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赏赐十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汉武帝赏赐十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15 更新时间:2024/1/30 5:00:07

而在这分分合合之中,总会出现不少的英才,如天神下凡一般解救这乱世于水火之中。

如有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后有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有管仲之才,再有齐国称霸之时;有秦王嬴政后有天下一统。

而在西汉之时,时有匈奴祸乱边境,然有卫青霍去病之英才,当方有收复河套,驱逐匈奴,拒之于疆土之外,长期边境的和平。

关于霍去病,时至今日读来仍叫人扼腕叹息,其极高的军事天赋,独到的政治眼光令人感佩。当时其出征匈奴时,将汉武帝所赏赐的十车肉,搁置腐烂发臭也不吃的这一举动,为文人所诟病,但在26年之后却不得不赞叹其先见之明。

童年霍去病

说起来大将军霍去病的身世也算是可怜,父亲霍仲孺从未尽过为人父的责任,直到霍去病长大后才知道关于父亲的事。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方亮,其姨母卫子夫嫁给了汉武帝,而且还有个大将军舅舅卫青。

霍去病从一个爹妈不认的私生子成为了富家少爷,自小就被接入宫中生活,而且汉武帝打小就很宠爱眼前这个孩子,很小便被封为侍中。

都说男孩子要穷养,霍去病给我们狠狠打了一记耳光。富养的霍去病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气息,在卫青的影响下,从小就很努力,武艺骑射样样精通,在军事方面更是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不拘泥于古学兵法,自成一套军事理论。

驰骋沙场

公元前123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便以嫖姚校尉的身份随卫青出击漠南的匈奴,初显其军事天才。

初出茅庐却丝毫不逊于舅舅卫青,独率800铁骑,长驱直入沙漠几百里,斩敌数千人,单于的叔父都在此战中被拿下。一时勇冠全军,随后被封为冠军侯。

后十九岁的霍去病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军出击河西地区,歼敌四万人,这次匈奴王及其单于的七大姑八大姨被俘虏了七七八八,浑邪王率部4万余众投降归汉,自此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

平定匈奴最后一役漠北之战,这是一场主动进攻的歼灭战,由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出征,寻匈奴而歼之,当时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深入两千多里,沙漠地区我们都知道时不时给你来点沙尘暴,你别说打仗了,匈奴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深入两千里,行军疲惫,水源粮草匮乏,遇不到匈奴部队就得等死。

如果没有点军事判断能力,真不敢冒进,当然也不排除有一点运气的成分,后来在渡过弓闾河时碰到了倒霉的左贤王部,歼敌7万多人,至此匈奴的主力基本被歼灭,然后趁胜追击,才有后来的封狼居胥山。

在霍去病一次出征之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曾赐霍去病数十车好肉和粮食,为了让其出征军队吃好喝好,好办事。然而汉武帝赏肉为行军物资,霍去病为啥不分而食之呢?

赏肉不吃是为何

《汉书》记载: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霍去病丢弃了精米肥肉,而当时士兵有不少人在挨饿。难道就仅仅如文人所说,其自小衣食无忧,不懂体恤士兵疾苦?

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从其军事以及政治两方面来说,我们都知道自秦始皇修建长城也是为了边境的安全,抵御匈奴,一直到西汉匈奴在边境时有进犯,为什么这么久还没能平定呢?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善骑马射箭,作战勇猛机动性强,冷兵器时代如果单以步兵基本是以卵击石。

霍去病自然明白,所以其军事理论就是将汉朝的车骑转为以骑兵作战为主体,同时利用突袭战术,将骑兵的机动性和奔袭运用到了极致。

为什么放弃数十车美食辎重也是不言而喻,骑兵突袭讲究的就是快准狠,如果带着这么多的物资需要耗费兵力来运输,还会影响进军的速度,所以要打赢匈奴放弃辎重这是必然的,以夷制夷,要想打败匈奴骑兵那就要比他还快。而且如果运输的辎重物质一旦被匈奴抢去了,反而更不利于军队。

这时候有人会问那军队吃啥呢?霍去病采用的是取食于敌的激励策略,有点像破釜沉舟那么个意思,士兵不想被饿死那就勇敢地上,霍去病也是一样,所以其带领的部队作战都很勇猛,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然后一方面就是政治方面了,得罪部分的士兵总比让皇帝心生嫌隙的好,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个度一旦不能掌握好,那结果肯定会比较惨。

就当时霍去病的战功而言,几乎无人可出其右,就连当时的卫青也稍显逊色,所谓功高震主,在军中又具有极高军望的这么一个人,而且还那么年轻,你要是汉武帝也会有所忌惮。

为啥放着这么好的食物不吃,就是为了让汉武帝放心,因为一旦把汉武帝的赏赐分给士兵享用,加上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和威望,那么士兵势必会更加拥护、忠于霍去病。

而这背后的结果就是会引起汉武帝的顾虑和猜忌,一旦受到皇帝的猜忌基本就要凉凉,无中生有也要弄死你。

汉武帝祖宗刘邦时期韩信便是如此军中威望高,却不懂权谋政治,明哲保身,最后被设计处死,显然霍去病要明事理得多,表面像汉武帝显示出其贪图玩乐之意,无甚野心,实际又能作为军中体能训练,提升士兵身体素质,所谓一举多得。

自此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不能食用汉武帝赏赐的美食,无疑是最明智的。也正因为如此,其一生都受到汉武帝的信任。

