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职场智慧:领导提拔下属的3个逻辑,让你脱颖而出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领导提拔下属的3个逻辑,让你脱颖而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4/1/28 12:59:09

跟同事竞争,如让领导提拔你?

《资治通鉴》这段故事,告诉了我们,领导提拔下属的逻辑。作为一个职场人,你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资治通鉴》中,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赵氏家族的家主赵简子,想立一个接班人,但是不知道立哪个儿子。儿子多了,烦恼也多啊,长子伯鲁,幼子无恤,手心手背都是肉,选择谁,让他左右为难。

再英明的领导,在面对这种事情上,也会变得犹豫不决,甚至会犯糊涂。比如说,大清王朝的康熙,24个儿子,9个儿子参与了皇位争夺,他也是操碎了心呀。

还有唐太宗世民,选来选去,选了一个看起来好像差那么点意思的儿子。选择接班人,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啊!

一般碰到这种情况,上一代的家主都会给儿子们一些考验,通过考验的儿子,就会被列为接班人。赵简子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赵简子刻了两份竹简,把自己的一些训诫刻在竹简上,给了两个儿子,让他们背熟了。

接下来,此后三年,再没有过问过这件事,三年之后,赵简子突然开始考察两个儿子的功课,结果老大伯鲁,不仅背不出竹简上的内容,连竹简去哪儿了,也不知道,但是,老二无恤呢,不仅能背出来竹简上的内容,而且竹简就随身携带。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但凡脑子正常的人,也不会选老大了。

赵简子也是这么做的,他认为老二无恤,是一个贤能的人,所以,立无恤为接班人。

那么,问题来了,老大伯鲁就一定很差吗?

也不一定,但是,相对来说,赵简子可能认为,老二无恤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符合他的心意。

正如咱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赵简子选择接班人,这段故事,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领导要找你的优点,总能找出来的;同理,要找你的缺点,真的不是很难。谁身上又没几个缺点呢?你没有吗?我不信。你走路有声音,简直没有公德心,不知道会打扰别人吗?这就是缺点!

《资治通鉴》这段故事,我认为,给我们带来三个发。你想想,领导为什么要提拔你?领导提拔一个下属的逻辑,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一、领导的话要听,领导交代的事,要放在心上,要认真去办。

毕竟,没有哪个领导,会提拔跟他对着干的下属,除非他别有目的,比如说彰显自己有胸怀、公平,或者是想把这个下属架空、逼走,真心提拔一个下属,一定是这个下属,比较符合他的心意,让他满意,不管是能力,态度还是结果,一定有其可取之处。

二、作为下属,你要懂得,领会领导的意图。

比如说,领导让你看着办,是真的让你去办吗?还是不让你去办?这就需要根据领导说这话的表情、语气,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你跟领导的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量,绝不仅仅是,办还是不办的问题。跟人相处,同事、领导,都是一样,领会对方的意图,我们办事才能够得道多助,也会顺畅很多。

三、给领导一个提拔你的理由。《资治通鉴》这段,你看,赵简子在左右为难的时候,老二无恤给了老爹一个理由。

甚至,我们可以有这样一种猜测:

赵简子不满意伯鲁,但是,又没有借口直接立老二无恤,所以,设置了这样一个考核,给老二无恤创造机会。作为幼子,无恤本身就没有多大机会,成为赵简子的接班人。

但是,伯鲁在关键时刻,犯了错,无恤在关键时刻,恰恰又赢了一步,帮赵简子找到了理由,也由此堵住了老大伯鲁的嘴,避免他不服气,同时也避免旁人,说闲话甚至质疑他。看,领导想提拔你,你得给他理由啊!

