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妲己为何总给纣王喂葡萄,却从不喂其他水果?原来葡萄暗示她命运

妲己为何总给纣王喂葡萄,却从不喂其他水果?原来葡萄暗示她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4 更新时间:2024/1/26 10:27:53

祸国殃城的妲己为何总是喂纣王吃葡萄呢?明明纣王皇宫中有着无数水果,可妲己却单单只喂葡萄,这些葡萄究竟有何深意?

《封神演义》当中,妲己本是商朝大将苏护的女儿,苏护为了救儿子,把女儿苏妲己献给纣王。

不料在去往朝歌的路上,九尾狐狸精半路截胡,吸了妲己的魂魄,冒名顶替到了纣王身边。

狐狸精撩起人来,纣王哪里还能顶得住。很快他就独宠妲己一人,也不理国家大事。

并在朝歌建了琼室、鹿台等宫殿,每天在里面看歌舞表演。

妲己则坐在旁边,一边给他喂酒,一边给他喂葡萄,妲己也不喂别的水果,就一颗接一颗,把葡萄往纣王嘴里送。

葡萄这种水果,是汉代张骞从西域回来后,才在中原广泛种植的。

而在商朝时期,只有少量的野葡萄。物以稀为贵,纣王要想天天吃到葡萄,就得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因为一个地方找不到,得派人在全国各地寻找,找到了得立马送到朝歌。

像唐朝的杨贵妃,她想吃荔枝,则需要朝廷征调驿马,从岭南火速送到长安,其中消耗的资源,能养活多少百姓啊。

如果杨贵妃天天吃荔枝,那唐朝的驿站啥事也别做,专门给她送快递得了。

所以妲己给纣王喂葡萄,一方面是突显纣王的骄奢,刻画一个昏君的形象。

另一方面,则是突出妲己的精明,最好的东西不留给自己,而是喂给纣王吃。

这无疑是在告诉纣王,我妲己并非想是获得什么,才来到朝歌,我只是单纯地爱慕你,想要全心全意对你好。

这样一来,纣王对妲己就更好了。

毕竟当时的后宫,不仅是妲己一位美人,很多人都在争宠,纣王又喜怒无常,如果妲己不表现得好点,结局可能就是失宠被杀。

当然,喂葡萄还有另一层深意,你看九尾狐是谁派过去的。

九尾狐附身妲己去朝歌,并不是心血来潮想恋爱。

纣王七年的三月,正逢女娲娘娘的诞辰,有大臣上奏,建议纣王去女娲宫进香,以祈祷商朝国祚绵长。

谁知纣王荒淫好色,他看到女娲圣像国色天姿,居然神魂飘荡,起了淫心。

于是提笔写了首诗,最后两句是: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意思是想让女娲进他后宫。

女娲回来之后,看见墙上的诗句,气得大骂纣王昏君。

于是便派了九尾狐妖,九头雉鸡精,以及玉石琵琶精,去朝歌惑乱纣王之心。

妲己(狐狸精)带着任务,自然是要让纣王懈怠朝政。所以纣王休闲的时候,她不断地喂葡萄,温香软玉 素手纤纤,哪个干部能经得起这种考验。

纣王不知不觉中,便爱上了这种生活,正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纣王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般,渐渐迷失堕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葡萄就是一个套子,怎么理解呢。

比如你是个有钱人,但是非常节俭正派,让你直接去无度挥霍,你肯定抗拒,可如果先带你喝喝花酒,让你习惯上这种生活。

然后某天再回归到节俭的日子,那你肯定浑身不得劲。会觉得自己有钱,挥霍一下也没关系。于是,你就渐渐堕落了。

皇后和一般的妃子,都比较含蓄传统,不会当外人的面,做出什么亲密举动,而妲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剥葡萄喂给他吃,给了纣王一种新鲜感,他很难抗拒这种享受。

这就像罪恶绳索的套子,将纣王慢慢套入了奢靡的生活,那为何不用桃子、西瓜、梨呢?

这些水果太常见了,而且个头太大,体现不出上层社会,那种优雅奢靡的姿态。你想想妲己举着个桃子,纣王啃一口 她就放下来,等纣王嚼完 她又举起来,这像什么话,最后这个葡萄,还可看作是一个伏笔。

葡萄吃进口中,先是甘甜 后是苦涩,这是有特殊含义的。

女娲让狐狸精引诱纣王时,已经透了个底 她说: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

显然,纣王将会性命不保,可是这个结果,当时谁都预料不到。

妲己喂他吃葡萄,其实是在暗示纣王的命运,表面纸醉金迷,背后却要遭受大罪,那么妲己为何要暗示呢?

