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就是其中一位。赵国在经历胡服骑射改革以后,国力大增,成为了战国中后期少数能够对抗秦国的国家。
但是对抗归对抗,赵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只能勉强自保。那么,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同样是变法,为什么赵国却打不过秦国呢?
地理位置
赵国的地理位置靠近北方,也就是游牧民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灵感就是来源于此。与此同时,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就是趁着中原内乱之际,才得以大力发展国内。
[var1]
这就说明赵国的地理位置,与中原相比,更靠近北方。北方的游牧民族之所以一直侵略中原,就是因为他们无法耕种,只能靠游牧为生,而游牧就意味着不稳定。
赵国同样面临这个困境。也许相比与游牧民族,赵国的粮食产量足够自给自足,但那是在不经常发生战斗的情况下。
一旦赵国频繁的发动战争,其粮食供给就会供应不上,这就会影响其扩张。归根结底,战国时期国力的比拼,就是比的粮食。有了粮食才有人口,才能肆无忌惮地发动战争。
而秦国虽然也靠近北方游牧民族,但是秦国有关中大平原和巴蜀这两个天下粮仓,其粮食产量远非赵国能比。
[var1]
与此同时,秦国还占据着函谷关。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秦国正是拥有了函谷关,才能够屡次抵挡住六国的联军。而六国联军无论如何强大,却始终未能进函谷关半步。这也是赵国所不具备的。
秦国改革比赵国彻底
赵国的胡服骑射,其意思就是学习胡人的风俗习惯和作战方式,即穿胡人的衣服,学习胡人的骑兵技术。这一改革,的确使得赵国的骑兵机动性增强,在与他国作战之时捞尽好处。但是这仅仅只是针对赵国的军事改革。
[var1]
无论后人如何评说,也只会说赵国经历过胡服骑射以后,其军事力量大增,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国家,而不会说赵国国力大增,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国家。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则是从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综合提升了秦国的国力。
1.经济
先秦时期的经济,指的无非就是粮食产量。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商鞅还抑制商业发展,对商人采取重罚,逼迫平民进行耕种。
在商鞅变法之中,只有两个主题,那就是耕和战。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粮食产量,为其今后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治
商鞅废除了分封制,在秦国范围内推广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权力的分散,使得秦国君王能够将重心放在扩张上,而不是内斗上。
[var1]
3.军事
商鞅废除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取而代之的是凭借军功说话的二十等爵制度。无论何人,只要凭借军功就能封爵加赏。这使得秦国的士兵勇猛无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
秦国的变法是全方位提升国力的变法,且其变法内容十分契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赵国的变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改革,它只是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而已。
结束语
秦国的是变法,而赵国的是改革,这本就使得秦国强压赵国一头。再加上秦国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赵国即使经历了胡服骑射改革,也不是秦国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