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4/1/3 1:40:24

在中晚唐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藩镇割据的问题,宛若寄生在唐王朝躯干上的毒瘤一般始终难以被剥离,而在这些藩镇中,最为出名的则莫过于魏博、成德、卢龙三镇,因地处黄河以北地区,史书则这三镇其为“河朔三镇”。历史上唐王朝对三镇的用兵,起于唐德宗一朝,取得显著成果则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但自唐宪宗李纯死后,“河朔三镇”割据一方的情况则到了无法逆转的地步。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发展到唐武宗一朝的时候,唐王朝则完全默认三镇的割据现状,自此,“河朔三镇”终成尾大不掉之势。但历史并非一条直线,三镇的割据在走向鼎盛之后不久,旋即便又滑落到了边缘的位置。以至于,到了唐朝末年,“河朔三镇”开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最终淹没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乱之中。那么,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为何会在唐朝末年销声匿迹?

首先,“河朔三镇”所以会在晚唐时期销声匿迹,主要就在于唐朝维系百年之久的军事框架崩塌。在“黄巢起义”前,唐王朝所以能够维持,主要就在于唐朝对河朔之外的藩镇绝对控制,而当“黄巢起义”结束之后,这个脆弱的框架也旋即崩塌。摆脱束缚的藩镇纷纷不屈居于人下,以至于,最终形成了逐鹿中原的局面。这个时候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一点,那就是,面对土崩瓦解的局面,同唐王朝对抗百年的“河朔三镇”反倒希望唐王朝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正是在这种群雄四起的背景下,河朔藩镇最终被淹没在了乱局之中。而在这个乱局之中,李克用朱温等强人的强势崛起,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围绕着三镇的归属问题,两大军事集团更是激烈的争夺,这样的局面一直自晚唐持续到五代时期。

其中,朱温更是对“河朔三镇”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尤其是三镇中的魏博镇,在牙兵并消灭殆尽之后,彻底沦落成为了弱势藩镇。而对卢龙朱温也采取持续用兵的态度,史载“河朔知惧,皆弭伏焉”可见,晚唐军事框架的崩塌,中原实力派的崛起后,占据富庶之地的“河朔三镇”恰巧成为了群雄间互相争抢的对象,这样的情况下,最终使得“河朔三镇”淡出历史的舞台,并销声匿迹于乱世之中。

当然,军事框架的崩塌,强人的崛起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河朔三镇”的衰败,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河朔三镇”能够形成长期的割据,并不在于三镇的节度使,而主要在于三镇之兵,这些兵中就包括最为出名的魏博牙兵。

归根结底,三镇的割据实际上是兵士的割据,而三镇之兵的“法宝”就是以拥立节度使的方式来维系自身利益。这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三镇虽然实力强悍,但三镇本身并不热衷于扩张,而只希望在一定的框架内维持半割据的局面。以至于,三镇节度使在中晚唐时期很难统御本镇之兵外出作战。

对此,史料对于“河朔三镇”曾有过最切实际的描述,即《新唐书》所记载“礼藩邻,奉朝廷,则家业不坠”可见,“河朔三镇”虽然对抗唐王朝,但志并不在天下。以至于,在同唐庭对抗百年的时间,“河朔三镇”鲜有窥伺皇权的举动。

但是,这样的信条并不能切合唐朝末年的乱世局面。当其它藩镇处于扩张期的时候,“河朔三镇”则依然相对稳定的状态,久而久之这自然就对“河朔三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挤压。总而言之,三镇属于十分纯粹的兵叛,而晚唐时期崛起的强人则属于兵叛与将叛的结合体。两相对比一看,便能发现,“河朔三镇”在唐朝末年的销声匿迹并非是偶然,当有强人崛起之后,“河朔三镇”自然也就逐渐开始沦为朱温、李克用等强人的附庸。

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对于唐王朝的历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随着唐王朝的濒临崩溃,三镇也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以至于,“河朔三镇”自唐朝灭亡之后,始终都挣扎于中原强人之间,并最终被淹没于乱局之中。

更多文章

  • 为啥朱元璋宁可背负骂名,也要扒蓝玉的皮,你看朱允炆的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蓝玉人皮现在在博物馆吗,朱元璋蓝玉之死完整版,蓝玉临终遗言七个字

    我国历经了二十四朝,皇帝的人数加起来起来,足足有400多人。这些皇帝有的人英明圣贤,有的人昏庸无能。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达官贵族,有的人开局便贫困潦倒。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辉煌的一生令人津津乐道。朱元璋是一代明君,他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饱受蒙古人压榨的汉族人重新

