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钱没人!曾国藩靠这三点,打造能征善战的湘军,值得创业者学习

没钱没人!曾国藩靠这三点,打造能征善战的湘军,值得创业者学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4/2/11 8:02:42

首先给大家说明一下,以下内容均是参考了《曾国藩全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阅读。

面对太平军,当时咸丰皇帝,还是迷信正规部队绿营军的力量,给曾国藩一个“协办团练”的名义,让他组织一支能维护治安的地方武装,以维护地方安宁。

当然,这样指令不光是给曾国藩,其它地方官员也有类似指令!据《曾国藩全集》记载:圣旨还特别强调:

或筑寨浚壕,联村为堡;或严守险隘,密拿奸宄,无事则各生业,有事着互卫身家,一切经费均归乡绅耆掌管,不假吏胥之手,所有团练壮丁,亦不得远行征调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咸丰皇帝其实给曾国藩建立“保安队长”的名义,而且连正式的编制都没有,饷银更是没有,连管辖范围都限定的死死的:

“所有团练壮丁,亦不得远行征调”,防止他搞个人武装,拥兵自重!

曾国藩面临“一没钱,二没人”的窘状下,并没有循规蹈矩,因为他早就看透了咸丰皇帝所倚仗的“绿营军”不过是外强中干的一盘散沙,而他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时候到了。

一个教育部长出身的书生,一个怎么带兵都不知道的人,竟然还真做到了!这里给大家总结为以下三点,不可能不全面,请大家尽可能批评,不吝指教:

第一:在没钱的情况下,如靠高薪、高提成造就一支狼性团队

面对竞争对手,学习他的优势,弥补他的劣势,最起码能让你在思路上,超越竞争对手!

曾国藩开始组建团练的时候,静分析做过绿营军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大家说的“反”思考:

往日战斗力爆棚的绿营军为啥战斗力不行了呢?

曾国藩发现绿营军的制度有严重的缺陷:就是允许部队搞第三产业来创收!

导致这个原因,就是朝廷的“低饷制”!

官一样,武官俸禄低得可怜,都是靠吃空饷和与地方做生意来去赚钱,甚至把军队用来搞走私,收保护费等等作为牟利的手段。

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官捞大的,小兵就当商贩,或者去抢老百姓来弥补自己饷银不足。

这个在和平时期,看似是为朝廷节约财政收入,可是在战争时代,无论是军官和士兵,都是有自己的产业,首先想到就是保财,保命,谁会去认真打仗!

曾国藩开出第一个药方:厚饷制!

普通湘军士兵的饷银是正规军的3倍,是种地农民4-5倍。打胜仗,按照贡献进行比例分成。

军官饷银是正规军的六倍,打胜仗分得更多!哪怕是战死的,抚恤金是朝廷的数十倍。

所以湘军招募,是“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曾国藩只需要择优录取就行了。

刚才不是说曾国藩不是没钱吗?曾国藩给出答案:去抢啊!

湘军打胜仗之后,就是屠城,抢掠,抢来的东西,只需要交上来两成,其它都是归打胜仗的部队!

这样的部队,就像饿狼一样,跟曾大帅有肉吃,有酒喝,成为湘军的口头禅!结果湘军就变成曾国藩私人武装!当然,让曾国藩落个“曾剃头”的骂名,也没有冤枉他!

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做好分配方案,让他们像狼一样冲向市场,拿下市场,就有肉吃,应该值得创业者的借鉴。

后来曾国藩把这个经验总结成为一句话:集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曾国藩分析绿营军还有一大弊病:将士相互不熟!

清朝是建立在马背上的,所以他们对武官也是极度不放心的,所以皇帝们设置了:

“兵与勇不相得,兵与将不相习”,将与将又各不相下”的平衡方案。

防止将军们拥兵自重,平常军官任命和隶属关系,搞得非常复杂,比如打仗的时候,从不同的地方给你调兵,将士也是给你配好,作为统帅,根本不熟悉下属和士兵。

结果在战斗中,将军不认识士兵,士兵不认识将军,自然是一盘散沙,如果将军把士兵逼急了,士兵甚至敢把将军给杀了。

将军之间的矛盾也非常大,“胜则相忌,败不相救”,内耗非常严重。

曾国藩在湘军中废除这种制度,采取了“将必亲选,兵必自募”的原则,对于高级将领,他亲自考察和选拔,至于招募部队,则交给将军本人自己完成。

发放饷银和战利品,都不是统一分配,直接让各个将军自行决定。

相当于人事权和分配权都归部队长官,这样各级军官都是知根知底,有选拔和再造之恩,自然会忠于自己直接上司,形成了: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汤蹈火,生死相救的局面!

为了加强这种效果,曾国藩甚至采取更极端的手法:

主官在,军在,主官亡,军散!

就是主官战死,除非自己军中有更合适的人来代替他,否则部队就地解散,永不录用!

这样把保卫主官成为利益攸关的责任,保护好带头羊,也就保住军队的战斗力!

第三:大搞政治教育,把团队变成一个头脑敏锐,四肢发达的钢铁战士

曾国藩构建团队的原作是:选士人、领山农!

士人:就是读书人,他后来不少将领都是落第的秀才!山农:就是纯朴的农民!

读书人,相当于敏锐的大脑,山农,相当于发达四肢!

有了读书人的班底,曾国藩进而实施中国历史上创新的做法:政治教育!

