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和诸葛亮同为忠臣,为何评价完全不同呢?

荀彧和诸葛亮同为忠臣,为何评价完全不同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1/16 15:32:28

''孔明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诸葛武侯的名号,流传了千百年,仍然是十分响亮。他在世时,联吴抗曹,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此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为蜀汉立下了不世之功。后世有很多君王都不遗余力的为其加封,尤其是在唐朝,他被抬进了武庙,后世为其撰写的诗歌传记,更是不计其数。大都是夸赞他用兵如神,忠心耿耿。而同样忠于汉室,荀彧为什么没有像诸葛亮那样流芳百世呢?

(一)、同为忠臣,后世名声相距甚远

荀彧和诸葛亮一样,二人都是汉末的王佐之才。荀彧是曹操统一北方的不二功臣,也是建议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谋士,也是对大汉忠心耿耿的守节之士。就连苏辙都称赞其为''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他对曹操做出的贡献,远不比诸葛亮于蜀汉少。

1.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名人可能在当时并不算特别出众,但是因为他的忠,便能获得后世无底线的宣传。后人不断的给诸葛亮追加封赏,就是希望世人能够学习他的忠君爱国精神。

诸葛亮对蜀汉,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未曾有一日,忘记过先帝的嘱托。尽心辅佐少主,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蜀汉。而荀彧也是忠于汉,不过他效忠的是正统大汉王朝。在群雄割据,战乱并起的时代,荀彧选择了当时敢刺杀董卓的曹操,尽心辅佐。

荀彧起初认为曹操也是忠义之士,而曹操也看中了荀彧的有勇有谋和一颗忠心。两人互相成就,终于统一北方。不过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忠诚,而曹操也低估了荀彧的气节。在曹操要求加封九锡之时,荀彧出来力阻。

荀彧知道,如果曹操一旦得逞,那么他就会有自己的封邑,有军队,有行政机构,就会彻底的脱离大汉的管制。因为荀彧的力谏,曹操''心不能平''。于是给了荀彧一个没有果实的盒子,意为''盒中无果,请君自采(裁)''。荀彧当即为他心心念念的大汉赴死。

荀彧只忠于汉朝,不忠于曹操。而诸葛亮只忠于刘备家,不忠于大汉。而且荀彧宁死守节,按常理而言,后世不应该对荀彧不闻不问,而不断的抬高诸葛亮。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2. 踩曹捧刘,害了荀令君

在很多的小说和演义中,都把刘备塑造成仁义道德的名主,将曹操丑化为心理阴暗的枭雄。虽然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不过他都是帮曹操打的天下。在尊刘贬曹的社会环境影响下,荀彧自然也随着曹操名声的败坏而无人问津。

反观诸葛亮的主公刘备,他的名声很好,也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一向以仁爱的形象示人。所以,后世对其也是非常追捧。而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诸葛亮,自然也会被''爱屋及乌''的提高形象。

很多人撰写三国作品时,都会站在主观立场上,自觉地认为刘备,刘皇叔才是正儿八经的汉朝正统。而曹操,不过是一个窃国之贼。正因如此,辅佐曹操的荀彧,也跟着地位下降。即使大家都知道,他是忠于汉室的忠义之臣,但还是因为他在曹操阵营,而不愿给其机会。

可是谁又能理解荀彧的良苦用心,他有一个士子梦,也有一个大汉梦。奈何这个顶级谋士独木难支,只能选择辅曹操以救汉于水火。而且,当时的曹操的确是对大汉忠心耿耿,绝无他意。

(二)、榜样的力量,孔明乃皇家首选

在古代读书识字之人本就不多,普通百姓哪有机会接触历史。所以,君王宣传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这种舆论氛围一旦兴起,也会从江湖之远,影响到庙堂之高。在荀彧和诸葛亮之间,他们更喜欢孔明的忠诚。

1.巩固统治,一场场的''造神运动''

白帝城托孤后,主少国疑,诸葛亮力挽狂澜,让原本处于摇曳之际的蜀汉变得异常稳固。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趁此时机,将大权独揽自己手中。君王们害怕的就是自己猝然长逝,国家乱作一团。他们更害怕有杨坚赵匡胤这样的人物出现。所以,就必须得标榜孔明,一边宣传孔明的能力,一边宣传他的忠诚。

