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人的风骨:盘点北宋三个“铁骨铮铮”的臣子,最终全都遗臭万年

文人的风骨:盘点北宋三个“铁骨铮铮”的臣子,最终全都遗臭万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35 更新时间:2023/12/6 1:29:03

(梦归秋辰:第514期)

古往今来,我们都特别推崇文人风骨,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文人风骨。历史上真正的文人风骨不是在书本里找寻的各种侃侃而谈的大道,而是在经历岁月磨炼以后仍然能保持一份旷达的心胸。这就像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他们的旷达背后是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及像嵇康那样不畏权势的骨气。

竹林七贤

但后世像“八达”这种纵欲奢靡的文人雅士,他们身上展现得不是一种文人的风骨,而是一群堕落的文化流氓。书本应该像一个望远镜,我们能通过它看到更好的世界和人生,然后提高我们思想的认知和升华。而不是把书本当作精神的枷锁和牢笼,然后用已知的知识去看待这个世界,这种人生是极其可悲的。

我们学习文化无外乎增加自己学识和增加自己对于前人的理解,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书呆子。我们更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空喊口号的伪君子,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生是可耻的。而宋朝的很多文人就是这种类型,其实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明白为何要忠君爱国,只是这种思想在泯灭他们的判断力和思考力。

文人风骨

这种“喊口号”的文化氛围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却是非常不堪一击的。一个没有风骨的文人,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今天他们能对着你阿谀奉承,难道明天就不会对着别人阿谀奉承吗?而这种从书本获取的“铮铮铁骨”,就像纸张一样,看起来光滑鲜丽,实则不堪一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个北宋“铁骨铮铮”的臣子:

一、张邦昌。

张邦昌是甲科出身,曾经跟随王襄出使高丽。在童贯要出兵幽州时,张邦昌制止了童贯这种荒唐的举动,而且在出使金营时,张邦昌还能为北宋据理力争。但当张邦昌被扣押以后,他的骨气就慢慢消失了,然后成立了伪楚政权。然后在回归南宋以后与宋徽宗的妃嫔相互勾搭,我们都说别人妻不可欺,但对于张邦昌来说则是不客气。

张邦昌

而我把张邦昌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本身还是有良知的,起码他不愿意做傀儡。但是他在回到南宋以后,这股正气却没有了,如果说当初在伪楚时勾搭宋徽宗的嫔妃是形势所迫,但回到南宋以后就说不过去了。最终张邦昌与李夫人的苟合之事被发现,然后张邦昌也被赐死了。

二、赵构。

在靖康之变时,所有宋人都畏惧金国如虎,但赵构却能在金营里镇定自若。而这份旷达让金人都觉得北宋送了一个冒牌货,于是金人提出让北宋用肃王赵枢换回康王赵构。这时候的赵构被很多人所看好,因此他第二次出使金营时才会被宗泽拦下,然而赵构的骨气却在这时候消失了。

赵构

他一面宠信汪伯彦黄潜善,一面因为被金军吓破了胆而放弃北方偏安一隅。北宋名将宗泽忧愤成疾,在大呼三声过河后就被气死了。然后他又与秦桧一起暗自收拾中兴四将,刘光世本来就无能,张俊被迫与赵构狼狈为奸,韩世忠在岳飞的提醒下逃过一劫,但岳飞自己却没能逃过身死风波亭的命运。最终南宋的能战之将不是被宋高宗所杀,就是对赵构失望归隐郁郁而终比如韩世忠,因此后来宋孝宗想北伐时已经无人可用了。

三。秦桧。

秦桧是进士出身,当初也是一个热血男儿,他还上奏说:宋朝对金太过于懦弱。然后他就跟着宋钦宗被金人活捉了,于是秦桧就屈服了。民间传说秦桧的老婆王氏与金国名将完颜兀术当着秦桧的面前偷情,而秦桧一边当着王八,一边还要乐呵呵地陪着笑脸。当时秦桧与北宋那个有志青年判若两人,文人的风骨也早就随风消散了。

秦桧

当时秦桧跪下对着金国名将粘罕痛哭流涕立flag,自己和宋朝永远认金国为爸爸,然后年年纳贡称臣。而秦桧回到南宋以后,一边大肆搜刮财富,一边帮着赵构自废武功。岳飞的死主谋是赵构,但与秦桧的煽风点火密切相关。客观来说,在古代武将里,岳飞还是最听话的,要是汉唐的武将,只有在外出征,谁还听你皇帝的话呢?

其实南北宋时期并不缺乏名臣和名将,比如宗泽、李纲、岳飞、韩世忠、刘琦等人,他们的才能都堪称名士。有人说岳飞的死是因为迎回二圣,但岳飞在1142年死时宋徽宗早就死了,而且如果这么容易乱,那么金国把他们直接放回来不就得了吗?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杀害岳飞等人,就是以自废武功的方式向金国表忠心而已。他们为了一时的苟合,甚至可以牺牲整个华夏,所以我觉得秦桧夫妇跪的地方应该给宋高宗赵构加个位置。那么,你觉得呢?

