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内容有何深意,乾隆因此能稳坐63年江山?

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内容有何深意,乾隆因此能稳坐63年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54 更新时间:2024/2/4 11:16:24

乾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他不仅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他实际执政时间长达63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不仅最长寿和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乾隆还能接手到富庶的大清江山,而他的幸运与他的老爹雍正的改革和勤政密不可分,而且更与雍正临终前独创的两道遗诏让他坐稳了63年江山有很大关系。

雍正吸取了九子夺嫡的教训独创了一式两份遗诏的秘密立储制度

都知道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号称千古一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智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征服蒙古准噶尔部,缔造出了“康熙盛世”。

但是康熙如此英明,晚年也不免陷入到了诸子争位的困扰之中,而雍正正是通过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激烈纷争才在最后登上了皇位,因此雍正在继位之后就思索着如何避免诸子争位的事情再度重演,于是雍正就独创出了秘密立储制度。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区别于明立皇太子为皇储的制度,明立皇太子确定了皇位继承人,但是很容易引起其他儿子的垂涎,毕竟皇太子只能有一人,皇子们肯定会有图谋争位,历史上这种事情上演过很多次。

因此雍正设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就是不再明立皇太子,雍正继位之后就把心目中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入密旨中,然后将密旨一式两份,一份秘密放入匣内,再将匣子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另一份则由皇帝随身秘密收藏。将来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找到这两份密旨一核对,那么新皇帝就具备了继位的合法性了。

这是雍正吸取了自己那一辈人的九子夺嫡的教训独创出的制度,这个制度此后也一直被清朝后世历代皇帝所沿用。

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不过他的儿子们夭折率很高,最后活到长大成人结婚的只有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即乾隆、皇五子弘昼以及皇六子弘曕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中除了弘曕是雍正晚年所生的老来子之外,其余三个儿子在雍正继位时都已经岁数不小了,也都可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了。

但是雍正这三个年长的儿子中,老三弘时生性率直没有太多的城府,与雍正的性格十分不和,加上他还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关系亲密,因此不被雍正所喜爱,他虽然年长,在雍正继位之后却直接被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老五弘昼虽然天资聪颖,但是为人散漫,做事不拘礼法,颇为任性,这种人也不适合成为皇位继承人,因此雍正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也把他排除了。

这样一来雍正继位后三个年长的儿子中只剩下老四弘历即乾隆可以选了,乾隆虽然年少却颇为持重,性格也很有城府,在这方面与雍正十分相似。再加上乾隆在康熙时期就受到了康熙的喜爱,被康熙接入宫廷抚育,因此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就秘密写好了乾隆的名字,并将密旨一式两份分别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和自己的寝宫中。

雍正除了传位继承人的密旨之外,他还写好了一道遗诏。不过雍正的遗诏可是在他去世五年前就写好了。

雍正八年(1730年)时,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世,在胤祥去世后雍正十分悲痛,为此伤了身体,这一年的年底冬天,雍正感染了重病,差点病重去世,雍正也是在这时期就写好了遗诏。

而雍正在写好遗诏之后,还特意召见了王公重臣,对他们交代后事,并交代了遗诏中的部分内容,还叮嘱王公重臣在他去世后要取得“正大光明”匾后面的传位密旨和他屋中所藏密旨核对即为皇位继承人。

这一次在历史上被称为雍正面谕遗诏,在遗诏中雍正称: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

雍正的这个意思就是他认为自己执政过于严苛,希望将来的继承人能继续延续康熙的宽仁之政。

这也是后来为何乾隆在继位之后推翻了很多雍正制定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乾隆对雍正是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并非乾隆否定雍正,而是雍正自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会在遗诏中让继承人在未来做出改变。

可以说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度让乾隆可以顺利平稳且没有波澜纷争的继位,这一点要比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惨剧强多了。

