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王朝》收台之战,两场辩论很关键,三剿三抚可借鉴

《康熙王朝》收台之战,两场辩论很关键,三剿三抚可借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52 更新时间:2024/2/4 1:11:26

平三藩之后,从第24集开始,《康熙王朝》用了12集讲述了康熙收台湾的过程,篇幅占据全剧四分之一左右,戏份那是相当重。

有意思的是,虽然《康熙王朝》的剧情和真实历史是有相当出入的,但电视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用古人的话讲今天的事,《康熙王朝》的姊妹剧《雍正王朝》就是例子。

虽然《康熙王朝》把收台湾的历程拍了12集,但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在第24、25和26集就全讲完了,其余9集只不过是执行平台战略罢了。

康熙平台战略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两场非常关键的辩论会。

一、对台三策

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草原,沙俄觊觎东北,为了维护北方领土的稳定,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决定前往热河狩猎,大会蒙古王公,另一场关乎国运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就在这个时候,康熙收到了台湾郑经部将施琅攻陷金门、厦门的战报,而且施琅的战船沿着闽浙粤三省海岸到处袭扰,甚至威胁到了东南税赋的安全,这让康熙非常头疼。

从大局上讲,北面噶尔丹的威胁更大,台湾郑经虽然蠢蠢欲动,但其能力和雄心仅限于袭扰,威胁不到大清的根本。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不解决台湾郑经,东南税赋重地就不能保证清廷征讨噶尔丹的钱粮供应,因此,北方和南方不能同时开打,康熙决策,先保证东南的钱粮供应问题再打噶尔丹,因此台湾问题优先解决。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康熙召开御前会议进行了一场辩论,朝臣们以索额图和明珠为代表,分成了两派三种意见。

弃台

索额图提出“弃台”论,他认为台湾太小,意义不大,危害也不大,与其花费太多精力甚至还要建立强大水师去征讨,不如弃之不管。

乍一看,索额图的想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台湾不是你想放弃就能放弃的,你可以不出兵攻打,但郑经为了生存,肯定还是要继续袭扰甚至攻占东南沿海重镇的,单方面“弃台”犹如自欺欺人。

但是,支持索额图想法的人并不少,因为索额图背后有一个深层次问题,那就是满汉权力分配。攻台需要强大水师,这是八旗的天生弱项,想攻台就得培养提拔汉族将领,收台成功还要加官进爵。

对于八旗贵族来说,收台对他们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收了,他们占不到便宜,反而有损失。既然如此,他们占不到便宜的事情,也不能让别人抢了头功。既得利益者一般都偏保守,维持现状是他们最想要的。

收台

大阿哥胤禔主动请缨愿率五千铁骑荡平施琅和台湾,这是收台一派中的攻台论。

直接武力征服是最简单但也是风险最大的,康熙虽然表面上教训了一句大阿哥,但他心里还是很喜欢胤禔这个表态的,这是面子和态度问题,如果没人像大阿哥这么表态,康熙反而该担心了。

明珠则持抚台论,建议朝廷派重臣前去招抚台湾。明珠坚决反对弃台不光是因为他和索额图的党争,因为明珠也明白,康熙是万不能同意弃台的,所以明珠的意见很现实,而且论据很充分。

历史上的清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招抚和谈的次数远远大于军事征讨的次数。

明珠的“抚台”和大阿哥的“攻台”就形成了收台派,也是康熙认可的一派,在之后的朝堂上,明珠主要负责东南,索额图主要负责北方。

在收台问题上,康熙的想法比明珠更为全面,他还想利用收台契机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补齐大清军事上的短板。

既然收台的大政方针定下,如何收台也就成了下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

二、三剿三抚

《康熙王朝》中,康熙一开始还是想用武力试一试虚实的,于是大阿哥胤禔率三千骠骑营增援福建,陆战取得胜利收复漳州,但马上又在海战中一败涂地,用事实证明了八旗陆战无敌海战弱鸡的问题。

