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太宗朱瞻基对明朝的一大“贡献”,挖出了宗室问题这个深坑

小太宗朱瞻基对明朝的一大“贡献”,挖出了宗室问题这个深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2/6 11:32:06

除了众所周知的大力削除宗藩护卫等军事力量外,宣宗也设定并固化了宗藩的生存模式,为明朝挖了个深坑。

洪武、永乐、洪熙三朝,由于朝廷的重视以及宗藩人丁稀疏(大多为亲王和郡王)。宗室的婚事不但均由朝廷包办,就藩宗亲的婚礼也会在京师举行。例如永乐元年朝廷宣召秦藩朱尚烈入京,将其册封为永兴郡王并为他主持婚事。

到了宣德朝,一方面是宗藩人丁的滋生,更重要的是宣宗对宗室的态度,朝廷不再愿意操持这种费钱且麻烦事儿了。宣德元年三月朝廷下旨,要求各宗藩日后除亲王、郡王、郡主(亲王之女)婚事需报朝廷批复之外,宗室婚事均自理,“其仪仗、妆奁诸物,皆王府自办”。

注:宣宗登基时明朝在世宗室人口数并不多,含女性总数为127人。

这对宗藩来说除了自己多掏腰包之外,没什么太大影响。但是宣宗的一个补充规定,却实质性的改变了各宗藩原本的“生态”。宣宗要求宗藩婚嫁只能在,“附近文武官员及军民之家选取”。

表面上是为了方便宗藩选媳择婿,实际目的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宗藩以及宗亲的关系网不能再延伸到藩地之外,宣宗开始将宗亲们固定在他们各自所属宗藩的藩地上。

紧接着在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那莫名其妙的“谋反”给了宣宗进一步限制、弱化宗藩的机会。

宣宗以处罚汉王亲族参与谋逆为名,出台了一项规定“汉府亲戚不许选京官”。这项规定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嘉靖八年大学士杨一清在他的奏本《王府婚姻不得除授京职》中有详细说明:

以故诗礼故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府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奸宄不禁,弊实坐此 ……

这项规定从推出开始,朝廷就回避了“汉府”这个前缀。这意味着和宗室联姻即宣告整个家族在官场再无上升的可能(弘治朝开始,联姻后家族成员原有官职也需辞去)。这么一来,不但有实力的家族不愿意和宗室联姻,连普通诗书之家也对他们敬而远之。

这在限制宗藩势力的同时,也造成了两个恶果。

其一,如杨一清所说,宗室被迫与“烂人”联姻,导致自身也越来越烂。不仅祸患宗室自己,也严重祸乱地方。

到了明朝中期,别说宗藩连皇帝的女儿都难选良配。明神宗的胞妹永宁长公主都因此被公然骗婚,某种程度上这些贵胄之女已经沦为无赖、劣绅、阉宦的玩物。若明太祖泉下有知,又当情何以堪?虽然这不是宣宗的本意,但他是始作俑者。

其二,这些没什么能力的姻亲,大多家底也不殷实。就算他们生活不求奢靡,为在礼仪(出行、衣着、祭祀、侍从等)上符合皇亲的身份,他们也很难负担的起。

负担不起,自然要索求于宗藩。这也客观造成了宗藩负担的加重,而宗藩又会把这个负担向朝廷以及藩地民众身上转移……

宣宗在平灭汉藩后,又以“与朱高煦结盟谋叛”为由,将晋王朱济熿革爵圈禁于凤阳高墙。不管朱济熿是不是真的要“谋反”,此举的效果是很显著的,赵王朱高燧就“识时务”的主动上交了自己的护卫。

削藩这么顺利,宣宗那根“弦”是不是该松弛一些了?宣宗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把这根弦绷得更紧了。

宣德元年,宣宗在“下放”宗亲婚嫁权的同时,也在考虑对宗亲的冠服、仪从等相关规定做一次补全。因为洪武朝时还没有册封郡王以下的宗亲,所以太祖制定相关规制也没有细化到郡王以下。

上谓行在礼部尚书胡濙等曰:“《皇明祖训》凡郡王次子及孙,称镇国、辅国、奉国将军、中尉,皆定与禄米,未有品秩。其女及孙之壻皆称仪宾,亦未定品秩。今支庶日繁,宜有定分。其冠服、仪从,可准禄米为差。尔与诸尚书、学士定议以闻。” 《明宣宗实录·卷十八》

胡濙和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人商量后,觉得给宗亲们单独再搞一套专用仪制规范出来太过于繁琐,可以参考永乐朝给靖江王诸子定禄米的旧例,将郡王以下的宗亲们按朝廷已有的官制品级来划分。

这个建议被宣宗所认可,最终定下的方案是:

镇国将军从一品,妻封夫人;辅国将军从二品,妻封夫人; 奉国将军从三品,妻封淑人;镇国中尉从四品,妻封恭人; 辅国中尉从五品,妻封宜人;奉国中尉从六品,妻封安人; 各级仪宾对应递减一等……

宣德四年宁王朱权突然上奏责难这套规矩。他指出宗室子孙和异姓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怎么可以按照朝廷官制划定品级?难道高皇帝的子孙,以后见到品级高的朝廷官员还要行礼甚至跪拜?

注: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在细化朝廷礼仪时规定五品及以下官员见一品须“跪而禀事”。

除此之外宁王还搬出了一个理由,太祖在《皇明祖训》中划分宗亲的时候就没有设定品级。这个理由确实具备说服力,但是这个理由却说不得。

首先宁王的身份就很敏感,毕竟明成祖在靖难时曾“许诺”与他共分天下。其次朱棣、朱高煦父子谋叛的理由均是朝廷“变乱祖制”。现在一个“有理由”君临天下的人,站出来指责朝廷违背祖制,宣宗当作何感想?

