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贵?200多年仅8人拥有,连和珅都没捞着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珍贵?200多年仅8人拥有,连和珅都没捞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30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4:35

鲁迅先生有言,“对我最初的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我们在史书上也了解到,清政府入关后,要求所有汉人保留他们奇怪的发饰,衣冠上也一改传统的帽制。

在其后缀上了花翎,而这花翎在当时更是权利的象征,不可随意佩戴,而我们在下文仔细探究一下珍贵的三眼花翎。

何为三眼花翎?

覆灭的清王朝历来饱受争议,到了清王朝末期,由于清朝王室及贵族子弟自负的闭关锁国与奢靡顽固,庞大的华夏大地在海外的坚船利炮中被打开了缺口,中国人民也就此步入了百年艰苦反抗的屈辱史。

清王朝另一个被饱受诟病的点在于,他虽同元朝一样由少数民族统治,但不同于元朝的是,他以奇特的文化审美驱赶着汉族的文化认同感,在清王朝的统治年间,汉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满清贵族奇特的审美冲袭下,汉族人民无奈束起了长辫,并剃掉了前额的头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剥离了汉族的传统特色。

而满清在入关后,显然不知如何以文明的方式统治这个庞大的王朝,因此,他们喜欢借用一些传统部落的象征物来作为权利的象征,花翎就是其中一种。

严格来说,花翎由孔雀羽毛组成,象征着权利与荣誉,只有满清的贵族和军功显赫的朝臣才能被赏赐花翎。

三眼花翎在其中最为贵重,由羽毛编织而成的花翎,上面有圆形的“眼”状图案,对于花翎来说,上面的眼越多,则代表着其所象征的地位与荣誉越高。

而皇帝对于三眼花翎的赏赐更是极为严谨,漫长的清王朝时期竟只有八人获得,“上赉三眼孔雀翎,傅恒疏辞”,尊贵的皇亲国戚傅恒,虽然有如此大的荣誉傍身,却也没有真正拥有展示过。

这或许也和花翎严格的佩戴制度相关,获得者必须佩戴何其品级相符的花翎,不佩戴或者佩戴错形制或可招致杀身之祸,要获得三眼花翎也是难上加难,圆滑的和珅终其一生也没有以此荣誉傍身。

著名的八位获得者

既然三眼花翎如此珍贵难得,那么在乾隆皇帝之后的八位获得者必然声名斐然。在当时,三眼花翎作为权利与荣誉的象征,必然招来一众官员的追捧。

他们苦心经营,即使不惜花费钱财,也要求得皇帝赏赐他们高阶的花翎佩戴,仅仅是因为这是作为极高荣誉的象征。而乾隆皇帝却对于三眼花翎的赏赐把控严格,两百年来也仅有八人获得。分别是施琅、傅恒、福康安、何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提到三眼花翎的获得者,一位著名的人物便不得不提及,他便是大名鼎鼎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提及此人,大家多会将其与郑成功联系在一起,认为其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而我们看他的半生履历,可以知道,他不是单纯的民族战士那么简单。他的一生摇摆不定,在清军入关时,他满足了清军的招安,一心为清廷服务。

施琅剧照

在之后,或许是民族情怀作祟,他又叛逃清廷,与郑成功一起反抗清廷。令人咂舌的是,在与郑成功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施琅转身再次投奔清廷。

这种反复无常令人诧异,而清政府竟再次重用施琅,后者也为清政府立下战功,获得了三眼花翎的殊荣。

由此可见,三眼花翎已远远超出了装饰的社会功用,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的象征。而在佩戴上面,其管控则更加严格,被剥夺三眼花翎的佩戴权在当时是最为严厉的惩罚。

在清朝末期,李鸿章多次代表国家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由于自身的失误,使清军在一次战争中溃不成军。

而作为处罚,“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说明李鸿章的三眼花翎被皇帝收回,而这个惩罚不得不说相当之重。

精明和珅无缘花翎

三眼花翎所代表的至高荣誉使得各位大臣趋之若鹜,虽说在后面扩大了三眼花翎的评选范围,获得三眼花翎荣誉的人数仍然只有八位,即使是乾隆皇帝身边精明的大臣和珅也在三眼花翎的获取上无一席之地。

和珅作为清王朝有名的奸臣,在被查封时,几乎把半个国库都搬到了自己家,而他向来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可见他的贪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皇帝纵容的。

乾隆皇帝纵容和珅并非全无道理,相传和珅是一位容貌甚伟的美男子,且为人圆滑,能说会道。

有人说“和珅是一个非常具有文采的人,而且他世事洞明”。翻阅史书可知,乾隆皇帝可谓是清朝历代皇帝中最为自大且品味奇特的皇帝,现今流传下来的诗书画作中,任谁看了都不免惋惜。

因为上面大多有乾隆的题字或者印章,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经典字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比起之前几任皇帝,乾隆的品味停留在花花绿绿上,不说庸俗也绝对称不上高雅,可谓是黄帝里的一朵奇葩。

而和珅恰懂得投乾隆皇帝之所好,面对乾隆的奇葩审美,和珅可以闭着眼睛吹嘘,并能恰当地察言观色,在全国各地搜罗乾隆皇帝喜欢的物件,引得龙心大悦。

在一个略微虚荣的皇帝面前,一个巧舌圆滑的大臣正中乾隆的下怀,两人在这种关系下,竟也达成了奇怪的和谐景象。而和珅如此受乾隆青睐,却没有获得如此殊荣,主要还是在于没有战功以及突出贡献罢了。

