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宗朱载坖时期
朱载坖从小就活在老爹强大的阴影里,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待遇不变。这就让朱载坖心里很是谨小慎微,一不小心有可能太子的头衔就没有了。所以在朱载坖30岁登基之后,做事也是步步为营,谨小慎微。
这一时期基本是是平稳度过,但就是这样谨小慎微的一位兄台,居然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隆庆五年和和蒙古顺义王开放通贡互市,此互市一开,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见的局面。第二件,开放口岸,允许民间私人出海贸易,这也直接导致此时到明末70年的时间里,全球白银产量的1/3流入中国,约3.53亿两,全球贸易约2/3和明朝有关。
围绕这两件事,党争虽说表面平稳过渡,私底下却是精彩万分,这个时候的阉党基本是不存在的,因为此时的文官集团聪明人太多了。
嘉靖时期,徐阶斗倒了严嵩,真是成为内阁首辅,到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被高拱扳倒,徐阶致士,到隆庆六年张居正这位还没有成为巨无霸的牛人,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赶走高拱,正式主宰内阁。这也为后面的万历改革打下了基础。
神宗朱翊钧时期
万历时期前十几年基本国富民强,等到自己亲政以后国家慢慢走向衰败,文官集团日益壮大,有了无法弹压的地步,其次就是萨尔浒一战,明军全军覆没,从此北方再无宁日。
朱翊钧登基之时才十岁,靠自己的老妈辅政。但由于张居正抢先一步在明穆宗死亡的前拟好了旨意,等到小朱翊钧登基后不久,高拱就被赶走下台,至此张居正独揽朝政。对内,这位帅气的中年大叔得到了李太后喜欢,对外,司礼监的大太监冯保那是自己的铁哥们,其次还有名声在外,武力值逆天的戚继光,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这样的配置,任谁也不敢刺毛。
所以在张居正在世的前十几年,通过他的“一条鞭法”新政,让国家一改嘉靖时期的颓势。国库也渐渐地充盈起来,为万历后期的三大征,奠定了基础。但死后却是被万历推翻了所有功绩,也开始学他爷爷不上朝,而且比他爷爷还厉害,党争确实没出现。
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时期
这三位为啥要一起,因为朱常洛这位爷在位登基就病倒了,登基一个月就挂,没什么可说的,要说有党争,最多的争斗那就是太医之间争斗了,看看给皇帝吃的“健身大力丸”到底是哪位御医给开的,拉出去咔嚓就完了,没啥说的。
朱由校和朱由检这哥俩在一起,因为在哥哥在位时文官集团空前强大,各种党派遍地都是,东林党最为庞大,其他的什么宣党,浙党等等。尤其是东林党,凡事自己一党无论是何事都支持,不是自己一党任何事都反对,对待皇权也是横加阻拦。所以朱由校又开始任用阉党,还培养了一位“巨人”阉党:魏忠贤。由此在朱由校时期东林党被压制得死死地。
等到朱由检即位后,这位刚愎自用且看谁都是怀疑的眼光,不仅觉得自己能控制住局面,还是一位听不进劝的主。因此上台就秒杀了魏忠贤,任用东林党。结果是东林党反目,辽东的守军也开始为自己的后路着想。再加上失去邮递员工作的李自成的复仇行动。最终的大明王朝轰然倒下。虽然大明倒下了,但党争还在继续。
南明时期
这个时期党争主要存在朱家人身上,前面的文官、阉党等俱都投降辫子朝了,但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此时却在争夺皇权的合法继承问题,就好像是别人打进家门了,老子被弄死了,儿子们不想着先报仇反而先想着怎么分家。争来争去,鸡飞蛋打,啥也没剩下,都被抢走了。
至此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消亡了。大明亡,亡于党争,深深地刻在了辫子一朝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