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大战”孟子:剥夺亚圣孟子地位,还把他赶出孔庙

朱元璋“大战”孟子:剥夺亚圣孟子地位,还把他赶出孔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4/3/13 19:03:51

自宋朝起,孟子进入孔庙配享,又先后被加封,至元朝仁宗1316年的时候,孔庙四配已定型:孟子、颜子、曾子、子思的名位、名号、封爵等已完备,也成为天下读书人的传统偶像。

没想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没几年,就越看孟子越不顺眼,一心想要把孟子牌位从四配的位置上撤掉,取消他的待遇,由此引发了一场风波。

孟子早已作古,两人没机会认识,孟子也就不可能得罪朱元璋,那老朱为啥要龙颜大怒,非得跟孟子过不去呢?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朱元璋对儒学的态度。

老朱起自草莽,小时候根本没机会读圣贤书,在蒙教育阶段错过了孔孟。发迹后虽然恶补文化课,但年龄大了,就有了思想,对儒家思想接受的就不是那么彻底,他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读书人是人才,要想治国不能光靠打打杀杀,没有文人的帮助,这大明撑不到二世就得亡,老朱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对文人他还是比较尊敬的,宋濂、刘基、陶安等人都得到他的他特殊优待,被视为自己的诸葛亮张良一样的人物。

矛盾的是,老朱意识到读书人能帮助他治国,对各路神仙和孔孟这些高高在上的偶像却并不感冒,甚至并不想让他们存在。

神仙好办,历朝历代所封的各路神仙,在洪武三年被下诏革除。“至圣先师”孔子却不好这么处理,毕竟孔子被读书人奉若神明,简单粗暴一撸到底,天下恐怕就要一片大哗。

为了统治考虑,朱元璋不能直接推倒孔子,只得从孔子后人入手,赐给孔府2000多顷土地,但同时规定,对袭封衍圣公的孔子后代只是“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也就是说,好好负责祭祀你的老祖宗就够了,做官啥的就不用考虑了。在前朝,历代衍圣公不少在中央还有职务,比如当个校长,到教育部兼个职什么的,从洪武时期开始,衍圣公就失去了实际的官职。

即使这样,老朱还是不服气啊,自己君临天下,靠的是一仗一仗消灭了诸多强敌打下的江山,在自己父母双亡,几乎饿死的时候,也没见各路神灵、至圣先师,给自己一丁点帮助,凭什么要容忍“至圣文宣王”孔子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灵魂的存在。

朱元璋一度想再把孔子地位降低,洪武二年他下诏“孔庙春秋释奠, 止行于曲阜, 天下不必通祀”,诏令一出,朝野大哗,大家哭的哭,闹的闹,一个个跟家里办丧事一样。

老朱无奈,只能收回成命,但他又心有不甘,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孟子。

其次是孟子的思想

朱元璋迁怒于孟子,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老孟的名言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子在《论语》里说过: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臣子要忠于君主,君主也要对臣子以礼相待。

但他没有说,君使臣如果不以礼,那臣子该怎么办。

孟子替他解释了一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这番话,还是从民本角度出发,他并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姓一人,如果皇帝不能保护人民,则天下人人可诛之。

在封建君主看来,这就有点不能接受了,洪武初期,正是朱元璋开始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为了收回权力,他连宰相制都可以废除,如果人家拿孟子的话攻击,那不是授人口实。

老朱翻看《孟子》读到这些话,不禁勃然大怒,我拿孔子没办法,还治不了你孟子吗——“倘此老在今日, 岂可免我一刀。”

当天,朱元璋就下诏将孔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并放出狠话“有谏者以不敬论, 且命金吾射之。”

这就是这场风波的起因。

但朱元璋还是低估了孟子的力量,诏令一下,文人们四下奔走抗议,并有大臣不顾警告,抬着棺材上殿冒死进谏,要拿命换老朱收回成命。

抗议声音高涨,这样下去不是好事,朱元璋最后不得不认怂,重新下谕旨“孟子辨异端, 辟邪说, 发明孔子之道, 配享如故”,极不情愿地作出了让步。

配享动不了,文字不能忍,尤其《孟子》又是四书之一,这样的思想怎么能用到教育里,朱元璋下令对《孟子》删节,删去了85条内容,编成了《孟子节文》一书,并规定:删去的内容不得作为科举题目,一切圣贤中正之学以《孟子节文》为标准。

