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丞相诸葛亮:一个不该被质疑不该被抹黑的千古名相

蜀汉丞相诸葛亮:一个不该被质疑不该被抹黑的千古名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82 更新时间:2024/2/5 13:14:51

随着历史的深挖,有更多的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本来这没有什么,可是有争议并不代表抹黑和无条件的洗白。

这其中有许多人在历史上确实是恶贯满盈,比如南宋的秦桧和贾似道等二人。如果他们一开始是如何的想要忠君报国,挽救大宋于危亡之中。可是事实他们最后的的确确残害忠良卖国求荣,否则该如何解释秦桧跪在岳王庙前那一幕。

但是与之相对的许多为国为民的忠臣良将则被冠上

“大阴谋家”

的称号,比如那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大明于谦于少保。

但是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于少保,今天我们同样来聊聊另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蜀汉丞相诸葛亮。

在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被人褒扬的。唐朝大诗人杜甫的那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充分表达了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种

精神。

在诗中杜甫对其着墨极深。虽然就短短的几句话,可是杜甫本人对诸葛亮可谓是极其向往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

可是同样是这样一位忠君爱国的名相典范,在现如今则被各种言论所抹黑,今天我们来稍微聊聊他,冠上小编的各种看法。

首先就拿

《隆中对》

来说吧,这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为其指定的战略规划:当时的刘备可以说是居无定所,栖息在刘表帐下,兵马也就只有万余人,大将只有关张赵三人可堪大用,而谋臣更是一个都没有。

针对刘备当时的窘境,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著名的《隆中对》。让刘备先取荆州再夺益州,最后天下有变之时,从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进而夺取天下。

关于《隆中对》的战略问题之前也有评析过暂时也不多讲了,但是最终也是因为《隆中对》导致关羽丧命,刘备兵败夷陵。他们认为就是《隆中对》制约了蜀汉的发展,所以才导致了后来只能三分天下。

可是小编却认为,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连三分天下的机会都没有,又何来统一之说。

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中原和北方可谓声势滔天,天下所图之地已经不多了。所图的唯有凉州,江东和荆州益州等地。

可是凉州一直以来是大汉王朝的心腹大患,此时刘备尚且不能自保又如何去凉州建功立业呢?

而江东之地经过孙氏兄弟多年打造,其内部已经坚不可摧。而且孙权不像他哥哥一样文韬武略,可是他是一个很好的守业之主,江东能在三国屹立几十年不倒其中一大半是孙权的功劳。

因此《隆中对》也得以让刘备从一个织席编履的草根一跃成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霸主,那至于为何刘备没有和诸葛亮所预计的一样能够统一天下呢?或许就如《三国演义》里说的一样:“孔明虽得其主,却未得其时。”为何这样说呢?

当时曹操已经一统北方,手下文臣武将可以说多如牛毛。除了在演义中大放光彩的五子良将,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名将,比如臧霸、后期威震北疆的田豫牵招等等。

因此这时局已经让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了,就算诸葛亮神乎其能,又如何斗得过那庞大的曹魏帝国呢?

至于说关羽失荆州,这是关羽自身的失误,在对内不懂得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以至于自己不单单丢了荆州还丢了性命。这是关羽本人的失误,又如何能够怪到诸葛亮头上呢?

至于夷陵之败更是无从说起,当时的蜀汉内部本就矛盾重重。而刘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非要伐吴,而当时诸葛亮是坚定的反对派,他和赵云等人劝谏刘备三思而后行。奈何刘备不听,外加其自己疏忽大意最终被陆逊击败,以至于夷陵之战败光了所有家底,让蜀汉由盛转衰。

其次,刘备死后诸葛亮的确可谓是大权独揽,很多人拿这件事对他进行抨击,把他比做曹操。

对此我们来看看曹操是怎么样对待汉献帝的,曹操把一个即将崩溃的汉王朝又给重新拉回了正轨,让汉王朝有名无实的又存活了几年。

可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玩弄于鼓掌之中,他杀了汉献帝的伏皇后、董贵妃等人。并把自己的女儿都安排给了汉献帝做妃子,可以说除了篡权夺位之外,曹操把臣子不该做的事全给做了。