曾国藩以“维护孔孟之道”来代替“满汉之争”来给这些士人洗脑,从而取得共识,而士人们再把这些理念,根据自己团队的特点,给山农洗脑。

为了达到更好些效果,曾国藩自编一手《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强调军民和谐之间的关系,这首歌,是不是很耳熟吧。当然这种军民关系,仅局限于清朝统治管辖下的地区。

曾国藩后来能从“屡战屡败”变成“屡败屡战”常胜之师,和他这三点有很大关系,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喜欢的朋友,可以阅读《曾国藩全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出一对联,才女机智对出下联,被怒赞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也是传出过不少皇帝对对联的有趣的事的。当初,乾隆皇帝路遇一女子,或许是因为这位女子的倾国倾城的美貌,使得乾隆皇帝念念不忘。要说皇帝,也是见识过不少的美女的,只不过这位美女气质出众,所以才能够吸引住乾隆皇帝。而且乾隆皇帝在和这位女子交谈过后,也是发现了她的不一般。就

  • 清朝末代皇帝傅仪饭前的这个习惯,宫女们害羞回避,网友:过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后来清朝灭亡,傅仪也是只好从紫禁城搬出做起了普通的工作,据记载其实傅仪第一次登基的时候还是哭着的,那个时候年幼,要是放在如今也都还是比较幼稚的年龄的,而傅仪当时也就仅仅是名义上的皇帝,在皇宫里傅仪其实也并不是被朝廷大臣喜欢的,只有他的奶娘一直关心着他。傅仪的奶娘就是王焦氏,而王焦氏就一直照顾着傅

  • 清朝末代皇帝傅仪,作为普通人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拿多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溥仪和光绪是什么关系,溥仪英语原声视频,溥仪工资是什么标准

    不过,在清朝经历了各种剥削灭亡之后,末代皇帝傅仪也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紫禁城,开始作为普通人参加了工作。那么在傅仪参加工作之后后,第一次拿多少工资?这也是让很多人觉得十分好奇。想必大家都知道,对于皇帝来说的话,日常生活都是有着别人来伺候的,然而当傅仪出了皇宫后,自然很多东西也是不懂的。傅仪出了皇宫

  • 历史上她爷爷是清朝功臣,14岁就已结婚生子,为何晚年如此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女人也是不一般的,她就是是佟佳氏,连父亲都是清朝的功臣。而爷爷是是努尔哈赤元妃佟春秀的堂弟,也是屡立战功,成为了清朝难得的人物。而佟养真一家其实也是家底丰厚,就算放到现在的社会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富豪级别的了。在清朝的时候就是上等贵族水平。而她孙女佟佳氏13岁入宫为庶妃,14岁就生下了儿子康熙皇

  • 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孙子乾隆时,就立马放下杯子,这背后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康熙8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基当上皇帝,在康熙统治时间,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因此康熙皇帝也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了。要说起康熙皇帝的后代,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如果说各种皇孙加到一起,都能够有近百个了。但是当康熙皇帝第一次看到乾隆的时候,却直接放下了手中的杯子,也是让人们觉得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乾隆,在历

  • 此人原本是公主家的马夫,却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当上了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大将军,马夫最后的结局,汉武帝的四位姐妹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人本是平阳公主家的马夫,一直骑马跟随保护着公主。身为奴隶的他或许就这样浑浑噩噩过完一生,但是上天眷顾了他,给了机会。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看看这位汉朝名将——卫青。卫青出身卑微,是小官吏郑季与平阳侯曹寿家的奴婢卫媪生下的私生子,从小就是仆人。由于他的姐姐卫子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所以他也受

  • 被匈奴王调戏后,吕后要求全国15岁少女做1事,汉朝人口因此暴增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虽然残暴,但掌权期间仍有所作为。(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众所周知,西汉初期最大的危机就是匈奴的侵扰,吕雉承担起了抗击匈奴的重责大任。当时她对全国15岁少女下了道命令,所有人都对她表示不满;然而这条命令在57年后,大家才惊觉:吕雉太高明了。▲吕雉虽为女性,但政治眼光独到。(图/翻摄自百科词

  • 曹操为什么总爱抢别人老婆?除了征服欲,还有2点心酸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抢了哪些人的妻子,曹操为什么那么喜欢别人的媳妇儿,曹操为什么喜欢娶别人

    ▲曹操“喜欢抢别人的老婆”非常有名。(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曹操不是明抢别人的媳妇,而是看上人妻后,就想方设法把人妻的男人杀掉、从第一次抢了何进的儿媳妇,接着抢了吕布大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最后还勾引了张绣的婶婶邹氏。最让曹操遗憾的是,吕布的老婆貂蝉一直都得不了手。更有传言说,曹操还喜欢袁绍的儿媳妇

  • 任见:三国两晋的茶业茶俗茶文化【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三国两晋的茶业茶俗茶文化【原创】 汉代茶事的传播,主要在荆楚一带以及长江中游偏下地方延及吴越,到了汉末三国两晋时期,江南大部和浙江沿海地区,茶树栽植、茶业生产和茶叶饮用就比较广泛了。曹魏明帝太和年间官至博士的张揖,字稚让,东汉清河人,今河北清河,著《广雅》一书,其中涉及巴山和荆湘的茶事这样说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270多年,为什么没有人怀疑刘备的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刘备有多可怕,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样子,历史上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吗

    实际上这并不难理解,毕竟所处时代不同,古人与今人的思维也不同。按照汉朝的法律,乱认祖宗、攀附皇亲是大罪,若非真的汉室后裔谁敢去跟皇帝攀亲戚。且汉朝以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儒家思想中“孝”是核心,因此在汉朝孝顺长辈的理念是深入人心,就连皇帝的谥号都要加个“孝”字,我们常说的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全称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