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余霭:六国贵族的阻挠才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

历史的余霭:六国贵族的阻挠才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34 更新时间:2024/2/15 10:28:32

[var1]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刚刚夺得皇位的那一年(至于我为什么用“夺”这个字呢?大家自己想吧),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然而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虽然规模也很大,但是时间很短。

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便失败了。

[var1]

他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好,秦朝当时的国力还比较强盛也罢。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六国的旧贵族暗中阻挠,互不接应,人心涣散。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初,农民军的进步非常的迅速。把秦军打得节节败退。

但就是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起义军的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争执。

[var1]

六国贵族见秦国的控制力减弱,纷纷割据称王。

并不再给予陈胜吴广起义军武力上的援助。

甚至暗中阻挠起义军,使起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而又腹背受敌的境地。

最终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在短短半年内就相继失败,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var1]

回顾这场起义之初,也只是因为暴秦的统治导致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

通过篝火狐鸣和鱼腹藏书,陈胜渐渐从精神上控制了一批起义军,并且就以此不断扩张领地,成为了最大的起义军。并且率军攻入了函谷关,夺站了秦朝的腹地。

当时陈胜吴广起义规模最大时,已有兵车数千辆,战士数10万。

但就在义军连连得胜的时候,六国的贵族却在后以后起了幺蛾子。陈胜吴广的左手武臣(武臣为人名,是一名大将)在谋臣张耳,陈瑜等人的怂恿下,自立为了赵王。

[var1]

陈胜虽然生气,但为了起义军的大局,他还是勉强承认了,这一点我们也不得不佩服陈胜的格局之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们从刘邦和韩信的身上也能看到这一幕。(当时刘邦与项羽作战失败,要求韩信请求支援,韩信却说先立他为齐王,否则便不会前来。)

但就算陈胜如此委曲求全的命令,武臣却还是没有听从,并对此置若罔闻,割据自立。

六国旧贵族间产生的手下都已经自立了,便纷纷不在约束自己。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初心,抛弃了与陈胜吴广一起共就大业,推翻秦朝的愿景,纷纷割据称王。

韩广成为了燕王,魏哲成为了魏王,田儋成为了齐王。

他们不仅不接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不派兵增援他们,反而在陈胜吴广的大本营里搞事情。

就这样,陈胜吴广的起义军,不仅要面临强大的秦军,还要面临后背的反击。

[var1]

以曹阳为首的东路起义军与庞大的秦军主力苦战两个月损失惨重,孤立无援,最终只能兵败!曹阳也含恨自杀。

并且伴随着反秦斗争的不断进行,起义军的自身矛盾落点更加突出了,因为他们本身便不是团结的整体。领导内部在日益严重的军事形式上也逐渐发生了内讧。

其中一个将领田臧因为与吴广意见不和,竟然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了吴广,并自立为将军,这件事在反秦起义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导致军心涣散(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为陈胜道一声不平,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var1]

因为这件事情,起义军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军心涣散。

章邯不愧为秦军的优秀将领,他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他瞅准了起义军军心涣散的这个时机。乘胜猛击。最终农民军战败,张贺战死,陈县失守。

陈胜也在一个不知名的城父地区被他的车夫杀害,于是树倒猢狲散,剩下的人投靠其他的反秦武装中,要不然就是死掉了。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统治就这样在秦朝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var1]

可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却没有结束,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点燃了全天下反秦的怒火。

最终秦王朝也是自食其果,二世而亡。

回想陈胜吴广起义个起初,他们仅仅是押送犯人,延误了日期而已。根据秦朝的厉法,他们两个却是犯了死罪。仅仅延误个日期却要砍头,这不仅令人有点儿说不出话来。。。。。。

这里历史仍然是惊人的相似,沛县有个叫沛公的人,也是因为押送犯人延误了日期。反正怎样都是死,索性造反又如何?

只不过他们两个人,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

历史东流去,只留下了淡淡的忧伤,让后人品评。

[var1]

如果秦朝统治不是那么残暴的话,六国的人又怎会奋起反抗呢?或许秦朝的统治真的能够二世三世传至无穷,秦始皇的梦想也能够实现。

有人会说秦始皇的统治非常残暴,秦二世更加残暴。

但是对于当时的秦二世而言,他只是一个孩子,而且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什么都不懂。他最可能听的仅仅只有赵高李斯的话。

