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是我国古代相权的回光返照

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是我国古代相权的回光返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15 更新时间:2024/1/15 13:31:19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明朝的内阁制呢?它究竟是变相的宰相制,还是许多明粉所说的“君主立宪”的滥觞?抑或只是大明天子的“顾问”?

1、我们先看内阁制的演变

萌芽于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在废宰相后,直接统领六部,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可是,由于每天需要处理的奏章实在太多,朱元璋不得不设立春夏秋冬“四辅”官,轮值以备顾问,之后改名为殿阁大学士。

咨询道理,商榷政务,评骘经史,而使之援据古今以对。

这便是大学士们最初的作用,除此以外,便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成祖时期形成定制

朱棣即位之后,从翰林院中选择解缙、胡广、黄淮、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胡俨七人入宫内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密。此后这一机构成为常设,并开始有“内阁”之称。

但此时的这些阁臣,其大学士之职为兼职,正式职务仍在翰林院,且品秩不超过五品,不置官属。

进呈文字,商机密,承顾问,率漏下十数刻始退。

所以,内阁大学士虽然品级不高,但由于接近皇帝,其意见对皇帝的决策影响巨大。应当说,这一制度最初与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提高尚书台的地位很相似。

只不过,尚书后来成了真正的宰相,而内阁则始终不能统领六部。

内阁制的时尚——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职掌内阁,由于三人本职的品级不断升高(从二品的尚书到一品的少傅、少保等),导致内阁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同时,内阁的“顾问”也逐渐演变为固定的“票拟”,也就是代皇帝阅读奏章,草拟处理意见。而票拟也就此成为内阁最制度化的职掌所在,同时内阁在皇帝的依赖之下,开始具有“俨然汉唐宰辅”的气象。

班次超越六部

内阁的出现,首先挑战的其实是六部在朝中的地位,尤其是六部之首的吏部。从大明制度本身来说,六部才是真正的最高行政机构。不过至迟到嘉靖一朝,内阁在上朝的班次上已经超过六部,位居百官之首。

同时,内阁中位居第一的“首辅”权势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并出现了以丞相自居的夏言、严嵩等首辅。

但内阁首辅终究不是宰相,即便出现了“吾非相,乃摄也”的张居正也无法改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张居正是如何试图改变大明定制的。

2、张居正的“考成法”

自古至今,世人大都喜欢安于现状,对变化变法视如猛虎,而这也是数千年来变化极难成功的根本原因,无论商鞅王安石,还是张居正,大都如此。

张居正的变化十分广泛,而在政治上则针对大明长期以来吏治腐败,法令不行的现状,创立了“考成法”。

其一,命六部都察院将拟办的公事登记造册,酌事务轻重缓急、路程远近,皆订立期限,之后责令下属机构按时完成,然后逐一注销。

其二,公事册一式三份:一份六部存底,一份送六科备注,一份送内阁查考。

如此以来,以六部和都察院督促地方,以六科监督六部,以内阁监督六科,从而使政务事事责实,赏罚分明,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仰惟皇上天挺睿明,励精图治,今春朝觐考察,亲奖廉能;顷者吏部奏除,躬临 铨选,其加意于吏治人才如此。顾今天下疆里,尚末悉知,诸司职务,尚未尽熟,虽 欲审别,其道无由。臣等思所以推广德意,发达圣聪者,谨属吏部尚书张瀚,兵部尚 书谭纶,备查两京及在外文武职官,府、部而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 格。造为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之图:左六扇,列文官职名;右六扇,列武官 职名;各为浮帖,以便更换。每十日,该部将升迁调改各官,开送内阁,臣等令中书 官写换一遍。

为了达到澄清吏治、淘汰冗员的目的,张居正曾在文华殿万历帝读书的地方特制了十二面大屏风,名曰“全国官员分布图”。张居正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大行政区,然后把各大区的职官名单都浮贴在屏风上,十天一换,全国职官升迁和汰换一目了然。

3、考成法触动了两大势力的利益

应当说,张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帐,严格控制了从2023到地方各级官吏的仕途,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官员升迁方式,同时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

这对于大明当然是绝好的,但却是许多既得利益者不愿看到的,这一变化不仅触动了天下职官的利益,还挑战了大明皇权。

大明的内阁,虽然后来地位崇高,但其虽有议政之权,却无法统领百官,不能指挥六部;同时内阁的议政之权只在票拟,其票拟是否能够生效,取决于皇帝是否同意,即批红。后来皇帝将批红权给了太监,内阁还需要看太监的颜色行事。

张居正之所以能够专权,除了是帝师之外,还有最新的的一点便是搞定了太监冯保,所以张居正权力之大,是因为他有“摄政”之实,但仍并非宰相。

考成法的实施,使大明形成了内阁——>六科——>六部、都察院——>地方这样的问责式架构,如果这一制度成为定制,那么内阁便成了大明的政治中枢,内阁也就成了真正的宰相。

