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继光的晚年为什么如此凄惨?是“纳妾风波”,还是另有原因

戚继光的晚年为什么如此凄惨?是“纳妾风波”,还是另有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07 更新时间:2024/1/15 20:19:27

到了明朝中后期,北部鞑靼、南部倭寇始终威胁着大明王朝的统治,然而能征善战的将领却变得稀缺罕见,而戚继光就是最耀眼的一个,他接连创造战场奇迹,以一己之力守卫明朝半壁江山。

戚继光祖籍是山东人,从小喜爱读书,属于“文史专家”类型的。在嘉靖时期,戚继光承袭祖上职位,到登州卫所担任指挥佥事。

古代登州就在今天的山东省内,当时戚继光听说倭寇在山东沿海地区劫掠百姓,义愤填膺的戚继光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初心。

1553年,张居正嘉靖皇帝举荐戚继光,从此之后,戚继光开始走上抗击倭寇的雄壮之路。戚继光在受命之初就掌管25个卫所,卫所是明朝设置的军队编制,明朝全国共设有500多个卫所,由此可见人数并不少。

可以说,戚继光的“飞黄腾达”起始于张居正的知遇举荐,而张居正的“落幕清算”终将牵连戚继光最后的命运。

从1557年到1565年,戚继光奔走在大明朝沿海,经常有当地官军不敢正面对战倭寇的情况,戚继光成为攻剿倭寇的急先锋,胡宗宪多次急令戚继光率军挽救战局。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先后经历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用战无不胜的成绩横扫倭寇祸乱,基本解决了困扰明朝两百余年的“倭奴为患”。

1567年,明穆宗接替皇位的第一年,在大臣的建议下,诏令戚继光担任神机营副将,主要目的是让戚继光训练这些士兵。

第二年,明穆宗又将蓟州、昌平、保定的士兵全部归戚继光统率,但是蓟州已经有总兵郭琥,导致军令不能统一下达,朝廷立即将郭琥调走。可以看到,此时戚继光深受朝廷信任和重用,主动清除一切障碍帮助戚继光练兵打仗,这是属于戚继光的高光时刻。

戚继光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主要是他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战果,尤其是戚继光组织训练的戚家军,用事实说话,赢得朝廷的极大信任。

戚继光不仅善于带兵打仗,在练兵备战方面也是高手,甚至还是一位战场发明家。

戚继光根据浙江、福建等地很多山陵沼泽的特点,为了应对倭寇常用的伪装伏击战术,他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斗队形,给倭奴造成毁灭性打击。戚继光在与倭寇战斗过程中吸取经验,改良明朝军队原有武器,后来被称为“戚氏军刀”。除此之外,戚继光还发明了“狼筅”,在戚家军中普遍使用,被称为“刺倭利器”。

自从戚继光来到北部边境,他再次上演一系列传奇故事。戚继光在镇守蓟门期间,他总结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敌人主要依靠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抗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这些难不倒戚继光,他摸索出“车营”战法克制“游牧骑兵”,取得极好战场效果。

戚继光治军严明,通过演练新战法、打造新器械等多种方法,让他统管的军队成为明朝边疆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明史》记载,“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戚继光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和托付。

明朝时期防御北方敌人,主要是借助长城,朝廷将长城分为九个防御段,每部分都派驻重兵防守,因此历史上也称之为“九边重镇”。戚继光负责驻守的蓟镇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至山海关、西到居庸关,担负着拱卫都城的重任。

在1568年之前,明朝镇守蓟州的将领在17年时间里更换10次,始终不能有效抵抗来自蒙古军队的侵掠。自从戚继光到来后,经过连续多次作战,明朝军队以胜利为主,导致长期活动在蓟州的蒙古军队越来越少,纷纷逃跑到其他地方。

在戚继光驻守北部边疆的十六年时间里,蒙古各部落都不敢入侵明朝疆土,实现很长时间的“北方无战事”。

1582年,戚继光接到朝廷调令,命令他前往广东。

事出反常必有妖,原来在半年之前,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了,他遭到朝臣的清算,张居正被抄家,儿子被逼自杀。戚继光作为张居正举荐支持的将领,也被人参奏“继光不宜于北”,这才从北部边疆调任广东。

