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打起仗时,东晋为何死活不迁都避难?

打起仗时,东晋为何死活不迁都避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94 更新时间:2024/2/17 14:54:41

打起仗时,东晋为何死活不迁都避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311年,西晋永嘉年间,北方少数民族军队争相攻入中原腹地,五胡乱华爆发。为了保存实力,琅琊王司马睿在大臣王导的辅佐下,率领大量北方官吏、民众渡过长江,在东吴旧都城建康建立朝廷,史称东晋。

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又一次成为国家的首都。但是,作为东晋都城的建康,却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屡屡被王敦苏峻桓玄等内部叛军攻破,战火就在首都核心爆发。为何东晋君臣执着于在建康定都,即使战乱不断,仍旧不肯迁移到其他城市建都?

一是建康周边地区开发历史长,物产丰富,资源供应充足。自春秋时期起,建康一带就是吴越两国的核心区域,无论是吴国都城姑苏,还是越国都城会稽,都临近建康。在三国时期,建康自身就是东吴的都城。

可以说,在东晋时期,南方最繁盛的地带就是建康及周边区域。此处山林开荒程度高,耕地面积大,加上水网密布、灌溉便利,确保了稳定的产粮量。因此,能够供应都城众多官吏军队所需生活物资,是建康始终作为都城的重要原因。

而且,都城的官吏、军队和随从人数众多,动则就是十几万,而且都是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完全依赖调运粮食补给。建康靠近会稽等浙东六郡,便于这些产粮大郡输送粮食税赋,可以避免造成的巨额押运损耗。

一旦离开建康,南方其他地区开发水平较为滞后,难以供应物资粮食,必然从长江下游的产粮区长距离转运。路途中损耗,加上押运民夫也需要口粮,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原本的税赋总量,就不足以支撑多出来的消耗。只能增加民众承担的税赋,而这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即使遭遇多次叛乱战争,东晋朝廷从现实物质条件方面考虑,也只能仍然留在建康地区。

二是营建新都城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对于南方民众来说难以承受。建康作为东吴都城,几代东吴统治者精心营建,在数十年时间里建成宫殿官署等大型建筑,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备。即使饱受战乱破坏,仍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迁移都城,则需要重新在其他地区再次营造宫殿官署,以及加建城墙、道路等大量军事和民用建筑。不仅会消耗大量财富,在古代科技水平限制下,更需要漫长的建设时间。而东晋自南渡以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实在难以承担建设新都城的代价。

因而,建康遭受再多战乱侵袭,东晋君臣都只能继续在现有环境下坚持。毕竟,相较于建康,南方的其他城市城池狭小,根本容不下庞大的官吏军队长久定居。“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建业就是建康的另一个名称。东吴时期,吴主孙皓试图迁都武昌,获得战略优势地位,防范上游来敌。但是,广大的官吏民众却传唱起这首歌谣,强烈地反对迁都到武昌。从此可以看出,迁都的行动不但不得民心,反而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三是当时南方的经济发达区域有限,除了建康,就是会稽、扬州和武昌等地。但是武昌远离江东江南的产粮区,只凭荆州一地的粮食物资产出,难以供给。而从建康等长江下游长途转运粮食,成本太高。而且,武昌和周边的荆州、江州地区,一直以来是防御北方入侵的军事重镇,军队遍布。掌控这些军队的世家,长期经营武昌、荆州,势力强大。东晋朝廷贸然迁往武昌,自主性难以得到确保,极有可能被架空。不如在下游,凭借建康地利人和,分庭抗礼。

而扬州在长江以北,无险可守。虽然靠近江南产粮区,但时刻面对北方政权入侵,比在建康面对的内部叛军还要危险。另外。会稽位于浙东六郡,是南方士族的大本营。迁都会稽,无异于把政权拱手让给南方士族。因此,建康虽然地形易攻难守,但相较于南方其他大城市,地理位置和安全性、统治基础其实更好,更适合作为都城。

四是建康邻近江北,逃难侨居的北方流民士人众多,为南渡朝廷提供了坚定的支持。永嘉之乱后,大量北方民众逃离故土,来到了相对稳定的南方。而东晋朝廷出于稳定统治的考虑,严格禁止流民组成的乞活军度过长江。

东晋在江北地区设置侨州郡县,安置流民和北方中小士族。而这些北方民众也就成为东晋朝廷的重要兵源,形成了以北府兵为代表的江北军事势力。而东晋朝廷作为北方逃难而来的政权,在南方士族中威信有限,根基不稳。远离建康,意味着离开北府兵等江北流民军的军事支持。东晋只有在建康,才能既依托长江天险,又就近控制江北广大区域,保持跟侨居势力的联系,以此维护统治的稳固。

