时候,皇帝也会“慈悲心起”,比如对犯臣的妻儿子女便于处罚,或者对被抄家者给予一定的“回扣”。

比如乾隆下令抄家直隶总督杨景素,乾隆就特意“批了条子”,要求给杨家留“三四万两”过日子,这笔钱当时来说,足以保证杨家过上富足的日子了。

而就是这样,那一次乾隆也足足“抄回”了二十万两白银之多。

更有意思的是,雍正年间,也曾有一位直隶总督被抄家,这个总督叫李维钧,预感到自己要被抄家,干脆争取主动,上交财物三千八百两。

谁知道雍正根本不信,随即派人查抄,光是现银就有三十四万两,此外还有几千亩土地和几百间房产。

还有一个叫钱度的,抄家时,虽然没有电视剧里那样“塞满冰箱的人民币”,却在墙壁夹层里搜出来一堆银元宝,共计两万七千多个。

因为抄家要记录在案,其中所记载的家产数目惊人,除此之外,单单是抄家的清单,都如同一本厚厚的大书一样。

正因为如此,皇帝对抄家能抄到多少,其实是有一个基本认知的。

“冒籍”引发的同僚矛盾

让乾隆把抄家的东西都退回去的,是福建巡抚王士任。

而王士任原本官声还不错,让他犯事的原因,却是因为多年前的一个“冒籍案”所引发。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案子。

那时候王士任还不是福建巡抚,而是一个道员,当时的巡抚叫卢焯。

这天,卢焯叫来王士任和当时的漳州知府王德纯,三个人要商量一个“冒籍案”的处理办法。

那什么是“冒籍案”呢?这个就要从清代的科考制度说起了。

清代的科举,对于不同的地区在名额上是有限制的,比如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比起来,在录取率上有时候会差上好几倍,而和现在相比却相反,是落后地区和边远地区更容易被录取。

这也是朝廷上为了体现公平才制定的新规,甚至在录取标准上也会区别对待。

而且,参加考试必须要回原籍,不能到别的地方。

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不论是采用冒名、串通、投亲等什么方式,只要弄了“假户口”,就会被定为“冒籍”。

而王士任他们讨论的“冒籍案”,涉案人是一个武童生,参加的是武科考试。

这个人名叫何承玉——看这个名字,“合成玉”,真是“一眼假”,题外话了。

这个何承玉的问题在于,在此前他自己花钱捐了一个“监生”,根据清朝的法律,他已经有了功名,不能再参加武举考试了。

可是何承玉不伤心,于是就想到了“改名”的办法,很可惜,他撞到了漳州知府王德纯手里,被查了个正着。

其实,这个案子并不需要如何讨论。

因为《大清律》是有明文规定的,这种情况下,应该革去何承玉原来花钱买来的功名,并且还要加以“杖责”。

没想到,本来是王德纯亲手抓的人,现在他却为何承玉开脱起来,说了一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的话。

但王士任却觉得这种事非同小可,历来对“冒籍者”都不能轻饶,坚持按照律法处置。

于是,王德纯和王士任两个人,当着巡抚卢焯的面就争吵起来,后来还是卢焯做了决定,而这个决定在王士任看来,明显是偏向于王德纯的。

卢焯最后说的是“免于处罚”。

事情看起来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王士任心里却愤愤不平,并没有真的放下。

或许在王士任心里,那时候就有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想法,但根本没有用他等上十年,四年以后他就有了机会,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机会是好事新事。

“争斗”的结果是祸及自身

四年以后,王士任升官了,他成了现任福建巡抚。

一直没有忘掉“冒籍案”的王士任“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于是他开始调出卷宗,要重新审理这个案件。

正所谓“官大著名压伤人”,很快王士任就查明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何承玉在被“抓包”以后,上下活动,拿钱贿赂了当时的知府王德纯,希望“破财免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王德纯也没客气,先是“却之不恭”,然后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证据在手,王士任开心得不得了。

按说,新官不理旧官事,何况卢焯还是自己的老上级,何况冒籍这事儿也不是罪大恶极,何承玉躲过的也不过是一顿杖责?

但其实,王士任心里“仇恨”的却是王德纯,一来两个人素来不睦,二来王德纯本来是王士任的“领导”,估计平时也没少给他“穿小鞋”。

现在王士任“逆袭成功”,管着王德纯了,心里把这件事当做“秋后算账”的导火索了。

王士任的“举报信”送到了乾隆那里,乾隆大概也很好奇,“一个冒籍的案子,值当的么?”