所以,张居正的政治变化,不仅仅是澄清吏治这么简单,还在于从事实上复活“宰相制”。

这一点,不要说天下不愿改变现状的官僚队伍不愿意改变,更是大明天子所不能容忍的,也违反了大明的祖制。

所以,张居正一伤,其变化除了经济上的“一条鞭法”,全部被废除。此后,大明的阁臣基本上都碌碌无为,内阁又回到了“以备顾问”的地位,直至明亡。

因此,大明的内阁始终只是“准宰相”,张居正变化中的“考成法”可以算是古代“宰相制”的回光返照,也是最后一缕余辉,从此再无臣子可以抗衡制约皇权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出生的怪事,说了对不起武则天他爸,不说又对不起一代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武曌出生的故事,跟刘邦出生的故事一模一样啊?大家都知道,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大汉朝的笔杆子们,为了证明刘邦是真龙天子,编造了刘媪在野外遇蛟龙而孕刘邦的故事。刘邦让笔杆子们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说明他是受命于天的天子,他的皇帝宝座,是天命所归的。刘邦有亲娘遇胶龙1.0版本,武曌有亲

  • 古代文人:大思想家顾炎武秉承母亲遗训,为“反清复明”奔波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顾炎武子孙,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后面是什么,顾炎武八句经典名言

    顾炎武有如此成绩同他的母亲王氏的教育分不开。 王氏是一个好母亲,以身作则,教给顾炎武的都是岳飞、文天祥等的忠义之节。清兵入关后,明朝灭亡,王氏打算殉国而亡。其实从王氏教育顾炎武时提到的人物就能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心怀地方大义的女子怎会在国亡之后苟活于世。王氏在临终前告诉顾炎武:“你是明朝人,不能

  • 我们古代历朝开国君主之中,刘邦和朱元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和朱元璋,亭长与和尚出身的开国皇帝,在我国历史上都建立了具有非凡影响力的王朝,汉朝和明朝是汉人2023集权的大一统王朝,都国祚甚长。明朝得国最正,汉朝也不遑多让,比起宗亲贵戚造反的隋唐,比起伤害皇帝的魏晋,刘邦和朱元璋皆为底层出身,是一刀一工具打出一片江山的伟人。两人起事的年代,秦末和元末,在纷

  • 李渊是开国皇帝,为何掌控不了李世民,还导致“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结局,玄武门之变李渊

    一场玄武门事变,使得整个大唐王朝开启了另外一个发展模式,不仅李氏家族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稳定了地位,更是让唐朝帝国成为世界顶级强国,这不免是一件幸事。而当事情回到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的时候,一切仿佛就已经注定……毫无疑问,相比较而言李世民更加具有皇帝的气质,纵使李建成登上皇位也未必能够他这般高成就!但玄

  • 古代的免伤金牌真的有用吗?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得好,有虎相伴,越往高处走,越是如履薄冰,无论是生是伤,全凭皇帝的一句话。那么,难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制约皇权吗?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朝臣拿出一枚金牌来避世,但在古代,人们称之为丹书铁券。出身布衣之家的朱元璋,从社会底层奋力拼搏,才成就了自己最终的辉煌。而且他可以走上九五的最高位置。

  • 张老师讲历史趣事之一:隋朝皇帝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光为了争夺帝位,杀死他爹,逼他哥哥自缢而死,自己因为暴政也没有善终,617年被部下在江都所杀,埋葬于江都(今扬州)。1993年,扬州一包工头指挥工人挖掘时,发现一坟墓,最后被考古学家证明为隋炀帝之墓。而包工头姓杨名勇。1000多年,杨广杀了杨勇;1000多年后,杨勇又掘杨广的墓。天

  • 古代冤伤六大名将第一竟然不是岳飞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十大冤将第五名:李牧 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后期抗秦战役主将,曾两败秦师,秦军闻之将则色变,不敢犯赵多年,就连老兵油子王翦也是无从下手,只好使离间计挑郭开唉使赵王命令除之,一代名将,就此撒手人寰,令人心痛不已,听说伤时曾因新换将领不足以成事,李牧携大将印潜逃(笨,其时就他的影响力,只需不交权,

  • 古代文人:明朝文学家吴国伦是一名抗倭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国伦老师,鄱阳湖吴国伦古诗翻译,吴国伦诗人风格

    吴国伦为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生于公元1524年,离去于公元1593年, 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他不仅仅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抗倭将领。明朝深受倭寇侵害,在担任高州知府之时,吴国伦训练兵士,加强防御,为倭寇的侵犯做好准备。几年之后,在他的治理之下,高州严防伤守,不仅抵御

  • 夏天太热古代人怎么办?唐朝女人避暑方式独特,却被皇帝屡次禁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也有他们自己的避暑方式。最重要的一种就是使用冰块,在冬天把冰块藏在地窖里,把地窖做好简单的隔热设施。到了夏天,就能取出来用,但是到那时候,冰块一般已经只剩一半不到了。还有一种是搭建凉棚,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提到,老百姓喝着茶水,聊着家长里短的小事,天南地北的大事。最常见的就和现代人一样玩水。在水

  • 为什么襄阳成为南宋与蒙古决战的棋眼?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今天,它似乎是中国中部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很难想象,在数百年前,这个王朝还承载着希望。北宋灭亡金国后,宋人在江南的军事力量开始衰落。由于宋金两朝敌对不断,江淮防线早已发挥了抵御北方的作用。南宋联蒙灭金后,蒙古取代金国成为宋朝的主要威胁。就在蒙古四面八方扩张的时候,南宋毫无意外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