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又或许是皇恩浩荡的重压,三眼花翎作为荣誉与权利的象征,引得诸位臣民趋之若鹜。

但不管如何来说,三眼花翎的珍贵,建立在清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之上,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而已,也是变相的压迫官员服务于清王朝的小手段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王右家:她是民国万人迷,成也美貌,败也美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右家简介,王右家和唐季珊有子女吗,王右家最美照片

    “谁是死者家属?”气氛顿时陷入了沉默,一位女子缓缓地站出来说:“我,我是她的朋友,我来准备她的丧葬。”护士小姐闻言点了点头,便领着她走进了一家病房,在病床上,躺着一位五十多岁,但依然掩不住风韵的妇人,只是此时此刻,她的那双充满魅惑的眼睛已永远紧闭上了。女子望着她说:“王右家啊,没想到到头来,居然落得

  • 古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为何元朝和清朝还能够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和清朝为什么不算正统,元朝和清朝哪个版图大,如何评价元朝和清朝

    那么既然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何元朝和清朝建立的时候,明明不是很得人心,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得人心的,为何他们还能够建立,而且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呢?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不仅是统治者忽悠人的大道理,而是真的历史规律要弄明白清朝和元朝为何“不得人心”,但还能够坐天下,首先就要知道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 孝庄年轻时活泼俏丽,为何皇太极不爱,而多尔衮却十分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太极知道多尔衮和孝庄的爱情吗,历史孝庄与皇太极,孝庄与皇太极的关系

    政治联姻自古以来这些女子的婚姻更像是一桩买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工具,为了力求达到利益最大化,选一门门当户对的人家,通过联姻巩固和稳定家族之间的关系。就连皇室也不能免俗,为了皇室的稳固,必须要和各大氏族联姻。皇太极为了稳固皇权,让蒙古科尔沁草原安稳和平,甚至娶了博尔济吉特氏家的三个

  • “一代大儒”兼“人生赢家”曾国藩原来是个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小妾照片,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最励志的句子

    曾几何时,曾国藩也被“炒”得不亦乐乎。只是我总觉得,这位曾公似乎并不像某些人说得那样可亲,倒是十足的可怜。他的生命乐章太不浏亮,在那显赫的身影后面,除了一具畏缩的躯壳之外,看不到多少生命的活力、灵魂的光彩。——人们不禁要问:活得那么苦、那么累,值得吗?“人生赢家”还是“封建祭品”?关于苦,佛禅讲得最

  • 乾隆第二次见到康熙时,他只是12岁的孩子,但康熙已选定他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正是那一次见面,便创造了清朝名留青史的“康乾盛世”,影响了整个清王朝的命运。弘历自小与其他孩子不同。不但聪慧而且稳重,父亲雍亲王认为他未来前途不可限量。1722年,雍亲王想举荐自己的儿子,于是对康熙说:“父皇,您有两个孙子自打生下来后,就都没机会一睹龙颜呢。”康熙当时已年迈,想着自己这当爷爷的,

  • 乾隆皇帝纯惠贵妃墓现世,揭开一桩丑闻,揭开乾隆极力隐藏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高贵妃资料,乾隆地宫埋葬了几位皇后和贵妃,乾隆的贵妃高氏叫什么名字

    读过史料的人都知道,乾隆的一生中拥有着很多的妃子以及儿女,甚至他的皇后都不只有一个。不过在乾隆的陵墓中却只有乾隆的真爱孝贤皇后以及嘉庆的生母,而还有一位皇后辉发那拉氏并没有与他一起合葬。按照当时的律法这三位皇后应该都要陪伴在乾隆身边的。那么这位皇后到底被葬在了哪里呢?这反倒成了一个谜题。然而在辉发那

  • 乾隆皇帝并无大才,他能稳坐60年江山,全靠雍正临死前一道密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雍正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批阅奏章,全年365天无休息,只有自己生日当天才会歇息一下,雍正皇帝常常看奏章到深夜,每天都在高负荷的工作,实在令人佩服。有人推测,雍正之所以那么勤快工作,主要是心怀愧疚,因为他是从"九子夺嫡"的血路中杀出来的,最终才坐上皇位宝座,甚至还有野史

  • 周武王宣布的纣王四大罪状,到底成不成立?甲骨文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纣王的六大罪状解析,纣王墓怎么发现的,纣王的后人都姓什么

    《泰誓》记载,纣王罪恶多端,除了“焚炙忠良,刳剔孕妇。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等之外,还有“狎侮五常”。但“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典型的儒家伦理,汉朝董仲舒最终提出,那么周武王怎么可能说出“五常”?因此,《泰誓》篇中的纣王罪状无疑不可信。相比之下,《牧誓》就要可信得多,书中记载武王伐纣前夕,进行了战

  • 姜子牙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约前1015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师尚父、吕望、吕尚。 [117]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

  • 封神演义姜子牙真正的结局,并不是简单的死去,我赌五毛你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手持封神榜封了各路神仙,而最后却没有自己的而被申公豹嘲笑,而按封神演义所写,姜子牙最后在人间老死,仙也没能修成,神也没做成。首先我们说一下,姜子牙在封神后的去向,据演义中所说,武王分封天下,姜子牙被封到了齐国,成为了天下诸侯中的一员。《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武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