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为什么?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1/19 16:32:38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历来都被人们归结为

妇人之仁

这一场被人们

讨论了2000年之久的宴会

,似乎有了一个定论:

那就是项羽不该无视亚父范增,更不该放走刘邦。

但项羽有3方面的考量,使他不得不放走刘邦。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被人们指责了2000多年,实在是冤枉的很哪。

鸿门宴上项羽放走沛公,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首先,

鸿门宴的结果并非对刘邦有利,而是对项羽有利。

刘邦虽然在鸿门宴上拿回了一条小命,但这也是在他全面向项羽臣服的结果,

刘邦在鸿门宴上并未占到便宜。

反而

项羽在鸿门宴之后,得到了盟主地位,顺利地取得了关中地区的控制权

,即便是放掉了刘邦,

项羽还是鸿门宴的最大收益者。

项王何许人也?他是统领千军的猛将统帅,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放走自己最大的对手?项羽放掉刘邦的原因非常简单:

不该杀、不想杀、不值得杀

此时的刘邦不该被杀,项羽结合了当时的形势

秦朝灭亡之后,

项羽最大的敌人就是刘邦了吗?不对

。刘邦和项羽都不过是当时割据诸侯中的一个,他们两个人还不足以撼动天下。

《史记》描绘鸿门宴,

“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在鸿门宴上的地位连范增都不如。

面对这样一个已经低头称臣的人,项羽是

不该杀的,不仅不该杀,还要拉拢他

巨鹿之战的项羽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兵马,但是项羽本部的兵马只有五万

刘邦不仅不该杀,更不能杀。

刘邦当时虽然有独吞天下的表现,但是毕竟还是向项羽靠拢。

刘邦曾经和项羽结成兄弟,是楚怀王手下灭秦队伍的盟军,他们曾经并肩作战过,这是第一点

最为关键的是,刘邦之所以遭到天下嫉恨,是因为首先占领了关中之地,并且有了独吞的倾向,

这是项羽能够号召各路诸侯的关键因素。

项羽在鸿门宴上所谓的

屯兵四十万,其中的三十五万是来自各路诸侯的

,没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项羽根本不可能号令他们。

刘邦是项羽牵制六国旧贵族的大棋

鸿门宴上的刘邦放弃了关中,他不再是天下人聚焦的中心,

项羽和天下诸侯的结盟自然就要散了

项羽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他心里还是对当前的形势作过分析的。

天下的仇敌不是刘邦,而是要独吞关中之人,谁拿到了关中之地,谁就是天下的仇敌。

现在刘邦放弃了关中,他就不该死,项羽不能杀死刘邦,否则就是背信弃义。

除此之外,项

羽还有一点个人的因素在内,那就是他也不愿意杀死刘邦

天下的形势并非只有刘项二人争锋

刘邦和项羽还是有交集的,并且他们在

鸿门宴上还不是完全对立的

刘邦和项羽曾经作为盟军一起对抗秦兵

,朝夕相处的时光还是很令人怀念的。项羽在鸿门宴上不过才二十几岁,而刘邦已经过了五十,年龄的悬殊加上刘邦的忍让态度很难使得项羽憎恨。

这一点也是项羽在主观上的看法,他本身就不想杀掉刘邦

,所以他才几次无视亚父的暗示。

不该杀,不能杀,不愿意杀,这是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的全部因素。

项羽最终在乌江边上自刎,但并不能完全归结于鸿门宴

仅仅凭借《史记》对鸿门宴的渲染去评判项羽,是极为不公平的。

项羽乌江自刎是不是必然很难说,但是刘邦之后再有刘邦,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项羽当年还是小看了刘邦这个老哥哥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营中有哪些将领能与颜良一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成名之战是温酒斩华雄,然而之后他一回合刺死颜良则更是令众人大惊了,因为根据颜良之前的表现来看,颜良可并非碌碌之辈!而在白马之战中,面对颜良,曹营的一流猛将中都只有徐晃敢出战,其他人都集体沉默了!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白马之战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派颜良领精兵十万先行出发,而曹操见颜良军

  • 王莽的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王莽的改革具体在哪些方面?有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币制改革算是王莽最失败的地方,当时的王莽采用了“宝货制”,所谓的“宝货制”共5物6名28品,5物指的是铜、贝、龟、银、金,6名是货币的6个总名:泉货、贝货、布货、龟宝、银货、黄金,28品是币

  • 三国能有哪些能与赵云相提并论的将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还是有着不少比较知名的武将的,若说起刘备的身边武将,人们都能够提起忠心耿耿的赵云。这大半辈子,赵云都是守护在刘备的身边,不管是任何战役,赵云都能够为刘备死心塌地卖命。之前,赵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刘备的孩子。而谁又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吕布当之无愧。虽说吕布确实骁勇善战,可惜人品堪忧,

  • 汉朝为何直到灭亡都很少有外敌入侵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有着非常多的王朝,从秦朝统一建立王朝之后,中国每隔几百年就会政权更迭,其中,伴随的就是无穷无尽的伤亡,甚至有时候还会被外敌趁机入侵,造成中国领土的流失。但是在中国的这个朝代,虽然到最后也发生了国内的动乱,但是还是坚决的抵抗外敌,甚至一直王朝灭亡,外敌也是不敢入侵的,这个朝代就是大家都非常熟

  • 朱元璋发明的一种刑罚到底有多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发明的一种刑罚到底有多残酷?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夹手指、老虎凳、辣椒水”之类的惩罚,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和朱元璋在明代所创的刑罚相比,这种“痛苦”的惩罚根本就是浮云。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女人?他的“梳洗法”,曾经让明国女人忌惮百年,让无数女人为之恐惧,这是何等残酷

  • 库因芝:19世纪俄国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大自然歌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库因芝,俄国歌手,历史解密

    库因芝 (1842-1910年)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因芝是19世纪俄国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大自然歌手。他成长在乌克兰克里米亚省。库因芝原来是世居俄国的希腊族人,父亲是贫穷的鞋匠,原姓叶敏芝,1857年人口普查时改为库因芝,为首饰匠之意,这是因为他家祖辈从事首饰匠职业。画家幼时在南方乌克兰小城度过,

  • 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中,最后结局怎么样?为什么只有长沙王得以善始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异姓诸侯王,历史解密

    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为了分化瓦解项羽的势力,一方面拉拢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张耳、英布、吴芮、臧荼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满足其重要将领割地分封的要求,陆续封了一些诸侯王。这些诸侯王不是刘姓宗室,所以称为异姓诸侯王。当时异姓诸侯王共有六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 52岁才领兵打仗,此人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52岁才领兵打仗,此人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三国时期,魏国曾出现一个颇为传奇的将领。他出身于地位最为低下的屯田农户,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由于幼年曾读过书,被任命为看管稻田的基层官吏,却又因为天生口吃,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导致在基层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多岁,才借着

  • 西汉时期,为什么要设立河西四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河西四郡,汉武帝,历史解密

    河西四郡是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河西四郡”曾被称为河西走廊上四颗最耀眼的明珠,历史上的“河西四郡”是在西汉时期设立的。包括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今天这四个地方大致在今天的甘肃省西部附近,位于嘉古管市、酒泉市、武威市、金昌市一带。据《汉

  •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君臣观念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一起来看看韩非子的故事吧。韩非的术治主张是基于他对君臣关系的认识的。在韩非看来,君臣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而且“君臣之利异,故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