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字绍先,南郡枝江人(今湖北枝江人)。父亲是蜀军中的守城名将霍峻。霍峻原来是刘表部下,后来投奔刘备,曾在蒹葭以几百兵士阻击刘璋一万人的攻势长达一年,并最终突围成功杀败敌军,由此名声大振。霍弋便是霍峻的长子,所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治国方略,霍峻都十分擅长。刘备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选拔他为太子舍人,也就是刘禅的陪读,所以两人说是发小一点也不为过。
诸葛亮也十分喜爱霍弋,北伐之时曾经征召霍弋前往汉中,一起与诸葛亮养子诸葛乔进行游历,体会士兵们的艰辛,以锻炼他们的品质。后来霍弋担任护军,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叛乱骚扰,都是由霍弋去平定的。要知道,平定叛乱本来就不是单纯的打仗这么简单,尤其对方还是少数民族,这更能体现霍弋的治军才能。因此,史书评价他说:“能抚和异族的习俗,为少数民族立宗法,施教化,能分清楚轻重缓急,蛮族都没有再叛乱。”
后来,霍弋晋升为安南将军。魏军邓艾攻打成都时,霍弋本打算带大军前往成都救援,但被刘禅阻止,理由是刘禅认为成都易守难攻,而且已经定好战略了,没有再改动的必要。霍弋听后也就没有行动。结果果然邓艾带领魏军成功偷渡阴平,刘禅就此被俘,蜀国灭亡。霍弋本想以死抵抗,但了解到刘禅在魏国被很好地对待,于是也就归顺了魏国。
正所谓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来到魏国后司马昭也非常的欣赏他,认为他既能带兵治军,又能教化异族。于是封霍弋为南中都督,仍旧管理以前的土地。后来南方果然有叛乱,霍弋派出部将平定三郡,被拜为列侯,最后善终。
霍弋不仅能驰骋疆场,最重要的是洞察力非常强。霍弋不仅是刘禅的发下,更是刘禅太子刘璿的人生导师。所以虽然刘禅不咋地,但刘璿还可以。小编不得不感叹,有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如果刘禅当时听了霍弋与罗宪的建议,那么蜀国不会那么快灭亡。同时要多多接纳别人的意见,负责你的“发小”再怎么厉害,自己不听别人建议,霍弋再厉害也没有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