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35 更新时间:2024/1/15 17:16:44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这几部权威性较高的史书入手,来看看唐玄宗之子肃宗是如何登基的。这几部史书对于当时事件的描述是基本一致的,在那时,玄宗被迫幸蜀,当时的太子也即肃宗随行,行至马嵬之时,当地父老肯请太子留下来讨伐逆贼,在这样的局势之下,玄宗继续西行避贼,太子则率兵留了下来到北边参与战事。当太子率兵到达灵武之时,裴冕、杜鸣渐等大臣进言要求太子即位,太子于多次推辞之后最终接受,在灵武登基,是为肃宗,在这之后,才将消息传到蜀地告之玄宗,玄宗得知消息后才命人将册书送到了灵武。

由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玄宗的逊位、肃宗的上位实际上很大可能并非玄宗的本意,如若玄宗早有“让”出皇位的打算,那么在命肃宗北上讨贼之时就该有所表示,而史书的记载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肃宗即位是一件先斩后奏的事件,肃宗先于灵武登基,此后才派人到蜀地通知玄宗,玄宗无奈之下只能认可,继而帮助肃宗把该走的流程走完。关于这一点,《新唐书》表现地很明确,内称:“癸巳,灵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灵武册称上皇,诏称诰。己亥,上皇临轩册肃宗,命宰臣韦见素房琯使灵武。”可见,唐玄宗并非于安史之乱后主动册立肃宗的,“让”出皇位一事无从谈起,是一个伪命题。

而肃宗之所以能顺利策划登基,与玄宗在安史之乱后权威的跌落有关,安史之乱的爆发实际上与玄宗晚年的昏庸是密切相关的,耽于享乐、所托非人的玄宗在安史之乱后权力实际上已经被架空,被肃宗取代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8评论

历史研习社历史问答专家04-2814:15

34赞

安史之乱爆发后,潼关很快失守,唐玄宗李隆基带领皇亲国戚和部分近臣逃出长安。走到马嵬驿的时候,军士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缢死。第二天,当唐玄宗率领人马准备继续西行的时候,当地百姓出来阻拦。唐玄宗犹豫很久,最终留下太子李亨“宣慰父老”。后来,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就是唐肃宗,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

图注:马嵬驿军事哗变

李隆基在西行的路上并不知道李亨已经即位称帝,还一直以皇帝的身份发布诏令。当来自灵武的使者告诉李隆基李亨即皇帝位的消息后,李隆基说:“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四天之后,李隆基宣布:“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标志着李隆基正式让出皇位,承认李亨的皇帝地位。

图注: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让出最高权力的。那么,李隆基为什么会让出皇位呢?

第一,在安史之乱的打击下,李隆基的威望一落千丈。虽然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但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被盛世掩盖的各种危机都显现出来。潼关失守后,“百官朝者什无一二”。李隆基宣布要御驾亲征,也没人相信。在西行的路上,跟随李隆基的人纷纷逃跑,普通百姓也指责李隆基的种种失误。马嵬驿军事哗变后,李隆基亲自出面“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隆基丧失了军心民心。

第二,在混乱的局势下,李隆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号召力,他迫切需要用另一个人的威望团结全国的力量,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太子李亨。马嵬驿父老的挽留,使李隆基意识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杨国忠。他坚决不肯留下,而是让李亨留下抚慰人心。结局是“父老共拥太子马,不得行。”李隆基在“使人侦知”这样的情况后,说了两个字:“天也。”又派人对李亨的随行军士说:“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

图注:唐肃宗李亨画像

第三,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李隆基有着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清楚地知道,大敌当前,李唐政权最需要的是团结。当他得知李亨真的即皇帝位以后,尽管心里有诸多不情愿,但还是例行公事般地颁布了《命皇太子即皇帝位诏》和《皇帝即位册文》,相当于是后补了让出皇位的手续。如果李隆基得知李亨即位后仍然不肯放弃皇权,那么李唐政权将会“天有二日”,出现内讧局面,使安史叛军从中得益。

综上所述,李隆基让出皇位是在特殊形势下对既成事实的认可,是一种被动的然而却是正确的选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0出头的魏明帝曹叡,为啥能斗败老谋深算的诸葛亮?陆逊一语道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逊为什么打不过曹叡,历史上的曹叡断袖之癖,魏明帝曹叡的死因

    独撑危局的诸葛亮,深刻意识到蜀汉此时的危险处境。不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诸葛亮审时度势,一方面派遣使者邓芝出使东吴,全力修复、重建吴蜀联盟,以避免遭受吴国和魏国两面夹攻的绝境。另一方面,他在蜀汉国内着手休养生息,发展农业与蜀锦生产,训练军队,使得蜀汉一步步恢复元气。公元226年五月,一个惊人的