雍正在遗诏中给乾隆安排好了未来的方向和路线,同时秘密立储也让乾隆高枕无忧

当然,雍正八年时那只是雍正担心自己挺不过去,召集王公重臣披露了部分遗诏的内容,而雍正后来熬了过去,又多活了五年,所以直到雍正去世后,他的遗诏内容才全部被公布出来。

王公重臣们也是在雍正去世后按照他的交代,找到了一式两份的秘密立储诏书,核验之后才确定拥立乾隆继位。

而雍正真正的遗诏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反省自身执政过于严苛,也就是与雍正八年的面谕遗诏中的部分内容相似;第二部分是为继任者明确大致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部分就是公布继承人为乾隆,并对乾隆进行评价;第四部分就是对核心权力层的人事安排。

先说雍正遗诏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里面的内容与雍正八年的面谕遗诏中的内容大致相似,雍正主要是认识到自己执政过于严苛,反而不利于发展,因此他在遗诏中明确提出不希望继承人继续按照自己的路线走,而是改变执政风格,把严苛改为宽仁,并且能改变自己制定的政策弊端,可以说在这两部分中雍正给继承人制定了未来的大致发展方向和路线。

所以乾隆继位之后以祖父康熙的宽仁执政风格自我标榜,实际上是遵照雍正的遗愿,而且乾隆继位之后在雍正新政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利弊,修改了雍正新政中政策弊端,看似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政策,其实这都是雍正在遗诏中要求乾隆之所为。因此乾隆执政初期朝政焕然一新,这也是乾隆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能在雍正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现代网络中很多人都认为乾隆是一个保守的守旧派君王,甚至有些人为了吹捧雍正,把雍正新政无限拔高,然后对乾隆擅自改变雍正新政进行抨击,更有甚者称清朝之衰亡就是乾隆擅自改变雍正新政所导致。

实际历史上并非如此,乾隆确实是一位封建保守的君王,但他老爹雍正比他也没好哪去,在历史上雍正新政的弊端其实有很多,雍正晚年已经认识到了弊端,只是他没有精力再进行更改,所以才会在遗诏中要求继任者能革新他的政策。

凭良心说,即便乾隆不改变雍正新政的政策,也阻止不了清朝的衰败,清朝衰败的本身在于制度和封建保守的思想上。虽然雍正的思想比较开明,能因时改变和制定国策,但他本人也并不是类似于日本明治天皇那样敢大刀阔斧改弦更张的人,他的雍正新政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于封建王朝的制度和思想,所以清朝中后期的衰败与乾隆改不改变雍正新政的政策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乾隆在继位之后否定雍正的很多政策,并非是否定雍正本人,恰恰相反,他反而是在遵照雍正的遗诏做事。

第三部分就是宣布了皇位继承人为乾隆并对其进行评价,在雍正遗诏中对乾隆的评价其实非常高,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乾隆后来为了美化自己加进去的部分,不过不管怎么说,也许乾隆不是雍正最理想的接班人,但他绝对是雍正当时唯一可选的接班人。

雍正遗诏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对权力核心阶层的人事安排,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光靠乾隆自己肯定是不行的,雍正悉心的给乾隆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雍正给乾隆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第十七子果亲王胤礼、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四人。

在遗诏中雍正评价胤禄是谨慎宽和,不至于犯错。评价胤礼是德才兼备,忠直坦诚,是治国的好帮手,但是胤礼身体虚弱,希望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礼,不要让他过于操劳。评价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忠于职守,才识具优,是国之栋梁,并让二人死后升附太庙。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雍正对十七弟胤礼评价最高,认为他们四人足以辅佐青年乾隆平稳开头。

从历史上看雍正挑选的这四位辅政大臣还真都不错,比顺治留给幼年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强多了。但是雍正忽略了一点,乾隆继位时已经25岁了,正是青年有为之时,乾隆需要的是乾纲独断,并非任人摆布,雍正留下来的四位辅政大臣实际上对乾隆的帮助只限于他登基的前三年而已。

