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代武庙供奉姜子牙,为何明清时期关羽变成了“武圣”?

历代武庙供奉姜子牙,为何明清时期关羽变成了“武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30 更新时间:2023/12/14 14:44:4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儒家的价值观中,“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是大丈夫出仕的终极目标。因此,朝廷一般都会设置“文庙”和“武庙”。文庙中,祭祀孔子以及部分弟子,以及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文臣政治家们,以孔子为首。武庙中,祭祀“武庙十哲”以及历朝历代的著名将领。有意思的是,武庙第一人最初是姜子牙,后来却变成了关羽。

根据《新唐书》记载: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仿照文庙的格局,建立武庙。正位的“主神”是姜太公。因为姜子牙曾被封为武成王,因此武庙又称“武成王庙”。除了姜子牙外,还有武庙十哲,左侧5人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侧5人分别是: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最初的武庙11人,并没有关羽。

到了22年后,唐德宗将武庙中的牌位增加到了64人,其中关羽名列其中,和关羽同列武庙的三国名将还包括:张辽、周瑜、陆逊、邓艾、张飞、吕蒙、陆抗。加上“十哲”中的诸葛亮,三国时期共有9人。到了宋朝,武庙共计供奉72人,主神仍是姜子牙。其中,关羽只是“从祀”,并非“主祀”。

朱元璋继位后,曾一度废除武庙,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武庙重新兴起,为首的“主神”变成了关圣帝君——关羽。不仅如此,关羽的身边还有关兴和周仓两人从祀。关羽作为三国将领,在通过1500多年的发展后,为何会走向神坛呢?本文从武庙中的关羽谈起,浅析关羽形象在民间的发展和重构。

二、历史上的关羽

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麾下的关羽,在三国时期也仅仅是诸位名将之一,他当时的形象远远没有后来这么“高大”。根据《三国志》记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也就是说,关羽本来是解州(山西运城)人,因为早年犯了事逃到了幽州涿郡,在这里结识了刘备和张飞。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恩若兄弟”。注意,史书上从来没有说过三人曾桃园三结义,因此,他们只是“若”兄弟,但归根结底,还是君臣关系。

三国时期,关羽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能征善战,在刘备创业时,立下赫赫战功。《三国志》评价关羽“为世虎臣”。然而,关羽的性格特点太过鲜明。《三国志》记载: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

也就是说,关羽虽然是一员虎将,但为人高傲。曾经因为看不起孙权,而拒绝将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又因轻视糜芳、傅士仁等人,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荆州。可见,三国时期的关羽,不仅不是一个“完人”,而且缺点十分明显。

另外,为了彰显关羽的勇猛,后世也杜撰了一些故事。例如,曹操遭遇白马之围时,关羽帮曹操杀掉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在《三国志》上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虽然杀了颜良,但却没有任何史料写关羽同时杀了文丑。此后,关羽辞别曹操,曹操认为“各为其主,勿追也”,并没有对关羽进行阻拦,因此更不存在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之说。另外,包括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之类的故事,也多是后人杜撰。

综上所述,关羽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将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在后世的民间演义中,出现了很多杜撰关羽“天下无敌”的故事,这其实不是关羽本身的形象。关羽的形象,被后人一点点的抬高,甚至神化。

三、关羽形象的变化

关羽生前被封为汉寿亭侯,因此,关羽去世后,在他的家乡解州经常有人祭祀关羽。隋朝时期,隋文帝信佛,在全国范围内广建庙宇,于是在山西运城建了第一座祭祀关羽的庙,当时还不叫“关帝庙”,而是叫“寿亭侯庙”,从这时开始,关羽开始走向神坛。

唐朝唐德宗时期,唐朝诗人董侹路过阳泉山关羽庙时,写了一篇《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的文章。文中写道:

“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梁人……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虩……”

大概意思是,唐朝的智顗禅师者夜间曾经和一位神仙对话,最后才知道,这位神仙竟然是三国时期的关羽。这篇文章已被刻成石碑,流传甚广,对民间影响很大。因为晚唐时期,社会动乱,百姓心中急需要一些“神灵”作为精神慰藉,关羽的“显圣”,瞬间提升了他在民间的地位,因此,全国各地争相为关羽建庙,频繁祭祀。

佛教虽然来自天竺,但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不断和中国文化相融合。早在隋朝时期,因为隋文帝的关系,佛教就把关羽的神像请进各大庙宇。到了唐朝,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升温,佛教便利用这个契机,把关羽的地位再次提高,称关羽为“蓝伽菩萨”,而道教也在这个时候,将关羽列入五文昌之一,称关羽是“翊汉天尊”。