伯鲁也告诉我们,一个惨痛的教训:领导的心思,你可能猜不到,但是,不要在关键事情上犯错,这样,至少你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或许,赵简子本就有立幼子无恤的心思,偏偏伯鲁又不长心,怨不得别人啊。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更多文章

  • 为学作记——从网络分析和文本分析视角看宋代地方官学碑记的作者与主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转自 古典文学我最爱 修改全屏朗读转Word生成长图分享基础设施陈松 / 巴克内尔大学东亚研究系------------------------------------摘要:地方官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设立乃是有宋一代的标志性成就。在地方官学兴建、重修和改建的过程中,大量纪念性的碑记文字随之产生。这些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孔子的后代享了多大的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生前身为布衣而只在短期内做了鲁国司寇的孔子,死后却屡屡受到不同朝代的加封。孔子是在公元前479年逝世。当时,鲁国国君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尊称。[var1]孔子的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

  • 为啥荆轲刺秦王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不少人为荆轲的失败扼腕叹息,究竟荆轲失败在哪个环节呢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荆轲曾游学榆次,与击剑名家盖聂论剑,盖聂觉得他的论述有错,就用眼睛瞪他,荆轲吓得立马逃之夭夭。在邯郸,荆轲又与一个叫鲁句践的人搏击,两

  • 岳飞的悲剧又是一个历史必然:南宋初年政局的若干关键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举报0分享至电影《满江红》引发了南宋历史热,这段时间人人都在讨论岳飞、秦桧和宋高宗关系到底如何,谁才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南宋有无收复失地的可能等等。在这里本文也要补一刀,说说对南宋初年几个关键问题的看法。提前要说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南宋重要人物和史实的评判,是基于民族主义的。并且岳飞之死以后800多

  • 仓颉四眼,韩信方肛,盘点古代那些天生异相的历史名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司马懿。冢虎司马懿,也是有名的窃国大盗和超级无敌忍者神龟,“要想成功,先练忍功!”司马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司马懿是老爹司马防8个瓜娃子当中的老二,因为儿子们的字都有一个达字,于是被称为司马八达!司马懿天生异相,“鹰眼狼顾!”就是说司马懿的眼睛就像老鹰和狼捕猎时一样,在身体不动的

  • 古代战士出征怎么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有个高招,后人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然而,在古代这些青年士卒常年跟随军队出征作战,常年不归家,而军队里又没有女子的存在,那么假如有了生理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战士毕竟是凡人,没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常年压抑下来,肯定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var1]比如强抢民女,祸害良人等等,久而久之,也会影响与老百姓的联系,损害王者之师的形

  • 宋都四序,南宋临安城的节俗风物,宋人的审美情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夏代创立了夏历,汉武帝颁布了《太初历》,再次规定了正月初一为元旦,俗称“新年”“三朝”,即我们说的春节。元旦作为宋代三大节日之一 ,宫中要举办大朝会,第二天则前往灵隐寺烧香,又称“岁忏”。民间则有放爆仗与烟火、驱鬼辟邪、贴桃符、饮屠苏酒、吃年馎饦、走亲访友等习俗。写有祈福词句的桃符,又名春帖,可谓春

  • 春秋巨贪羊舌鲋:古代贪官的“开山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羊舌鲋[fù],复姓羊舌,字叔鱼,亦称叔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老爹羊舌职曾在晋悼公时期任职中军尉,羊舌职有四个儿子,长子羊舌赤、次子羊舌肸[xī]、三子即羊舌鲋,四子为羊舌虎。羊舌氏四兄弟号称“羊舌四族”,其中的羊舌肸、羊舌鲋比较有名。晋献公在位时,姬突的封地在羊舌邑(今属山西洪洞、沁

  • 退居太上皇的宋高宗因孝宗拨款骤减不由大怒,听了大臣的话转怒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宗孝宗,高宗十五道诏书内容,孝宗之子赵惇

    公元1132年,时年25岁的宋高宗开始择选太子人选,选定宋太祖后裔6岁的赵伯琮。宋高宗将其改名为赵昚,收养在宫中,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宋孝宗赵昚十分孝顺,时常送高宗回宮,被雨淋的满头都是,让高宗感动。公元1162年,宋高宗决定退位做太上皇,时年55岁。继位后的宋孝宗一直对高宗感激不已,经常亲自去看望

  • 他是常败将军,一生之中只打过一次胜仗,却使此国成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无数次的朝代更迭,每到一定时期,旧王朝便会被新王朝所取代,不过,尽管其间诞生过像强汉、盛唐这样为人津津乐道的盛世王朝,但是有一个王朝,虽然短命,却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大家忘记。这个王朝就是秦朝,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四年,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却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