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皇帝为何平庸:制度性皇权压制了个人性皇权,无任性也无人性

明朝皇帝为何平庸:制度性皇权压制了个人性皇权,无任性也无人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93 更新时间:2024/1/26 11:04:22

开国皇帝,绝不平庸。平庸的,打不下江上、当不上皇上。但是,一切都要回归均值。

老子英雄儿好汉,未必如此;老子英雄儿混蛋,也未必如此。真实的结果,往往是老子英雄儿平庸。

这是宿命。

但是,皇帝的起点高。所以,别人奋斗几辈子都拿不到的成功,皇帝生下来就能获得。所以,处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再平庸的人也能干出点儿留于史册的事情。

晋惠帝司马衷,平庸到跌破智商下限。“何不食肉糜”和“官私蛤蟆”,都是这位弱智皇帝给我们贡献的典故。

即便如此,晋惠帝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灿烂,如“嵇侍中血”。

公元304年,晋惠帝被司马颖的叛军残酷追杀。百官和侍卫纷纷逃亡,唯有侍中嵇绍挺身而出、保卫天子。兵败之后,叛军要杀死侍中嵇绍。司马衷竟勇气十足地对叛军说:他是忠臣,不要杀他。但是,叛军还是把侍中嵇绍当场砍死,鲜血溅到了司马衷的皇袍上。傻皇帝并不无情,为忠臣嵇绍之死哀痛悲叹。战事平息之后,左右是从要洗去御衣上的鲜血,而司马衷却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危难显忠臣,这是情怀;嵇侍中之血,这是悲壮。

司马衷是平庸之人吗?是。而“嵇侍中血”,难道不伟大吗?伟大。平庸之人,为什么能干出伟大之事?因为他是皇帝。

因此,有的时候,能力不重要、位置才重要;皇帝的位置,注定了不平凡。

然后,具体说下明朝皇帝。这个朝代的皇帝,太奇葩,却只是平庸的奇葩。

蟋蟀皇帝朱瞻基、俘虏皇帝朱祁镇、求仙皇帝朱厚熜、懒惰皇帝朱翊钧、木匠皇帝朱由校,还有情商低到培养不出奸臣的皇帝朱由检。这就是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搞出来的新闻,说不上惊天动体,却也趣味横生。但是,给明朝皇帝打上种种标签之后,我们的认识也就简单、片面和单调了。

世界是具体的、人是丰富的。

听到一句“何不食肉糜”,然后一棍子就把晋惠帝打成白痴了。但是,他也有“嵇侍中血”的的情义。傻是傻,但傻皇帝知道谁是忠臣,这是明;不洗“嵇侍中血”,这是情。

晋惠帝是如此,明朝皇帝也是如此。

蟋蟀皇帝朱瞻基,不是从登基开始就斗蟋蟀,然后一直斗到死。

斗蟋蟀这件事,正史里没有,主要是野史再讲。所以,可信度大大存疑。

在朱瞻基时代,明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整个大明朝最好的时期。

这一点最为难得。因为明朝皇帝跟大臣的关系一直不好。

而宣德治世,就是在朱瞻基时期出现的。朱瞻基最大的过错,可能是他死得太早,38岁就没了。如果能多活几年,这位皇帝的成就,或许不可限量。

朱瞻基是如此,其他皇帝也是如此。只要触摸到具体、观察得丰富,就会发现明朝皇帝也非仅仅一个平庸便能盖棺定论的。

不想具体,也不谈丰富,我就谈感觉。明朝皇帝,确实没有什么秦皇汉武的狠角色。简单说,明朝皇帝的人生都不够传奇、也不够伟大。这个感觉,就不能有吗?当然可以有,而且感觉很对。

不跟秦皇比,因为人家秦始皇是开国之君(实际上也勉强,因为始皇帝是“奋六世之余烈”的)。但可以跟汉武、唐宗比,还可以跟汉宣、唐宪比。历代皇帝中,总能找到一些不平庸、很传奇甚至壮怀激烈的角色。他们就像平静河流的一时汹涌,让朝代有了生气、让自己有了戏份。但是,明朝的河流,好像一直很平静。

明朝皇帝就没有传奇吗?也有。比如俘虏皇帝的明英宗。

被俘虏了,还被放回来了;被放回来,还能“努力奋斗”,后来还能接着当皇帝。这绝对够传奇了,完全能做穿越小说的桥段。但是,这个传奇太窝囊。

而明英宗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求仙的、睡觉的,奇葩是奇葩,却奇葩得平庸。

如果“明朝皇帝平庸”这个感觉对,那平庸的原因是什么呢?

