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言官怼、被将相联合逼上战场……当北宋的皇帝有多“憋屈”?

被言官怼、被将相联合逼上战场……当北宋的皇帝有多“憋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10 更新时间:2024/1/21 16:31:57

我们想象之中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一言九鼎,霸气十足。

比如这样↓

也或许是杀伐决断,任性妄为。

比如这样↓

可是有一个朝代的皇帝,历史上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们软弱无能,也有人说他们创造了最好的时期。

这个朝代,就是北宋。

他们就像是被黄金笼子困住的金丝雀,虽然是九五至尊,但完全没有自由。

《清平乐》剧照

北宋年间,言官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怼皇帝,皇帝只能听着。虽说有言官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出京,但很少有人因为进谏而被杀。

这是因为北宋的开国太祖订下的“祖宗之法”无人敢违反,因为会受到祖宗的“诅咒”。

在《庙堂之忧》这本书中写了一个关于宋太祖的故事:

某一天,太祖赵匡胤理政之余想散散心,于是在后花园拿着弹弓打麻雀,这时一个官员求见。

内侍告诉官员:皇帝在弹雀散心。 官员告诉内侍:有要事禀告。太祖听说有要事,急忙回到殿中,却发现官员请示的只是一般小事。 太祖满脸不快,道:“此等小事能说是要事吗?”

官员答道:“总比弹雀重要。”

太祖大怒。他本是行伍出身,豪气未减,操起桌上拂尘,用拂尘的玉柄打去,打掉了官员的两颗牙。 官员默默地俯下身子,拾起落牙揣进怀里。

太祖见状,愈加愤怒,骂道:“你藏着落牙,难道想去哪儿告我吗?” 官员答道:“臣无处告陛下,但自有史官记下此事。”

太祖一听,吓了一跳,连忙起身,堆起笑脸对官员好言哄劝,并赠给金帛作为补偿。有史以来,只有宋朝的皇帝们给自己立了“誓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规矩并始终不渝地遵守着。 在皇家的太庙中,立着一块高八尺余、宽约四尺的石碑,上书三行誓词: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自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

第一句话,是优待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代。如果他们犯有重罪,可免于重刑和羞辱,这或许是民间关于柴氏后代有铁券丹书免死牌之类传说的由来。第二句话,授予了读书人议政的自由。第三句话,是对不遵守前两条规矩的后世皇帝们的诅咒。 宋朝历代皇帝登基之初,都要到太庙阅读并且牢记这块石碑上所立的规矩,也正是这个“祖宗之法”,使宋朝的皇帝比其他朝代的皇帝都少了很多荒唐事。

历史上,范仲淹、包拯、苏辙都是言官,言官没有实际的权利,但是可以找皇帝的各种问题,各种怼皇帝。当言官劝皇帝陛下三思的时候,陛下不得不三思。

《清平乐》剧照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特色,这样做的好处是皇帝们不再独断专行,能集思广益,身边总有个“照妖镜”提醒自己不要胡来,所以宋朝的皇帝很少有昏庸的。坏处是如果言官心思不正,只为讨好皇帝而存在,那么就会导致忠良被害,

如果有道德觉悟而没有能力,往往会在爱国之余误了国家;没有道德觉悟却又能力很强,则会发挥他们以权谋私的特长;既无德又无能之辈,则会让百姓失去对国家的信心。

这句话用来说言官,太贴切不过了。

在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事件中,性格有些优柔寡断的宋真宗是被一将一相“逼”到战场上的。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有的大臣主张皇帝御驾亲征。

宋真宗是想逃的,但被寇准拦下了。

寇准说,皇帝怎能丢弃祖宗的宗庙和社稷而南逃呢?