就是在向臣子们传达,人家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都没有说趁人之危,独揽大权,你们就该向他学习。荀彧虽一心匡扶汉室,但他选择的是曲线救国,即依靠曹操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其实荀令君也是无奈之举,他原本跟着袁绍,奈何此人胸无大志,小肚鸡肠,倒不如当时敢散尽家财,刺杀董卓的曹操有魄力。

在这两者之间,帝王们肯定是更喜欢尽忠职守的诸葛亮。虽然荀彧忠的是大汉,孔明忠的是蜀汉,但不论忠于谁,对后代统治者有用的忠,那才是真的忠。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底下的臣子们看到皇帝如此尊崇孔明,自己也不能落后。有文采的开始为其创作文学作品,当权之人,则想方设法的扩大孔明的影响。

2.''助纣为虐''的标签

荀彧出身于大夫世家,是受到汉朝礼教熏陶出来的传统人士。他从一出生开始,就将忠君爱国的烙在了心里。他有着很强的皇权正统观念,虽然辅佐曹操,但目的是想让孟德成为周公那样的人物。

只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曹操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为汉室奔波的青年,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

曹操变了,但荀彧未变,他还是一心匡扶汉室。尽管荀彧以死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他毕竟帮曹操做了很多事情。而曹操又被描绘成大汉的窃国者,所以荀彧自然也成了他的''帮凶''。如此一来,后世又怎会宣传荀彧。

如果单纯论对大汉的忠诚度而言,荀彧直接完胜诸葛亮。而且皇帝也在曹操手里,从一定程度上说,忠于曹丞相,就是忠于汉献帝。但是荀彧发现曹操变心为时已晚,所以他宁愿舍生也要取义。

总而言之,荀彧在后世的知名度不如诸葛亮,就是因为跟随了''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后世的帝王们,不希望出现孟德这样架空自己的人物,自然也不希望出现荀彧这样帮助曹操创业的忠臣。

(三)、后人休把留侯比,临没无颜见汉君

''文弱才华天下闻,可怜失足在权门''。在很多人的眼里,都认为荀彧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忠于大汉之人。天子无兵权之际,荀彧只能选择曹操。他把一辈子交给了大汉,也只有跟着孟德,才能保全大汉之名。可以称其为大汉,最后一个功臣。

1. 孔明在蜀汉太过突出

刘备一直在三足鼎立中,处于弱势。他的兵力最少,户数最少而且身边又缺乏能人才干。同时,他自己的能力也远远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孔明来到刘备帐下,那可以算是最为出众者。尤其是白帝城托孤以后,他扶大厦于将倾,其功劳在蜀汉无人能比。

而荀彧本人虽然有王佐之才,但是因为曹操身边有太多的谋士,就显得荀彧有些黯淡无光。更何况,曹操本人的能力也不弱,这就令荀彧的存在感更低了。如此一比,在智谋与忠诚并举的孔明与荀彧身上,孔明显得如此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而且蜀汉的实力很弱,诸葛亮能够维持现状本就不易,还能有北伐中原之志,这就让他在与荀彧的比较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2. 曲线救国大都帮了曹操

诸葛亮说自己忠君爱国,他果真就一心帮着刘备东征西讨,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势。而荀彧他也标榜自己如何的忠诚,不过计谋和奇策,都是帮助曹操平定各方势力。在荀彧眼里,曹操是大汉的丞相,帮他,就是在帮大汉。

可是后人的眼中,荀彧只会放些空炮,口头爱国。而且,他的计谋大都成了曹操架空汉室权力,步步走向巅峰的支柱。最开始他希望曹操能够以天子之名,抚正平乱,以达到天下一统的目的,可是后来曹操却发展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只靠着一颗忠心就任人唯亲是远远不够的。后世还认为,荀彧加入统治集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自己家族,颍川荀家谋求福利。而他之所以和曹操分道扬镳,就是因为后来孟德唯才是举,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不过这究竟是真是假,荀彧的忠诚究竟有没有那么纯粹,早就没有了争执的必要。诸葛亮的名声大噪是因为他的忠诚和才智,荀彧的黯淡无光,是因为他跟随过后世不喜欢的枭雄曹操。