而诸葛亮呢?在夷陵之战之后,蜀汉已经是一个烂摊子,对外曹魏和东吴虎视眈眈,对内蜀汉内部叛乱四起。稍有不慎,蜀汉就会提前四十多年灭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孤身一人挑起了这个重担。他先是用几年时间稳住了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蜀汉内部的消极情绪。

接着对外重新制定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因为夷陵之战后天下大势又一次发生了变化。曹魏因为蜀汉和东吴的火拼而坐收渔利,东吴虽说是胜利者,可是自身伤亡也不少。诸葛亮正是看透了这点所以才和东吴结盟。

在和君主的关系上,有人就拿专权这件事大做文章抨击诸葛亮。

的确诸葛亮在世时,刘禅给了诸葛亮很大的权利,可是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就架空了刘禅。

刘禅登基时才十七岁,对于一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刘禅来说,你觉得他当时能看清这复杂的时局吗?这内忧外患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让蜀汉直接崩溃,因此诸葛亮才会在这些事情上亲力亲为。

而刘禅本人因为有诸葛亮为其分担了许多也乐得其中,所以他也的确可以不需要刻意去管这么多事,但是这一件件事却被人说成是专权。

要架空一个君主,那么其手下必定有一股足以匹敌皇权的力量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架空,那么这就属于结党营私了。

但是诸葛亮任相国期间又可曾有结党营私的迹象?没有。为了蜀汉政权,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他殚精竭虑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最终也累垮了自己。

和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就算李严跟自己政见不和,诸葛亮也没有因为此事而刻意的去刁难他。在和李严之前一起共事的过程中,就算李严屡次咄咄逼人,诸葛亮也是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

可是李严最终犯的是贻误军机的大罪,这条罪状在古代足以杀头。就算李严是托孤重臣,也足以将其斩首示众。

可是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将李严贬为庶民,其子李丰继续在朝中任职。

可以说只要诸葛亮愿意,他也可以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他由始至终只是尽着自己做臣子的本份,并没有一丝一毫为自己考虑过。

其三:在用人这件事上他的确用错了一个马谡

这也是诸葛亮难以洗刷的耻辱,可是他也为蜀汉留下了许多栋梁之才。

比如王平,王平是在汉中之战之时投奔刘备的。刘备知道王平是个人才,可是当时蜀汉人才济济,也因此对他并没有太过重用。

刘备虽然接纳了王平,可是真正成就王平的人是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发现了王平的才华,把他从一个中级军官,提拔成了一个高级军官。

在诸葛亮死后,王平镇守着蜀汉的北大门汉中。后来曹爽率领大军大举进攻汉中之时,王平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带领汉中军民抗击曹爽,最终坚持到了援兵的到来。

在诸葛亮死后,王平守汉中,邓芝守永安,马忠守南中,这三人同心协力力保蜀汉政权的边疆稳固。这几个人都是在刘备死后经过诸葛亮提拔才能在他们擅长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

当然诸葛亮给蜀汉留下的最厉害的军事人才则是姜维。姜维本是魏国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把他从魏国挖掘了过来。诸葛亮发现这个年轻人文武双全,对兵法颇有一般见识,因此也对他委以重任。

虽然姜维后来穷兵黩武,屡次北伐导致蜀汉民生凋敝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可是却也不能因此全权的否定姜维。

在政治上,诸葛亮也对其死后的丞相之人做了很好的规划。他让蒋琬在他死后接任他的职位,蒋琬如果死了的话,则由费祎继续接任。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这个安排并没有错。他们二人虽然在军事上并没有诸葛亮那么高的才华,可是他们将蜀汉打理的井井有条。

也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蜀汉国内政治清明。至于后来刘禅宠溺宦官黄皓,则就是因为朝中少了像他们这样正直的官员才让黄皓有机可乘。

