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斩首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擦亮眼睛看上面写的啥

李善长斩首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笑道:擦亮眼睛看上面写的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1 更新时间:2024/1/27 23:23:56

尤其是封建王朝,掌权者们对自己的政权可是十分看重。每一位君王都想着传位千千年,万万岁,所以在出现了谋逆臣民时,这些人在君王面前可是一个个十恶不赦的,落得个斩首下场都是好的,弄不好还是诛灭九族之罪!

很多人应该都在影视作品里面听说过丹书铁券或者免死金牌这类东西,但是这种谋逆之罪是免死金牌是没有效果。

就如朱元璋的开国大臣李善长曾经就牵涉进了一桩谋逆之罪,

虽然自己有一张免死金牌,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过斩首的命运。

开国功臣李善长

李善长出生于安徽,从小就聪慧过人,并且熟读各类书籍,尤其是兵书。他也是支持法家学说的人,年轻时候的他善于预测,往往很多事情都会被他预测到结果,因此很快他也在十里八乡出名了。

当年朱元璋平定滁州时,得知李善长是当地有名的高人,便对前来拜见的李善长以礼待之,顺便将他留下来做了掌管史书。

从此李善长就跟随着朱元璋四处征战平定天下了,在滁州时候,李善长作为参谋,不仅在军事上给了朱元璋最大的建议帮助,并且还在人才的选拔上也是他一一选拔的,甚至连投降的人也是他代表朱元璋在其中周旋,因此朱元璋也是十分尊敬他的。

郭子兴对朱元璋产生怀疑,要剥夺他兵权,甚至要将李善长挖过来成为自己手下时候,李善长拒绝了郭子兴,也是从这件事后朱元璋更是对他十分倚重。

拥有免死金牌一张

除了对朱元璋十分忠诚之外,李善长也十分有谋略。当年朱元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鸡笼山寨,只留下少数的人留守和阳,元军得知后便派了大量的军队来攻打朱元璋的大本营,是李善长设下埋伏击退了元军。

在朱元璋攻克采石后,是李善长写出了赏罚分明的新军纪在各大城镇里粘贴,保证了军中没有因为胜利骄傲,从而秩序井然,秋毫无犯。

还是李善长在朱元璋称吴王时,辅佐朱元璋各项大事。他通晓古今,做事精明果断,赏罚分明,又善于辞令,因此在朱元璋招贤纳士时都是李善长起草文稿的。

甚至朱元璋在出兵征讨时,往往都是留着李善长为后盾,而李善长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不仅能够保证朱元璋的粮草辎重随时待命,而且也能保证驻地的百姓安居乐业拥护朱元璋。

可以说李善长虽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在前线上建功立业,但是他本身起到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在他的主张下恢复了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们也不再贫困。

如此重大贡献的人,势必在朱元璋成就大业时候会被论功行赏。

洪武元年朱元璋感念李善长的忠心与贡献,

特地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拜他为左相国,

一时间李善长的权利可谓是权侵朝野,位极人臣。

洪武三年时候,朱元璋大封开国元勋,对众人说道:

“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是他在其他方面丝毫不输于在座的各位将军们,理应晋封大国。”

于是便封他为国外公,年禄四千石,

子孙世袭,甚至还为他效仿汉高祖,特地授他丹书铁券(免死金牌)一张,以后若李家犯了罪证,可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最终被斩首

丹书铁券其实是表示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一种敬重和重视,但是李善长却没有珍惜。当一个人的权利过大时,或者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之后,思想就难免跑偏了。

在成名之后他的本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他表面上看着宽厚,实际上却是一个待人苛刻,爱嫉妒别人的人。有时候一些大臣的观点与他不一致,或者某些大臣对他不够“尊敬”,就会被他以各种理由在皇帝面前“上眼色”,久而久之朝中忠直的大臣便不再与他为伍,朱元璋得知风声之后也逐渐对他不满起来。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失败被杀,很多人都遭受到了牵连,但是与胡惟庸来往密切的李善长却没有遭受到牵连。

其实这不过是朱元璋给李善长的一个机会罢了,但是李善长却没有放在心上,照样像以前那样高调做事,此时的朱元璋便对这个曾经的老部下怀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此时已经七十七岁了,因为给其亲戚丁斌求情,再次被供出与当年的胡惟庸谋反案有牵连。此时的朱元璋则毫不心软,

将李善长与他七十余家人希数斩首

临行前

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

,这个白发垂髫老人此时不过是想给自己孩子留下一条活路罢了,他恳求老皇帝能够看在当年的份上,放过他的孩子一码。

朱元璋这时却说道:

“爱卿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时,怎么没有想到你的儿子!我那免死金牌是可以免死,但是却不免谋逆之罪!”原来免死金牌上赫然雕刻着“除谋逆之罪”,意味着谋逆大罪是不免死的。

小结:

李善长因为有了御赐的免死金牌,形成了有恃无恐的心理,不仅与参与谋逆的胡惟庸来往过甚,甚至在胡惟庸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最初看在他是开国元勋的面子上,没有对他过于处罚。

李善长却没有心怀感激反而怀恨在心,仗着自己有免死金牌招摇,而他也正是因为如此,最终被人查出实为谋逆人员,为他的狂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其实免死金牌仅仅是皇帝对开国元勋的一种嘉奖,但是大臣们却不能因此恃宠而骄,要知道帝王权术永远都是站在自己利益面前的。

