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料中的夏朝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但已是崩溃边缘

史料中的夏朝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但已是崩溃边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1/17 5:30:31

汉司马迁作《夏本纪》,所载夏世系十七君十四世,世系分明;并且所列诸王名,竟与数百年以后晋人在汲冢所发现的战国时人所撰《竹书纪年》记载的大致相合,可见司马迁作《夏本纪》一定是有所根据的。所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夏代,是不容置疑的,不可能是一个神话。

传说夏部落是由包括夏氏族在内的十多个氏族联合发展而来的。其活动地区,西到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东至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与我国其他氏族部落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据说在唐虞舜为部落首领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大地一片汪洋,人们没有住处,扶老携幼,东游西荡,十分艰苦。这时,舜派禹去治理洪水。据说禹在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洫。最后,他领导民众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平,立了大功。

由于当时已是氏族公社制的末期,禹在他个人声威上升当中,拥有了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殊权力。他利用获得的威望和权力,继承舜当上了部落酋长。在他任酋长期间,又打败了南方的三苗。这一显赫的战功,进一步加强了他的地位。

禹之子为,晚周文献多有记载。不过,关于启继承禹的传说很不一致。有的说禹当时曾举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先卒,又举其子益为继承人,可是禹死后,人民“不归益而归启”;有的说禹的继承人是益后来“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有的说禹死后,其子启继位,“益子启位,启杀之”。这些都是周末人所记,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自启开始的。这是古代一大变局。

这个时候在经济方面虽然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引起了“位”私有的观念,不过旧的“禅让”的传统习惯为启所破坏,一定会有很多思想保守的人起来反对,经过较长时间的动乱,而后安定。据说当时有扈氏就“仗义”起兵,反对启破坏旧制,因而展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也就是“传贤”与“传子”的斗争。

结果,启战败有扈氏,罚有扈氏做牧奴。关于这段历史,各书所记颇有分歧。《尚书》有《甘誓》一篇即记征伐有扈氏,大战于甘而作的誓师辞。从文字很平易这点来看,可知决非夏代的作品。并且有扈究竟是谁?征有扈氏的是夏王朝的哪一个王?扈和甘两地到底在何处?自古即无定说。今文家谓有扈为义而亡,并谓有扈是启的庶兄;古文家谓有扈为姒姓,并谓有扈为无道国。

由此可见,由于没有夏代原始史料流传下来,对夏史出现一些传闻异辞是毫不足怪的。根据顾颉刚、刘起钉对《甘誓》篇的研究,与有扈氏作战的是启而不是禹。

有扈氏不是夏的同姓部落,而是异姓的东夷少昊族的“九扈”。“扈”就是殷代的雇,在今郑州北原阳一带。“甘”在今洛阳西南。这说法与传说中夏族活动的地域及发展的路线暗合,是个较妥当的看法。

总之,启战胜了有扈氏,才使夏代的传子制真正巩固下来。传子制的产生是从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的。

下面,我们根据《夏本纪》所记夏王朝的点滴史迹,略作说明。

据说启死后,继位的是太康、仲康等兄弟五人。《史记》称“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尚书》中之《五子之歌》已亡佚。所说的“昆弟五人”,《楚语》作“五观”,《墨子·非乐》作“武观”。于是后人有谓“五子”即“五观”,亦即“武观”。其实谓“五子”为“五观”尚可,谓“五子”为“武观”则不可,因《墨子》所说的“武观”似为书名,不是人名。

太康失国的原因,孔安国谓其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返国。夏初,游牧经济一定尚处于重要地位。这从后来殷代卜辞中卜猎之多,可以想见在商以前的夏初,游牧、田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一定更大。

所以,田猎是当时正当的生产活动,不会构成失国的原因。《史记》又称太康死,弟仲康立。仲康时和湎淫,废时乱日,胤曾往征,并作《胤征》誓师河。《胤征》篇久亡,内容不可详知,而其羲和乱日,则今古文经说相同。

伪《古文尚书》有:“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历史上这次日食到底有没有发生?发生在哪年哪月?均无从考定。唐人始明著其事为仲康五年癸已岁九月康戌朔日食。此又由伪《古文尚书》推演而出。