在乾隆登基的前三年中,他在四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下逐渐熟悉政务,已经完全可以独掌乾坤了,这时候皇权与辅臣之间的权力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标志就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

胤礼由于操劳国事,年仅42岁就英年早逝。随着胤礼去世,辅政大臣中以胤禄最为尊崇,乾隆对这位皇叔是十分猜忌,不久之后乾隆就借着康熙的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逆案把胤禄牵扯进来,很快胤禄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命其在家闭门思过。

随着胤礼早逝和胤禄被罢官,鄂尔泰和张廷玉也感到了不妙,鄂尔泰主动以年老多病为由告老退休,张廷玉则主动上交了权力,不再过分插手朝政。但是鄂尔泰死后受到乾隆清算,其子侄基本都被流放,张廷玉则更惨,由于他活得寿命长,乾隆在他晚年将他罢官抄家,导致他晚年在老家安徽桐城孤独去世。

雍正给乾隆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真正起作用的也只有前三年,随着胤礼英年早逝,就注定了乾隆要开始挨个卸磨杀驴了,毕竟乾隆是青年有为的皇帝,他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心腹重臣,而不是沿用这些雍正的心腹重臣。

所以雍正遗诏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雍正对乾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线进行了规划,是雍正期望乾隆不要效仿自己,而是走宽仁路线并能对雍正新政进行革新利弊。

也正是雍正给乾隆制定的发展方向和路线才让他在继位之初就开了一个好头,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把头开好了乾隆接下来就很顺利了,因此雍正可谓是为儿子操心不已,在最后还要为他继位再送一程。

雍正除了在遗诏中给乾隆规划了皇帝之路让他开了好头才能坐稳了江山,还有对乾隆最大的帮助就是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度。

要知道乾隆一生共生育有十七个儿子,虽然不及祖父康熙的子嗣多,但是乾隆也是清朝历史上儿子数量第二高的皇帝,有这么多儿子,但乾隆却从未有过像康熙晚年诸子争位那样的困扰,就因为他继承了老爹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这才使得乾隆在执政时期没有出现诸子争位的事情,免去了很多烦恼,也让乾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稳坐63年江山。

写在最后

所以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密旨的深意就是让乾隆合法继位,还避免了诸子争位的事情出现,省去了很多烦恼。同时雍正还给乾隆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雍正在位时期以严苛压制了人心,乾隆继位之后以宽仁又凝聚人心,一严一宽就使得清朝上下整体更加团结,这样也让乾隆在继位初期开了一个好头。

开了好头,只要乾隆继续认真负责,那么盛世江山就信手而来了,所以乾隆初期和中期在老爹雍正打下的基础上开创出了“乾隆盛世”。

因此乾隆是幸运的皇帝,他的老爹雍正一生勤政,在位十三年从来没有外出巡游过,要知道雍正自继位之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算是圆明园了,什么避暑山庄、巡幸江南这都是在雍正身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雍正用十三年勤政给儿子乾隆奠定了盛世江山的基础,即便到了人生的最后他还依然把乾隆的未来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说乾隆能稳坐63年盛世江山与雍正的勤恳和良苦用心密不可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死后无数奇珍异宝陪葬,口中一颗8亿夜明珠如今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死后8亿的夜明珠去哪了,慈禧墓里谁的宝物最多,慈禧死时口中含的价值8亿夜明珠

    这颗价值连城的珠子,用孙殿英自己的话说:“她(慈禧)口里含着一颗夜明珠,分隔是两块,合拢即是一个圆球,分隔通明无光,合拢时透露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以内可照见头发。传闻这宝物可使尸身不化,难怪慈禧的棺材劈开后,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有人说是下边这一颗夜明珠

  • 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究竟有哪十全武功?这里面有多少是注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被高估的皇帝,其实并不多。因为基本上历史给出的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甚至有些皇帝,诸如雍正皇帝,还是被严重低估的一位明君。要说真正被高估的,那肯定有乾隆老爷子。人家做皇帝,都是让别人给他做评估,可是乾隆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自己给自己做个评估,号称十全老人。乾隆所谓的十全老人,到底是哪十全呢?其实这