至于先前说的魏延之死也和诸葛亮无关,正史中魏延一直被诸葛亮委以重任。

虽然诸葛亮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是诸葛亮也有他的考量,因为蜀汉当时兵少将寡。五千士兵对魏国来说是九牛一毛,可是对当时的蜀汉来说,一旦失败则就是损失惨重啊。

魏延之死则是因为他和杨仪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节的地步,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本想继续北伐。可是被掌握军队的杨仪所阻止。但是魏延是个急性子,在此情况下率领军队攻击杨仪,这就给人落下口实的机会,最终魏延被夷三族。至于说的魏延脑后反骨,纯属是子虚乌有之事。

魏延的死也给蜀汉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刘备时代的老人也随着魏延的死而全部陨落,蜀汉本身也失去了一个可攻可守的大将。但是这却和诸葛亮没有关系,导致魏延之死的则是杨仪和魏延自身的性格。

其四: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遭到了质疑。

的确,在投奔刘备之后,诸葛亮一直以长于行政著称。他做的更多的是和萧何一样的事情,刘备前期在军事上依靠的是庞统和法正两人。直到夷陵之战后蜀汉人才尽失的情况之下,诸葛亮以一肩之力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

可是因为诸葛亮北伐的接连失败,让他的军事能力倍感质疑。外加上蜀汉国力贫弱却还要连连像曹魏政权挑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认为就是他以攻为守的战略决策的错误。

可是魏国的国力是蜀汉是不能比的,天下十一州魏国占了九个。天下最肥沃的产粮地都在魏国,外加上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让魏国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反之蜀国因为两次大败而导致国内人丁空虚,人才凋零。

于是针对此种情况,诸葛亮以攻为守,希望可以迟滞魏国的发展,为蜀汉争取一线生机。

的确,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确没有多大的建树,可是他北伐期间,屡屡打的魏国只能被动防御。

就算是司马懿和他交手,也只能靠防守活生生的耗死诸葛亮,司马懿这个人在狡诈方面不亚于曹操,这么厉害的一个人都认为诸葛亮厉害。

而我们后人只凭史书上的只言片语就硬生生的质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这不是对他很不公平吗?他留下的八阵图直到唐朝时期还在为李靖所推演。

因此小编认为人无完人,就算诸葛亮亦如是,可是这并不能抹掉他的功绩。

他一生都在为复兴汉室而努力,我们不可以只凭借人云亦云就否定诸葛亮的人品、才华。 在一千八百年的长河之中,不断有人以他为楷模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他虽然有过错,但是他不应该被抹黑,他虽然北伐无功,可是他的八阵图却为历代兵家所观研,因此也不能否定他的军事能力,他为蜀汉做的事并不能全盘否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最出色的官僚,曾是张居正的助手,最后还超过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张居正顾璘

    明朝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皇帝不像皇帝,比如几十年不肯上朝的万历皇帝,臣子不像臣子,比如明朝晚期的太监把持朝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属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共四十八年。万历皇帝在位的前二十年,大明王朝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毕竟他爷爷朱厚熜沉迷修

  • 荀彧是病死的,还是被曹操逼死的?如果是后者,曹操为何要他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荀彧字,曹操送荀彧空盒子的四大寓意,荀彧说徐庶比他强十倍真的吗

    首先在知道这个答案之前,我们要知道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荀彧的死因历史上多有争论,主要分为两种说法,一说是病死的,另一说是被曹操逼死的。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两种说法1、忧虑而病死《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为什么会说荀彧会是病死的呢?这件事还

  • 董卓爱美女达到何种地步?妃嫔成他的发泄对象,大街上随时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卓戏弄貂蝉全部视频,穿越成董卓,董卓和皇后吻戏

    对于这段话是否正确我们不做评价,不过,纵使男人好色,也很少有男人像董卓那般好色。东汉末年,天下纷争不断。皇帝坐守京城不过是一具傀儡,没有实权。统帅军队的将士眼看局势不妙,便请命皇帝,不如让董卓回京护驾,毕竟他的军队更加彪悍。皇帝同意将军的想法,命令董卓回京。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回京护驾的董卓有着自己