洪武年间朱元璋大战孟子的风波,这才宣告结束。

更多文章

  • “玉女登梯”是武则天发明的刑罚,女囚用了后,无不哀叫求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研究唐朝历史上,绝对绕不开的一个政治人物。从她的身份来看,武则天不仅是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而且她还是以一个女子的身份推翻唐朝,建立了武周。从武则天的功绩来看,正因为武则天延续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才为后世唐朝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武则天狠辣的手段以及一些严酷的刑罚,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许多后世

  • 朱元璋指着猪蹄为难沈万三?沈万三自贬身份,巧妙回答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指着猪蹄问沈万三,朱元璋如何给沈万三面子,沈万三是怎么得罪朱元璋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这个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在从政之前他的出身和境遇都十分的落魄。为了生存下去,他出没各个行业领域,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登基的过程可谓是非常坎坷,最后继承大统之后,整个人也十分的机警,对身边的大臣很难做到百

  • “握槊”到底是什么?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天至少要来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玄宗和杨玉环玩握槊,杨贵妃握槊技能,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

    比如“握槊”,就是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最喜欢的武器。“握槊”又是什么?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很喜欢,所以他们一天之内,都会去一趟。直截了当地讲,持枪是一项智力竞赛。这和很多人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关系很好,纵情声色,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想到,他们竟然会在这里做这样的事情。但握槊却

  • 襄阳大唐古城复原“火”了,6年研古迹、阅古典,梦回唐朝展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襄阳大唐古城现状,襄阳汉代古城遗址,襄阳历史名胜古迹

    日本-菲律宾典型唐人街襄阳大唐古城复原“火”了,“唐人街”在世界各国也“火”。此时的你定会有所疑问,回首唐朝经历的289年浩荡的历史,中国大唐帝国给这个浩渺太空中蓝色的地球留下了什么呢,竟会让全世界都如此敬畏这个伟大的时代。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部分电视剧剧照截图编辑说起唐朝,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 明朝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原因竟然由刘伯温的一本日记引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曾经有过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但是很快就没落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记住了,明朝开国时候的鼎盛,而且也记住了当年的一个流芳百世的皇帝,他就是朱元璋。对于朱元璋这个皇帝,很多人都认为是矛盾的结合体,因为好的时候非常好,坏的时候也非常坏。大家还记得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吗?没错,

  • 杨贵妃为了遮掩丑事,发明了一件物品,如今很多女人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贵妃秘史在线免费观看完整版,四大美人之杨贵妃香港,杨贵妃最肉麻的一首诗

    这些肚兜上会绣上祝福语或者一些瑞兽,用以寄托长辈们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除了祝福这种仪式作用,肚兜也能够防止孩子肚子着凉。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幼儿,在身上穿上肚兜,刚好把他们的肚子给盖严实了。但是现代人应该很少会想到,肚兜的创始人是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很多人把杨贵妃描绘成不可言说的女子,实际上她也没

  •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真相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去世后展昭去了哪,包拯打展昭耳光,展昭决定跟随包拯

    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上班时,突发疾病,皇帝立刻派御医诊治,发现包拯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只能等死了。其实像包大人这种能人,有很多忠心的护卫,比如王朝、马汉这一类的。但是要说起谁最特殊的话,那一定算是展昭。展昭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是哆啦A梦,每次包大人遇到了危险,他就会及时出现

  • 此人是明朝的诸葛亮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造反却开创了一代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姚广孝是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十四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在朱棣称帝前,姚广孝一直以道衍和尚自称,为了阅读方便,本文统称姚广孝),后来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明朝建立之后,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师,正是由于这次机会,才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遇到他的明主---时任燕

  •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渊欲罢黜李世民,李世民说出十一字后转危为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怎么跟李渊说,李渊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渊得知玄武门之变后什么反应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史书上说:“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

  • 武则天想去看看李治,却看到手足无措的姐姐,当场威胁说你死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更何况贵为天子,想让他专情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就是再美,也难勉会产生一些审美的疲劳,何况后宫佳丽无数,什么样的女人没有。李治看久了武则天,难勉也会有其他的心思。更何况李治也是一位风流皇帝,当看到武则天的亲姐的时候,不动心简直是不可能的。武则天的姐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