五是东晋继续推行占田制及荫客制,使得南渡北方士族迅速在建康周边占据大量庄园田地。世家谢氏中的名臣谢安石,隐居建康附近的会稽,在东山的自家庄园纵情声乐,被当时士人称为“安石不出,奈天下何?”。这侧面反映,当时世家大族庄园跨州连郡,沉迷于繁华。让他们抛弃家族庞大产业迁居,无异于痴人说梦。

同时,根据东晋的课田法课税,世家大族的田地和佃户都属于免税范围。扎根建康后,开发已久的肥沃庄园田地为世家带来大量财富,支撑着世家进行政治活动和维持大批私家部落武装。放弃这些财富,前往陌生地区,一切从头来过,这是对世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削弱,将严重影响他们掌控朝廷。因此,即使屡次遭受战乱,世家大族当政的东晋朝廷,都从未有过迁移都城的实质行动。

综合来看,东晋君臣南渡长江,政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叛乱不休。只有把建康作为都城,凭借当地的强大经济产出和世家、流民支持,才能勉强维持统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战争真的有“武将单挑”这个环节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版的观众,肯定对其中的“武将单挑”情节印象深刻,两军交战前,双方大将冲出阵列进行厮杀,可以说非常的精彩,其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桥段。在这场战斗中失败的一方,往往战争也会失败,或者干脆撤退,那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 曹雪芹被抄家时,一共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曹雪芹被抄家时,一共有多少家产?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众人都知《红楼梦》,何人知晓曹家盛?不错!那个盛极一时的贾府就是以曹雪芹所在的曹家为蓝本描写的!《红楼梦》不仅描写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怨、情、愁,更是呈现了贾、史、王、薛四个大家族的由盛转衰。那么,同样后台强大的曹府,又

  • 樊梨花悟道善解怨冤说的是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樊梨花悟道善解怨冤说的是什么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贞观年间,樊梨花出生在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樊洪府中。自幼母亲早逝,从小与两个哥哥一同长大,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她定了亲,将她许配西凉 大将军杨藩为妻。十二岁那年,杨藩随父亲到

  • 凉州之变是怎么回事?秃发树机能为什么起兵反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凉州之变,秃发树机能,历史解密

    秃发树机能,本姓秃发,晋朝时期河西鲜卑族首领,部落首领秃发匹孤的四世孙,他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树机能因不满西晋王朝统治,于公元270年左右起兵反晋,因为起兵地点和战争的主要发生地点均在凉州一带,史称“凉州之变”。公元265年,(即西晋泰始元年),司马炎代

  • 古代选拔秀女需要什么条件 普通女孩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你真的了解古代秀女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秀女选拔需要经过什么流程,普通女孩有机会入宫为妃吗?古代和现在不一样,古时候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她们很少有上升的途径,男人可以通过科举来当官改变人生,女人除了嫁人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做法,因此古时候很多女子都希望通过选秀女的方式是成为妃子,给全家

  • 康熙皇帝的“九妃连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的“九妃连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最有能力的皇帝当属康熙了,他8岁就开始登基,14岁亲政,跟着打掉鳌拜,成年后的康熙皇帝先后作战,分别对三藩、明郑、准噶尔发动进攻,还驱逐沙俄对中国的侵略,文治武功各个方面都很强悍,称康熙为清朝第一皇帝应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康熙一生在

  • 刘备人才众多,为什么蜀汉最后败给了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就是说,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只要能得其中之一,便能得天下。事实上,除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位之外,还有另外两位与他们齐名,那就是冢虎司马懿与幼麟姜维。所以,在这四个人中,蜀汉政权就占了其中三个,只有冢虎司马懿是属于曹魏阵营的,那为什么蜀汉政权最后还是败给

  •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的制度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唐朝的制度有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的制度原因?756年2月5日安禄山在洛阳建国大燕,改元圣武,自称雄武皇帝,以达奚珣为丞相。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唐明明刚刚经历了开元之治,为什么会一下子被安禄山搞成这样?开元之治时代,我们的教材这么说:唐朝在各方

  • 史思明击败朝廷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史思明击败朝廷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做到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已经被围困邺郡数月,城内已经山穷水尽,饿殍满地,加上郭子仪引水灌城,安庆绪的末日已经近在咫尺。收到安庆绪的恳求,曾经的二号狼王,如今已经称王的史思明率领大军南下,表面上是救援安庆绪,实际

  • 东晋时期的北府兵,最后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时期的北府兵,最后怎么消失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377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前景一统北方,东晋王朝受到极大的军事压力,因此连忙照求精兵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东晋重臣谢安向朝廷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朝廷遂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当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