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上看:自隋唐以后,中原王朝的皇帝,一直向着平庸的格调大踏步前进。

隋朝的个性皇帝,是杨广。开大运河、建东都洛阳、巡游天下、百万战甲征高丽,随便拿出一件,都能让后世皇帝自愧不如。

唐朝的个性皇帝,是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胸襟,谁能比得了?元清等塞北胡人皇帝,也没有这种气魄。

但是,之后呢?

越到后来,这种个性皇帝就越少。

宋朝的个性皇帝,宋神宗勉强算一个。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堪称一个穿越的存在。就是这种奇葩宰相,宋神宗却竟然敢用。所以,宋神宗必须是有个性的皇帝。

再之后呢?是玩石头的宋徽宗,奇葩到劳民伤财,却也奇葩得平庸,而靖康之耻后,则奇葩得凄惨。

跳过元朝,直接到明朝。明朝有一个礼俗改制的过程。

自洪武元年,诏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而并中国所自有之复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甚于此。

所以,明朝讲正统承接的话,应该承接到唐宋一脉,跟元、金撇开了关系。

既然承接了唐宋一脉,那么宋朝的逻辑,在明朝也能适用。宋朝皇帝已经越来越平庸了,而明朝皇帝则只能向着平庸一往无前。

因为一切都是来自传承。

所以,不是明朝皇帝平庸了,而是自隋唐以后,中原王朝的皇帝一直在平庸。不平庸就奇葩。但是,再奇葩,也比不及杨广惊天动地,更不如李世民志存高远。

那原因是什么呢?

宋神宗年间,陕西用兵失利。于是,神宗震怒,要处决一名漕运官,直接下了杀人的圣旨。圣旨从宫中传给宰相,让宰相下令有司衙门赶紧执行。但是,宰相蔡确直接来了一个圣旨不出大庆殿。

第二天,宋神宗就问宰相蔡确:此人何疑?意思是说:漕运官办事不利、导致前方战败,难道冤枉他了吗?宰相蔡确说:没有冤枉,就该他负责,但问题是祖宗之法不杀士大夫,皇帝您也要守祖宗之法。

宋神宗生气了,但不敢违拗祖宗之法,于是要把这个漕运官刺面发配。这时候,副宰相章惇站出来了:你这么干,还不如杀了他,因为士可杀不可辱。

于是,宋神宗生气了,而后果却不严重。他只是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闪耀人性光芒的话: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然后呢?然后,副宰相章惇当场怼皇帝:如此快意,不做得也好

透过这件事,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如果宋朝皇帝都这幅惨德行了,那他们还能有什么个性?

如果是汉武帝,他可能这么窝囊吗?不说一般官员,就说武帝朝的丞相,一个个都被汉武帝整得生不如死。唐朝李世民,则更厉害。别说大臣了,李世民能把他老爹逼得去做太上皇。

宋朝皇帝窝囊、弱势,汉唐皇帝生猛、强横。这个人是没错吧?

但是,唐朝皇帝是被宦官、藩镇掀了桌子,最后被自己人弄死了。而弱爆了的宋朝皇帝呢?两宋末代皇帝,不仅没被自己人掀了桌子,而且到死都有一批忠肝义胆之臣。

这是什么原因?

分离是一种智慧。

一个坚硬的概念,需要用打比方的手段把它敲碎,然后汲取其中的营养。同时,还需要用分离的手段把它巧妙分解。

皇帝,就是这种坚硬的概念。我们需要对它做一个拆解手术,从中分离出二元一体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制度性皇权、一个是个人性皇权。

制度性皇权,是一种官僚体系维护并借助官僚体系表达的皇帝权力。

简单比方:宋神宗要杀人,但不是他自己拿刀去杀人,而是发一道圣旨给宰相;宰相根据圣旨,发命令给有司衙门,主要是刑部;刑部接到命令后,开始走司法流程,等走完司法流程之后,杀人这件事才能完成。

这是制度性皇权的实现方式,它一定不能迈过官僚集团和官僚体系。

个人性皇权,是皇帝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去主动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

简单比方:宋神宗看谁不顺眼了,然后就命令左右侍卫:你们把他砍死;于是,左右侍卫立即动手砍人,把人砍死了。这个过程和结果,跟官僚集团和官僚体系,就没一毛钱关系了,纯粹是皇帝在任性。

隋唐以前是南北朝,在南北朝,这种任性皇帝特别多。而北齐尤其盛产任性的禽兽皇帝。

齐后主高纬时期,“犬于马上设褥以抱之,斗鸡亦号开府,犬马鸡鹰多食县干”。犬马斗鸡,这种“皇家宠物”,都能封到开府一级。这是什么鬼操作?通过官僚制表达的皇权,绝对干不出这种事。这些只能是个人性皇权才能任性胡为。