结语: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喜欢诸葛亮,自然就有人独爱荀彧。当然,诸葛亮的形象的成功塑造,与后世的君王脱离不了关系。他们神化孔明,再宣传他的忠诚,无非就是想让世人以诸葛亮为榜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秀清要是不死,太平天国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杨秀清要是不死,太平天国能成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杨秀清之能可以说,真正让太平天国运动走向社会革命的领导者是杨秀清,他虽然只是个烧炭工,却极具政治、军事天赋,自从萧朝贵和冯云山在前期战死后,杨秀清就把控了太平天国的实际指挥权,领导一众跳大神的底层信徒一路从广西打到了江苏等地,并

  • 徐晃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敢继续和颜良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题主这话说的,交手不是说一定要受伤了才叫战败,徐晃败给颜良不是放水,而是真打不过。徐晃二十合败给颜良,是发生在白马之战时,颜良先后杀死了宋宪和魏续两人,曹操又命徐晃出战,结果徐晃也被颜良二十合击败。而徐晃二虽败,却没有受伤,那么他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继续和颜良打,而是“拔马而走”?其实徐晃和

  • 古代没有制冰的电器,古人是如何“用冰”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朝,制冰,历史解密

    虽然处暑节气已经过了好久了,但夏天的暑气并没有消散,在这个炎热的天气中,很多人都想吹着空调,吃着西瓜、喝着冷饮,想想就很自在。由于冰箱这类制冷设备的存在,想要获得冰镇的食物可以说非常的简单,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制冷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中国很早之前就有“用冰”的历史和记载。周

  • 齐国当初只是占据山东地区 齐国为何能成为一个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战国齐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齐国疆域只有山东一省,何以一直都是强国?说起春秋战国的历史,人们会京津乐道于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而齐国作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第一位霸主,其后有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等。到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已经只剩下了7个主

  • 揭秘:为什么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冰心,民国,历史解密

    民国的文坛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鄙视链,冰心看不起林徽因,张爱玲和苏青看不起冰心。林徽因是民国才女,容貌出众,受到当时很多青年才俊的追捧,嫁给梁思成后,他们周末有一个沙龙文化,座上宾有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胡适等名人,他们都是围着林徽因为话题而展开。为什么林徽因和张爱玲都不喜欢冰心?至于张爱玲,也没

  • 清朝皇宫流行的“花盆底鞋”穿着有多难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花盆底鞋”是非常受女性欢迎的,为何如此“难穿”的鞋还会受到追捧呢?这“花盆底鞋”有其他的作用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图片:清朝的花盆底鞋剧照“花盆底鞋”又被人们称为“马蹄鞋”,因为鞋子的形状“上细小下宽大,前扁平而后圆润”,落地时留下的脚印呈马蹄状,故又得此名。清朝时期,满族

  • 清朝为何会在乾隆时期开始由盛转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开创了大清盛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展鼎盛,达到了我国封建时期的最高峰。当然,历史并不只是光辉的、先进的一面,还有其黑暗、落后的另一面。大清恰恰也是在乾隆时代,由盛转衰、走向了下坡路。乾隆朝人口膨胀,大大超过了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占有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加上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财富被

  • 历史上秦始皇生前两大奇异预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生前两大奇异预兆是什么?“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是什么天文现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大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帝国,秦皇一统六合,令四海臣服,八方来朝,其建立的丰功伟业在历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关于这位传奇帝王存在许多传说,最瞠目结舌的便是他生前所出现的一些怪现象

  • 明朝高压反腐,为何贪污腐败仍然那么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朱元璋出自贫民,当过乞丐当过和尚,他懂得王朝来之不易。朱元璋当皇帝后,他深知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因次他铁腕反腐,对腐败施以重刑。但是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明朝灭亡前,明朝的贪腐却比任何朝代都厉害。对于明朝的贪腐,还

  • 贾岛为何没能一展宏图?他一生唯一的爱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贾岛,唐代,历史解密

    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号碣石山人,唐朝时期诗人,被誉为“诗奴”,诗风与孟郊齐名,后人称其为“郊寒岛瘦”。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贾岛的故事吧。唐代诗歌名家辈出,尤其盛唐和中唐时期涌现出的著名诗人最多,他们对后世诗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例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今天,我们一起聊的这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