遗臭万年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靖康之变:大明王朝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是北宋王朝难以复制的

更多文章

  • 老汉挖了一罐宋代铜钱,专家:铜钱还没有罐子值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2005年海南海口琼山区的陈老汉在自家的地里挖出了一罐重达130余斤的铜钱,这下子可把陈老汉高兴坏了,他赶忙邀请文物专家进行鉴定,但是专家的话却让陈老汉异常失望,专家竟然对陈老汉说:“这些铜钱还没有你这个罐子值钱。”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2015年3月的一天,海南海口琼山区的陈老汉与自己的老伴在自家

  • 唐刀杀伤力很强,为什么宋朝没人愿意用?性价比高才是王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刀为什么宋朝之后没人用,为什么唐刀不适合实战,白月魁的唐刀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种现代人可能已经不熟悉的武器,唐刀。唐刀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巅峰,从唐朝以后的所有朝代,都没有超越唐刀的作品。然而唐朝结束后,唐刀也随之销声匿迹,以后的战场上,士兵们手中持有的,就是各种长枪和重型武器,轻便潇洒锐不可当的唐刀,为什么难以得到后世的认可呢?首先,唐刀本身工艺十分精湛

  • 朱元璋宴请群臣,众人纷纷夸赞,刘伯温看到菜后知道大家命不久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请刘伯温吃馒头,刘伯温朱元璋精彩片段,朱元璋请刘伯温进宫喝茶

    朱元璋,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出生于濠州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从小朱元璋便靠着给地主家放牛为生,混一口饭吃。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紧接着又是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在半个月相继去世,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二哥在简单安葬了父母大哥后,便各奔东西了。此时的朱元璋非常清楚,害死父母兄长的并

  • 宋朝皇帝的陵墓,为啥像消失了一般?这是个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各朝皇帝的陵墓,宋朝皇帝陵墓被盗了么,十三陵全景宋朝陵墓

    宋朝王陵现在都已经被盗掘一空,再加上是上千年的时间,陵园早就面目全非,失去了保护的价值,以至于现在宋朝皇帝的所有陵墓,都基本上没人关注。在明代以前,皇家陵墓都是一个一个单独修建的,明朝的明十三陵,清朝的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后期规划齐全的帝王陵墓集合体,但是宋朝没有。北宋的皇帝们,一个一个都把自己葬入

  • 明朝宁王朱宸濠,为何对造反这么执念?或许是朱棣当年太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宁王朱棣,朱宸濠和朱棣谁更厉害,朱棣是怎么拉拢宁王的

    和嘉靖帝相比,朱厚照才是明朝的昏君第一。在朱厚照统治时期,明朝出现了第二次藩王作乱,这就是宁王朱宸濠发动的。朱宸濠认为,当时天下已经对朱厚照忍耐已久,只要自己举起大旗,造反事业就可以成功,但朱宸濠还是为自己的判断不明而付出了代价。但是朱宸濠有自己不得不造反的理由。宁王这个封号,最早可以追溯到朱元璋的

  • 明朝大军一开始所向披靡,为什么土木堡之战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土木堡之战是真的吗,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明朝土木堡之战纪录片

    赵匡胤实行的是重文轻武制度,而朱元璋则把士兵们独立出来,让他们完全为朝廷服务。在宋朝当兵和在明朝当兵,都不是什么好的命运。明朝士兵几乎会延续给子孙后代,如果父亲是当兵的,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会继续当兵,除非你有特殊贡献得以升迁,否则你的家族就会陷入这一循环当中难以自拔。明朝的士兵有着比农民和工匠

  • 朱元璋为啥禁止蹴鞠?这事儿跟足球不行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为何禁止踢足球,朱元璋禁止设丞相的原文,乾隆为何下令禁止蹴鞠

    现代足球发源地竟然足球不行,这有点不合适。如果非要追溯历史的话,真正毁灭古代蹴鞠文化的,应该是朱元璋和后来的明朝皇帝们。在宋朝的时候,蹴鞠的确是一种健身活动,也是士兵们训练体能的手段,但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蹴鞠十分反感,当时张士诚的部下就有很多人钟爱蹴鞠,朱元璋认为蹴鞠是玩物丧志,于是下令在军队内

  • 朱元璋为何大肆杀功臣,不杀不行吗?三点原因,不杀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大杀功臣,历史上的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功臣,朱元璋杀功臣却为什么不杀地主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对于功臣的封赏是非常慎重的,在大明建立三年之后才对这些功臣封王赏爵,至此大明开始步入正轨。初期的大明是一派欣欣向荣的,虽然淮西勋贵此时虽然已经有坐大的嫌疑,可是一切都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他统一的江山影响到之后的清朝,甚至是现在。朱元璋和自己大部分的功臣都是出身布衣了,可以说是大

  • 晁盖心中的继承人,不是宋江、林冲,而是这位帅小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林冲杀王伦让晁盖坐第一把交椅,花荣射死晁盖林冲为什么不敢汇报,晁盖是林冲害的吗

    晁盖成为梁山新一代领导人之后,发展思路也非常的清晰,就是带着梁山兄弟们一起对抗这偌大的宋朝廷。宋江上山之后虽然和晁盖表面上统一步调,但其实他是反对晁盖“高举大义”理念的。这一点我们从晁盖在梁山上安排座次时就能看出来。当初江州事变之后,宋江上了梁山,晁盖请他担任新任寨主,宋江自然而然地拒绝了他。并轻描

  • 宋江死后,其实有一人曾带兵和宋朝对抗,但却在水浒中只字未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或许就是封建王朝集权特质所留下的一种隐患吧,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权力太过庞大,而且过集中,一个人就可以决定全天下的兴亡,如果遇到贪图玩乐或者心胸狭窄的帝王,那绝对是天下大的不幸。而施耐庵先生所著的《水浒传》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抗争的故事。只不过这一部看似热血的江湖儿郎聚义片,只不过是为最后的