这句话让真宗有所醒悟,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去亲征。

但是没走多远就出事了,回防澶州的兵马迟迟未到,真宗心里又开始打鼓,他又开始犹豫不定。

这时历经太祖、太宗两朝的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站出来与寇准一唱一和:有臣效死,破敌不难。

这种坚定的态度让真宗受到了感染,真宗决定继续前行。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澶州,真宗打算在南城建立行宫,又被寇准拦住了:陛下不过河,会让将士们心怀危机,也无法震慑敌军。如此,亲征没有意义。

高琼也赞同寇准的建议,他命令卫士进辇,真宗为一相一将所迫,只好随从坐上辇车。

到了连接澶州南北两城的浮桥边,辇车又停了下来。高琼一急,以手中挝敲向辇夫的背道:“还不快走!已走到这个地步,还有何犹豫!”

真宗听见,忙命辇夫继续前行。

最终,辽国主动议和,结束了这场战争。也正是澶渊之盟,让宋辽双方和平共处了一百十一多年。

虽然后人对于宋真宗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的性格太过懦弱,但是在被一相一臣“威逼利诱”的时候,他依然能够保持理智脑,没有利用皇帝的身份处置二人,也是难得可贵的。

或许一个好的皇帝需要出类拔萃的才智,还有气吞山河的气势,但如果都没有,能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也是可以的。

宋朝的皇帝大多属于后者。

鬼谷子》中说,口者,心之门户也,智谋皆从之出。意思是说嘴(语言)是心灵的门户,人们心中的谋略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臣子与皇帝说话,就更要讲究谋略和智慧,两者都要会说,也要会听。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吴越国王钱俶来到开封朝见他。太祖宴请钱俶,并请了宫内歌伎伴舞。

钱俶思念江南,又恐太祖将自己扣住不放甚至趁机灭了吴越国,就在席间和着琵琶声吟唱了一首词:“金风欲飞遭掣搦,情脉脉,行即玉楼云雨隔。”

太祖虽是行武出身,却明白钱俶之意。他起身抚着钱俶的背道:“朕誓不杀钱王!”

随后不久送钱俶回国。临行前,钱俶表示愿意纳土为臣,太祖送钱俶一句话:“尽我一世,尽汝世。”言外之意是,在他们二人在世时不会打吴越国的主意。

唱了一首词,保住了自己的国。

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主角同样是赵匡胤,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避免下属也出现“黄袍加身”的情况,因此设了这么个局。

赵匡胤先是哭诉当天子的日子不好过,当下属细问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你们虽然不会有异心,但是,假如有朝一日部下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

他的下属一听,马上跪叩: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

这时赵匡胤说:“—个人的寿命,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享受安乐罢了。我为你们打算,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

我再与你们联姻。这样,在君臣之间就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

就这样,赵匡胤不费吹灰之力,收回了兵权,解除了后顾之忧。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听人说是一种修养。

正是因为赵匡胤说话的艺术,让给足了初期的北宋休养生息的机会。为日后北宋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自清曾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

在说话和听人说话这件事上,我们实在应当学学宋朝的皇帝和臣子们。

关于北宋皇帝和北宋政局,在《庙堂之忧》这本书中描述得很细致。

虽然这本书的主线是范仲淹传奇的一生,但是叙事的过程中穿插了很多北宋的官场、后宫的事件。你会从书中感受到北宋的士大夫是如何用精神和行动来影响国家命运的。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一本历史书来看,也能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故事书来看。

因为它不像历史书那么枯燥,也不像故事书不真实,读起来很轻松。

书中还附多幅范仲淹等宋朝士大夫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更有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作《岳阳楼记》。

《庙堂之忧》在豆瓣读书评分7.1分,京东好评度99%。

如果要了解北宋政局和范仲淹的平生,绝不能错过《庙堂之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给两任皇帝戴绿帽,喜欢玩花样的女皇帝,讲讲武则天和她的情夫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是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因为从小就貌美如花,14岁就被选进宫服侍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李世民看她美艳无比,特赐名“媚”品阶为才人。但是唐太宗步入中年以后就对房事的兴趣不是很大了,武才人的品阶也一直没有提升过,但她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她盯上了储君李治,这位小太子血气方刚哪经得过她的挑逗,两人甚至在李世