不但定品级的相关规制绝对不能改,宣宗还把宁王严厉训斥了一通“若以谓族属之长,必诬执为朝廷之过,天理人心不可罔也”。更严重的是宣宗认为宁王是在“蓄疑积衅”,愈发得觉得应提前加强防范,不能给自己的亲戚们半点机会。

宣宗具体的防范措施则是回避和曲解《皇明祖训》中的两条:

凡郡王子孙有文武材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以名闻朝廷考验,换授官职,其升转如常选法。

和其它朝代差不多,太祖的本意也是宗室中能力出众的可以入朝廷为官。但是宣宗以朱高煦谋逆为借口,实质性的废止了这条“出仕之令”。从此以后宗亲们无论想不想有所作为、为朝效力,都只能混吃等死。

凡亲王及嗣子,或出远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凡有宣召,或差仪宾、或驸马、或内官賫持御宝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程诣阙。

《皇明祖训》里的这条规定,并不是不允许宗亲们离开藩地,只是严格限定了朝廷传唤宗亲的条件。太祖的本意是保护宗亲,以免奸人假朝廷之名把他们骗出藩地谋害了,但是宣宗把它解释为“无朝廷诏令不得擅离藩地”。

虽然可以辩解宣宗这是为了进一步确保宗亲的安全,是为他们好。但是这实际上是把宗亲们关进了牢笼,因为宣宗和朝廷根本就不想召他们离开藩地。

为什么明朝宗室的问题远甚于其它朝代,并不是朱氏一族的基因异于常人,只是诸多制度的枷锁让他们只能在藩地摆烂、混吃等死,因此各种恣意行乐、胡作非为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可以说明朝宗室这个包袱和深坑就是宣宗一手制造出来的。

更多文章

  • 民间传说:薛仁贵的传说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出生后不久,父亲薛轨因病早逝,家道中落,靠母亲抚养到十几岁,后母亲又病故,薛仁贵从小生活非常的困苦且艰辛!薛仁贵传说薛仁贵长到八岁时,一天他正在家里睡觉,他的母亲从地里回来,快到窑洞门口时,看见一只白虎从窗户跃入了窑洞内。护子心切的母亲大喊着冲进了屋子,一目了然的窑洞中,只有睡眼惺忪的薛仁贵刚

  • 部编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 诗圣——杜甫雕塑作品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铸铜雕塑,雕塑定制,人物雕塑,玻璃钢雕塑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 春望 》、《 北征 》、《 三吏 》、《 三别 》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

  • 西夏第一艳后,两个丈夫都是能人,却还与侍卫、大臣私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夏历任皇后,西夏艳后年轻照片视频,西夏艳后真实照片

    没藏氏原本不是李元昊的皇后,而是李元昊手下大将野利遇乞的妻子,后来野利遇乞战死沙场,没藏氏成了个寡妇。长相貌美,气质出众的没藏氏怎能耐得住寂寞?她被李元昊看上,成为了李元昊的情妇,后来还被立为皇后,开始了她的传奇生涯——1048年,李元昊被太子宁令哥刺杀身亡,想要自立。而没藏氏也有自己的打算,她又把

  • 武则天杀袁天罡,袁天罡说了8个字保命,居然吓到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却被袁天罡回绝了,并且说到;天机不可泄露。因此惹怒了武则天,武则天在震怒之下要处死袁天罡。并且还要株连九族。袁天罡此时说了一句话;“盛也洛水,衰也洛水”。因为这句话,武则天心有余悸,所以放弃了斩杀袁天罡的念头。旧唐书里记载的我们可以当日记发现档案秘密,宋仁宗重新修订新唐书列为二十四史之一可以做记

  • 贵妃患病部位隐私,太医束手无策,李时珍解难题,升任太医院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时珍生平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世称为“药圣”,他作为明朝太医院御医,甚至院首的经历并不为人们熟知,而是因为一部《本草纲目》,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是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他的爷爷是一个药师,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名医,李时珍是名副其实的医学世家子弟。虽

  • 为什么元朝的电视剧这么少?原因很简单,没人敢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一、元朝历史仅有100年,但是不只限于这100年,往前还要说到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汗,在1206年建立“大蒙古”,统一草原,1271年建立元朝,后来被朱元璋赶回了草原,关于元朝的历史记录不多,朱元璋修订的《元史》以及蒙古族的《蒙古秘史》,正史很少,野史也不多。二、元朝的建国过程中杀戮血腥的,

  • 武则天为李治生育了6个子女,为何和李世民没有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武则天入宫时的年龄较小才十四岁,不是一个女性怀孕的最佳年龄,所以即使皇帝宠幸她,也未必会有孕,况且皇帝并不喜欢她,所以怀孕的几率就更低了。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没有升过,可能武则天不是唐太宗的菜吧?如果宠幸武则天的话,应该会提高她的地位,史书上也应该会有一些记载,可是这些都

  • 试析宋高宗朝孝治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相声最前线2023-02-17 17:58河南已关注南宋高宗在北宋灭亡的背景下建国,因此他兼有创业与守成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继承北宋而来需要传扬祖宗家法;另一方面北宋灭亡,他需要重建。因为认识到孝的重要作用,所以面对王朝初建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他对于前代的孝治政策进行了继承,又因为所处具体形势有

  • 武则天死前的遗诏,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聪明绝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为何死前留遗诏,武则天惊艳全部视频,武则天与怀义吻戏片段

    不过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武则天能够扶摇直上,在这点上不得不承认她必然有过人之处和厉害的手段。这样一个聪明绝顶的女人为何在将死之际留下了一份遗诏200年后,人们才真正得知她到底有多聪明。其实武则天死后,没有用很多贵重物品陪同自己下葬,是把自己的尸体葬在了乾陵,还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