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服君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可以吹一辈子的牛?他太了解赵括

马服君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可以吹一辈子的牛?他太了解赵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29 更新时间:2024/2/5 9:42:51

平原君什么人?那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同时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手下门客若干,得罪这样的人岂不是要找死吗?

所以说赵奢是个猛人,这样的角色他也敢惹。你别说,平原君把他弄来质问了一番以后,被他说得是心服口服,立刻将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

那么赵奢一开始是干嘛的呢?他最早的工作跟军事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是管理赵国赋税的大臣。在他的管理之下,赵国的国库日益充盈,看来是个理财的小能手。

不对呀,这跟我们认识的马服君赵奢,完全不是一个人嘛!别着急,赵奢收税只是他人生的起点而已。一场阏与之战,让赵奢从收税小达人,变成了战国名将。

[var1]

一、廉颇和乐乘都不敢打的仗,赵奢敢去。

为啥说一个有本事的人,做什么都能做出成绩来呢?赵奢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他本来在赵国管理税务,那日子不要太好过。

但是赵奢偏偏不安于做一个收税小达人,他更愿意在战场上小试牛刀。公元前270年,秦国带兵跟韩国杠上了,大军驻扎在阏与。

这个时候整天求救的韩国立刻又去找赵国求援,三晋本来就是一家,唇亡齿寒他们是知道的。因此赵惠文王打算派人去支援韩国。

当时赵国有两位很著名的猛将,第一位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第二位则是从燕国投降过来的乐乘。

[var1]

其中廉颇表示,去阏与的路太远了,而且艰险狭窄,没办法救援。赵惠文王叹了口气,又跑去问乐乘,乐乘自知比不上廉颇,连廉颇都这么说了,他哪里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无奈之下,赵惠文王只好找来了收税收上瘾的赵奢。赵奢当机立断地表示,这都不是个事儿,就好比是两只老鼠在洞里决斗,当然是勇猛的那个可以获胜了,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因为赵奢的胆大和谋略,因此赵惠文王便将救援韩国的任务交给了赵奢。谁都想不到名不经传的赵奢,会在这一战中,给自己扬名立万。就冲廉颇不敢去他敢去,这一战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var1]

二、赵奢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从而扬名天下。

赵奢既然敢去救援,自然是心里已经有了盘算。这个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来打乱他的计划。比如说有间谍过来干扰赵奢的判断,因此他下令不管谁来对军事上的事情做建议,直接宰掉。

果不其然,赵军中有一个侦察兵跑来希望赵奢去救援武安,赵奢立刻就把这家伙给宰掉了。此外赵奢不仅加固了营寨,而且在大营中呆了28天都没有前进。

秦国这边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甭提多高兴了,都认为赵奢没有救援阏与的打算。因此等到秦国的奸细走了以后,赵奢立刻暗中带领大部队前往阏与。

两天一夜的功夫,赵国的援兵就赶到了阏与,这可把秦军给吓坏了。与此同时,赵奢还派人抢夺了北面山头,占据先机以后,多次击溃前来争夺山头的秦军。

因此秦军在这一战中大败而归,赵奢取得了阏与之战的彻底胜利。因为这一战有功,所以赵奢被任命为马服君。

[var1]

三、赵国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挽回颜面了。

赵惠文王虽然也是一代明君,征伐天下的时候,获胜的机会比较多。比如说三次伐齐之战,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他对付秦国就是没那么大的本事,而且总是被秦昭襄王戏耍,他太需要一场大胜仗,来挽回自己在秦国面前的尊严了。

因此赵惠文王不断地去询问廉颇、乐乘,甚至连收税的赵奢都问上了,还不就是想要痛痛快快地打赢秦国一次嘛!

可惜廉颇和乐乘都不能体会赵惠文王的心思,只有赵奢能够理解,所以他才会主动请缨,就算难度再大,也要想办法达成赵惠文王的这一心思。

由此可见,赵奢可贵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就,更是能够观察人心的能力。这也是他干啥啥都行的重要原因。

[var1]

四、让赵奢扬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赵奢对儿子的了解。

阏与之战其实很少有人知道,真正让赵奢闻名后世的,是他那个儿子赵括。提到赵括无人不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位老兄。

当时赵奢已经去世多年,秦国和赵国在上党地区对峙3年之久,廉颇始终坚守不出。这个时候赵孝成王很不高兴了,因为国库里的钱粮都送去前线了,家里都快空了。

而这个时候秦国那边也在咬牙坚持,他们攻不下廉颇的防守,所以就造谣说秦国人都害怕马服君,只要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出战,那秦国必败。

因此赵孝成王立刻就打算用赵括,这个时候赵括的老妈表示。知子莫若父,他老爹赵奢还活着的时候,就曾经表示,赵括这孩子不适合带兵打仗,只适合夸夸其谈。

这话后来在长平之战中果然应验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作为主将,选择主动出击,结果掉入了敌人的包围圈,40万大军被白起坑杀,正好被赵奢给说中了。

[var1]

总结:赵奢最大的本事,就是了解人的心理。

别看赵括聪明机灵,而且能言善辩,表面一看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父亲赵奢,一眼就看出这孩子不适合带兵,只适合搞搞理论。