《汉书·律历志》、《晋书·天文志》都未载此日食事,可见唐以前尚无此说。而一些中外学者却根据伪《古文尚书》研究这次日食,提出了七八种不同的具体日期,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其中持前2137年10月22日或前2165年5月7日两说的人较多。但由于所根据的是伪书,所以这些研究可以说毫无价值。

夏代在太康、仲康、相及少康时,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夏与东夷的斗争。东夷自古居住在今山东全省、江苏北部、安徽东北角、河南东部一带,即所谓太皞、少皞之后。他们的姓氏传说有风、盈、嬴、偃等。《论语》有“九夷”之称。有夏一代长期与他们进行过战争。

奇怪的是司马迁写《夏本纪》对此却一字未提。所以,《索隐》、《正义》及《左传疏》都讥太史公此处的疏略。这件史实存在于《左传》、《楚辞》、《论语》诸书所载故事中。

根据故事传说,夏的太康天天宴饮游乐,不恤民事,引起人民的怨愤。这时,东夷有穷氏的酋长界知道人民不拥护太康兄弟,就取而代之,“因夏民以代夏政”,当了夏族的首领。可是为时不久,羿也因荒于田猎,被其大臣寒浞所杀,寒浞占有了羿的妻妾和家业。

后来夏的仲康及其儿子相逃奔同姓部落斟寻与斟灌(今河南巩县西南一带),寒浞来攻,灭相。幸喜相妻后缗方娠,奔母家有仍氏(河北任县),生子少康。少康年长,做了有仍的牧正,又被寒浞所逼逃奔到有虞氏(河南虞县),虞君妻以二女,叫他在纶邑经营。

少康后来终于纠合同姓氏族,将寒浞灭掉,恢复故土。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少康中兴”。这次夷夏之争,至少有好几十年,夏王朝经过了三世,其斗争,在那时来说,是相当激烈的。

上面这段故事,当然也跟其他传说一样,其中包含着一些后人附会的成分,甚至还杂有神话传说。但是,其中一定含有真实的历史。首先是启以下还是兄弟相及,这可以说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残遗。

其次,羿是夷族,他可以当夏族的首领,好像成了部落联盟的酋长。但这要获得夏民的同意,所谓“因夏民以代夏政”,足见当时人民还有很大的民主权利。其三,寒浞被其父所逐,羿将他收留下来,这是氏族社会中收养义子的习惯。寒浞既是作为羿的本氏族成员之一,所以他可以“篡”羿之位。因为被收留的义子,其权利与本氏族成员完全平等。

他的篡位还是在“外内咸服”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窥见夏代的原始公社制虽然正处在逐渐崩溃之中,但还保留着原始氏族社会基本的民主权利,其社会性质还应划入原始社会。夏代的农业生产大概有很大发展。传说禹这个尚未脱离生产劳动的酋长,曾大力倡导农业,“躬耕而有天下”,“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又“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传说夏时已知造酒。酒是由谷物制造的,酒的出现,也可说明农作物的产量已大大提高。

少康以后传六世到孔甲,据说他好鬼神,事淫乱,诸侯多叛。又传三世就到了夏的最末一代。据说桀是一个有名的昏君,后世几乎把古今所有恶事都推在他的身上。当然其中必有附会不实之词,但他不是受人拥戴的氏族首领则可断言。

据传说,人民诅咒桀早死,桀听了,笑着说自己是天上的太阳,太阳什么时候死,他才死哩。夏民于是指着太阳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说明夏末氏族首领职务已在转化为统治权力,一族之长高于一切人之上,已经以统治者自居,甚至自比为永不灭的太阳。

不过,桀的罪恶只限于夏邑,与别国或别的氏族没有多大关系,更无关于天下。这时东方与夏并存的商氏族的酋长汤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率众起而灭夏。《易》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夏代已处在氏族社会的崩溃阶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不进攻战败的蜀国,而选择进攻取得大胜的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出兵,曹丕