明朝中后期难得的名将就此陨落,虽然戚继光心中仍然“壮心不已”,他不知道的是,悲惨的晚年已经开始。

1585年,戚继光再次被弹劾,这次皇帝直接罢免了戚继光的官职,遣回老家。在回家的路上,戚继光收到消息,他的弟弟戚继美去世了。戚继光心中悲痛,不仅是因为手足情深,更令戚继光耿耿于怀的是,戚继美的死是受他牵连。

在戚继光被弹劾之前,朝中官员不敢轻易弹劾名将戚继光,于是先弹劾贵州总兵戚继美“投石问路”,结果戚继美被罢黜返乡。后来,戚继美的妻子因病去世,随后戚继美的儿子也暴病去世,深受打击的戚继美也撒手人寰。

戚继光的心情格外沉重,已经满头白发的他却要体会家破人亡,更何况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弟弟一家三口才遭此劫难。

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戚继光终于回到山东老家,天伦之乐还没来得及享受,戚继光的次子戚安国就去世了,戚继光的妻子王氏难以承受丧子之痛,带着家中所有的钱财消失得无影无踪。

戚继光的妻子王氏出生在武将家庭,她的身上传承了家族虎将的气质,与戚继光结婚之后相敬如宾。与此同时,王氏是一位非常强势的女性,戚继光甚至惧怕她,在民间史书上也流传着戚继光惧内的传说。

戚继光夫妻二人很和谐,多年之后,王氏仍然没有生育儿女,这让戚继光非常为难。在古代,延续家族香火是天大的职责,在宋朝、明朝甚至明确规定,妻子七年没有生育儿女,男方可以选择休妻。

有一次,戚继光向妻子王氏表达了自己想要纳妾的想法,没想到王氏怒斥戚继光,最终此事不了了之。又过了几年,戚继光迫于“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压力,瞒着妻子王氏纳了三位妾室,分别是陈氏、沈氏、杨氏。

戚继光的三位妾室非常给力,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其中陈氏生育三个,沈氏和杨氏各生育一个。谁知道,妻子王氏意外得知戚继光纳妾,还有了儿子,她提着刀怒气冲冲地找到戚继光拼命。

无可奈何的戚继光只能和盘托出,他坦诚地向妻子王氏说明自己面临“无后”的不孝压力,看到丈夫的真情流露,铁娘子的心也软了,她原谅了丈夫,戚继光的“纳妾风波”就此落下帷幕。

随后,戚继光将次子戚安国(陈氏所生)过继给王氏,就是这个孩子的夭折导致王氏离家出走。

戚继光曾经纵横沙场、身披将印长达三十多年,然而最终却落得如此凄惨境地,“家无余田,囊无宿镪,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1588年,戚继光伤病复发,然而穷困潦倒的他竟然请不起医生、买不起药材,最终在家中去世,终年58岁。

有人说,戚继光的晚年凄惨是因为妻子王氏带走了家里财产,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明朝党派之争,张居正倒台后遭到清算,而戚继光被认作张居正党羽,一同遭到诬陷贬黜,这才是导致戚继光家庭悲剧的源头。

可以说,党派之争伤害的不仅仅是戚继光这样的爱国名将,影响的也不仅是个人命运,毒害的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

1589年,戚继光的长子戚祚国不愿意看到父亲死后仍然受到不公对待,于是上书万历皇帝请求怜悯体恤。最终,万历皇帝颁发诏书,评价戚继光一生“有大功而无大过”,允许世人祭祀戚继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许凯、朱亚文,谁饰演绎的朱瞻基更贴近历史上的明宣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一下历史上的朱瞻基,生于洪武年间(建文执政)时期,朱瞻基下生前朱棣梦到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幼年聪颖,允文允武,武不逊色于朱高煦,文不逊色于朱高炽,并且深谙政治权谋。朱瞻基擅长骑射,年少时便击球、射柳样样精湛,“击射