于是,乾隆就安排人好好查查到底怎么回事?结果,王德纯也不是好惹的,在被审问的时候,立刻“咬出了”王士任,说王士任当导员的时候,贪污过一千两银子。

这下子,王士任成了“贼喊捉贼”了,当知道王士任贪污确有其事后,乾隆亲自批复要处置王士任,说他“婪赃作弊”、“丧心病狂”。

王士任毕竟是一方大员,贪的钱也很快退了回来,按理说也就是降职或者撤职就差不多。

但是他出事的时机不巧,那时候乾隆刚刚当皇帝没几年,雍正年间传下来的严肃吏治的作风还很受重视,乾隆自己也想立一个“严惩贪官”的人设,于是王士任被判了个“流放塞外”。

就这样,王士任因为对王德纯之间的事耿耿于怀,最终自己也被牵连进去,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但是乾隆并没有因此罢休,他下令派人去了王士任的老家,要赠送王士任一次“抄家”。

不过,等抄家的人完成任务,拿着清单来找乾隆汇报的时候,乾隆看着清单却有些“蒙圈”了。因为,王士任家连银子带家当,一共只有五千多两。

这就有点儿不符合乾隆的“常识”了,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王士任这个级别的官员,一旦抄家,哪个不是抄出来几十万两银子的?而且王士任当了这么多年官,光是“养廉银”每年都不止这个数儿啊?财产五千两银子就是“丧心病狂”的贪官,那满朝文武,怕是一个也不能留了。

吃惊之余,乾隆多少也有点尴尬,这一抄家,简直是抄出来一个清官了。

于是,乾隆也“看不上”这点儿银子,命令全部都归还给了王士任的家里。

不过,王士任毕竟也是真的有过贪污,他的处罚不能免去。

最后,王士任还是伤在了流放之地。

乾隆还有一次被“打脸”

其实,乾隆也不是只干过这么一次“打脸”的事儿。

还有一次,他派人抄了臣子的家,最后也只得又归还了回去,还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是听令的人理解错了。

这一回的臣子是张廷玉

张廷玉这个人可了不起,他是三朝老臣,在整个清朝的文臣之中,也是数得上的人物。

张廷玉二十九岁中进士、选翰林、后来又被康熙皇帝任为礼部侍郎。

到了雍正朝的时候,雍正皇帝对他更是信任,最后竟然留下遗嘱,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这份荣誉,在整个清代的汉族臣子之中,张廷玉是唯一得到的。

到了乾隆时期,张廷玉同样得到了乾隆的敬重,甚至还为他破例,将他封爵。

这在清代文人中,同样是“头一份儿”的。

就连张廷玉上朝,乾隆都会命人搀扶照顾。

但是,后来张廷玉和乾隆的联系就走下坡路了。

这主要是张廷玉年龄大了,心里老是惦记着雍正让他“伤后配享太庙”这个事儿,因为怕乾隆变卦,竟然要求乾隆给自己写个“保证书”。

乾隆虽然生气,可顾及面子还是写了。

接着张廷玉干了件“傻事儿”,他让自己的儿子来谢恩。

乾隆不高兴了,下旨要张廷玉明天亲自来。

万万没想到,乾隆算着时间,圣旨估计也就刚到张廷玉家里,可张廷玉已经来了。

傻子都知道,这一定是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了。

这时候,君臣联系已经到了“冰点”,却又有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乾隆的长子永璜伤了。

正准备回乡养老的张廷玉是永璜的老师,按照礼制,他被要求留下来参加葬礼。

结果,葬礼刚完,张廷玉立刻又奏请乾隆要求告老还乡——乾隆终于“爆炸”了。

恰巧这时候又出了一件事,四川学政朱荃因事犯案,牵连了张廷玉。

理由很简单,朱荃不但是张廷玉举荐,还是张廷玉的儿女亲家。

于是乾隆“新账旧账”一块算,派人抄了张廷玉的家。

抄出来的东西倒是真的不少,可是张廷玉却一点儿也不急不慌。

他当着乾隆的面,开始如数家珍一般说起了这些东西和财产的来历。

这件事雍正帝什么时候赏赐的,当时是因为什么,那些银两是皇帝嘉奖的,当时又是为了什么,全部都说得清清楚楚,一查也都能对上。

这一次,乾隆又是没有话说,只能解释是下边人搞错了,自己只是派人稽查而不是抄家。

满朝大臣,心知肚明,但全都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表情。

最后,乾隆也是派人把所抄财物全部归还给了张廷玉。

王士任的“用数据说话”也好,张廷玉的“财产来源清晰”也好,他们被抄家后的“结局”,其实还是根据皇帝的态度决定的。

历朝历代,其实对腐败的惩治,在律法上都有很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处罚办法。

但也总免不了有人要铤而走险。

其实为官一任,真的要想官运亨通和官场平安,打铁必须自身硬,才是真的硬道理。

参考资料

《明清反贪制度》

《清代闽浙总督郝玉麟治闽述略》(秦翠红)