  • 明朝有一位皇帝多年不上朝,整日待在豹房内,究竟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大儿子,是孝宗与张皇后所生,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正德。由于,孝宗十分纯情,一生独爱张皇后,而张皇后为孝宗生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又早早夭折然而到了现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正德,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有趣的皇帝,一个放荡不羁,勇于展现自己个性的皇帝。在这里面,皇上一天到晚,如日中天的在其中

  • 英国王室“泥石流”菲利普亲王:三国王子身份,私生子遍布全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1921年,菲利普出生于希腊的一座小岛上,他的曾祖父是丹麦国王,祖父是希腊国王,母亲是巴腾堡公主,所以他一出生就有着“三国王子”这个头衔。然而这位王子却并没有过过多少好日子。在菲利普18个月大的时候,希腊发生了政治危机,他的父亲遭到了驱逐,菲利普一家被迫前往法国。到达法国之后,菲利普的父亲却无法忘记

  • 北宋最难评价的“奸臣”,古代认为是奸臣,如今是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宋十大奸臣排名,奸臣和奸臣的区别,北宋奸臣章惇评价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宰相,是北宋朝的一位宰相,他任职期间主持过轰轰烈烈的“熙宁新法”,引发了朝堂上的大地震,伤后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如今世人却一致认为他是千古名相,此人便是王安石。王安石勤奋好学,且过目不忘,下笔有神,有着很高的才华,他一生为官清廉,官至丞相吃的也是粗饭素菜,衣裳破破烂烂,经常几个月

  • 为何古代史上鲜有北伐成功的事发,似乎除了朱元璋,再没人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第二次北伐记载,朱元璋北伐是哪一年,北伐战争朱元璋孙中山

    可以说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外,所有的朝代都不是由南向北统一的。秦朝是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关中地区为根据地,向东统一关东各国;秦朝被推翻后,刘邦从汉中夺取关中,遵循秦朝的统一轨迹,完成统一,建立汉朝;西晋则以中原地位,外加关中、两淮等战略要地,以消耗战吞并蜀国和吴国;隋唐虽然是两个朝代,但是也都是延续北魏

  • 李清照写下一首五言绝句,气吞山河,激励无数人,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项羽尚有机会乘船渡过乌江,躲避过刘邦军队的穷追堵截。可他却仰天大笑,高呼:“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于是便拔剑自刎,把鲜血洒在了乌江大地上。项羽为自己未竟的霸业,画上了一个句号……那时的他肯定没想到,1300多年后的一天,一位名叫李清照的女子路过乌江时,会为他写下一首千

  • 董卓如何建立凉州大本营?打胜仗、减损耗,收买人心“有一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董卓戏弄貂蝉全部视频,董卓和皇后吻戏,董卓兵败哪里

    剧照:董卓董卓,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开启了东汉末年诸侯乱世之争的人物,与其相关的诸多人物也都是当时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虽然在大众眼中的董卓只是一个残忍嗜杀且贪图享乐的乱臣贼子,但作为一个官至太师、掌握了东汉的朝政大权的重量级官员,他又怎么会如此简单?如果纵观其早年崛起历程,我们完全可以发现一番不容易,

  • 宋代皇太后生日宴会有哪些美食?古代御厨工作环境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御厨子,清朝最著名的御厨,宋朝皇帝的御膳菜单

    四月初八,是寿和圣福皇太后谢道清的生日,今天的宴席,“锡宴簪花,其礼仪盏数,与御宴同也”。为了办好这一桌豪华的皇家御宴,400名御厨早早就忙碌了起来。宴会在皇帝与朝臣议事的紫宸殿举行,宰执亲王领着数百大臣入席后,便依据各自品位的高低坐到了特定的席位间。宋朝文武大臣的席位上,摆着环饼、油饼、枣塔,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