  • 曾国藩:成大事者,需坚守十六字真言,一字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书房内有一副十六字对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将这十六字作为座右铭,用于时时自省,他认为若能做到这两点,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定非富即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感慨命运不公时,先反省自己是否做到这十六个字。若能坚持做

  • 康熙叫他写100副春联,他只交了这一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虚岁五岁就开始读书,刻苦程度在历代帝王之中无人能比。康熙要求自己对师傅教习的汉文古籍每天必须背诵一百二十遍,所以康熙本人也是文武全才,对对联也十分感兴趣。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他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 比和珅还贪的清朝大官,死前留下五千万白银,子孙个个是亿万富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在清朝晚期,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用自己的大半生去为清朝服务,而且还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发起了洋务运动,让中国向先进的思想迈进,不过,他又是一个比和珅还要贪的大官,为什么这样说?这就要从他的钱财开始说起,他逝世后,留下的遗产,简直就是富可敌国。其实,在很多的历史书

  • 风流的乾隆皇帝,却对富察皇后情有独钟,只因她占有四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有多爱富察皇后,富察皇后最催泪片段,富察皇后

    文/史海拾贝乐作舟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乾隆皇帝的历史,而他的风流史却是为人津津乐道,更是茶余饭后之谈资。为什么呢?我们看的电视剧对这方面宣传的太多了,实际呢,皇帝后宫佳丽众多,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却是情有独钟,为何?只因她占有四点。我们从几方面分析,乾隆皇帝为何对富察皇后那么情有独钟。首要一点,富察

  • 顺治帝尊奉猛哥帖木儿为大清“肇祖原皇帝”,但他不并姓爱新觉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跟努尔哈赤的关系,帖木儿是蒙古人后代吗

    可是,翻阅史书发现,猛哥帖木儿并不姓“爱新觉罗”,而是姓“夹谷”。猛哥帖木儿(塑像)朝鲜李王朝的史书《龙飞御天歌》中说:“野人酋长,远在移兰(即黑龙江依兰)豆漫(部落酋长称号)皆来服事……如女真则斡朵里移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通过这一历史记载可知,女真族斡朵里部的首领猛哥帖木儿姓“夹温”。不过,

  • 雍正的柱国大臣,干了这些事被赐死,就是换了哪个皇帝也饶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大婚雍正含泪赐死儿子,雍正为什么赐死李德全,雍正赐死弘时完整版

    年羹尧字亮工,安徽怀远县人,康熙朝进士,于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时升为四川巡抚成为了位极人臣的封疆大吏,康熙晚年对其多次提拔,后来西藏发生叛乱,年羹尧被寄予厚望出兵回击叛军,立下赫赫战功,康熙60年时,年羹尧回京述职被提升为川陕总督,康熙亲自御赐弓矢。据清人萧奭所著的《永宪录》记载,这时的年羹

  • 雍正得了重病, 一婢女以身相救, 最后被封为皇后, 生下一个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到今,做为皇帝的儿子,能不能顺利地继承父皇王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是哪种妃子封号。但是,也是有着例外。如果这个妃子极得皇帝宠爱,并且这个皇子聪明本事大,也是有着成功当皇帝的例子的。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在中国封建社会大清王朝时期,乾隆皇帝就是运气很好的一个人。他的母亲钮钴禄氏,原来是贝勒雍正王爷

  • 除了伺候皇上,清朝的妃子们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一位妃子起床说起,清朝皇帝一般四五点就会起床,从皇帝起床这一刻起,妃子们一天的争宠桥段就开始了,皇帝几点起我就几点起。放在现代生活,别说五点,六点都不一定能起得来更别说争宠了。清宫妃子们五点起床,梳妆打扮,衣服要按规矩来穿,皇后穿正红色,等级越低颜色越素。自己喜欢的颜色,不能穿!自己喜欢的款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