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主考官录取104名举人后送皇帝一物,诞生清朝最血腥的文字狱

此主考官录取104名举人后送皇帝一物,诞生清朝最血腥的文字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32 更新时间:2024/2/4 14:39:03

雍正皇帝马上下令将查嗣庭打入死牢,并且在査嗣庭死了之后被斩首示众。这个故事流传非广,好像雍正皇帝查处查嗣庭,就是因为他出了“维民所止”这个考题。那么,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历史呢?

其实这种说法虽然流传非常广,但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在雍正年间,査嗣庭这个人是确实存在的,他也确实被雍正皇帝处死了。

査庭是浙江海宁人,他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参加殿试,他在这次考试中考中进士,考试成绩还不错,在所有进士中的排名是第二十七名。殿试之后他入选輸林院庶吉士,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他在翰林院待了三年,类似于现在的博士后需要在博土后流动站待三年差不多,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翰林院散馆,也就是相当于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学政。雍正元年(1723年),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被雍正皇帝身边最大的红人隆科多看中,推荐他担任内阁学士,隆科多当时不仅是朝廷中的重臣,还是雍正皇帝的舅舅。查嗣庭得到隆科多的赏识推荐仕途可谓一片大好,之后不久就当上了山西乡试的正主考官。雍正三年(1725年)又被保举为礼部左侍郎,也就是礼部的副部长,达到他个人仕途的顶峰。

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他被雍正皇帝钦点为江西乡试的正主考官。査庭被任命为这次江西乡试的正主考官以后,他从北京来到了南昌,通过命题、阅卷,他按照朝廷分配给江西的名额,共录取了104名举人。放榜之后,他按照惯例编辑了一本《雍正两午科江西乡试录》。

《乡试录》的最主要用途是用来皇帝汇报,让皇帝看到各省乡试的考题,通过看这些考题的命题水平质量,让皇帝看看自己亲自任命的考官是不是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地为自己选拔人编辑完《雍正丙午科江西乡试录》之后,查嗣庭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这次担任主考官的工作还算顺利,至少没有出什么岔子。而且,录取工作完成之后,江西社会上对这次乡试的反响还不错,并没有人说这次乡试录取存在什么猫腻和舞弊等不正常的现象。在查嗣庭看来,自己完全可以回京城向雍正皇帝交差了或许还能得到雍正皇帝的嘉奖和提拔。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已编辑的《雍正丙午科江西乡试录》送到皇帝面前之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厄运从此开始了。

对于这份《乡试录》,雍正皇帝看得非常仔细,他首先看到的是考题,他反复翻看这几页,越看表情越严肃,最后龙颜震怒,拍着桌子大骂:忤逆不道。

雍正皇帝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到底查嗣庭命的考题有什么问题呢?是不是真有“维民所止”这样的考题让他动怒了呢?

根据清朝宫廷档案和相关史料记载,雍正皇帝认为从查嗣庭命的考题中,就可以看出查嗣庭大逆不道,对朝廷、对自己极大不敬,这一点是让雍正皇帝最生气的雍正皇帝发现这次江西乡试第一场《易经》第二个题目是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个题目是“其旨远其词”。《诗经》的第四题是“百室盈止,妇子宁止”。雍正皇帝把三个题目联系起来,他说其中是大有玄机的。雍正说:“今查嗣庭所出经题,前用用“正”字,后用“止”字,而《易经》第三题则用‘其旨远其词文”,是其寓意,欲将前后联络,显然与景祺悖逆之语相同。”

雍正皇帝认为,査嗣庭这么做,是大逆不道的言论。

此外,雍正皇帝对《四书》里的题目“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方”也不满意,认为查嗣庭是有意在讥讽、诽谤朝廷的选人政策。

雍正皇帝为进一步找“证据”,派人去抄了他的家,在他家里找到了两本日记,以及一些别人请他帮忙录取考生的书信。有了这些东西,雍正皇帝认为可以立案调查查嗣庭了。专案调查组成立后,专案调查组成员不敢懈怠,一查便是7个月,其中,被拘押了关年多的查嗣庭和他的长子查克上先后在监狱中病死。主犯已死,专案调查组学是向皇帝递交查嗣庭两项罪名:一是大逆不道罪,二是徇私舞弊罪。对他的处罚建议是:戮尸枭示。意思就是把尸体上的头颅砍下来,挂起来示,让他死无全尸。