因为她爱上了纣王,狐狸精本在山中修行,并不知晓世间情爱,当她附身妲己身上,却得到了纣王的怜爱。

纣王为她建造宫殿,想办法讨她的欢心,这让妲己十分感动。

但她又不敢违抗女娲的命令,只能全心全意地对纣王好。

妲己实在是很矛盾,一方面她要祸害纣王。一方面又不忍心,最后她自己也陷了进去。

周武王攻下朝歌后,妲己和另外两个妖精,被押上了斩妖台,另外两个妖精被雷震子斩了。

但是轮到妲己的时候,雷震子却提不动刀,因为妲己太美了,其他将领也无法下手。

最后姜子牙蒙上眼睛,使用斩仙飞刀,将祸国殃民的妲己斩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街头采访韩国人:孔子是韩国还是中国的?韩国人的回答,打自己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韩国说孔子是韩国的是真的吗,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我们的“邻居”大韩民国,除了想用韩剧、化妆品、泡菜称霸地球外,还有一个非常奇葩的习惯,那就是乱认亲,比如屈原祖籍在他们那里,端午是他们发明的,中医就是他们的韩医,这不连我们的文化代表孔夫子,他们也要抢去认个亲。他们的专家说,朝鲜最早是由商朝贵族箕子率领千人东迁至朝鲜半岛所建,而

  • 续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宗法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氏族制与宗族制的异同,宗法分封制瓦解的表现

    导语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周代特别是西周作为“礼乐文明”、“政通人和”的典范历来备受推崇。周代遵循血缘原则,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同姓不婚”为策略的一整套礼仪制度,维系和强化了周代的社会秩序体系。在周代,“同姓不婚”是一种为了政治的必然存在,除了延续宗族统治的需要,更是

  • 山海经中意外发现有关半猪人的离奇记载,据说其中隐藏着远古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山海经最吓人的照片,山海经全书免费阅读,山海经的猪

    [var1]猪的历史极为久远,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华夏的土地上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var1]历史上关于猪的记载有很多,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有迹象证明家猪可能来自欧洲和亚洲,在被人们发现的

  • 都是皇帝宠妃,为什么妹喜和妲己被唾弃,而她却能独善其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统治者做出错误决定造成严重后果,而群众会将错误原因加注到女人身上,于是有了“祸国妖姬”的出现。古人认为皇帝是神仙派遣到人间管理百姓的人,所以必须臣服,从出生起身份就比普通人要高一个等级,既然是上天派来的自然不会犯错,智慧被女人迷惑。就连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都是因为陈圆圆,事实上可能只是存在利益关系而已。

  • 酒文化历史 | 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的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一约公元前1046年。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商朝第一位男性杰出的首领-殷契。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

  • 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改变了五国历史格局,现代商人都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子贡名叫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政治才能顶尖、商业能力顶尖、交流能力顶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去世后,为孔子守陵6年。[var1]子贡在卫国做官,同时在曹国和鲁国做生意。子贡的生意做的非常大,他“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是孔子所有弟

  • 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但现代人却都用错了!你知道意思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以至于用错了地方。随意地用这句话套用在老人身上。孔子表示,压力很大。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这句话的由来,以及它的用法。[var1]这句话原文出自于《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

  • “如果你是纣王,会选哪个妲己当爱妃?”纣王还需要选?哈哈哈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网友:我都是纣王了,我为什么还要选?2.这是哪位美女的拖鞋落在这里了?别看现在这里风平浪静的,刚才的战况应该很激烈啊3.司机小哥也太有办法了,等等?司机人呢?不会是在后面吧4.兄弟你刚才不是很淡定吗?怎么跑了呢?5.防止孩子驼背和近视的好办法,家长们可以好好的效仿一下哦6.这是什么机器啊,无论多少钱

  • 农民挖水渠发现20多公斤战国金器,纯度高达99.99%,获300元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出土最大金器,考古发现金器之谜,考古发现金器图

    盱眙县的一个小伙子在挖水渠的时候,竟然不小心挖到了金子,继续往下挖,还有一堆绿光闪闪的东西,小伙一看,这不会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于是便叫人将所有的文物都挖了出来,而这一些事情,也被广泛的传播开来,之后政府派人来看,认定其为青铜器以及一些金制的容器,按例应该上缴国家。不过不检测不知道,经过专家检测之

  • 张仪能成为一代说客,原来是因为苏秦使用了这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张仪先到了楚国,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楚国人诬陷,偷了楚相的玉璧,被捆起来暴打了一顿,破落不堪,最后被驱逐出国。张仪回到魏国后,妻子责备他不该去游说,遭到如此侮辱。[var1]他却伸出舌头问妻子自己的舌头是否还在,把妻子惹得笑了,告诉他舌头还在。张仪这段坎坷的经理,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这句:舌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