如果一个人妄图一直吃“老本”不进步,那么最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如果在行进途中有了偏路,更是得不到一个好结局了。

就如李善长,年轻时文武双全,中年位极人臣,按理说在晚年的时候应该得到一个幸福的结局,但是却因为自己剑走偏锋,最终凄惨收场也是令人唏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就投降还帮着打满清,崇祯: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被崇祯活捉过吗,李自成两线作战,李自成被谁攻打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灭亡可以总结为内忧外患,内有多股农民军起义,外有各国列强虎视眈眈,而清朝当时对明朝来说不过就是癣疥之疾罢了,完全不足为虑。甚至清朝的威胁程度都赶不上李自成。而李自成当时对于推翻明朝都是没什么信心的,甚至还曾经想要与明朝议和。李自成出现的根源,是明朝积重难返的贪污腐败,这是所有专制皇权

  • 李世民把武则天叫到床前:我死后你寂寞吗?武媚娘说8字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8个字,武则天和李世民有关系吗,武则天真的受过太宗宠幸吗

    当时李世民做皇帝时就找人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卦之人告诉他:''帝传三世,武代李兴'',也就是说皇位传了几世之后就会到武氏的手里,这让李世民很恨武氏,当时武则天已经是李世民的妃子了,这使得武则天一直不受宠,得不到李世民的爱,李世民听到这里后,很是生气,一怒之下杀死了很多武氏的人,武则天很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 朱棣造反后,在皇宫发现一道圣旨,看完嚎啕大哭:父皇害得我好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朱元璋本身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和尚,但是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善于运用军事和谋略最终使得他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要分析朱元璋的性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有很多的性格特点,比如他比较心狠手辣,屠杀了很多的功臣,但是又勤于政务爱护百姓,严惩贪官污吏。他有很多儿子,其中和他性格最像的,应该就

  • 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1人怎么办?武则天8字保住1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作为唐朝历史上一位英明帝王,开创了贞观之治,尽管他的帝王之位践踏着自己兄弟的鲜血铸成的,但一切都是迫不得已。说起他身边的众多妃嫔,除了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长孙皇后之外,武则天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在他死前曾经问武则天:我走了,你怎么办?武则天用了八个字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李世民早已注意到武则天,

  • 李世民临死前问武则天:我死后,你怎么办?武则天回8个字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本来就是皇帝李世民的一个妃子,那么李世民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让唐朝走向了巅峰,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皇宫里面竟然会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吗?要知道,在皇宫里面,即便是妃子,其实际上的政治地位可以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别说当皇帝了,就是朝廷当官都不可能,武则天要想做成这件

  • 朱棣从侄子手中夺下皇位,发现1道圣旨,看完大哭:我对不起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历史的人大概多少都知道,朱元璋的出身是什么也没有的和尚,但是最终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善于运用军事和谋略使得他最终成为了明朝的第一位君主。要分析朱元璋的性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有很多的性格特点,首先他比较心狠手辣,但是又勤于政务爱护百姓。他有很多儿子,其中和他性格最像的,应该就是朱棣了,但是他却选了

  • 术士说李家会篡位,杨广连杀32个李姓大臣,为何偏偏李渊活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学过历史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多王朝的国家,在中国这个大土地上,曾经有两个朝代分别叫做隋朝和唐朝吧,但是学过历史的朋友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经常将隋朝和唐朝习惯性的称为隋唐,估计细心的朋友就会有点疑问吧,为何隋朝和唐朝这两个不同的朝代,人们要合起来叫隋唐呢?隋朝时期完成了国家统一,经济得到了显著上升,

  • 朱棣远胜于朱允炆,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他?专家:就他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略懂明朝历史的都知道,朱元璋临死前直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皇孙朱允炆,当时朱元璋有很多的儿子,而燕王朱棣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确实是一块当皇帝的好料,但为何不把皇位传与朱棣呢?很多朋友都知道,朱元璋对皇太子朱标可以说是一手儿栽培起来的,一直跟着自己参与政事,朱元璋十分看重朱标,对朱标寄予了厚望,谁料想朱标却

  • 朱元璋问死囚:你姓什么?其回答后,朱元璋大喜:赦免,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问死囚姓什么,朱元璋临死后说的话,朱元璋临死之前的话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忠臣良相,就因为帝王的昏庸的命令而枉送了性命,但有一个帝王却在询问了一个罪臣的姓名之后赦免了他,不仅如此,还给了他5次机会免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赦免范文从范文从是朱元璋时期的监察御史,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劝谏皇帝。虽然权力很大,但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 太平公主征召壮汉,进寝宫过夜玩耍,早晨宫女打开房门发现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唐高宗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情窦初开了,有了心仪的人,原来自己女儿偷偷瞒着唐高宗到宫外游玩,恰好碰上了相貌英俊的薛昭,少女情怀一下子被点燃,薛昭也是唐高宗妹妹的儿子,于是就同意了两人在一起,两人婚后也是非常的恩爱,太平公主也是非常的喜欢薛昭,但是好景不长,薛昭因为大哥谋反,所以被牵连成为了当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