雍正同意了专案调查组的建议,对查嗣庭进行了“戮尸枭示”,但对他的家人却网开一面,没有进行大处罚。

查嗣庭案伯虽然是一起由乡试考题引起的血腥案件,但却是雍正皇帝打击隆科多朋党文字狱案件、政治案件。查嗣庭最终死于文字狱,诚为可悲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活了33年,死前说了4个字,如若照办,历史可能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谈到慈禧,有很多的人都会想起那个被她囚禁起来的皇帝——光绪,光绪也算是一个比较可怜的皇帝了,在他的人生中,好像什么都过得不如意,不管是皇位还是在亲情上,他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光绪帝出生于1871年,他是王爷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在他4岁的时候,同治皇帝去世,他也没有任何的孩子,在他去世以后

  • 大玉儿临终遗言,要让孙子打破祖制做1事,康熙思考一生终没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大玉儿临终遗言,要让孙子打破祖制做1事,康熙思考一生终没做!大玉儿孝庄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没有孝庄,大清朝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其实孝庄原本就是一个弱女子,后来成为一个掌控全局的太后,其实这些都是被逼出来的,孝庄不自强,也没有谁能够帮她。当年皇太极去世以后,

  • 此人发明了改变历史进程的武器,康熙不重视后竟失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康熙火器有多厉害,康熙战刀,寂寞空庭春欲晚康熙

    博学多才据《清代人物传稿》中介绍,戴梓,浙江钱塘人。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戴梓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

  • 历史上的“死鹰事件”,远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死鹰事件”真是影视剧中的模样吗?八阿哥胤禩真的是谋害者吗?其实不以为然,剧中改编已是稀零碎化。一场真正的预谋扑朔迷离,幕后黑手也将扑面而来。迷雾剧场《雍正王朝》中海东青奄奄一息的“死鹰事件”是如何演绎的?受害者为何是十四阿哥?皇帝为何不彻查?是稳定局势还是故意为之?笔者手下的故事真真假假,

  • 清朝第一美人究竟有多美?黑白照都难掩其姿色,却被慈禧操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当今生活最近的一个朝代,总是被人津津乐道。除了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以外,知名度最高的当属晚清权力最大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咸丰的妃嫔,同治的生母,也是清光绪年间的实际掌权者。晚年慈禧留下几张照片,而这几张照片中总有一位面容灵秀,眉眼忧郁的女子陪伴

  • 她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却因宋庆龄被迫离婚,携3子孤独活到82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卢慕贞是广东人,于1867年出生。她所处的家庭环境是非常好的,家里的长辈是商人,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外人看来,她是非常优秀的,能够并且完全可以成为别人家的媳妇。 孙中山并不是从小就与众不同的,其实在他小的时候,和其他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1883年,他因为贪玩而犯了严重错误,在此时,他

  • 胡雪岩为何在一夜之间濒临破产?“成也左宗棠,败也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晚年左宗棠和胡雪岩,左宗棠和胡雪岩是什么关系,胡雪岩与左宗棠什么关系

    在清朝有位商人,巅峰时刻是清朝首富,被清廷赐予“黄马褂”,亦官亦商。说到这里,大家都猜到是谁?他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所谓红顶商人就是身在官场的商人,按现在来说是犯了大忌:公务员不能从商。胡雪岩的一生,用八字来概括: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最后以惨败收场。最后还是由左宗棠亲自带人抄家,而胡雪岩与左宗棠又是

  • 溥仪和慈禧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慈禧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娶了叶赫那拉氏为嫡福晋。这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清朝的后妃制度决定,嫔妃一般都出身于八旗家族,所以“算起来,谁跟谁不是亲戚呢”的情况很普遍。从这个角度来说,载沣叫慈禧为姨母,溥仪要叫慈禧为姨姥姥。当然,载沣并不是嫡出,他的生母是醇亲王侧福晋刘佳氏。从血缘角度来说,载沣跟慈

  • 顺治瓷器历来研究较少:如何鉴赏看看这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署款的器物甚为罕见,所以顺治青花瓷器一度曾是研究界和收藏圈里的盲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17世纪外销瓷了解的不断深入,对顺治(1643-1661年)青花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其独特的时代风格和艺术成就,逐渐得到了收藏界的认可。 故

  • 16岁民间女子封妃,皇后:我剪发了,乾隆:将皇后打入冷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18岁女子被65岁乾隆纳入后宫,历史上真实的封妃故事,民间女人突然被封为妃子当皇帝

    1、来自江南的民间汉女芳妃,陈氏,生于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比乾隆小40岁,父亲名叫陈廷纶。关于芳妃的具体家世,官方史料没有记载。一起认亲事件,为我们揭开了芳妃的身世谜团。那是在乾隆四十三年,当时芳妃还是明贵人,一个名叫陈济的扬州人,来到京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托关系将呈子(信件)递给了内务府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