  • 曾国藩为了戒色,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方案,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曾国藩人生六戒,曾国藩的一生六大戒律,曾国藩六戒真实感悟

    俗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就是对自己要求要严格,对别人要求要宽松。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那这个贪官污吏,不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做到严于律己,才会让自己身陷囹圄吗?可见严于律己这四个字,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也不是能够那么轻易就可以做到的。今天小编跟大家介绍一个能够始终坚持严于律己这四个字的人,他

  • 此女与姐姐同入清宫,姐姐被顺治封后,她却成了康熙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顺治十年八月,清宫曝出重大“新闻”:顺治帝废后了!说起这位被废的皇后,大家可能有所了解,她是孝庄太后的娘家侄女,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孟古青。顺治帝与这位表妹感情不合,便把她降为静妃,改居侧室,据说后来又将其赶回了娘家。第二年,少年天子顺治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大婚,新娘还是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这

  • 明朝灭亡之时,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不动,为何还有人说他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临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有些人还认为他是忠臣?崇祯17年2月李自成挥师东征,三月初闯军围城,明朝京师告急,3月19日清晨破城,当日凌晨崇祯地挥剑砍杀妻女,后自缢于景山,一直到临死前都没有等到吴三桂和左良玉的勤王之师,宁南伯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按兵不动,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

  • 大清因风水生,因风水亡,真的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清风水,大清是怎么亡的,中状元不久大清就亡了

    永陵始建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1634年(后金天聪八年)称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称为清永陵,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与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那和清朝皇帝有什么关系?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当政期间,夜观天象发现辽东有源源不断的紫气,就像神龙腾云驾雾。崇祯皇帝

  • 成吉思汗有多厉害?他所创下的十大神迹,千年以来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吉思汗有多厉害,成吉思汗征服女人的名言,都兰县成吉思汗墓

    第一,成吉思汗骁勇善战,这极大地影响了他带领的士兵,他在位时期,国力强盛,因此经常向外扩张领地,元朝的版图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甚至一度延伸到现在的俄罗斯。第二,成吉思汗的眼界辽阔,他的野心绝不仅仅放在中国国内,他有一统中原大陆的理想,所以他在世时期征服了许多地区和民族,可以说成吉思汗为我国的民族

  • 历史解密:宋代为什么要增加科举考试录取人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选举人才的手段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就是一项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目前大多数也是这样的一种机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那么,小编刚刚也是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宋代的时候,是增加了录取人数,也就是说科举考试有更多的人可以当上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样后来结果又是怎样的?貌似后来就出

  • 曾国藩的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抱着一颗平常心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国藩如何保持平常心,曾国藩智慧全集txt下载,曾国藩的智慧全文阅读

    曾国藩说:“天下的事情,只要你肯花功夫,都能成功。功夫下得不够,却想着马上成功,那是痴心妄想。”“当官的人,没有尊敬人民,就想着人民敬服自己,没有信守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就想着人民信任自己,这是得不到的。”“种地的人,鲁莽地耕地,轻率地除草,只想着今年的收获能够达到去年的十倍,这也是不可能得到的。”“

  • 大明凉国公-蓝玉之死,当天的行刑过程是这样完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凉国公蓝玉的真实事件,朱元璋蓝玉之死完整版,徐达和蓝玉谁强

    监斩官走上高台,拿出谕旨,读了一些百姓听不太懂的圣谕,但是百姓听懂了下一个人的名字,叫做“蓝玉”。蓝玉,当年追随朱元璋征战四方的好兄弟,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没有亏待他,不但将他的女儿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还封他凉国公。但是最后他却以谋反罪被下令勒死,而后剥皮揎草。朱元璋要用这种方式来对付自己的老兄弟

  • 那年今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又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并承诺任命他为中书宰相,但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283年1月9日,他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忠臣,在中国文学史上是著名诗人,受到万世景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爱国精神和高贵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史上一座光辉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