本来很不喜欢姚圣的康熙不得不启用他,解决台湾问题还得用熟悉台湾问题的人来办,只用八旗兵勇,恐怕康熙到死都解决不了台湾。

姚启圣当过福建巡抚和藩台,对台湾的情况了如指掌,果然,他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是高屋建瓴的剿抚一体征抚结合战略,具体说就是“三剿三抚”。

三必剿

一剿,剿其心,台湾有裂岛为疆另立皇朝之心,这是大陆坚决不能允许的。

二剿,剿其兵,台湾所能倚仗的就是强大的水师,大陆必须剿灭其水师力量。

三剿,剿其路,台湾岛资源有限,贸易和通商是其根本,大陆必须封锁其海路。

姚启圣的高论连康熙都拜服,之后大清对台湾的攻势也是按照“三必剿”的战略实施的,迁界禁海、建立水师、攻克澎湖。

姚启圣提出,三必剿只是威服手段,想要台湾长治久安,还需要三必抚。

三必抚

一抚,抚其功,抚慰郑经祖上功业,尊重郑成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二抚,抚其民,台湾百姓都是大陆血脉,打断骨头连着筋。

三抚,抚其官,台湾居民心向大陆渴望统一,存在的最大阻碍就是郑经。

康熙对姚启圣的三剿三抚战略非常认同,为了启用姚启圣甚至烧掉了先帝顺治永不录用姚启圣的圣旨,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负责一切收台事务。

姚启圣在三剿三抚之外,又献上了一个绝妙的“釜底抽薪”:策反台湾水师主将施琅。

三、台岛辩论

电视剧嘛,讲究矛盾集中,就在康熙连续举行两场收台战略辩论会时,台湾郑经方面也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讨论对大清的战略对策,而且明显也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冯锡范、刘国轩为代表的立国派,通过强大的水师持续打击大清,迫使大清弃台,形成事实上的国中之国状态,仿朝鲜例。

另一派是以郑泰、施琅为代表的和谈派,施琅认为台湾终究不是大陆的对手,不如在能战的前提下和大陆和谈,争取一个有利的局面和位置。

由于两派都是文武兼备的实力派,郑经没有明确支持哪一派,只是确定了左右两策,简单说就是走着看,走到哪儿算哪儿。

结局:《康熙王朝》在第26集确定了征抚结合的收台战略,之后的9集剧情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战略实施的:封锁台岛—策反主将—强化水师—灭其主力—和平收台。

简单说就是,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台湾进行强力打击之后迫使其归顺大陆。

虽然《康熙王朝》是一部电视剧,剧情和历史并不完全一样,但其收台的战略方向和大致流程是一致的,对于后世来说,也有相当强的借鉴意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璎珞靠什么赢得乾隆的心?抓住其毒舌爱面子的心理特点欲擒故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魏璎珞和傅恒在一起的时候,因为背负着仇恨,璎珞说话总是不近人情一板一眼的,虽说和傅恒之间也有撒糖,但总是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而和乾隆在一起,他们的感情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狂野”。乾隆这个人毒舌好面子,魏璎珞就抓准他的心态,你脸皮薄,我就让你下不来台,只有你生气才会把我放在心里,加上欲擒故纵的小

  • 雍正:史上最会说情话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真实的雍正皇帝,雍正在位13年算不算好皇帝,雍正是清朝第几位皇帝

    近来宫廷剧热,先是《甄嬛传》,后有《步步惊心》,我们对皇家庭院的野史八卦颇感兴趣。虽然究竟雍正心中更爱的女人是纯元皇后,还是历史记载的年妃,也就是剧中的华妃,我们不得而知的,但跟着大众娱乐的影视剧,我们也学了一把雍正的撩妹之道。且就《甄嬛传》说起,雍正初见甄嬛,听甄嬛说名字的由来“嬛嬛一袅楚宫腰”,

  • 一本“18年”的心血之作,胡适、梁启超都是靠它启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你是否也会下意识地思考它们是怎样被创造的?那时的社会群体又是怎样生活与生存?它们所在的时期发生过什么?古罗马学者罗塞西曾说:“一个不懂自己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历史学家钱穆曾说:“当信任任何一国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