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宋朝,关羽的形象持续发展,其忠、勇、仁、义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北宋末年,是关羽形象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因为宋徽宗信奉道教,因此当时道教第三十三代天师张继先便向宋徽宗提出请求,要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崇宁是宋徽宗当时的年号,宋徽宗果断批准。而后,宋徽宗又先后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等。

到了南宋宋孝宗时期,宋孝宗支持主战派,因此朝廷更需要关羽“忠勇”的形象来影响众人,宋孝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此时,关羽在佛、道、儒三界,身份都得到了大大提高,不仅是佛教的菩萨、道教的真君,还成了读书人崇拜的“王”。民间更称关羽为“关帝”,关羽的形象彻底被神化,他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四、关羽成为武庙主祀

宋朝灭亡后,元朝时蒙古人实行等级制度,不尊重汉民族的文庙和武庙,武庙的延续受到了中断。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大臣们纷纷建议重建文庙和武庙,但朱元璋的出身和性情,改变了文武两庙的传统。

在文庙方面,朱元璋继续以孔子为主祀,却把“亚圣”孟子删除了。原因是孟子提倡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朱元璋认为不合理,但朱元璋仍旧尊重孔子,文庙的传统和大致结构并没有变。

在武庙方面,自古武庙都以姜子牙为主祀。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重臣,当初姜子牙兢兢业业辅佐周文王,周文王死后,他又辅佐周武王,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因姜子牙功劳太大,尊姜子牙为“师尚父”,所谓“师尚父”,也就是皇帝的师傅和“父亲”。朱元璋认为,大臣的功劳再大,也不能凌驾于帝王之上,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因此不再供奉武庙。没有了武庙,朱元璋另辟蹊径,搞了一个“关帝庙”,因为关羽的“忠勇”形象,非常符合朱元璋对武将的要求。所以,关帝庙便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武庙”。有明一朝,关羽成功代替了姜子牙,成为历代武将之首,全国各地也都有关帝庙,南京、北京城内,都至少有一百多座关帝庙。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决定重开武庙,以“关帝庙”为武庙,让关帝庙和文庙并称,合成文武庙。关羽从此变成了“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从三国时期到清朝,关羽通过1500年的发展,从一位“凡人”将领,变成了人们憧憬的“武圣”,

五、关羽形象变迁对我们的影响

关羽在三国时期作为一位名将,到了隋唐时期开始神化,在宋朝被君王几度追封,明朝时朝廷个开设关帝庙,代替了原来的武庙。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关帝庙正式改名为武庙。关羽的形象一步步提升,最后成了“武圣”。关羽的形象变迁,对我们有很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下列三点:

第一,在历史方面,很多历史人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形象都会发生变迁。这不局限于关羽或三国时期,在整个历史,都有这种现象。我们研究关羽的形象变迁,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他历史形象的变化,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第二,在文化方面,关羽形象的历史变迁,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在全国各地,仍有许多关帝庙。在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外,也有关帝庙或武庙,关羽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文化、旅游、宗教的重要元素之一。

第三,在教育方面,伴随着历史教育和民间演义的流传,关羽忠勇、仁义的“正能量”表现,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积极意义重大。

但是,关羽文化的发展,也存在部分迷信的成分,这个需要我们主动去辨别。整体来说,近2000年的发展,关羽已经不是三国时期的关羽,他的形象早已被重构,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总结、去尊重。

本文参考资料:《三国志》《新唐书》《隋书》《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明史纪事本末》《宋史》《元史》《清世宗实录》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历史上一些绝色美女没孩子?比如妲己、西施、貂蝉?巧合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妲己与貂蝉,貂蝉王昭君西施妲己,古代四大美女貂蝉是虚构的吗

    四大美人当中的貂蝉我们以古代的四大美女为例,比如貂蝉。一谈到貂蝉,大家总会想到貂蝉和吕布的一些恩怨情诉,貂蝉与董卓的一些恩怨情仇,以及貂蝉和自己父亲王允的联系。但是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貂蝉并不存在貂,蝉仅仅是三国演义当中临时杜撰出来的人物。而三国演义这本书籍之所以杜撰貂蝉这样的人物,是为了让