  • 唐太宗出生之时天降异象,不愧为真龙天子,说了你可能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时期的重大事件,大唐真龙,真正的真龙出生日期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是九五之尊,是中国古代的最高掌权者,而且他们都是真龙天子,因此关于皇帝出生天降异象也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当时朱元璋出生时就紫气绕梁,而李世民出世的异象就更加的带着神话色彩了,当时在隋朝的时候,李渊家生二子的时候,天空中就出现了异象。李渊的二儿子正是李世民,当时天空中飞翔着两条巨龙

  • 诸葛亮死前留下三个大将军,分别镇守三个地方,保蜀国三十年无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死后的蜀国大将,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诸葛亮死后蜀国军事支柱

    诸葛亮料定他死后蜀国将面临魏、吴两国的压力,虽然说早年间招降了名将姜维过来,还培养了诸如蒋琬、董允、费祎等名臣治理朝政。可诸葛亮还是不放心,他为了保蜀国三十年无忧,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在蜀国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各派驻一位将军。首先是蜀国面对魏国的前沿阵地--汉中,当年刘备在拿下成都后,举全国之兵与曹操

  • 唐朝的一场马球赛中,1个选手坠马摔死,引来7万多士兵给他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马球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还因为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对参与者的骑术和胆识有着很高要求,因此也被军队将士所喜爱。很多武将也经常身体力行参与其中。马球因此具有了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在唐朝经久不衰。甚至到了残灯末庙的唐朝末年,军阀割据内战频仍,皇族和军阀们依旧乐此不疲,最终因为马球引发了一场风

  • 项羽送给刘邦一个字,刘邦恨得牙痒痒,但从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和刘邦的经历,老梁讲刘邦和项羽完整版,刘邦和项羽是哪里人

    好吧,至少刘邦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后来也主动加入到了楚怀王的队伍中来。而这个真名叫熊心的羊倌呢?看着匍匐在脚下山呼万岁的人群,他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真的是当年的楚怀王投胎转世!于是,他发出了人生中最响亮的一句声音:先入咸阳者为王!关于这两人一路上的遭遇,后世一直有个错觉,认为项羽在与秦军主力,

  • 唐朝的昆仑奴原来不是非洲黑人,历史上的昆仑奴都是来自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愿重回汉唐,再谱盛世华章,何惧道阻且长,看我汉家儿郎”,这是孙异唱的《重回汉唐》,每次听到这首歌,心里总是向往历史上那个传说中的盛世,唐朝可能不是我中国最强大的一个王朝,但是确实我们中国最强盛的一个王朝,他开疆扩土,他万邦来朝,他威名远扬,他就是大唐,我们中国的盛世大唐。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是一

  • 魏延死后,杨仪脚踩着他首级说了7个字,若诸葛亮听到会被气活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正史魏延和诸葛亮关系,诸葛亮死后魏延退役了吗,诸葛亮死后魏延怎么处理的

    魏延这个人在历史上被列为罪臣,要知道他曾经为蜀国立下过无数的战功。公元211年,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守葭萌关。公元212年,刘备军大破刘璋军,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那又是为什么成为罪臣,其实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的谋反事迹,其实这件事情在三国时期算是一个冤案。在三国志当中有

  • 唐朝为女人发明的职业,明朝女人对其恨之入骨,如今却人人都想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女皇排行榜,唐朝在前还是明朝在前,唐朝十大职业

    唐朝之前,伶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甚至被文化人划入了下九流之列。举个例子,我国自古就有的乐户制度,就规定伶人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到了开明的唐朝,伶人才有了一点社会地位。当时李世民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伶人,还特地为这些伶人设立了教坊部门来专门培养这类人才,在祭祀朝会或者岁时宴等重要场所时用来活跃气氛。

  • 龙且有多重要,为什么他一战死,项羽便知道自己大势已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龙且对项羽有多重要,项羽得知龙且战死后视频,龙且死了对项羽影响大吗

    龙且(jū),今天江苏灌云县人,与西楚霸王项羽一起长大。项羽苏州起兵以后,龙且跟随项羽南征北战,他骁勇善战,百战不殆,功绩显著。龙且剧照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攻破荥阳以后,刘邦为了分散项羽的力量,派韩信北伐,韩信一路势如破竹,将黄河以北的诸侯国歼灭殆尽,最初韩信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引起项羽的重视

  • 唐朝有一功臣,此人病逝后,唐朝的历任皇帝继位都会给其追封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看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剧中的狄仁杰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探,而剧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想必小伙伴们也是耳熟能详“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在历史上,狄仁杰也确实是一个神探,经过他手上的案子几乎没有冤假错案。而且他不畏权贵,直谏武则天,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