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写了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很多人都背过

古代有一文盲皇帝,一生写了2首诗,力压乾隆4万首,很多人都背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11 更新时间:2024/1/27 6:00:16

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写诗的劳模,应该算得上是乾隆了,他的一生中写下了4万多首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乾隆从15岁开始写,一直到他87岁离世,那么一天下来也要写1.52首,而唐代收录的《全唐诗》一共4.8万首,乾隆几乎以一个人,就匹敌了诗文化最为丰富的唐朝。然而让人遗憾的事情在于,乾隆的诗文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帝而已,就其诗文本身而言,并无太多营养。

比如这一首《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乾隆毕竟出身富贵,又是天下帝王,很少体会过民间疾苦,因此他写的东西,要么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打油诗,又或者是言之无物,故作情深,缺乏共鸣,不出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接下来有一个帝王,却足以让乾隆嫉妒,那就是被称为文盲皇帝的刘邦,他一生仅仅写了2首诗,却个个成为了千古绝唱,力压乾隆的四万首,如今很多人也背诵过这两首诗词。了解刘邦过去的人都知道,刘邦早年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刘太公是个土财主,恐怕已经上街要饭了,然而他到了中年以后,却如同突然开窍一般,起兵反秦,然后夺取了天下。

在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因为其英勇善战,刘备决定亲自出征,最终大败英布,在得胜归来的路途上,志得意满的他在一次宴会上,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歌虽然未能遵循古法,只有短短三句,但是却抒发了自己豪迈壮志在身材的气概,让人感到敬佩。

而第二首诗鸿鹄歌的意境又要远远不同,公元202年,刘邦称帝之后,在立储君问题上产生了犹豫,他十分宠爱爱妾戚夫人和其子刘如意,而戚夫人也趁机劝说刘邦,立下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嫡长子刘盈为正妻吕后所生,并无大过,而且群臣也十分支持刘盈作为太子。戚夫人知道,如果刘如意不能为太子,那么等到刘邦伤后,自己母子肯定会面临十分悲惨的结局吗,因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她依然哭着请求刘邦再次多多考虑。

而刘邦也只好安慰她:““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于是这首悲伤的鸿鹄歌也就诞生了:“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其实说刘邦是文盲皇帝,应该也是错误的,从刘邦过去的经历来看,他的文化水平确实算不上太高,但是多少还是学了些东西,不至于斗大字不识一升,毕竟刘邦曾经当过负责方圆十里治安的亭长,而亭长可是要熟背大秦律的,刘邦不识字怎么可能获得这个官职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明实力强大,为何满清入关,北方无人响应?崇祯此举,尽失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4月,李自成亲率10万大军攻打吴三桂,吴三桂放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惨败,短短6个月,清军便攻占北京城,入主中原。明朝灭亡后,大明后裔在南方迅速建立起小朝廷,清军入关时,南明小朝廷还掌握这半壁江山,为何北方的汉人,不与南明王朝里应外合,将满清赶出中原呢?原因有三,根本原因还是崇祯

  • 古代帝王权力争夺残酷,光绪皇帝不杀慈禧?只因后果他承担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问题是害人容易,消除后果难。先不说慈禧统治清政府多年,党羽遍布朝廷,就光绪本人来说有以下三个要点,他不能杀慈禧。一、孝为先光绪可以登上天子宝座,毫无疑问是慈禧的帮衬。是以光绪才称慈禧为“亲爸爸”。在变法之前,两人的母子联系相当密切。此外,清朝还宣称以孝治天下。慈禧对于此事也相当清楚,在慈禧拿回大权后

  • 我们古代历史10大有钱人:和珅只排第2,第1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富甲天下,富可敌国,那你们知道古代最富有的人是谁吗?今天带大家看看我们古代十大富豪(不包含皇帝),看看有谁榜上有名,看看他们究竟多有钱吧!第10名:陶朱公-范蠡范蠡身份: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商人)、道家学者资产: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末期楚国人,后投

  • 南宋皇帝的头骨,被元朝制成酒器炫耀百年!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宋徽宗听从一些奸臣的建议联金抗辽,尽管最后灭掉了辽国,却也被金人打败致使北宋灭亡。而南宋的灭亡方式和北宋惊人的相似,只不过盟友变成了蒙古,对手则换成了金国。如果南宋吸取北宋的教训,或许不会灭亡,至少不会灭亡的那么快。按照正常的逻辑,弱者只有联合弱者才能对抗强者,但是两宋末年都是反其道而行之

  • 清朝的一条法律,一直沿用到1971年才被废除,曾让许多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法律确保着一个国家能否正常运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它就相当于计算机的运行程序。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宣扬“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宣扬“法治”的法家,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内核。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改朝换代之后,前朝的法律大多都会被修改,以切合当下的需要。但清朝

  • 《长安少年行》,有《大宋少年志》的味,却没有它的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初看《长安少年行》这个故事结构,会发现其实它与之前热播的《大宋少年志》竟然有些类似。在《大宋少年志》中,也是有元仲辛、赵简、王宽、薛映、韦衙内、裴景六个人,进入秘阁学习,组成“七斋六子”,守护大宋的故事。只不过相对于《大宋少年志》的成功,《长安少年行》虽然有《大宋少年志》的味,却没有它的骨。新人出演

  • “威权震主,祸萌骖乘”:张居正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他向皇帝提交了题为“归政乞休”的奏疏,把摄政的权力归还皇帝,乞求退休。也许是内心的迫切愿望,这篇奏疏写得很动感情: 臣一介草茅,行能浅薄,不自意遭际先皇,拔之侍从之班,畀以论思之任。壬申之事(指隆庆六年穆宗顾命之事),又亲扬末命,以皇上为托。臣受事以来,夙夜兢惧,恒恐付托不效,有累先帝之明。又不自

  • 古代奇技淫巧的五个发明,其中一个慈禧爱不释手,今全部失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奇技淫巧”这个指的便是十分新奇的技艺或是作品,让人着魔。在古代受环境影响,科技手段远不及现代社会,但先辈们却利用超乎现代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东西,即使现代科技也没有办法破解。也正是因为古人的奇思妙想,世界上诞生了对现今社会影响巨大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这些东西的存在大幅度地推动了社会的

  • 宋朝的谏官为何如此彪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文官的部门规格升级了,岗位的职责和权力也大了,知识分子感觉自己受到皇帝重用了,心里又觉得可以为万世开太平了,所以上班也不再畏首畏尾,看不惯的就直接行使谏官的权力了。 部门规格升级了,打工的腰杆也挺直了 宋朝设立谏官机构的时候,已经从唐朝那里继承了成套的规章制度

  • 大清时期比较有名气的二十文铜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时期比较常见的二十文的铜币,有非常多的类别。我们从省份上面来划分的的话也有二十几种,如果算上光绪元宝的话那就更多。每个省份铸造的钱币再去细分的话又有很多的版本,这些版本基本上是流通的比较多一些,因为铸造局的铸造时间和数量有所区别,所以我们会发现市场上面有的省份的铜币经常出现就是因为它们的铸造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