  • 为什么姜子牙墓葬千年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墓葬具体位置不明朗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陕西西安,传说终年139岁,姜子牙死后他的墓葬并没有准确的地方,各地都出现了姜子牙墓,古书《礼记檀弓》等书记载,姜子牙墓在咸阳等地出现,但是具体位置存有争议。既然姜子牙的墓葬不清楚,自然没办法引起盗墓贼的兴趣,毕竟如果连墓葬的地方在哪里都不知道,又怎么能

  • 封神里的纣王如何背上了商朝灭亡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这一首诗,纣王得罪了女娲娘娘。女娲娘娘派出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正是她这个举动,导致妲己做了无数恶事,以至于生灵涂炭。圣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导致天下民不聊生,纣王还只是被妲己蒙蔽才作出恶事。妲己为祸,究其原因,还是女娲派来的狐狸精!纣王刚愎自用,在他眼中,天下之大,莫非皇土,圣人也必须遵从皇权!而纣

  • 封神里的圣人们为何会扶持姬昌一脉做人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圣人们为何一致决定选择西岐的姬昌来进行扶持呢?简而言之,就是关系。纣王杀了姜皇后,担心东伯侯姜桓楚造反,于是把四大诸侯一同诓骗到朝歌杀死。结果纣王杀东伯侯和南伯侯之时,大臣们也求情,也不是拼命阻拦。但杀姬昌的时候,朝歌七王拼死为他求情,姬昌这才活了下来。由此便证明姬昌在朝歌的人脉关系不错。再来说

  • 妲己3大发明:一个荒诞已消失,一个被废除,最后一个家家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妲己历史资料,妲己都发明了什么,妲己的发明

    古代的商朝是一个很奇葩的过度,商纣王就已经是一个够奇葩的人了,非常的残暴对待自己的大臣,那时候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妲己。现在说的狐狸精,暗喻一个行为不检点的女性,就是从妲己的故事中得到的。妲己 就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古代魅惑君王,霍乱朝政的妖女,名声非常的不好。在她跟纣王帝辛做妃子期间,干了三件大

  • 女娲想杀纣王被金光所阻,金光是何人发出?守卫纣王门口的神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娲为什么不能直接杀了纣王,纣王摸女娲娘娘的脸,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原文

    我们来看一下原著中对此处的描写“即唤碧霞童子,驾青云往朝歌一回不题。那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後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岁,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将神。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如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行回宫,心中不悦。”现在各位看官是否已

  • 人阐截三教协商封神,为何是姜子牙执掌封神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键锋姜子牙,姜子牙173代传人,赵公明大战姜子牙

    三教协商封神,教内能人异士无数,姜子牙算是哪根葱,为何代天封神的是他呢?小刘跟大家分析一下。一,姜子牙是个人,出身来历比较正统。元始天尊讨厌非人类修道者,所以他绝对不会把封神任务交给非人类。姜子牙合格。二,三教协商,老子基本是不问世事,就一个徒弟玄都大法师,他赞成姜子牙代天封神,卖一个面子给元始天尊

  • 为什么说妲己祸国殃民?网友:妲己本来是奉娲之命改朝换代之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妲己是什么身份呢,据说,妲己原本是有苏氏之女,有苏氏被商纣王打败,被迫向商王进贡大批牛马等牲畜和一个叫“妲”的美女。这个名字叫妲的美女姓己,人们就称她为妲己(人们那时候称呼比较随意,怎么顺嘴怎么来)。于是妲己作为商王俘获的战利品,跟马牛羊一起贡入商王后宫。因为妲己年轻貌美,后来受到已到中年的纣王的宠

  • 央视曝光一起古代车祸,记录文字为甲骨文,网友:形象且生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最严重的车祸,甲骨文车祸记载,甲骨文汉字

    那么,当“车”字和甲骨文联系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故事呢?4月30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起古代车祸,也就是古代的翻车现场。而这场古代车祸的记录文字,就是用的甲骨文。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起古代车祸记录之形象,我们先要了解的就是甲骨文中的“车”字这么写,就是下面这个样子。车轮的出现,在古代来说是一项重

  • 渔夫和乞丐为活命当海盗意外开海运先河创六国码头成为元朝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 朱清,字澄叔,扬州崇明人(今上海)。生于1236年卒于1306年。南宋末年,濒海的姚刘沙(崇明岛)经过慢慢的冲积渐成形成,朱清的母集与亲朋旧友等十余户人家在小岛上面搭建芦舍为屋形成了渔村以出海捕鱼为生。[var1] 相传最早的时候,此时的南宋朝廷被权相贾似道专权独掌一人之下是万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