按理说赵奢的儿子赵括,既然对军事感兴趣,那应该从小就到军营里去历练,但是赵括并没有这些经验,他是整天在家里读书。

所以说外人不知道赵括有多大能耐,还以为他能够创造奇迹。可赵奢却能看清楚。同样赵奢在工作中也是以看懂人的心理才能把工作给干好的。

他杀平原君家的管事之人,不是因为自己真的虎,而是因为他料定了平原君不会杀他,反而会重用他。他答应帮赵惠文王打阏与之战,也不是因为他有必胜的把握,而是因为他懂得赵惠文王求胜的心理。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更多文章

  • 我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昔日容颜复原,长相端庄,网友:看着很慈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妈妈情史,武则天手指是十簸箕吗

    到现在,距离武则天离世也已经有1300多年了,自然也没有办法去看到武则天的真容。不过,在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座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来建造的,只不过知道的人很少,这座大佛就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在建造这座大佛的时候,武则天只有25岁,而这座大佛的容貌其实也就是根据25岁的武则天的容貌来建造的

  • 兵马俑是韩国的?秦始皇也是韩国的?韩国还真跑去联合国申遗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兵马俑申遗成功了吗,兵马俑大战日本人,兵马俑的资料

    [var1]韩国就兵马俑一事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都知道秦兵马俑是我们国家的,和韩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一点在书籍上早有记载。其实除了秦兵马俑,韩国还申遗过其它不属于他们的文化。[var1]一、韩国为象棋申请文化遗产。然后连带我们的象棋也进去了。幸好审批的官员就问他,中文你认识不,这上面是中国的汉字。

  • 魏王李泰一向积极经营,为何李世民却把太子之位传给低调的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满朝文武的分裂也是在吞噬着李世民的心灵,当初很多人都是觉得太子之位有极大可能是会传给李泰。很多百官也是支持李世民传位给李泰,不过最后李世民在经历过沉静的思考后,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不过这一场权力的较量,最终得到好处的却是从未抛头露面的李治难道真的是李世民更加倾向于李治么?其实从史料上来看的话,李世民对

  • 唐朝曾一度兴盛,为何最终会走向衰败,和李隆基密不可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曾经出现过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只可惜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当初唐朝经济发达,老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是很多皇帝都想要的和谐局面。最终唐朝也只存活了三百年左右的时间,至于为何唐朝会走向衰败,和李隆基密不可分。对于每一个朝代来说,兴衰更替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实和统治者是有着很密切的关

  • 兵马俑坑出土一件“超级弓弩”,军事专家:难怪六国军队不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君主设置了“虎贲氏”一职,《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记载:“虎贲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起初,虎贲军贴身保护君主,守卫他们的安全。到了战国时期,虎贲之师成为了精锐之师的代名词,他们善于打恶仗,战斗力无敌,是一个国家的王牌军队。提起古代史上的虎贲之师,很

  • 唐朝包容性极强,女人穿搭紧跟时尚潮流,但有一点现代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巅峰期是哪一个朝代,唐朝当仁不让。毕竟在唐朝时期,还是出现了不少鼎盛的局面的。本以为这种百姓安居乐业的日子,可以就这么平静地过下去。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兴盛繁荣就已经成为了过去。其实唐朝曾能够拥有巅峰期,和唐朝时期注重文化交流,是密切相关的。唐朝是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所以说儒家

  • 历史上武将众多,为何关羽能走上神坛、与文圣孔子比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关羽的一生,历史上三国时期关羽是最强的吗,关羽与孔子齐名吗

    [var1]忠肝义胆的精神能够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首先得是一个道德楷模,关羽作为一名武将所体现出的忠肝义胆、忠义两全是宝贵的精神品质,他的忠义勇武是值得人们尊崇的。关羽镇守下邳,战败后降曹,曹操对他以礼相待,并且任命为偏将军。他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的十几年里都是颠沛流离,在曹营受到这样的优待,换作别人或许

  • 唐玄宗执政时发生安史之乱,为何唐朝仍存活了150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大多数的皇帝都是男的,而武则天能够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就足以说明武则天的实力。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有过很多个朝代,也有着数以百计的历代皇帝。有的皇帝昏庸无能,也有的皇帝励精图治,努力让老百姓可以达到安居乐业的水平。说起唐朝的话,其实存在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据统计,唐朝的政权存在时间

  • 半个好皇帝,宋宁宗赵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皇帝赵括,韩信评价赵括,赵括父亲赵奢与赵胜

    宋宁宗赵扩画像宋宁宗赵扩,宋光宗赵惇次子,生母为皇后李凤娘。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十月,生于恭王府,两岁时被赐名赵扩。淳熙五年(1178年),赵扩任职明州观察使,受封英国公,后晋封平阳郡王、嘉王。绍熙五年(1194年),赵括被册立为太子。不久,赵括在太皇太后吴氏的默许之下,受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

  • 唐朝被传以胖为美,那么杨贵妃体重到底有多少?说不定比你还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的杨贵妃胖不胖,以前的杨贵妃是胖还是瘦,杨贵妃在唐朝哪个年代

    这也是有不少人会在肥胖的时候,选择减肥的原因。毕竟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管处于怎样的身份地位,都还是挺重要的。在古代的时候,唐朝却被传出以胖为美。在不同的时期,对美的概念还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唐朝以胖为美的年代,人们也都非常好奇,杨贵妃的体重到底有多少?其实,杨贵妃的真实体重,说不定比你还轻。有不少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