唐宋以后的,主要是到了宋朝,制度性皇权开始彻底碾压个人性皇权。

于是,像北齐那种禽兽皇帝,就再也别想出来了。因为宋朝已经把官僚制玩到了内卷的程度。

在宋朝,你都不能说有地方官,因为大家全是中央官,即朝廷命官。宋朝官员,是一人三个身份,分别是官、职、差遣。官,相当于今天的职称级别;职,相当于一种荣誉性头衔;差遣,才是实际担任的职务。

比如,苏轼中了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其中的大理评事是官,凤翔府签判是差遣。因为初入官场,所以苏轼还没有职,即荣誉性头衔。凤翔府签判是差遣,也就是苏轼实际担任的职务。

单看这个任命,苏轼应该是中央官,大理寺是中央机构;但是,苏轼这个中央官却不在大理寺干活,而是要到凤翔府当秘书长,即凤翔府签判。

这个官职差遣的系统,够复杂吧。这就是复杂到内卷。而内卷有什么好处呢?

宋朝彻底取消了地方官,全是中央官到地方任职,而且还要严格遵循三年一换的流官设计。于是,别管你是管一个府还是掌一支军队,统统别想造反。而这就是好处。

所以,宋朝的制度性皇权,特别强。

但,制度性皇权,跟个人性皇权,一定是矛盾的。

皇帝任性,就一定要肆意张扬个人性皇权,而这种肆意彰显则必然破坏和瓦解制度性皇权。官僚强势,就一定要实现制度性皇权,而这种实现则必然弱化和限制个人性皇权。皇帝随便任性,制度性皇权从顶层、从根子上,就站不牢。

历史不是循环,而是沿着某一路径不断向前发展的。这种发展,往往都是一种进步。因为不进步、就不适应,不适应、就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

发展的结果,就是宋以后的中原王朝,实现了制度性皇权碾压个人性皇权。这时候,皇帝想任性,几乎不可能,官僚集团不答应、制度性皇权不配合。所以,宋朝皇帝虽然很窝囊、很弱势,但这种窝囊和弱势仅是个人性皇权。而宋朝皇帝的制度性皇权,却要多强有多强。

制度性皇权碾压个人性皇权,这是向前发展的趋势。但这个趋势,被不讲武德的蒙元帝国给中断了一波。元朝为什么那么快就亡国了?大元皇帝太任性、太生猛,直接干废了制度性皇权。

个人性皇权被削弱,皇帝只是无法快意,但皇帝死不了,因为王朝生强健。而制度性皇权被干废,皇帝或许能够任性,但国家受不了,所以皇帝只是垂死快活。

虽然明朝的制度性皇权比不上宋朝,但绝对比元朝要强。所以,明朝也是一个制度性皇权碾压个人性皇权的时代。

明朝皇帝想任性,怎们办?你想想宋神宗就行了: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然后呢?他们去求仙、去睡觉、去做木匠了。最后,也就只能平庸。

制度性皇权,不是绝对真理和绝对正确。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不折腾,坏处也是不折腾。

官僚制低头走流程、认制度不认人,制度性皇权会成为没了人性的机器。这时候,王朝也会出问题。宋明后期,国政僵化生硬、外交昏招迭出,就是因为制度性皇权机器化了、体制化了。这时候,就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而新鲜的血液,只能是人的思想和人性的活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制度性皇权需要人性注入灵魂。

中原和草原陷入了僵局,你怎么才能打破呢?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就打破了。所以,大唐皇帝是天可汗,大唐帝国万国来朝。

然而,宋明以来,却几乎不可能。因为制度性皇权太强,只能等待战争来瓦解。明朝皇帝可能有汉武唐宗之类的狠角色,但面对强悍的制度性皇权及背后的官僚集团,他们统统无计可施,结果都只能平庸。

按照这个逻辑思考下去,你会发现清朝皇帝也在平庸化。开始,借助八旗部族的支持,清朝皇帝可以各种任性、各种活泼。但是,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时候,清朝也体制化了、清朝的皇帝也更平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嫔妃侍寝时,为何要用被子裹着?溥仪晚年时道出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宫女和太监对溥仪做了什么,溥仪皇帝的一生完整版,李玉琴参加溥仪葬礼了吗

    最近几年以来,古装剧真的是越来越火了,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带火了一群娘娘迷。而说到古装剧,最火的朝代应该是清朝,毕竟清朝是最后一个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王朝。就连故宫博物馆,也常常cos雍正爷,连故宫卖的伴手礼也是清朝萌物。说起来宫廷,那就不得不说皇帝的众多妃子。妃子争宠这些戏码也是常备桥段,甚至有

  • 朱棣造反前,天上出现一怪现象,朱棣不敢出兵,谋臣却说出征必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的三哥给朱棣送兵,朱棣皇后徐妙云死在朱棣前还是后,朱棣造反历经几年

