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为何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过去总是能够叫出数个不同名字的原因,而到了1850年,步入近代的中国,随着国内矛盾加剧,也迎来19世纪国内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此时的清廷,内外交困,一片惊恐,急忙加大力度镇压,但是中途的天平天国,还是攻下了南京,并且定都于此,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遗憾的是,在这次农民起义运动中,太平天国在1864退出了历史舞台,期间暴露出的种种短板和局限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虽然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不过太平天国却依然在自己所辖的区域内,建立不同的制度,从清廷“省、府、道、县”的行政区划方式为“省、郡、县”三级制,同时还为全国省份改了一遍名字,一个比一个搞笑,看看你的家乡改成了什么?
天国的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东诸省,攻克下600多座城市。
但是洪秀全最开始改名的几个地方,竟然是并不属于辖区的直隶省,他直接改名为“罪隶”,理由也很简单,这里作为清廷的政治中心,太平军曾经在天津一带吃瘪,因此在洪秀全看来这里的人都有罪。
广西是洪秀全等人的发家地,也是福气之地,所以更名为“桂福省”。
由于太平天国的国名,有一个添字,地方的省份当然不能这么叫,因此东北的奉天被改为了奉添省,而天津,也用了同音字“添津”。
而避讳也成为各个省份改名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避开朝元老,南王冯云山的讳,所有省份当中,一律不得有“云”和“山”两个字,于是云南加了个草字头,变成了芸南,山东山西,又改成了“珊瑚”的“珊”,变成珊东、珊西,原本“山”指的是太行山,这样一来,全部全部成了海的味道。
为了避免西王萧朝贵的讳,贵州省大笔一挥,成为了“桂州”,刚好和“桂福省”对应,然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桂州的重名,不过这并没有什么要紧,毕竟当时的太平天国倒也没有管到那里。
而还有一些身份的名字,就算是随行而为,简单粗暴了,比如黑龙江,被改为了“乌龙江”,新成立的“苏褔省”,治苏州,言下之意也是希望能够沾点福气,洪秀全对“江”这个字似乎也十分讨厌,大笔一挥,浙江也就成为了“浙姜”。
就连天平天国的名字,也几次动摇,起初洪秀全打算改名为上帝天国,但是不少人对此不满,嫌弃名字太难听,于是洪秀全再次改名,将全称叫做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其中多少参杂了他看过的宗教书籍意思在里头,但是更多老百姓看了恐怕是一头雾水,随着太平天国的灭亡,这些名字也就成为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