  • 《大明王朝1566》历史权术王者、自私自利者-明朝嘉靖帝朱厚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生命末期斗群臣权术王者:二十多年不上朝,朝廷中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知道严嵩贪,照样重用,用严嵩去替自己赚钱,填充小金库。知道徐阶等人为清流,但是不干事,与使用他们牵涉严嵩。知道太监是没根的人,于是利用他们去搜集情报,掌握信息。执政期间,说话从来不说明白,就让你猜,保持神秘感,时不时的敲敲他的磬。最后

  • 连龙兴之地太原都丢了,李渊这才想起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与李渊的恩怨,经典传奇李渊李世民,贞观之治天可汗李世民和李渊

    有人可能要问,那个齐王李元吉不是镇守太原的吗?怎么不死守太原呢?原来,裴寂在度索原惨败的消息传到太原之后,齐王李元吉就慌了神,他想自己虽然有一身武艺,要对付刘武周、宋金刚这样的强敌,不是儿戏,上次在榆次差点丢了性命,现在将军不服自己,军心动摇,决无胜利的把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元吉把副统率刘德威

  • 平阳昭公主:手拿主角剧本的李渊之女,不输弟弟李世民的大唐巾帼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疆域辽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外乎如此。大唐盛世说到人杰,自开国皇帝李渊建国后,大唐的各行各业可以说人才辈出。就连女皇,大唐王朝都曾出现过一位。可惜这位女皇并非是唐朝的第一位女豪杰,在她的前面还有一个封号平阳的豪杰公主。从功绩和功业来看,平阳昭公主略输甚至是比不过女皇武则天的成就。但作为李渊的女儿

  • 宋江为何不管不顾的非要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是什么让宋江如此的执着?这还要从宋江所处的生长生活环境说起。宋江怎么说也是一个土财主,他爹宋太公非常有钱,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也就是文书书吏一类的闲职,属于不入流的一种职位。虽然在当时被士大夫阶层看不起,但也算是官吏阶层,有免徭役的特权,而且代表官府跟老百姓打交道,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 唐朝公主17岁与仇人在一起,想做女皇帝,被弟弟砍下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公主的悲惨命运,唐朝两位公主和亲之路,唐朝第一个嫁外族的公主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把持了唐朝的大权,并在公元690年称帝,废唐建立大周。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都认为,唐高宗死后就是武则天当了皇帝,武则天被推翻之后,直接是唐玄宗继位当皇帝。真正的历史是,这一时期唐朝的皇帝换得非常频繁,在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间,还有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两个皇帝,这两人都是先后当了两次皇帝

  • 李世民得到一块玉,袁天罡发现上边有盲文,解读出来李世民都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虽然功绩卓越,但是当年李世民上位的手段让人不寒而栗,果然皇帝并不是一般人就能当的,但凡能当上皇帝,自然有他过人的本领。当年李世民杀掉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逼迫自己的父亲将皇位给自己。估计李渊也是崩溃的,但是皇家向来如此,都是踩着自己亲人的鲜血爬了上去。相传当年李世民杀死自己弟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怪

  • 从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说“重文轻武”的畸形结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普遍被后世视为明朝趋向衰败的转折人物,然而明朝的覆亡可以全算到他一人头上吗?明朝这个朝代,夹在元朝和清朝两个时代之间,开国君王朱元璋,再来是燕王夺位、郑和下西洋、东西厂之争,直至最后的吴三桂开边境放女真入关,明朝在世人的印象,很多时候都和宦官有关系,其次便是它的重文轻武,文人

  • 李白不在朝中做官,游山玩水的钱从哪来?只因皇帝给他一个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李白这个名字了。作为中国最广为流传的两个诗人之一,一个是诗圣杜甫,一个就是他,诗仙李白。他写的许多诗词都被人广为传颂。像小学时我们就学有他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壮怀激烈的诗词,如果人们按照这个意境去想的话,就会想象出一幅让人神往的图画。而李白其他的诗

  • 李世民趁李渊醉酒,将两宫女放在他床边,第二天李渊大呼大事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渊的造反,其实也是李世民处心积虑的安排。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唯一的老婆独孤皇后,和隋炀帝杨广有着亲戚关系,所以李渊一开始并没有造反的意图,并且还帮着隋炀帝先后镇压了杨玄感等人的起义。只不过李渊为人豪爽,喜欢广交朋友,镇压起义军时常常能够得到多数人的追随和赞同,这当然引起了隋炀帝杨广的猜忌。得知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