    朱棣本来朱元璋死了,按照封建社会继承法则,父死子继,可谁承想朱元璋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呢。传给侄子也就算了,可侄子皇帝偏偏要削藩,这不是要朱棣的命嘛。本来朱棣就想当皇帝,趁着自己手里有兵,索性直接反了。朱棣要知道在古代造反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要想成功,前期的舆论工作是必须的。朱棣在这方面做得是相当出

  • 明朝成为锦衣卫,有什么要求?一项硬性指标达不到谁说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锦衣卫体制,明朝锦衣卫官职品级表,明朝末年锦衣卫跑哪去了

    这样的严苛的审核手段,为何还有那么多的人去参加锦衣卫,只因为当时在明朝锦衣卫的官职最高都能达到将军,这是很多武将最向往的位置,不用外出打仗就能做到将军之位,自然有很多人向往。而锦衣卫是怎样的存在?在朱元璋时期设立,最初是为了护卫皇宫的安危,然后协助皇上彻查一些不方便官员查收的案件,然后由锦衣卫自行审

  • 为何清朝的格格大多数都不能生育?有这样一个职务存在想生才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看照片就能明白,清朝时期满族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几乎全部都是近亲结婚,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坏处,所以他们很难接受外来血统,而只在满族内部通婚的话很容易就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有违人伦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的夭折率,即使能够存活下来,也会出现畸形或者疾病等,所以近亲结婚,使得他

  • 朱元璋赏赐徐达一座王府,徐达却对儿子说:千万不能搬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达后代26代家谱字辈,徐达个人简历,朱元璋惩罚徐达站岗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所以关于他的民间故事也是层出不穷,有人说徐达是朱元璋小时候的玩伴,朱元璋曾经还给地主放牛的时候,拉着小伙伴徐达还有汤和一起偷地主家的牛杀了吃肉。但是根据《明史》上描述,汤和朱元璋是同村的,而徐达在22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当时郭子兴派朱元璋去濠州招募士兵,刚好

  •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太监,20年从不洗澡,临死前说出原因,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史上最后一位太监,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活了多少年,清朝最后一个太监讲述他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太监是古代皇宫服侍皇帝及其內宫妻妾的人,可是你知道都是哪些人才会去当太监吗?其实太监也都是古代劳苦人民家的孩子才会去当。他们家穷,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孩子,希望孩子们能够活下来而迫不得已让孩子进宫当太监。这样,这些孩子不仅可以活下来,还可以赚一些赏钱去贴补家用,万一运气好被看重,还可以光宗

  • 大臣:狄青要造反!皇帝:为何有此一说?大臣:他家狗头长了龙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名将狄青为何被吓死,狄青与姑母相认大结局,狄青被斩三次都没死完整版

    在宋朝的时候,武将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大家可能会觉得,同样都是做官的,最多就是被看不起不可能会有特别大的差别。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在朝堂之上,文臣一般十分的藐视武将,甚至可以随意的出言讥讽。所以即使很多武将空有一身抱负,最后也只能匏瓜徒悬,而狄青也是这样历史背景下的受害人之一。根据史书来看狄青此人一

  • 明朝最美女子,当朝驸马沉迷其中,朱元璋见了也说自己差点被迷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有一次,驸马欧阳伦被四个青楼女子吸引沉沦其中,无法自拔。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元璋心想能让驸马如此沉沦一定是祸水呀,于是命令官府去捉拿四个女孩,打算处死以儆效尤。不料事情走漏风声,四个青楼女子知道了朱元璋要赚他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这个皇帝的手段她们还是知道的,为了保命,

  • 明朝最惨的公主,儿子相继被杀,沦落到住茅草屋,最后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皇太孙朱雄英爬出棺,明朝十六帝顺序列表,老梁讲明朝历史40分钟

    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只要说出荣昌公主的父亲就是明朝万历皇帝的话,想必很多人就会知道了。荣昌公主朱轩瑛就是万历皇帝和王皇后唯一的嫡长女。因为是嫡长女,从小她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被当做掌上明珠一样,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奢华生活。长大后的她,自然无法继续长留在宫中,毕竟女孩子总归是要嫁人的。为了

  • 宋江为了保住秘密,在临死之前非要毒害李逵,最后换来这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毒死李逵原因,宋江赢银子请李逵吃肉,李逵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

    水浒传大家都了解过,一群好汉,本来是为了劫富济贫对抗朝廷,最后却让首领出卖了所有人,接受了招安,光从招安后朝廷的态度我们就能看出来,朝廷没打算重用他们。但是为什么就那样对待他们宋江还是要接受招安呢?为了自己心中所追求的名利,就可以不把这么多人的生死当回事。其实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