李斯还被赵高用阴谋诡计害死,被判腰斩,并被灭其三族。

赵高利用自己的职权,诛除异己,指鹿为马。

不得不说是赵高害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命。

悲之,叹之。

[var1]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常明:关于曹操同志的评价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的评价简短,曹操临终评价曹昂,一句话说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毛宗岗批点本《三国演义》 相对于嘉靖壬午本,毛宗岗父子删除较为明显的部分共有四处:一、荀彧写给曹操告知袁绍袭取许昌的来信,二、荀彧对曹操和袁绍优弱的分析,三、吕布与刘备在小沛城前的对谈及吕布与袁术的勾连,四、对夏侯惇颂赞的诗句。 其中删去往来信件是毛氏父子的一贯作风,目的在于减免公文式的匠气,使读者

  • 为何为秦始皇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王翦在统一六国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比起销声匿迹,用功成身退来形容他更合适。历史上,秦国功高震主的大臣数不胜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死得都很惨。而王翦父子算是其中少数幸运的几个人。春秋战国时期好像有一个魔咒,在前代君主时期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在下一位君主时期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var1]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凭借孝公对其

  • 为什么董卓无法在号称“三国第一堡垒”的鹛坞养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公元190年,出于对董卓独霸超纲的不满,关东诸侯兴兵讨董。面对来势汹汹的关东军,董卓心生畏惧,迫于关东诸侯的压力,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盛气凌人的董卓相信了“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的童谣,把汉献帝、公卿百官还有洛阳百姓迁到了长安,自己率军留守洛阳对付关东诸侯。董卓对付关东诸侯起

  • 为什么赵云一生没有中箭,关羽却总是中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在山西杀了人后,亡命天涯,然后遇到了大哥刘备,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军队行军打仗,有一个铁一般的规律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刀快马疾,勇猛冲杀是很占优势。关羽明显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用的奇袭,颜良端着武器,看见对面飞奔而来的红脸大胡子,还想客气几句:来将通名。哦,

  • 为什么老秦人连工资都没有,却愿意浴血沙场、横扫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军队,老秦人为什么能够在连工资都没有的情况下成为横扫六国的存在?[var1]1.不是想要变强大,而是只能强大。老秦人时期,秦国的兵役管理制度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1).严苛的“傅籍”老秦人时期,秦国的男子十七岁之后,就必须登记到“傅籍”。在“傅籍”上登记的老秦人一生基

  • 三国之乱世,刘备有四子偏传位给刘禅,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对刘备而言,雄才大略的他为何偏要选择这样的无能懦弱的继承者,难道他没有别的儿子了吗?至于诸葛亮,又为什么会这样鞠躬尽瘁地辅佐这位昏庸皇帝呢?▲刘备剧照刘备其实是有四个儿子的,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不过刘禅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要立刘禅为太子,主要还是出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考

  • 管仲的一条毒计:灭楚国不靠战争,却被美国现学现用成了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要说这玩心眼管仲可以说是行家里手,当时齐国的敌人是楚国,这齐国能够不浪费一个士兵一匹马就能打败楚国靠的是什么?当时的楚国强大的实力毋庸置疑,并且齐桓公也明白,打仗的话是下下策,因此这管仲就出了个注意,让齐桓公买楚国的鹿,并且还是花重金买鹿,一头鹿的价格是八万钱,并且还告诉齐桓公一定要多屯

  • 为什么汉景帝死后子孙没有给他上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景帝西汉皇帝世系庙号是用来古人在宗庙中祭奠帝王时对已故帝王的称呼,因为古代生产力有限,抑或古代的道德评价标准比较高,并不是每个帝王在死后都配享有一个庙号,比如汉朝前期的汉惠帝和汉景帝就没有,汉惠帝也就罢了,是一个傀儡,没有庙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汉景帝是“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他怎么会连庙号都

  •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肯过江东?只因发现了一个秘密,令人无比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龙少爷说起西楚霸王,小编就无可避免地会想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诗词佳句,他乌江自刎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让人不禁泪如雨下。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想必大家都再熟悉不过,闲客们常聚集在一起下的象棋里面的楚河汉界说的就是他俩的统辖区域。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项羽作为一代豪杰代表,贵族

  • 西汉210年仅有这五位长公主,但是她们的婚姻状况堪忧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汉文帝刘恒之嫡女馆陶大长公主刘嫖(piāo)刘嫖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她的生母是窦皇后,所以也是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刘嫖生于前189年,13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堂邑侯陈午为妻。弟弟汉景帝登基后,封姐姐刘嫖为长公主,因为刘嫖封邑在馆陶县,所以又称馆陶长公主。汉武帝继位后,又尊其为大长公主、窦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