《清史稿·张廷玉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孝庄皇后嫁给多尔衮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与多尔衮的真实历史,孝庄和多尔衮是怎样的故事,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是怎么认识的

    在野史当中有些认为,多尔衮和孝庄本来就是互相爱慕,后来是皇太极横刀夺爱抢走了孝庄。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还爱着孝庄,否则的话也不会愿意娶皇太极的女人。至于孝庄究竟有没有嫁给多尔衮,这一点无从知道。因为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这一点,孝庄和多尔衮怎么也算是嫂嫂和小叔子的关系。两个人如果真的在一起了,也算

  • 孝庄太后究竟下没下嫁给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的前身是少数民族部落,北方少数民族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假如丈夫死了,妻子带着孩子,几乎无法放牧围猎,于是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为了活下去,就形成父亲死了,娶后母,哥哥死了娶嫂子的习俗。有这种婚俗,孝庄下嫁多尔衮,属于正常现象,他们要结合没有伦理障碍。孝庄是个守旧派,她不接受汉族文化。在汉人看来,孝

  • 大清时期的一厘大清铜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铜币其实是我们钱币收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中大部分的收藏空间都是不大的,也有少部分版本比较稀少的钱币,还有就是和它们的品相有绝对的关系,版本相同的两枚钱币品相越好的钱币他们的收藏空间也是越大对于这个就是我们钱币收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我们收藏钱币的人来说越是品相好的钱币那么它们的收藏空间

  • 收复新疆有功,慈禧将17岁侍女赐左宗棠做妾,洞房夜却剧情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男人没有不好色的。尤其是,这位美少女还是一国“老大”老佛爷赏给自己的,并非自己强娶的,名正言顺啊!然而当时的左宗棠已经70岁高龄,而且他向来以对爱情忠诚而知名,难道要“背着”自己已死去11年的结发妻,再娶娇妻?欲知详情如何,且看本期分解! (一)我是当世诸葛亮 左宗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可用

  •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为何有7.5亿枚“袁大头”,还用了3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他虽然看起来似乎参与的整个历史非常短暂,但他在位期间做的一些事情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比如他在位期间,进行改革,在经济方面发行了“袁大头”货币,虽然后来没多久他就死了,但是这种货币制造了7.5亿枚,并且在他死后很多年里,甚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都还在用。那么,他发行的这个货币究竟有什么特别的,

  • 宣统时期的五厘和五文的大清铜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宣统大清铜币五文价格,宣统五厘铜币,宣统五厘铜币值多少钱

    这个也是我们现在在市场上面看到大部分宣统时期的钱币品相比较好的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钱币在市场上面有比较多的样币的版本,样币就是铸造出来没有流通的钱币,样币就是为了记录一个造币厂铸造了多少种钱币,即使是最后没有发行的钱币,也会有少量的样币留下来。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长须龙大珍级别的钱币,还有就是民

  • 宣统时期的大清铜币为何比一般的大清铜币样币多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宣统大清铜币真品图,大清铜币己酉宣统年造十文,大清铜币哪一种值得收藏

    大清铜币中有一种是比较具有收藏空间的钱币,就是样币。一般样币都是我们当时铸造厂为了留着纪念下来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是会进入流通市场的,它们就是铸造出来时什么样子。可能会因为时间的缘故会有一些钱币上面的包浆会比较厚一些,但是钱币的底板的话也是保持一个原光币的底板,这种钱币一一般情况下面就是出现在拍卖会

  • PCGS XF45云南光绪元宝三钱六分老龙市场价格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钱币收藏市场中,云南系钱币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由于云南地处边陲,远离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其铸造的钱币在风格上也经常独树一帜。最近有一枚云南光绪元宝三钱六分受关注度比较高,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看看这枚钱币当下的市场价吧!1: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老龙 PCGS MS 63,估价: RM

  • 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有多大讨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说起民国时期的钱币收藏,很多人先想到都是银币的收藏,而对于民国时期的纸币收藏却寥寥无几,那么民国时期的纸币有收藏价值吗?目前的市场是怎么样的呢?是否有投资价值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民国时期的钱币收藏可以说是整个钱币收藏圈里的火热钱币了。在上一轮风波中,部分钱

  • 她是清朝皇室后裔,从不演清宫剧,却愿为刘德华破例演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启星正是满清皇室后裔。(图/翻摄自爱新觉罗·启星微博)其中,有一位美女明星名叫爱新觉罗·启星,正是满清皇室后裔,她的身份和地位就如一位格格,但她非常的低调,而且还有个原则,绝不演清宫剧,拒演格格。▲爱新觉罗·启星长相甜美,掳获了不少粉丝的心。(图/翻摄自爱新觉罗·启星微博)1983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