  • 小嘉嫔擅长撒娇赢得乾隆宠爱可惜城府不够深最后被禁足储秀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嘉嫔结局,储秀宫简介,储秀宫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得不说也是编剧玩的6,嘉嫔在历史上为乾隆生育四子,但在《延禧攻略》中宫斗失败领了盒饭,原以为这段没有遵从历史,没想到又杀回来一个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不过小嘉嫔不如大嘉嫔聪明,大嘉嫔看事看的通透,在后宫争斗中可以运筹帷幄,可是这样的她却只能寄人篱下,活在高贵妃的阴影中。而小嘉嫔入宫后,没有了嚣张跋扈

  • 卫嬿婉败露凄惨下线,死前一句话反了乾隆一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卫嬿婉害了哪15个人,如懿传太后揭穿卫嬿婉,卫嬿婉是怎么得宠的

    其实,从一开始卫嬿婉就是不爱皇上的,她看重的是皇帝的权势,只有跟了皇上,她才可以享受富贵,不被别人欺负。入宫之前,她的额娘总是向她要钱,而一开始和她青梅竹马的凌云彻既没有权,也没有财,于是她把目标转向了皇帝。上位的第一步是去任意一个娘娘的宫里当差,一来可以领很多工钱,二来还可以见到皇上,只要和皇帝见

  • 如懿和乾隆为何会决裂?女主用16字点破帝王本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如懿断发前和皇帝说的话点明了二人分道扬镳的本质原因,如懿用十六个字点破乾隆为人本质,那就是:刚愎自用,薄情寡性,自私虚伪,疑心深重!乾隆仗着自己帝王身份对所有人都不尊重,后宫哪一个女人不是因为乾隆而死?富察皇后病重,乾隆猜疑哲贵妃之死与富察有关,富察病上加病,死!高贵妃被打入冷宫,乾隆派太医在药物里

  • 如懿失望断发与帝决裂,自缢后乾隆悔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懿断发后乾隆的处置,如懿断发的那段,如懿传如懿断发完整版

    如懿被打入冷宫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后选择自杀,但在自杀的时候制造了自己是被炩妃陷害的假象,这为海兰日后复仇埋下了伏笔,同时,后期还出现了一个角色叫汪夫芷,这个人是周迅扮演的,作为如懿的替身,汪夫芷的出现是为了让乾隆思念如懿。不过,据悉这个角色被删了,不知道电视剧是否还会播出?一切需要实际播出为主。

  • 如懿传齐太医下线墙头草做派惹乾隆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1.意欢意外遇喜,是齐汝之死的开端意欢是太后“举荐”给皇帝的妃嫔,皇帝不满太后暗中弄权,于是对她送来的意欢格外忌惮。命齐汝在其坐胎药内调和了性情温和的“避孕药”,不会伤及根本,但每日服下就会保证不遇喜。此事不巧突被如懿听去了,她三番两次暗示意欢喝坐胎药没有太大用,兴许停了就有了。意欢照做后,竟然真的

  • 如懿丧子,乾隆的作为让她寒心,皇后失宠之路就此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如懿失宠,如懿为了什么失宠,如懿在哪一集失宠

    乾隆皇帝在剧中十分迷信天象之说,十阿哥自小体弱多病,他因为偏信天象而将其送出宫外抚养,意欢跟不到一岁的儿子分离,心如刀绞。这一次如懿难产也是如此,虽然皇帝处死了田嬷嬷,但觉得永璟难产而死,也有如懿一部分原因。如懿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皇帝竟然将错误归咎到如懿身上,说田嬷嬷之所以动手脚,也是因为如懿当年生

  • 乾隆继后为什么要断发忤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对那拉氏记载甚少,就连“断发”的前因后果也是含糊其辞。有人猜测,乾隆是出了名的“风流天子”,因为在他中年时期已经成为盛世皇帝,他经常带着妃子出去游山玩水,也因此在民间留下不少的“风流韵事”。那拉氏断发的版本很多,第一个就是因为乾隆在东巡的御船上召幸民间“妓女”,那拉氏劝诫皇帝要注意皇家体面,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