    这两个重大失误,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前,另一个发生在夷陵之战后。[var1]在刘备兴兵伐吴之初,孙权两度派遣使臣向曹丕称臣,遣使纳贡,态度十分谦卑,还把当初扣留在东吴的于禁等人送还曹丕。孙刘联盟本身就是为了结盟对付曹魏的,现在两家相互攻伐,自然是曹丕喜闻乐见的事情。早在一年前,曹丕就召开会议研究刘备的

  • 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最早的国都,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年前,广泛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宋代,中国进入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当时五大名窑。在五大名窑中,钧窑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和“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其釉色灵活、变化微妙,被称为“

  • 山东出土简牍揭开孙膑虚伪真面目,为什么会被庞涓刺字挖膝盖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一)考古兵书1964年的时候,山东临沂市一处施工建房的地方,无意当中挖出一座墓葬,随后得到上级批准,山东考古队联合当地的调查小组对这座汉墓进行挖掘行动,在这里一共发掘出来2座汉朝的古墓,其中包括4974枚竹简和竹简残片,绝大部分都是现在已经失传的文献。[var1]这些竹简的内容,包括早已失传的《孙

  • 甲骨文的发现有哪些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发现甲骨文的意义,我国谁先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最早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根据推断,这种文字,主要为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现在已知道的文字中,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然而他的重新现世,就差点遭受毁灭。中医中有种说法, 说龙骨其可以入药,有治疗咳逆、泻痢、便血的作用。当时被挖出来,就一直当龙骨使用,不仅熬药,有些还被磨成粉磨。

  • 用对人——兴旺发达;用错人——万劫不复。——观齐桓公用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齐桓公的成语典故,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的思考和感悟

    齐桓公(公子小白)无论古今社会,事业的发展最主要的还要靠人才,在用人上如果用对了人,你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如果用错了人事业就得不到好的结果,甚至有可能万劫不复。下面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用人得失上,向大家展示一下用人方面启示。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公认的霸主,齐国是姜尚的后代子孙,齐桓公名叫小白,父亲齐

  • 封神有一商纣将领,若非十二金仙中有人能克他,差点独自灭掉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封神榜十二金仙,封神中谁是纣王最怕的人,赵公明大战十二金仙

    渑池守将张奎共有两样赢人手段,分别是坐骑独角乌烟兽和地行术。独角乌烟兽;独角乌烟兽的厉害之处是在于它的速度奇快,只要拍一下它顶门上的独角,便能瞬间到达目的地,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渑池之战中,张奎就是凭借此坐骑接连斩杀包括黄飞虎在内的五岳兄弟,也就是所谓的“五岳逢七杀”。当然

  • 康熙祭拜孔子不愿下跪 大臣遮住一个字康熙立马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为什么喜欢拜孔子,孔子最美一句话,孔子临死前预言

    说起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我想大家都会想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但是在西方人眼中,其实孔子才是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是公认的教书鼻祖,在他们眼中孔子就是教育的代名词,他也因此被雕刻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门楣上。[var1] 中国各朝各代对孔子都十分尊敬,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8月17日,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

  • 历史上的姜子牙有怎么样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的父亲叫姜尚,是商朝末年的大臣。姜尚因忠心耿耿而被商纣王赐死,而姜子牙因年幼而被流放到了深山野林中。在那里,他得到了道士张果老的指点和传授,学习了占卜之术,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占卜师。当时的周文王正在集结力量,准备推翻暴虐的商朝,建立新朝代。姜子牙听闻后,毅然决定加入周文王的反商联盟,并在战斗中发

  • 以冶铜闻名的山西运城西吴壁遗址又发现16座商代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太原2月20日电(段思齐)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曾荣获“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吴壁遗址考古又有重大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西吴壁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发掘出了丰富的史前及夏商周等时期文化遗存。其中16座商代墓葬的发现最为重要,形成时代在公

  • 诸葛恪:其辩才堪比苏秦张仪,仅一年平定山越动乱,终被抛尸荒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当孙权悲哀叹息的时候,只见孙峻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有一人可以托付国家大事!”听闻此话,孙权又惊又喜,连忙问:“卿所说乃何人啊?”孙峻不急不慢地说:“诸葛恪可担此重任!”那么,诸葛恪是何许人也?孙峻为何看好此人呢?诸葛恪的人生结局是喜还是悲?想知道答案的话,那就往下看吧![var1]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