可惜的是24那年英年早逝,一身短暂却光芒万丈,宛如夜空划过的耀眼星星。在其逝世后时,汉武帝痛心疾首,以至将其所有的宠爱都加持到霍氏家族,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一度成为当时权臣。

而且在其死后26年,因为巫蛊之乱,太子刘据以卫氏后代都有受到牵连遭到诛杀,唯有霍氏家族安然无恙,而这正是霍去病一直得到汉武帝信任的结果。

小结:

最是帝王无情家,自古就是如此,站在权力的巅峰,我们都说无敌是多么的寂寞,皇帝便是如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没有一定的帝王之术的皇帝,就是一个高危职业。

然而伴君如伴虎,陪伴在皇帝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一不小心摸了老虎屁股就会被吃掉。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是非。

霍去病就是一个以史为镜的人,深知政治之利害关系,弃精食肥肉而不顾,明哲保身,活着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洪秀全赏赐李秀成龙袍!这得立多大功?答案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按照太平天国的礼制,王爵身份的官员是可以穿龙袍的,比如翼王石达开穿的就是绣着28条龙的翼王龙袍。但是,洪秀全的龙袍就得另当别论了,因为他是太平天国的“万岁”,他的龙袍代表着太平天国最高的权利和地位。当年,东王杨秀清为了穿上洪秀全的龙袍,引发了太平天国最大的一场内杠事件,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

  • 汉景帝十四个儿子中除了刘彻当了皇帝,其他人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刘启可是上天却送给他们一个大礼,作为刘姓诸侯王的父亲,被朝中大臣拥立为皇帝,摆脱了诸侯的身份,一跃君临天下,这个男孩名字叫做刘启,他的父亲叫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

  • 洪秀全故里会不会在阳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洪秀全阳江祖籍,洪秀全的88个妃子下场,洪森是洪秀全的后代吗

    秉承起义的“天命”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是秉承中华民族中朝代更迭中所谓的“天命”。也是顺应“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履舟”的规律。历代的农民起义运动,无不昭示着当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道理。秦末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汉末的“黄巾军起义”,明末的“李自成起义”,清

  • 汉武帝最爱的人并不是卫子夫,而是她!后宫争斗中保她独善其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陈阿娇,一个一出生就尊贵万分的女人,他的外婆是赫赫有名的窦太后,她的母亲是窦太后喜爱之女馆陶公主,父亲更是开国功臣的后人,这样一个女子,从小就站在了权利的顶端,她的人生是别的女子倾其一生都无法匹敌的,突然想到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这位尊贵无比的公主,自小就被众人捧在手心当中

  • 洪秀全占据南京后,糟蹋了多少南京美女?真实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太平天王洪秀全的事件就值得我们探索与反思。洪秀全本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普通人,只不过他有一个当官施展抱负的梦。但生活很多时候就是偏偏要捉弄我们,洪秀全几次进京赶考都为考中,于是他开始厌恶这个清王朝的封建制度。但是他心中称王的火焰并没有熄灭,既然考取功名这条路行不通,他便与人

  • 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并迎娶匈奴公主就地建国,如今成中国邻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千百年前,曾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少年成名,孤身一人深入匈奴2000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毫发无伤返还,后又带着5000步兵,与80000匈奴对战,然而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三族被诛杀的结局。心灰意冷的他,留在了匈奴,迎娶匈奴女子,并就地建国,如今,该国已成中国领邦。时间回到公元前134年,一个男婴

  • 汉人被迫留辫子,其实不是从清朝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让汉人留辫子,清朝以前的汉族人留辫子吗,清朝汉人都流行辫子吗

    在金朝年间,有一位影响力极大的道士,他的名字,看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不会陌生——丘处机。丘处机18岁开始学道,投入道教中的全真教门下,后来成为全真教掌门。全真教在金朝和南宋都有大量信徒,所以两国皇帝都希望拉拢丘处机,1214年,山东发生农民起义,金朝官员请丘处机出面安抚,起义很快就平息了,其声望可见一斑

  • 汉末头号搅屎棍——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袁绍剧照要问汉末头号搅屎棍是谁?袁绍绝逼有实力争一争。看他都干了哪些上不了台面的破事儿…01逼反宦官,是他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已然病重,而储君未立。是时,汉灵帝刘宏有俩儿子。一则名刘辩,为何皇后所生,大将军何进之外甥;二则名刘协,为王美人所生,即陈留王。为立储之争,大将军何进与蹇硕等

  • 海南辛亥革命第一人,长眠在文昌这个古村落,离清澜大桥仅6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民国先烈,名叫林文英,被称为“海南辛亥革命第一人”。作为一名文昌华侨,出生在泰国。他早年追随孙中山辗转于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及新加坡等地,宣传革命,筹措经费,发展组织,是为辛亥革命先驱。1913年,他回到海南,奉命在海口设平民学校,创办海南较早的革命报纸《琼岛日报》,撰写文章宣传爱国思想,宣

  •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的刘备在东汉政坛中是何等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宜城亭侯封地在哪里,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的军事才能,刘备最开始有哪些大将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求见卧龙先生乱世英雄刘备的官场履历汉代是中国制度建设的草创时期,中国最早的文官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西汉时期,国家上层以三公诸卿为核心架构,地方上以太守和王国相作为封疆大吏。官员允文允武,大夫掌兵、侍中披甲的情况屡见不鲜,将军多以种类繁杂的名号冠之,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