  • 草根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对两个儿媳痛下杀手?其中秘密不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草根皇帝朱元璋有多狠,朱元璋处死儿媳完整版,朱元璋的儿媳都有谁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期当中,出现过很多非常优秀的皇帝,他们其中有一些是体谅民众的贤君,有一些是开疆拓土的明君,也有一些二者兼备的贤明帝王,但是这些地方基本都让我们感觉没有那么大的亲和感,唯独有一位帝王是例外。这一位帝王就是朱元璋了,大家之所以对于朱元璋有着很大的亲和感,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在这么多的

  • 西安市长安区发现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的柳公权晚年撰书墓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月12日上午,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文物局召开。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陈徐玮介绍,为配合该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的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脸不黑的包青天,让皇帝头痛的谏臣,而真实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对包拯的评价,历史上的包拯真的很黑吗,现在的包拯有多厉害

    但其实据记载,包拯的面色虽然算不上白皙,却也只是微黑。而且在包公祠二殿的石碑上有一幅包公的画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脸形象,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身高一米六左右。戏曲舞台和屏幕上之所以会选择脸黑如炭、头顶月牙的形象来演绎包公:一是为了把包公的形象与戏曲舞台上代表奸臣的白脸鲜明区分开来二则是为了凸显他的刚正不

  • 淝水之战中前秦皇帝苻坚的失败的原因其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淝水之战是前秦皇帝苻坚为了统一南方而发起的战争。前秦一百多万军队,东晋兵力不过七万。前秦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最后竟然鬼使神差地打了败仗,十分蹊跷。很多人都认为是当时前锋部队总指挥苻融为了给渡河的晋军腾出列阵的位置而后撤,从而给了晋军可乘之机以制造混乱。这固然是一个导致失败的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本来

  • 首次发现!陕西首次考古出土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陕西考古人员在西安长安区发掘出土了一方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为他的堂妹夫严公貺撰文并书写的墓志。这方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柳公权撰书墓志首次考古发现,也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 胡惟庸的悲哀:成也朱皇帝,败也朱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胡惟庸怎么死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做皇帝

    但是我们细读史料不难发现,胡惟庸好像并不似大明朝廷官宣的那样是个反臣,最多算个奸臣。胡惟庸早在龙凤元年(1355年)便追随朱元璋,他和一来就位居高层的李善长不同,胡惟庸是从基层干起的,干过主簿,做过知县。能干到丞相这个位置,虽说是自己博来的,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有朱皇帝,也就是朱元璋的宠爱。胡惟庸开始

  • 武则天的一生堪称传奇,世人对女皇帝褒贬不一,独立的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后宫的情史,陈玉莲主演的武则天秘史

    公元690年九月,67岁的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登上则天楼,身着帝王的兖冕服饰登基,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年号为“天授”。武则天的儿子李旦为继承人,赐姓武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就这样登基了,这对中国古代顽固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来说,的确是破天荒的大事。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奉行“顺我者昌,逆我

  • 一部让人上瘾的电视剧 解读大明王朝1566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明王朝1566 电视剧评价,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观后感,大明王朝1566剧情介绍高清

    浙江首富,地方大员,内阁乃至司礼监,涉及其中的人很难全身而退。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豆瓣国产历史剧评分第一的神剧,初看不明所以,再读惊为神作的。属于每一个场景,每一段对话都藏暗玄机,环环相扣,没有任何多余的情节。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口中思危,思变,思退,成为身处旋涡中人能够全身而退的核心。故事从一场

  • 在明朝做外科手术的进士——王肯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各位看到这里肯定心理就疑惑了,中国古代能当翰林郎的不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吗?怎么还有时间和能力去给病人做手术?那么小编就在这里给各位详细地介绍下咱们故事的主人公——王肯堂。王肯堂,字宇泰,江苏金坛人,40岁考中进士,授予翰林院检点,主要负责编辑审校图书,后来因为上书主张抗击倭寇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